舍本逐末

发布时间:2011-03-22 09:56: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人格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对其一生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要使学生不仅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这是信息技术教学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学生的学习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优秀人格,才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对信息技术教学有所裨益,起抛砖引玉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生人格 非智力因素 培养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国教育部也于1999年底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创新,把握技术技能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还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受到培养和教育。我们的中学教育、中学教师也应以此为本,围绕学生本身的成长和发展,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而不为追求知识而忽略甚至放弃对学生本身的教育。我们要在教育中突出学生优秀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中学生处于少年期或青年初期,刚好是儿童期向青少年时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在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学初期和中学后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中学初期他们还带有儿童特点,天真、单纯、幼稚,有依赖性,缺乏自觉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向成人看齐,力求懂事达理,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在这一时期,他们表现出幼稚与懂事,依赖性与独立性,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相互交织的复杂现象。中学后期则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自制力有所提高,自觉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提高,要求进步,是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

基于上述心理特征,学校以及教师在这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任,在与学生接触交流中,特别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人格的使命,做到培养的学生个个人格健全优秀,促其全面发展。

二、努力实现人格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人格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全的人格,把知、情、意统一协调起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他们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学会做人的基本原则。

 1.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目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体意识比较强,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比较差。而人一生中可能环境变换生活,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从小培养受教育者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实行了分组教学。首先对所有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然后进行好中差三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划分。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通过课堂45分钟让全体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知识。

 2.培养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不敢独立操作,总是要等待别人指点帮助。这时教师就要利用上机练习的机会,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尝试,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消极人格,逐步养成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

3.发展辨证思维,提高鉴别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上网该不该提倡”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些学生认为中学生上网会荒废学业,影响学习,不应提倡;另外一些学生认为中学生上网能开阔视野,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应该提倡。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并不是水火不容。辨证地看这个问题: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资料,但是上网不能沉湎其中,更不能浏览不健康网页。类似的讨论可以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

三、积极培养非智因素

阴国恩、李洪玉等老师,在对天津市11所中小学1250名学生进行的《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研究中发现,学生的成就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责任心、毅力等11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与其学习成绩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美国道尔顿中学被称为“天才的摇篮,哈佛的熔炉”,他们总结出的教育理念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孩子的初期教育条件中,最重要的不是增加孩子的知识,而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他们快乐地学习”。他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措施:每个孩子都要订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把各种活动安排在时间表上,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检查、督促学生按计划去完成。他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善于安排时间并按计划有效利用时间的人,将来就是成功者。从这里,我们看到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决执行计划等优秀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是何等的重要。下面就从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素质、思想道德等几方面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往往我们教师觉得很有意思的东西,在学生眼里兴趣却不大。所以我们要多和学生交流,多观察,这样才能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真正达到“激趣”。就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因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IP地址与域名时”这节课,就其本身而言内容是很枯燥的,在教师眼里这节内容很重要,而对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觉得。因为平时网络出了问题都是老师解决,和他们无关。引导时,我并没有直截了当的讲本节内容,而是先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听力游戏”,先讲故事(案例)“山东德州人相某18, 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读书期间她不思学习, 而是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 后来开始在网上骗人。她诈骗的手段是, 通过上网结交网友, 然后设法与网友见面, 再伺机偷走网友的钱物。某日凌晨,她继续在网上行骗时,警方通过技术手段,查到她上网电脑的IP地址后,被保定民警现场擒获。”讲完后,设置了一些问题,请同学回答,看看谁能记住要点。从而使学生感到IP地址很有用,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索IP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了解学习探究IP地址”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要注重情感教育,优化学生心理

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对学生具有最广泛的制约调节作用,对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有持久的影响。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在“信息与信息社会”章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内容。

如,信息技术革命,当今世界各国对息技术的高度重视,我国对信息技术的政策,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与发展等。我们采取了专题讲座、市场调查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式。事后很多学生写了主题论文与市场调查报告。其中一个学生在报告中写到:“到了太平洋电脑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热火朝天的景象让人真正感觉到什么是电脑时代。”一个学生在论文中写到:“我国在农业社会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非常遗憾地错过了蒸汽机革命,从而在工业社会落后,导致近代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历史。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诞生与飞速发展,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我们已经错过了蒸汽机革命,再也不能错过信息革命,落后将会挨打……”

(三)、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正确认识网络世界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网络平台,他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阵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能够上网聊天,玩游戏,部分有网瘾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他们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用得好,可以让他们帮助教师管理、辅导基础差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难发现,这些网迷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在教师不注意时,计算机就成了他们向其他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给其他学生演示,随意删除他人文件,访问不健康的网站,借此炫耀自己,影响一批人,在为他们的追随者。此时,教师就应该顺势而动,让他们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所以每节课开始我都会给学生5分钟时间举出身边有关网络的事例,他们自己去分析评价,逐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在讲《网络安全及危害》一课时,开始新课先讲故事去年十月份某天上午,三名外校学生墙进入我校偷自行车,被校长当场抓获。经调查才发现这些孩子在网吧呆了3天,没钱吃饭不敢回家,偷自行车

我让同学们说出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意见,“告诉家长,让家长好好管教”,“不能告诉家长,那样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报警”,“让公安机关查封这家网吧”……最后我让他们换个角度考虑,如果你是那3名同学之一,你会怎么样?会不会和他们一起去?会不会也在网吧呆3天,甚至更长时间?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新课,虽然这节课教学内容我只讲了20分钟,这样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

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思维习惯的培养,都应该提到教育的优先地位,这些能力、爱好和习惯的养成,并不像知识掌握那样具有可观察和可考核性,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甚至学生整个人生却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中学教育期间还可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和动手能力培养,积极引导他们从实践中学习,注重各方面能力习惯的培养和养成。也只有在这些方面引起充分的重视,才能把学生引上正确的学习发展道路,为之以后的发展铺好道,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00bc34eefdc8d376ee3222.html

《舍本逐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