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五六单元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第五单元 ............................................... 2
单元说明 ......................................................................................................................................... 2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 3 16 太阳 ................................................................................................................................. 4 17 松鼠 ................................................................................................................................. 7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 10 习作例文与习作 ................................................................................................................... 13 第六单元 ...............................................17
单元说明 ....................................................................................................................................... 17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 18 18 慈母情深 ....................................................................................................................... 19 19 父爱之舟 ....................................................................................................................... 37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41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 44 习作《我想对您说》 ........................................................................................................... 47 语文园地 ............................................................................................................................... 49


1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说明性文章不陌生,在中年级就学过《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课文,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阅读科普读物、说明书等。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说明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围绕这一要素,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太阳》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太阳;《松鼠》语言活泼,描述生动,作者抓住松鼠的主要特点,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习性等。两篇课文的课后题都与习作要求紧密联系,为单元习作作准备。《太阳》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松鼠》课后题让学生梳理相关信息,并且关注说明文不同的表达特点。
“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它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说明性文章能帮助读者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介绍得通俗易懂;要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具体说明;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表达时都要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
“初试身手”第一题以电视塔为例,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事物,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或 搜集资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第二题让学生将散文《白鹭》的部分段落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介绍清楚白鹭的外形特征,再与原文作比较,体会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习作例文”提供了介绍事物和介绍制作流程两种不同的说明性文章。《鲸》运用多种 明方法,准确、具体、形象地介绍了鲸的特点;《风向袋的制作》完整、有条理地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方法与流程。两篇习作例文通过批注和课后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恰当地 使用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表达。
本单元最后安排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让学生“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运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性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习作和之后的分享交流,能让学生感受到练写说明性文章的好处。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基本说明方法,体会使用说明方法好处,并能在习作中运用。对此不宜要求过高,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说明方法的概念,更不要作为知识点去考查学生。

2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第二,要根据习作教学的需要,灵活处理各板块的内容。如,可以在学习完精读课文《太阳》并初步了解说明方法后,结合“初试身手”第一题,选择身边的事物,尝试运用明方法进行介绍。也可以提前布置单元习作,让学生先确定好要介绍的对象,列好习作,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在进行“初试身手”第一题时,可针对所选事物的某个特征行练笔,结合习作例文进行修改,进而完成单元习作。 第三,本单元“初试身手”的练笔和单元习作,都要在学生观察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在单元学习之初,可以提前布置观察和资料搜集等任务。要引导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梳理和筛选工作,注意恰当使用资料,要确保资料的准确,提醒学生写作时不能大段抄资料。
第四,要针对学生的练笔及单元习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初试身手''的练笔,及时发现学生习作的问题,利用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性文章的特点,能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避免学生习作时写成记文。习作完成后,引导学生关注是否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是否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是否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是否能让读者产生兴趣等方面内容,让习作指导有针对性。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太阳
课时
2 教学要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0个字,会写22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分条记录获取的信息。
课文
松鼠
2 3.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4.能初步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流平台初试身
习作例

的制作
1.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习作
种事物
合计
8

主要特点。
2.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4 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说明方法。
1.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3.试着将散文《白鹭》的部分段落改写成说明性文章。

3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16 太阳
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 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 ; 介绍了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正因为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承上启下,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课文从第4自然段开始写太阳和地球的密切关系,其中第4自然段讲两个主要信息:太阳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太阳还影响煤炭的形成。第 56自然段主要讲太阳对气候的影响。第7自然段主要讲人可以利用太阳光来杀菌,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第8然段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这一部分进行总结。这样,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非常密切就让人信服了。课文结尾所说“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 世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本文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如,“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具体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地球与太阳相比较,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用步行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让人很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
课文配有一幅太阳的实拍图 便于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让学生先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结合课后第一题,思考课文围绕太阳写
4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了哪些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第1-3自然段,在了解太阳特点的同时,体会使用说明方法好处。最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第4-7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读经验,交流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太阳的了解,交流与太阳有关的知识或故事,激发学生了解太阳的兴趣。再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课文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写了太阳哪些方面的内容展开交流,理清课文的基本结构:第1-3自然段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第4-8自然段是说明太阳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起来。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之 前学过的批注方式,将每段的垦要内容记录下来,再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学习课文第 1-3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在文中找到课后第二题中的例句,说一说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可以采用换一换、比一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第1 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改成 “很远很远”,把三千五百年''改成“很多很多年” ,通过对比,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准确、具体地写出太阳与地球距离远的特点。
教学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比较“一百三十万个”与“一个”,也可利用图片视频直观对比太阳与其他星球的大小,从而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够让人具体地感受太阳大的特点。
教学第3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本段第二句只保留“太阳的温度很高”,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作者使用列数字、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将太阳温度高的特点说清楚的好处。根据学情,教师也可以补充开水的温度、钢铁的熔点 (一千五百摄氏度左右 等资料,让学生在比较中具体直观感知。
3.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体会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围绕“为什么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一问题展开交流。从课文中提取出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阅读时,抓住其中所说的事物,及时慨括内容,并思考它们和太阳的关系是什么。
教学第4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植物”“动物”“吃的”“穿的'' “煤炭”等关键词来把握本段内容,了解这一段主要讲了太阳对动植物、对人类生活、对人类的资源等方面的影
5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亠例,简单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谈到的这些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或经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注意补充材料要通俗易懂,不宜过难 教学第5-6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内容都在讲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我是什么》,理解太阳对雨雪的形成的影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太阳对风的形成的影响。
教学第7自然段时,联系日常生活中“晒被子”等常见的现象,初步了解太阳的杀菌作用。 最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相关书籍资料,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谈谈对“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继续激发学生了解太阳的兴趣,从而感受说明性文章的作用。 4.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提醒学生“摄”的读音。可以结合”摄氏度”一词帮助读准字音。'可以通过形近字辨析帮助识记,如,“殖一值”“炭一碳”。“疗”可以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或者结合生活经验,通过组词 “医疗、治疗、疗效”等帮助识记。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摄、殖、粮” 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提醒学生“摄” 中右下部的第一个“又” 的捺要变成点;“殖''右半部分里面是一横;“粮'' 时,左边的 “米” 末笔捺变点,避让右部“良”“炭、杀、'' 为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炭” 的最后一捺要写得舒展,“菌”字中“禾'' 的末笔捺变点。“区” 要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


6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17 松鼠
教材解析
课文抓住松鼠乖巧驯良的外形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术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1 自然段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第2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并且白天休息,夜晚才出来活动。第 3自然段侧重表现它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从“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机警。从它蹦跳的动作表现它的敏捷,从它喜欢秋存冬粮来表现它的聪明。第 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及窝口的特点来表现它的聪明能干。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 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它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方面与《太阳》有很大不同。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本文主要是运用打比方说明方法,如,写松鼠吃东西像人们用手一样;写松鼠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如,描述松鼠外形时,用了“玲珑的小面孔”“帽缨形的美丽尾巴''“直竖着身子”等,让我们不用看图也能想象出松鼠小巧可爱的模样。描述松鼠习性时,对松鼠警觉性强、储存粮食等内容的描写,读起来让人对松鼠顿生喜爱之情。 课文用词准确,表达有序。如,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条理清楚地介绍了它搭窝的过程;用“搬、放、编扎、挤紧、踏平”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其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眼前。
文中配有插图,直观地展示了松鼠乖巧、可爱的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 驯、 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建议
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并初步感受松鼠的特点。然后默读课文,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出有关松鼠的信息并分类记录,完成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借助具体语句感知本课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完成课后第二题。

7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松鼠特点。
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圈出文中的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小组交流,尝试解决。在进行字词学习时,如果学生不太熟悉“榛子、苔藓”等词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片或实物帮助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每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2.提取、梳理信息并分条记录。 课文介绍松鼠的信息较多较杂,梳理信息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对信息进行分类,不要求统一。引导学生除了用之前分段梳理的方法,还可以更细致地分条整理,如, 松鼠的外形,从面容、眼睛、四肢、尾巴、进食动作” 等几个方面梳理。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师生共同提炼出关键词语,思考:文章介绍松鼠的信息这么多,怎样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呢?鼓励学生采用列提纲、画图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分条呈现。再小组交流 进一步完善提取的信息,做到信息准确,没有缺漏。最后,由小组代表近报展示,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力求小组梳理的信息准确、清楚、完整总结梳理信息的经验。 以下分条列举有关松鼠的信息供参考:
1)外形特点:漂亮、乖巧、驯良;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老是翘起来; 会直竖着身子坐着,吃东西用前爪往嘴里送。
2)活动范围和规律: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3)行为特点:警觉,动作敏捷;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 4 搭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搭窝很有技巧,窝口朝上,并且有个圆锥形的盖。 5)其他习性: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了冬会换毛;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3.通过对比,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首先,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中的第一个例句,找出课文中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引导学生对比读一读,思考:例句和课文在介绍松鼠外形时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通过交流,体会例句是从松鼠的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采用客观严谨的数据,用词准确,让人觉得简洁明晰;课文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的,突出了松鼠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阅读兴趣。

8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让学生继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第二、三个例句与课文相应内容在表达上的不同。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是否能说出从例句和课文相应内容中读到了什么不同信息,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如,第二个例句在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以及窝的大小等方面提供明确简洁的信息,而课文的第4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松鼠搭窝过程,表现了松鼠的聪明、能干。第三个例句提供了松鼠换毛的季节、 产仔等信息,而课文第5自然段还谈到松鼠毛发的颜色以及松鼠如何流理毛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生活习惯。
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日常阅读的文章中,像说明书、食谱,包括我们列出的信息图表,都能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活泼, 还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一样简洁明了。
4.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驯”引导学生结合文中“驯良”一词,理解“驯”有“善良、温顺”的意思。“藓”结合文中“苔藓”一词帮助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歇、锥”可以与其他形近字作比较帮助识记,如,“歇”与“渴、喝”,“锥”与“椎、堆”进行字形辨析。 本课有几个见面字“缨、翘、蛰、敞、褐”,可能会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帽缨形”“褐色”可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直接理解。“蛰”字可以让学生根据“蛰伏不动”一词 ,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翘、敞”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或者生活经验理解字义。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可集中指导。“玲、珑、滑、拾、狭、梳”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玲、珑” 提醒学生要处理好穿插避让的关系,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漏掉 “歇”提醒左下角是“勾”。“鼠”字笔画较多,注意笔顺,强调第二笔为短竖,第三笔为短横“秀、窝”是上下结构,“秀”下面的“乃”字要写得小一些;“窝” 字下部是“内”字, 不要写成“肉”。“勉”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七笔竖弯钩要宽,能托起上面的“力”。
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巨著《自然史》。
选文说明 《松鼠》一文,最早见于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布封文钞》由任典翻译后于1963年编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当时的教科书编者根据原文译本作了改写。 现版本为统编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根据习作单元的学习目标,并结合多年来教学反馈的意见再改写。

9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材解析
“交流平台”以读写例话的形式梳理、总结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第1自然段结合两篇精读课文,点明说明性文章的作用;2自然段以介绍太阳温度高的句子为例,说明运用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第3自然段结合作者对松鼠尾巴的细致描述,点明了可以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介绍;4自然段提示学生说明性文章有多种语言风格,并且强调写说明性文章要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次练笔。第一次练笔让学生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事物,把它的特征说清楚。教材中配有一幅电视塔的示意图和介绍电视塔的相关语句,提示学生介绍事物特征时,可以用上一第二次练笔让学生借助搜集的相关资料,把散文《白鹫》中描写白鹭外形的内容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体会散文与说明性文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3.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可以根据习作教学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交流平台” 可以在两篇精读课文教学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说明性文章的感受,也可以在“初试身手'' 后,结合小练笔的经验,交流习作中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如何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让介绍更加通俗易懂等,为单元习作作准备。“初试身手”第一题可以安排在学习《太阳》之后练习使用说明方法,也可以先布置单元习作,让学生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进行练笔;第二题可以在学习《松鼠》之后,从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角度,让学生较为充分地体会说明性文章的特点,避免把单元习作写成记叙、抒情为主的文章。
1.“交流平台”教学建议。 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本单元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作用、说明方法以及语言风格等内容,再借助“交流平台”进行补充和完善。不要把“交流平台”当作阅读材料,只是让学生读一读。
谈说明性文章的作用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容易被学生忽视的说明文类型,
如食物制作流
10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程、购票说明、物品宣传单,引导学生认识说明文的不同类型,体会说明文的实用性。如果学生已经完成了“初试身手”的第二题,则可以让学生对比其他类型的文章说一说,如,和本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作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记叙性、抒情性的文章重在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或重在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说明性文章则主要给读者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关于说明方法,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选择具体的例子,谈谈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如,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中,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写出纳米 的小,懂得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如果已经完成了“初试身手''的第一题,可以 结合自己写作的经验,谈谈如何恰当使用说明方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列数字要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作比较的时候,通常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来对比。
谈写说明性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时,不仅可以联系《松鼠》一课,也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如《赵州桥》《蟋蟀的住宅》,体会作者如何写清楚事物的特点。还可以联系学生在“初试身手”中的习作片段 谈一谈自己用什么方法写出事物的特点,否写清楚、写具体。 关于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通过《松鼠》课后第二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说明性文章以说清楚、说明白为核心目标,无论采用什么语言风格,都是可以的。
2.“初试身手”教学建议
在进入“初试身手”教学之前,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单元习作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好介绍的事物,并开始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搜集相关资料,做好习作前的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筛选有用的资料。
本次“初试身手”两次练笔,不必要求学生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只需尝试围绕事物的某种特性写一两段即可。
教学第一题时,学生可以选择身边熟悉的事物练写,也可以根据自己习作要介绍的内容列好提纲,选择要说明的某种特征及进行练写。注意提醒学生要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出示的示意图并阅读示例,明白这段话中同时使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电视塔的外形特点介绍得更清楚。在学生练笔时,要提醒学生练习的片段要符合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要求,不能变成简单罗列数字或者写比喻句的练习。

11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写完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写作情况,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借鉴课文和习作例文进行修改,如,列数字的时候,数据是否准确;作比较的时候,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的时候,是否让人更加清楚明了;举例子的时候,所举的例子是否通俗易懂。
第二题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练笔,充分体会说明性文章和叙事抒情性文章在表达上的不同,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1)回顾旧知,明确改写要求。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忆散文《白鹭》,阅读第2-5自然段,交流如何改写成说明性文字。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要写出与白鹭外形相关的具体资料信息;要改变语言风格,把含蓄抒情的语言变成表达准确清晰的语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白鹭的外形说清楚等。
2)筛选资料,尝试改写。
因白鹭在部分地区不常见,对学生来说可能也比较陌生,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与白鹭相关的说明材料,供学生改写时选择使用,降低学生练笔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材料试着写一小段,再小组交流和全班展示,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可以怎么改,可以使用哪些资料、哪些说明方法等。学生根据讨论总结的经验,再进行修改。 3)交流体会《白鹭》改写前后的不同
通过交流,发现《白鹭》改写前后的不同:前者重在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思想情感,后者主要介绍事物客观的特征;前者语言优美、抒情,后者语言准确、清晰;前者多运用修辞,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后者一般会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不用要求学生进行特别严谨的对比,能够大体知道两者的区别即可。



12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材解析
本单元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分别介绍了鲸的特点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事物特点,恰当说明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
《鲸》条理清楚,从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介绍。教材中四处批注分别从用词准确、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分类介绍、形象描写等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写说明性文章,并尝试借鉴和运用。课后题引导学生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风向袋的制作》介绍了风向袋的作用、制作步骤、辨别风向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制作步骤。文中三处批注指向各不相同,第一处提示学生介绍流程时先介绍准备工作,流程说明要完整,不要有缺漏。第二处提示学生运用序数词能更有条理地写好步骤流程。第三处提示学生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课后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怎样把制作过程介绍清楚。
本次单元习作的任务是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单元习作第一部分以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拓宽选材的思路,并提出明确的习作任务。表格的第一栏,提示学生可以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想开去。表格中的题目引导学生在选取说明对象时,可以选如菊花、灯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如扫地机器人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或者是生活中不常见的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火星的秘密;还可以选择对某类事物的某一个部位进行介绍,如动物的尾巴;也可以是介绍某一种事物的制作或使用方法,如涮羊肉、怎样泡酸菜、 溜溜球的玩法;甚至可以模拟事物的口吻来介绍,如袋鼠的自述、种子的旅行。
第二部分从写之前、写之时、写之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作建议。写说明文之前,要做好观察、搜集好资料,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对要介绍的内容列提纲。这是对之前学习到的观察方法、搜集资料的要点以及列提纲等的综合运用。结合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教材从内容、 方法和篇章布局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其中“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是本次习作的重点。 习作完成后,建议学生要进行交流分享,把他人对所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获得相关知识作为评价标准之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说明性文章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13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3.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学建议
模仿例文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写法上,不宜对字词、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做过多要求,避免以精读或略读课文的方式来教学。
教学时,可以把习作例文安排在习作前,引导学生从例文中揣摩写作的方法;也可以安排在“初试身手''“习作”的讲评中,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 习作的教学,可以在“初试身手”之前先布置习作任务,让学生确定习作对象和内容,拟写习作提纲,方便学生提前进行观察或搜集资料,同时把“初试身手”的练笔和单元习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1.确定习作对象,提前积累习作素材。
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生活等方面人手,进行说明对象的筛选、确立;针对说明对象,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活动或搜集相关资料, 为完成习作奠定基础。 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并明确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内容与要求,在小组内交流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再进行全班交流。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可能存在打不开思路的现象,多选择常见的动物、植物等作为介绍对象。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表格,围绕 “如何选择介绍对象”的问题进行讨论。可能多数学生会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菊花、猫、楼房、汽车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表格中“恐龙、火星的秘密”这些题目,让学生明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比较新奇的事物,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对于表格中的“袋鼠的自述、我的美食地图、种子的旅行”等内容,有些学生会认为不适合写成说明性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分段介绍清楚等,就是符合要求的说明性文章,而且这么写还会让读者觉得耳目一 新。还有一些学生会对“泡酸菜、涮羊肉”等题目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从食物的制作过程、食物的吃法等角度来写。让学生明白,习作对象的选择可以是多角度的,习作的内容 可以丰富多样,语言可以平实,也可以写得生动活泼。
确定了习作对象后,就要布置学生进行习作前的准备。教师可以在“初试身手”之前,就引导学生根据本次习作的任务和要求,开始观察和搜集资料。
2.拟习作提纲,做好观察和资料的筛选
可以导学生针对所选事物进行交流,说说准备从哪些方介绍;也可让学生列出习作提纲,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如,在习作前帮助学生设计习作意向单,交流自己打算介绍什么事物,要拟什么题目,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使用什么说明方法,需要进行哪些观察和搜集哪些
14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相关资料。
习作意向单示例: 准备用的题目: 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

准备使用的说明方法

需要进行哪些观察和搜集哪些资料

引导学生回忆中点击学过的观察记录和搜集资料的方法,给学生流出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资料搜集,可能会出现学生搜集的资料针对性不强、不准确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确定的提纲,对资料作出进一步的筛选、梳理,或者通过书籍等正规出版物再次查阅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 3.用好习作例文,尝试自主习作。
教师可在习作前,导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 结合课后题和批注,在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 语言的准确严谨及内容结构等方面有所借鉴。也可以在单元习作后,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借鉴例文的写法,帮助学生修改完善习作。 对学生习作的指导,《鲸》和《风向袋的制作》各有侧重点。《鲸》通过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介绍了鲸的相关特点。《风向袋的制作》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习作例文旁边的批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取例文中恰当内容作例子进行教学。如,学生习作如果是介绍“恐龙、菊花、灯”等事物,可以参考习作例文《鲸》或精读课文《太阳》介绍“怎样泡酸菜、风筝的制作”等流程性说明文,可以参考《风向袋的制作》
最后,让学生尝试习作,注意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尽量课内完成。 4.根据要求,评改习作并分享交流。 学生写作后,结合习作要求,师生共同制作习作评价表,明确评价标准。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自评,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和推荐。 习作评价表示例: 习作题目: 评价要求 能抓住事物特点 能恰当使用说明方法 能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小组推荐指数★


15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教师可以选取学生习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既有佳作,也有典型问题的片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范例和修改建议。习作讲评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谁介绍的事物感兴趣,推荐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展示小组的推荐作品,全班点评。再提供一些有典型问题的例子,让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修改,讨论后,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学生的习作可能会出现“不能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出示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发现问题,交流如何修改。可借助习作例文《鲸》的两处批注”近四十吨重一约十八米长 ',用词非常准确。”“通过作比一鲸的庞大就具体可感了”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阅读批注相对应的第1自然段,并换掉带有说明方法的词语或句子,如,换成”我国发现过一头特别重的鲸,特别长”,引导学生与课文内容作对比,交流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再结合自己的习作内容,有针对性地修改。
如果学生介绍制作过程不够有条理,可以《风向袋的制作》为例,让学生交流批注的内容, 弄清楚介绍事物制作过程要注意的问题:可以用表/ 的词语,且这些步骤不可遗漏、不能调换,主要信息要介绍完整等。
习作完成后,可以建议学生进行分享展示,如,开展“产品展示会”“物品推销”“我来教你学制作”等实践活动,把自己所写的事物介绍给别人,让别人对自己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 并获得相关知识,切实感受说明性文章的作用。


16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 细节, 可以更深人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让学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父母沟通时尊重父母,表达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 细节, 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能够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人物情感,不要仅抓住只言片语进行细碎的分析,更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判断哪些是场景描写、哪些是细节描写。 第二,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时,要注意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舐犊情深。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能够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经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要注意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课文教学与课后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都有联系,如,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场景描写时,可以结合”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进行教学;课后“小练笔 '' 的内容可以作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 口语交际中谈对父母之爱的看法,也可以作为习作的素材。


17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慈母情深

父爱之舟

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3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3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

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
3.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反复出 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5.了解巴德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两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习作

父母之爱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给父母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我想对您说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受。
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合计


10-11


18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18 慈母情深
教材解析
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 《青年近卫军》 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课文第一部分(第 1-5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 “我”- 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但家境贫寒,愿望难以实现。可是对于书的强烈渴望还是让“我”走进了母亲工作的小厂。
课文第二部分(第6-34 自然段)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在小工厂里,“我”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是当“我” 提出要买一本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 这一部分包括“进工厂找母亲”(第6-19自然段 )和“母亲给钱买书”(第20- 34自然段)两个场景。在进工厂找母亲的过程中,作者对母亲工作的场景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厂房内环境非常恶劣:潮湿阴暗、闷热嘈杂、拥挤狭窄。这些描写与下文中的细节相照应,如,人物之间对话需要呐喊才能听到彼此,“我”要穿过一排排缝纫机才能走到在角落里工作的母亲面前,工人们白天也要用灯泡照明才能工作,工作时要凑到缝纫机板上才能看见。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母亲所处的环境如此恶劣,工作如此辛劳,内心极度地震惊和不安。“母亲给钱买书”的场景中,母子之间、母亲和工友之间对话的场景以及其中的细节也体现出慈母情深。母子之间的对话非常短促,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嘈杂以及母亲工作的紧迫,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向母亲要钱时内心充满了愧疚,几乎说不出话来在“我”嗫嚅着说出想要买书的时候,母亲的行为与工友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工友的话中不仅有对母亲的劝阻,还有对“我”要钱买书的指责,而母亲的回答却充满了对“我”读书的认可和支持。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说明钱攒了很久和来之不易,母亲宁愿劳苦、宁愿贫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可见母亲的胸襟和远见。而此时的“我”才发现母亲的瘦弱,才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责任,要照顾母亲的想法已经远远胜过买书的渴望。 课文第三部分( 35-38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我”拿到钱没有买书,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此时作者买书,不再是简单地出于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出于对为人子的责任和对母亲的感恩。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对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描写,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表达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同样,母亲给“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连续使用了几个“立刻”说明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
19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夺秒工作的状态)7自然段出现的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 七八十只灯泡, “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逼仄的屋子里缝纫机、人、货物一个挨一个;母亲弯曲着极其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神情专注;“我”发现母亲后,一脸的惊讶和痛苦,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我”在工厂找母亲的场景。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建议
课文展现的是母亲在极端贫困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对孩子读书无私的支持和爱,这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借助”我”的视角,感受到这份母爱的特别之处以及“我”在其中的成长。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认读、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找到印象深刻的场 景、细节细细品味,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 “鼻子一酸” 经历。教学时应该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引导。 一、理解运用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时,可以提示学生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文章层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最后试着整合三个部分的内容再说一说,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了解”我”的家境以及对书的强烈渴望。 在教学第一部分时,学生能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等语句感受“我”对《青年近卫军》“我”渴望买书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的渴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那就是由于家庭贫困,“我”想买书又舍不得买书的纠结。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向母亲要钱买书是很正常的事,文中的“我”为什么纠结不安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可以让学生结合母亲收入,明白书价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买一本小说意味着 “我”一家四口人两天的口粮没有了,感受到在这个连收音机都被卖了换生活费的家庭里,一元多钱是
20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一笔不小的开支。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第二自然段:“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不是因为母亲吝啬不舍得给,而是家里实在太穷;“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可见“我”对家庭贫困的现实是知道的,是很懂事的。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买书的渴望还是让“我” 实在忍不住去找母亲要钱,从中可以感受到“我”渴望买书的程度。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矛盾的内心和买书的强烈渴望。 2.品味感触最深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最触动自己的场景、细节有哪些。为了方便教学,在全班交流时,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在工厂找母亲” “母亲给钱买书”这两个大的场景具体说。 1)在工厂找母亲的场景。 这部分有两个学习重点,一是体会工作环境的恶劣,一是体会我在工厂中找到母亲时的心情。 体会小工厂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从厂房的狭小、噪声、闷热等方面去想象。如,体会空间的狭小时, 可以将“不足二百平米”与生活中熟悉的封闭空间( 如小型会议室、 室内篮球 作对比,将这个抽象的数字具体化,想象在这样小的厂房内挤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堆积着如山的货物,体会厂房的逼仄。再如,有些学生可能对“缝纫机”发出的声音比较陌生,教师可以用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缝纫机转动的声音大、 嘈杂, 从而体会“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工厂,我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第6-19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第6-19自然段,想象“我”从发现母亲到最终确认是自己母亲的场景。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细节,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①第16自然段中“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②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怎样的? ③结合第16-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的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起品读、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一是我在狭小嘈杂、周遭阴暗而唯有灯泡刺眼的环境中寻找母亲,因此要不断地辨认。课文详细地描述我的所见所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工作环境的恶劣。二是我的心情也在随着自己发现母
21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的不敢相信,到辨认后的震 心疼母亲,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教学这部分时,注意 卜要只把第19自然段单独呈现出来,让学生脱离上下文说感受或朗读 2)母亲给钱买书的场景。
学生交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向母亲要钱”“工友责问”两组对话 和“母亲掏钱”“母亲立刻投人工作”两处细节。 在交流“我向母亲要钱”的对话中,可以提出问题:“这组对话中,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给你什么感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内心。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从而体会到母亲在工作环境中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也理解到“我”的回答中,省略号表示说话吞吞吐吐,感啬到“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的一-日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加深体会。 学习工友和母亲对话的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的内容和标点符号来体会人物不同的内心想法和说话语气,比如让学生从女工友的话中理解到母亲养儿女的不易,读出女工 友抱怨责备的语气;从母亲的回答中体会到她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对读书无条件的支持。
“母亲掏钱”“母亲立刻投人工作”两处细节都是描写母亲的动作,可以让学生想象情境,谈谈自己的体会,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也试着从“我”的角度,想想“我”看到母亲这样的行为,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接着结合第3334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假如自己就是文中的儿子,看到母亲工作的场景、听到母亲和工友的对话、拿到母亲给的揉得皱皱的毛票,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瘦小,其实是对母亲的心疼;“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意味着“我”买书的强烈渴望己经变成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感 3.体会结尾的意味深长,联系生活进行课后小练笔。
学习课文结尾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2)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
第一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回答,能够结合前文言之成理即可。第二个问题比较有难度 以分解成两个小问题:“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引导学生体会到:前者是因为钱确实来之不易,已经为给母亲买水果罐头受到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后者是因为不能再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
22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我”买书不再单纯是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进而明白课文结尾处所强调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多的意义,省略号表示炙味深长,难以言尽。
最后结合课后小练笔,提示学生回顾生活中令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这件事情可以是自己与父母、 师长、 朋友之间发生的,“鼻子一酸”可以是感动的、委屈的、难过的……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运用课文中通过场景、 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可以挑选出与父母有关的小练笔,作为之后口语交际或习作时的参考素材。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生字中,“纫”的读音注意不要与“忍”字的读音混淆。“权”可以结合“权利、主权、使用权”等词语进一步读准字音。 “龟”是多音字,本课中读“jun(一声)”,可以在词语“龟裂”中读准字音,建议结合课文语境随文了解字义,理解“龟裂”是“皮肤因干燥而开裂”的意思。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教师要注意提醒或范写易错的笔画和部件。如,“抑”右面是“印”而不是“卯”“忍”上面不要受以前认识的“粱”字的影响而多写一点;“酸”字左部是“酉”而不是“西”;“颓”字左下“几”的“横折弯钩”变成“横折提”,避让右边的部分。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左部“石”所有的“横”要写得短一些,右部“录”中三横之间的距离要一致,注意“米”不要写成”水”。
左部的“口”位置偏上,右上部“品”三个口要写的上宽下窄,“木”字的“横”要写长,从左部“口”下方起笔,托住上面的“品”。
注意“脊”上部的笔顺,先写四点,再写撇捺,撇捺要写得舒展,下部“月”的第一笔撇要改成竖。 教学资源
梁晓声,小说家,出生于1949年,1968年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教学设计举例 A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
23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单。
《慈母情深》预习单示例: 读读 准确、通顺地读课文。 写写


认读课后生字,并把方格里的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下面。










最想提醒读音的字是 ,我打算带着大家读一读。最想带着大家写一写的字是 ,我会提醒大家注意 查查 “一元多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能买到什么,或者能做什么? 学学 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1)用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 2)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失魂落魄、怂恿、压抑、颓败、龟裂。 2.教学课件。 3.梁晓声作品集《母亲》。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导人
2.引导学生对照《预习单》,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二、全班交流生字新词
1.让学生说一说最想提醒大家读准字音的生字新词,全班讨论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 预设:
1)“颓”的韵母是“ui”,“惫”的韵母是“ei,读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2)“龟”是多音字,在“龟裂”一词中读“jun(一声)”,这个词是“皮肤因干燥而开裂”的意思。当“龟”表示“乌龟”的意思时,读“gui(一声)”。


24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3)可以结合形近字来认读、记忆生字例如“魄”容易和“魂”混淆,可以对比区分,帮助记忆;“褐”可以和“渴”“喝”等字对比,分别组词,帮助记忆。 4)“抑”是压制的意思,可以联系词语“压抑”来理解。 5)“惫”“褐”“纫”等字,可以借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2.组织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字,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写“脊”字时要注意笔顺,上部分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撇、捺”要写得舒展,“点、提、撇、点”写在竖中线两边,下半部分“月”的第一笔要写成竖
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构字部件,如“抑”右面是“印”,不要写成“卯”;“酸”字左面是“酉”,不要写成“西”。
3)写“颓”字时,左下“几”的“横折弯钩”要变成“横折提”,避让右边的部分。 4“碌、噪、哇、权”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碌”字的右半部分“录” 中的三横之间距离要保持一致,右下角不要写成“水”。“噪”字右边的“品”中,三个“口” 要上宽下窄,“木”字的“横”要托住“品”。
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3.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课文段落多、内容长,如果要给课文划分层次,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5自然段讲的是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6-34自然段讲的是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35-38自然段讲”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4.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你的根据是什么? 预设:是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的。

5.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文意:划分层次之后,你现在会怎么概括课文的内容?能不能说得更充分? 预设: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6.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5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四、学习第1-5自然段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买书的经验,并结合《预习单》中“查查”的学习任务,(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如果学生无法完成查时代背景的任务 老师可以适当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后谈体会。例如出示梁晓声作品集《母亲》片段: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预设:
1)从“从来没有”“一次给过”“一次要过”这些地方看出,这一元多钱对于“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一元多钱在当时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没有问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2)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中看出,“我”家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
3)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第29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易。 4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所以“我”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
2.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别人听。 2.抄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6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梳理“场景”
1.提问: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细节有哪些?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教师相机板书。 二、品读“初到厂房”
1.引导学生思考:默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 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读了这几段,你又有怎样的体会? 2.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可以从厂房的狭小、嘈杂、闷热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工厂环境的恶劣。提示学生可以想象画面,或是结合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想象厂房的环境。例如,可以把“不足二百平米” 空间换成学生熟悉的礼堂、篮球场来想象,或是播放音频材料,让学生真切地体会缝纫机的声音到底有多大,等等。 3.全班汇报交流。小组选取代表,谈一谈阅读感受,以 及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种感受的 预设: 1)“我” 看到了房的空间很低矮,而且墙壁都是潮湿的,感觉到压抑。对比教室的大小,想象一下“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实在是太挤了。 2)“我”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联系生活实际,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怪不得 我” 觉得“犹如身在蒸笼”。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是多么差啊! 3)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我是从“震耳欲聋” 这个词感受到的,同时,结合下文说话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面噪声特别大。 4)“我”知道母亲挣钱不易,可没想到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我”非常震惊。
4.教师总结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

27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三、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 1.布置学习任务:小组选择一个场学习,想一想“我” 看到、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小组选择场景后,教师要注意是否每个场景都有至少一个小组选择,避免出现遗漏。
2.引导学生迁移上一环节中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寻找母亲”的场景。
汇报交流时,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会 “我”的心情,如:
①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②第16自然段中“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③结合第16-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预设: ①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看见的和感受到的,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母亲工作有多么辛苦。 ②“我”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 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
③“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写,让我从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我”当时的心情是震惊的、心疼的。
④结合“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的“凑”这个动词,我更能体会下文写到的“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重点点拨: ①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是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
②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母亲,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28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2)“向母亲要钱”的场景。
①让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 ②追问: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预设:
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我”的回答中有省略号,表示说话是吞吞吐吐的。
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
③让学生谈谈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的体会。 预设:
“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联系“龟裂”这个词的意思,能想象母亲的工作有多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不容易。这时“我”的心情是愧疚的。 3)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
①让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分角色表演“我”、母亲和女工,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再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对话的内容和标点符号来体会人物不同的内心想法,读出他们说话的语气。
预设:
女工的抱怨和责备,让“我”进一步感受到母亲养育儿女的不易,这时“我”的内心是愧疚不安的。
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字能看出母亲是毫不犹豫的。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她还坚持这么支持我读书,我感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②追问:我看到母亲把钱塞给我后,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人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 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四个“立刻”,写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 种紧了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对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
③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是什么令“我”鼻子一酸? 预设:

29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向母亲要钱时,我 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 ,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于是我鼻子一酸。 对母亲的心疼令我”鼻子一酸。经过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要关心母亲,帮助母亲。 4.组织全班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结尾部分
1.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预设:因为我看到母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还给我买书的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感恩 2.小组讨论: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问题转化成: ①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 ②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①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我已经为给母亲买水果罐头受到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 ②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3.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课文结尾处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加深刻丰富的意义。最后的省略号,表示意味深长,难以言尽。
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
1.提问: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
预设:多种原因的“鼻子一酸”:感动的、委屈的、痛苦的、难过的、后悔的、幸福的…… 2.明确练笔的要求: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尝试练笔。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
4.全班交流评价。 1)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习作,选择两三篇较好的展示。
2)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如果学生在小练笔中能通过描写场景、细节来表达真情,或者用反复出现的词语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评价时应表扬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六、布置作业 修改小练笔,并读给别人听。
30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B
教学思路说明:
“拍电影'' 活动创设情境,“梳理可拍的场景——小组讨论怎么拍——班级交流展示”为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班级交流展示”环节中的“导演说戏”,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与情感,“演员演戏”“观众评戏”则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场景、细节描写中体会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借“拍电影”活动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 教学准备
1.《慈母情深》学生预习单 1)准确生动地朗读课文
2)认读课后生字,并把方格里的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下面 最想提醒读音的字是( 3)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①用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 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 ②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 失魂落魄、怂恿、压抑、颓败、龟裂。 4)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你写一写:
5)如果您是导演,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电影,您会拍什么,怎样拍?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把握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情况

31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1.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1)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新词
2)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 重点指导易错字词。
3)引导学生交流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出主要问题,提示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进人后面的学习活动。
预设: ①母亲的深情表现在哪里?
②题目是“慈母情深",文中为什么没有一句直接赞颂母亲的话? ③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地写“我的母亲”“立刻”?
④为什么母亲把钱给“我”后,“我”没有直接买书,而是买了一听罐头? 为什么母亲凑钱给“我”后,“我”认为没有权利再买其他东西?这些与”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
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提问:在交流预习情况的同时,我们又一次熟悉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提示学生可以先给课文划分层次,再概括文意。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总结。 预设: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要钱 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活动二 梳理可拍的场景 明确活动要求 一、观察课文插图,激发活动兴趣
1.提问: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 预设: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角落,看见母亲埋头工作的画面 2 )看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拥挤,看到了母亲是怎样低头俯身工作的,看到“我”那疑惑、震惊的表情。 2.小结:好文章不但能给人画面感,更能给人镜头感读着课文,一幕幕场景出现在脑海, 个个人物就在我们眼前动起来了。 二、梳理可拍的场景 1.提问:如果你要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电影,会选择哪些场景?想突出哪些细节?
32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2.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场景。 预设:
1)我会拍主人公非常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又考虑 到家境困难而心情矛盾的样子。 2)我想拍母亲工作的厂房。 3)我会拍公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母亲身边的场景。
4)我会拍母亲、女工、主人公三人的对话,母亲把钱塞 给主人公,主人公攥着钱跑出去的场景。 三、明确活动要求,组织小组讨论
1.学生根据想要拍的场景,自由结成活动小组。 2.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结合自己选择的场景,说说怎样拍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慈母情深” 呢?拍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归纳要预设: 1)要根据课文内容拍,不能随意发挥。 2)拍某个场景之前,要先认真读课文,再想想用怎样的镜头拍最好。比如,拍“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去寻找母亲时,可以让镜头追着“我”走;拍“我”走到母亲身边,看到她辛苦工作时,可以重点拍“我”的表情,还可以把镜头放慢些,拍母亲辛勤工作的样子。 3可以通过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观众就能更直观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了。 4)要把细节呈现出来,才能让观众对“慈母情深”得更深刻。 5)可以适当加入旁白。 4.教师提出小组活动要求。 1)熟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小组围绕选定的场景,课下交流如何拍摄。例如先想好如何布景,打算采用什么样的镜头, 再商量拍摄中要突出哪些细节。
3 表演汇报分为 “导演说戏” “演员演戏” “观众评戏” 三个环节 首先, “导演” 要向同学介绍你们组拍的内容及拍摄体会; 其次, 小组集体表演; 最后由观众进行提问、点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设计镜头、语言等。 第二课时

33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借”拍电影”活动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的”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展示小组”拍电影”成果 、按课文写作顺序,各小组汇报 1.拍摄第15自然段的小组汇报 预设:
1导演说戏:我们组拍的是主人公特别想要《青年近卫军》的场景。我们从这个片段里 体会到“我”家的贫困,体会到母亲挣钱养家的艰难,体会到“我”太想要书便怂恿自己去问母亲要钱时的矛盾心情。
2)演员演戏:一学生用旁白说明“我”想书想得睡不着,一 学生表演“我”自言自语怂恿去向母亲要钱的情景。
3)观众评戏:主人公的情绪特别饱满,从演员的表情和台词中,特别鲜明地感受到他特别想要这本书,心情又特别地矛盾。 2.拍摄第9自然段的小组汇报 预设:
1)导演说戏:我们组拍的是母亲工作的厂房。从这个场景中,我们体会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挣钱的不易和“我”的震惊。
2)演员演戏: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用表情、动作、声音表现环境的恶劣。 3)观众评戏:从他们的朗读和表演中,我感到母亲每天都是在这样阴暗潮湿、闷热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母亲这样辛苦,都是为了儿女。 3.拍摄第10-19自然段的小组汇报 预设:
1导演说戏:我们组拍的是主人公走近母亲的场景。从中我们体会到母亲的辛苦、疲惫,体会到我从震惊到心疼的心情。尤其是文中的三个“我的母亲”,这个细节我们准备用旁白的形式体现,突出感情的变化。 2)演员演戏:两名学生分别演老头和我,其他学生作旁白,有感情地朗读第1619自然段。

34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3)观众评戏:他们的表演,让我仿佛看到了瘦弱的母亲是怎样辛苦地工作。在读19自然段时,他们读得很慢,并把三个”我的母亲”重读,我从中听出了儿子的震惊和心疼。 4.拍摄第20-34自然段的小组汇报。 预设:
1)导演说戏:我们组拍的是母亲给主人公钱的场景。从中我们体会到母亲无论多难都支持我读书,体会到母亲的忙碌,体会到我内心的愧疚,以及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的成长。为了呈现出细节,我们制作了一些道具,像一卷皱皱的毛票,来实际表演母亲是怎么掏钱、数钱的;33自然段的四个立刻,我们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呈现。
2)演员演戏:三名学生分别演母亲、女工和”我”名学生作旁白,读第3334自然段。 3)观众评戏:他们表演得非常细致,比如从”我”说话时吞吞吐吐的样子,能看出我的心情确实特别矛盾;母亲数皱皱的毛票的样子,和母亲立刻重新进入工作的样子,很好地表现出了母亲的辛苦忙碌;而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 把钱塞给“我”,这个动作演的很到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拍电影”的活动设计,能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细化为具体的环节,是为了指导学生立足课文、立足语言学习进行活动,避免表演成为无源之水,最终实现理解课文的目的。】 二、观看视频,深人理解
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播放《朗读者》中采访梁晓声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再次体会母亲宁可吃苦受累,也无怨无悔地支持“我”读书的伟大与无私。
活动二:体会“鼻子一酸”,交流结尾的含义 一、说说对“鼻子一酸”的体会
1.提问:联系上下文,结合刚才各组拍的“电影”,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1)“我”因为愧疚、难过而“鼻子一酸”。“我”是个很懂事的孩子,知道家庭条件困难,知道母亲工作很辛苦,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母亲工作的厂房时,还是被那恶劣的工作环境、忙碌劳累的母亲震撼了。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把皱皱的毛票塞给“我”后,又立刻开始工作。“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应该帮母亲做点什么了,可什么都没做,还因看闲书向母亲要钱,“我”心里又愧疚又难过,所以鼻子一酸,跑了出去。

35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2)“我”因为心疼母亲而“鼻子一酸”。“我”家很穷,连破收音机都卖了换吃的。 母亲在街道小厂上班,挣钱养家 “我”去问母亲要买书的钱,却惊讶地发现母亲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那么忙碌,那么疲惫。但是,母亲不顾女工劝阻,把皱皱的毛票塞给了“我”。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要学会心疼、体谅母亲了
3)“我”因为感动而“鼻子一酸”。“我”特别想要一本《青年近卫军》,但是家庭条件特别差,所以问母亲要钱时,“我”心里非常矛盾,当母亲毫不犹豫地把辛苦挣来的钱塞给“我”时,我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二、交流课文结尾的含义(详见A案) 活动三:小练笔 、明确练笔的要求 1.引导学生回忆“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 2.全班交流相关经历及原因。
提示:有关“鼻子一酸”的原因,学生可能会说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令自己感动的、兴奋的、委屈的、悲伤 的、后悔的、愧疚的”,一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教师都应当予以肯定。
3.明确要求:请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 学生进行小练笔
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相机点评
教师点评时注意:如果部分学生能够用上场景细节描写,或者用反复出现的词语增强表达效果,教师应及时鼓励。没有用到这些表达手法的同学,也不要给予负面评价,可鼓励、引导他们继续揣摩、修改自己的练笔。



36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19 父爱之舟
教材解析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课文开篇就是一句说了一半的话,“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梦中的经历究竟让自己怎么了,作者并没有明说,而是紧接着说“我刚刚梦醒!”,可见作者是梦中惊醒的。读完全文到结尾“……醒来,枕边一片湿。”才知道梦中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让作者泪流满面,悲伤至极,梦中惊醒,因此开头说了一半的话,可能是因为思念故去的父亲而哽咽,无法说全。 作者首先描写的,是自己跟着父亲卖茧子,之后父亲又给自己买枇杷的场景。这些茧子是父母年复一年半夜起来喂蚕所得,足见生活的艰辛。即便这样,父亲还是愿意把辛苦赚来的钱买水果给儿子吃。第一个场景就勾勒出父亲辛劳的身影和对孩子无私的爱,这样慈爱的父亲的形象贯穿全文。
接着,作者提到了“小渔船”,提到了父亲为了节省,摇船送我报考和上学,也提到了第一次住旅店的场景。在最便宜的小客栈里,看到“我”被臭虫咬了浑身的大红疙瘩,平时节省到极点的父亲还是要为“我”换一个好一点儿的房间,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逛庙会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一处场景。作者把庙会绘成了一幅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画, 看的、吃的、玩的应有尽有。这样盛大的庙会和父子的清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庙会是那样的热闹, 而拮据的我们却在偏僻的地方吃随身带来的“凉粽子”。尽管没钱,父亲还是给“我” 买了一碗热豆腐脑;买不起玩具,父亲就自己给“我”做一个万花筒。虽然贫困的家境限制了父亲所能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但他给孩子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
前面的回忆主要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下面的几个场景则主要围绕父亲支持我读书而展开。 每逢大雨大雪天,父亲都背“我”上学;即使变卖东西,也要如期给“我”缴上各种费用;送到学校还要为我铺床;即使忙碌了一天,还在熬夜摇橹,让“我”能在小舱里安稳地睡觉;即使在偶尔的小憩中,也要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父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无微不至的爱都蕴含在一个个场景和细节之中,令作者记忆深刻,永难磨灭,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对父亲的爱和思念愈加浓厚,即使多年以后,父亲仍频来入梦。 课文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我”宁愿被臭虫咬,也不愿换房间;一碗豆腐脑也要和父亲分享;父亲做的玩具“我”视若珍宝;拿到家里变卖东西凑够的学费,又感动又愧
37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疚;父亲要“我”念好书,“我”就从不缺课、不逃学,考试从未落过榜等,可见儿子的懂事。父慈子孝,父子温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是因为父亲总是借用姑爹的小渔船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和上学,这只小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沉的爱,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承载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感怀。
本文的语言平白如话。 作者将父亲对自己的爱以及对父亲的怀念融于字里行间,缓缓叙述,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课文有两幅插图,都是作者吴冠中本人的作品。第一幅画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致:小桥、流水、小船、白墙黛瓦的民居,作者用简单的色彩,描绘了家乡的风光。第二幅画的是江面上有几只小渔船,有的近在眼前,有的驶向远方,呈现出作者对小渔船独有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十四个生字,会写“蚕、考”等十四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情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结合课后第一题,找出作者梦中出现的场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同时,关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谈谈初读感受,整体感知全文伤感的基调。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理解题目以及部分语句的含义,深人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一、理解运用 课文生字较多,篇幅较长,可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初步感受,整体感知课文的情感基调。课文中一些词语由于年代较远或者地域的影响,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如,可以出示“泥灶”“乌篷船”“摇橹”这些事物的图片;可以出示“初小”“高小”等词语的资料,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借助课后第一题,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作者梦中的场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场景的大意。教学时可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可能会出现对“场景”把握不准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除了第78自然段意思连接紧密,为一个场景外其他每一段为一个场景,并且每个场景都是紧紧围绕“父爱”来写的 二是让学生说场景大意时,要求能用完整、通畅的句子表述,不要强求学生用特别简短的词语概括。
38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1.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在学生找到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之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体会父爱,一边默读一边批注。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交流。
可以让学生按照场景呈现的顺序,依次谈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汇报,从自己最感动的场景入手,教师相机点拨,提示学生关注容易忽略的场景和细节,最后再让学生自主梳理和总结。 1)以某一个场景为例引导品读、交流 教师可以先以一个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品读、交流。如,第6自然段中父亲给作者凑学费、铺床的场景。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粜稻、卖猪,为作者东奔西走凑学费的情景,感受父亲竭尽全力支持作者读书的不易。在体会作者品尝到的“新滋味” 时,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拿着家里粜稻、卖猪凑来的学费,看到父亲为自己铺床,会怎样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感受作者五味杂陈的内心活动: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状况的担忧、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等,然后带着这些理解和感受朗读课文。最后,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方法,如,边读边想象画面,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提示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阅读,感受其他场景中的父爱,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指导。 2)交流其他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且补充,最后再引导学生关注忽视的场景、细节。
学生可能会比较关注第三个场景——逛庙会,能够初步感受到庙会的热闹与父子的俭省。 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想象盛大热闹的庙会和父子俩“吃凉粽子”“吃热豆腐脑”以及回家后父亲给我“糊了一个万花筒”的情景。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从父亲或者作者的角度来讲述这一个自然段发生的事情通过“以角色的口吻讲故事”的方式感受字里行间的父子之情,避免过于理性或细碎的分析 提醒学生可以加人适当的人物心理活动,体会“我”逛庙会时对吃和玩的恋恋不舍但又不忍心叫父亲买的心情,要和父亲分享“热豆腐脑”的想法以及收到“万花筒”的快乐; 同时也从父亲的角度体会父亲对我的疼爱、理解和精心的付出。
再如,课文第一个场景由于用墨较少,学生很容易忽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 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的父爱。学生可能体会到这里的父爱表现在父亲辛苦赚了钱给作者买枇杷吃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留白(两个“省略号”),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丰富场景。如,说一说作者半夜梦醒,看到父母半夜起来忙碌,会是什么样子?会想什么?当父亲给作者买枇杷吃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让学生通过想象和交流,体会这段话中蕴含的父爱。

39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2.理解课题和部分语句的含义。 学生在感受到整篇文章所表现的浓浓的父爱之后,结合课后第三题,深人理解课题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关注“小渔船”在文中出现几次,父亲在渔船上为作者做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报考和上学总是离不开小渔船,父亲在小渔船上摇橹、做饭、缝补棉被,这一切都是为了省吃俭用供我上学。这也是父亲对作者的支持和期望。父亲和小渔船的形象在作者记忆中融为一体,永难磨灭,因此作者才会以”父爱之舟''为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全文进行思考:对父亲的付出,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结合课后第二题第二小题的提问,理解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父亲难忘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二、识字写字
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中,形声字可以利用其构字规律进行识记。如,榜:木+ 旁;嘲:口+朝。兼是会意字,像一只手同时抓住了两棵禾苗,现多引申为合并之义。还可以将生字随文识记,或者和需要掌握的词语结合着识记,如“恍惚惚、出嫁、陪嫁、启迪”。“枉”课文中标注的是字的本音,在读词语的时候,后一个字要读成轻声,文中“枇杷”的读音也是如此 本课要写的字中,笔画撇较荪可集中指导。“疼、糖、枕”在书写时注意“丿”的穿插与避让;“考、暑、煮”在书写时”老字头“的”丿”是长撇,下面的部件要写在“土”字的正下方;“暑”提醒学生要和“署”分辨清楚,上面是“曰”;“考”不要多写一横。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席:下部“巾”中的“冂”的宽度相当于“广”的横笔,末笔竖与“广”的点笔垂直对齐。陪:右下部“口”的顶部宽度和“立”的短横相当。 毕:下部“十”字的横要长,托住上面的“比”。


40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材解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巴德童年时期写了第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给予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他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从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给予的爱。 课文以巴德父母的两个极端的评价为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童年的故事” “后来的认识”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第 1-14自然段)“我”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说 “精彩极了”夸奖我,父亲却说“糟糕透了”打击我。第二部分(第15-17自然段)几年以后,我认可了父亲对那首诗 的评价;成年后,我理解了父母两种评价中包含的爱,以及这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课文第一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父母对同一首诗的不同态度,以及作者情感的变化。母亲念完诗,一次又一次地拥抱我,不断赞扬,认为“精彩极了”。父亲的表现却截然相反,把诗扔回原处,认为“糟糕透了”。母亲看重的是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居然写了一首诗,应该肯定和鼓励;父亲更看重诗的质量,他严厉的批评是想对我进行必要的提醒,担心我骄傲。母亲和父亲对这首诗的不同评价使我的情感发生了很大变化。得到母亲的表扬后,我兴奋、激动,迫不及待想得到父亲的肯定和赞赏。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只有半小时的时间,作者分三句话来写,可见我等得很焦急,可是父亲毫不客气的批评和我 的心理期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令我难以接受,我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从动作、 神态、 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从得意、焦急到最后失望难过的情感变化。 课文第二部分写出了后来“我”的经历和认识。有了母亲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有了父亲的批评,我努力学着修改。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的取得,我越来越认识到无论批评还是表扬,都是父母对我的爱。 仅有表扬容易让人自满和浮夸,仅有批评容易让人颓丧和自卑,父母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对的成长起到了巨大作用, 让我逐步走向成功。
课文的插图再现了课文中父母争吵的场景: 父亲和母亲在为那首诗争吵, “我” 眼含 水冲出饭厅。 教学目标 1.认识“誉、励”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41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学建议 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特别之处,设置悬念,导人新课。再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完成学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
1.借助学习提示,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有着不同评价的原因以及这些评价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围绕学习提示的第一个问题设计学习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互相补。充 学习单示例如下: 母亲 父亲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2)了解巴德长大后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让学生思考并交流学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明白巴德成年后对这两种评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巴德长大后取得成绩的语句,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的重要影响。还可以设计“采访作家巴德”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假如自己就是创作了几十部作品的巴德,作为国际知名的编剧和作家,回想父母对自己不同方式的爱,想说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巴德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围绕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示对这两种爱的方式的认同,但缺乏深人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谈看法:一是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要客观分析。如,母亲的鼓励给了巴德信心,但是过度的表扬与赞美会使人迷失方向;父亲的警告能够督促巴德做得更好,但是严厉的呵斥也可能让人丧失自信。二是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见解。如,由于爸爸的不断鼓励才让自己的钢琴弹得越来越好,可见鼓励能使人进步 考了满分有点骄傲自满,幸亏有妈妈的批评和提醒才没有退步,可见批评让自己警醒和上进。 生可根据生活实际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把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和口语交际或习作课结合起来 3.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42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本课有7个生字,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借助语境自主识记,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提醒学生:誊要和誉区分开,祥是礻字旁,和详区分开,还可以组词“誊写、荣誉”“吉祥、详细”进行分辨。篇字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可以告诉学生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古人把竹简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篇,因此“篇”的偏旁是竹字头。



43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教材解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本单元主题联系紧密。通过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
教材以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引人话题,呈现了三位父母对孩子爱的不同方式:李刚的爸爸在看到儿子成绩不好时会批评,对李刚提出严格的要求,但之后会和李刚表明:因为爱才严格要求;王小雅的妈妈对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但也让王小雅的自理能力变差;陈敏的爸爸以陪伴的方式表达对儿子的爱,为他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这些方式在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有感而发。
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是不仅能够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小贴士明确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说”的要求是不仅能够围绕话题“父母之爱”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够用恰当的材料来支持。“听”的要求是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要求学生做到讨论时能够认真倾听、思考和应对。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以微笑、点头、眼神赞许等方式回应,再继续补充;如果观点不同,也要尊重对方,友好回应,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教学建议 本次口语交际要指导学生提前搜集资料,为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观点作准备。在落实交际要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所说的观点是否针对所选的事例,选择的例子能否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听别人的发言时,能否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并能针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回应。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
一、课前搜集材料,为口语交际作准备,
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先了解教材中的三个事例,根据自己初步的想法和感受,搜集材料。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明晰自己的想法并形成观点的过程。然后根据观点选择恰当的材料,
44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为口语交际作准备。 学生搜集的材料可能有的冗长混乱、不分主次,也有的来源比较单一,教师要提醒学生对材料进行筛选整理与概括,围绕观点把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挑选出来,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从多方面搜集材料:可以是自己类似的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的人和事,或者是从电视、书籍等看到、听到的材料等。
二、针对事例,交流看法,在交际情境中落实交际要点。 1.明确交际要求,小组内尝试交流。
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小贴士的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然后围绕三位父母的做法,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小组交流:你怎么看待以上父母的做法?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经历时,你是怎么做的?在此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次口语交际要求的初步理解大胆交流 教师巡回跟进,了解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汇报交流,师生在讨论中落实交际要点。
小组交流后,可以采取推荐的方式,让学生上台交流。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能从“听” 和“说”两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落实交际要点。在落实“说'' 的交际要点时,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只说观点和自己的感受,没有用材料来支持;所选材料和表达的观点不一致;忽略自己遇到类似事情的做法。要提醒学生注意:一是发表观点时用上搜集的材料, 所选材料要和自己的观点一致,具有说服力。二是提醒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做法。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中说出的一些做法,及时给予回应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和父母相处。
在落实“听”的交际要点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同学是否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尊重别人。引导学生说出“听”的交际要点的具体表现:如,观点一致或者相近时,可以用“我赞同某某的观点,我找到的材料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对于某某的看法,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某某的观点我很认同,我还搜集了这样的材料……”等方式来表述。然后,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补充观点有分歧,也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可以用“对于某某的观点,我有一个不同的看法……”“某某的观点我能够理解,但是…… “某某是不是想说这样一个观点”……,我的看法和你的不太一样”, ……” 等方式表达,态度真诚,语气要平和,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同时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积极回应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应体现在神态和动作等方面。
、分组交流,巩固交际要点,提高应对能力。
在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听”和“说''的具体要求后,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评价。小组长要当好主持人,安排好发言顺序,做到组内人人发言。建议教师自制评价表,从观点明确、材料
45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恰当、尊重别人的观点、积极回应四个方面,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对交流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在交际中的表现和同学的建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交际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然后通过随机挑选的方式,选取几名同学组成小组上台交流展示,其他同学可以从落实交际要点和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实际做法两方面进行互动、评价。
本次口语交际中,学生交流的内容可能会出现不理解父母的情况。如,爸爸总是对自己很严厉,以至于看到他就紧张;自己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总是不放心。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尝试理解父母的爱,在对父母爱的方式有意见时,要积极主动,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学 生把自己的想法和认为有价值的建议记下来,为后面的习作积累素材。


46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习作《我想对您说》
教材解析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想对您说”,与单元主题以及口语交际的内容紧密关联,贴近生活,让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促进学生更好地和父母沟通、相处。
教材第一部分以和父母交流为切入点,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让学生敞开心扉,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
教材第二部分提示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如,回忆和父母之间难忘的事,用叙事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针对一些事情或者父母一些不好的习惯,谈看法、提建议,把想法和理由说清楚。不同角度的提示,为学生的习作打开思路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选材的要求,要挑出学生自己最想说的内容来写,目的是让学生出于真情实意,有话可写。二是表达的要求,要考虑阅读的对象是父母,要做到尊重父母、真诚沟通,注意语言、语气恰当,可以根据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交 流习惯,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三是提出关于寄送信件的建议,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多种形式与父母沟通。 教学目标 给父母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建议
教学本次习作时,教师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和父母间的往事,根据学生选定的习作内容,指导他们选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习作后,把信件交给父母,和他们进行沟通,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一、创设情境,打开思路,选择最想对父母说的内容。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可以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父母之爱以及口语交际中讨论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讲自己和父母之间感动的、开心的、难过的事情。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的内容一定要多样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真情实感。学生可能多会谈到父母对自己默默奉献或者批评自己等事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父母做某项活动的经历,如,做饭、读书、出游,或者看起来很平常却触动到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断,如,父母 谈起对自己未来的想法,感慨时光匆匆。
其次,根据教材的提示,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给父母写这封信的用意:是想表达自己的爱,
47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是想对某件事情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还是想给父母提建议,或者其他的内容。让学 生根据自己习作的意愿,回忆和父母相处的事情,选好材料。可以提示学生把想写的事情用词语的形式写下来,如“送伞、玩手机、戒烟、辅导作业、旅行”等,从中选择一两个最想说的来写。
二、针对习作内容,指导写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回忆和父母之间难忘的事时,可以提醒学生关注当时的场景,捕捉最能触动人的地方,把难忘的事情写清楚、具体,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在发表不同的看法时,要让学生把看法说明白,把理由说清楚,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辛支持自己的看法,让父母能够理解和接受。给父母提建议时,提醒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用合适的语言和语气说清楚父母的某些不合适的行为,情真意切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说明理由,让父母接纳自己的建议。有需要的话,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材料出示相关例文,给予示范。 习作之前,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写信的格式,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强调。 三、对照习作要求,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习作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文章,根据习作要求自主修改。学生可能会出现语气生硬、语言不恰当、看法和理由说不明等问题。如,“感谢的话我就不再说了,那就这样吧。 “妈妈,你凭什么拿我的手机?不知道我要查资料叫?我恨你!“爸爸,你必须戒烟,否则我就不给您说话了”等类似的说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修改:对父母的感谢要真诚地说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表达请求的时候,要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对方,注意表达的方式,把诉求说明白,用商量的语气让人接受。 提建议也要讲究技巧,如,针对爸爸抽烟的习惯提建议时,可以描述抽烟的事实,讲清抽烟的危害,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鼓励学生把信件交给父母,并做好家校联系,发挥信件的作用
修改完后,让学生誊写下来,要提醒学生做到书写规范、整洁。可以把信装在信封里送给爸爸妈妈,也可以放到父母的房间。如果父母这段时间不在身边,还可以邮寄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递。
建议本次习作之前,做好家校联系,让家长事先了解习作的内容,对孩子给自己说的心里话,尤其是提出的看法或建议,要认真对待。习作之后,教师要提醒父母及时以谈心、写回信等方式与孩子沟通,真诚交流,促进亲子之间更好地相处。


48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语文园地
教材解析
“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梳理和总结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3项内容。
第一题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同形式结尾的特点。这三篇文章的结尾都有照应开头或者题目的特点,但是又各不相同:《慈母情深》的结尾不仅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还蕴含了作者对母亲难以言尽的感情;《桂花雨》的结尾揭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以及浓厚的思乡之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展现了作者成年后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方式更深人的认识。
第二题让学生阅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中两个场景描写,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第一段话描写了母亲工作的场景,体现了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母亲的辛劳,挣钱的不易,为情节发展营造氛围。第二段话描写了“我”和父亲逛庙会的场景,庙会的热闹和物质的丰富衬托了父亲和“我”的困窘,为下文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和做万花筒作铺垫,也表达了“我”迷恋庙会上玩的和吃的,却不忍心叫父亲买的心情。
第三题出示的两个片段,都是主人公在成长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我”和母亲长期在一起,却是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瘦小,明白了自己的责任;看到父亲的背影,“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滋味。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回想自己成长中类似的“第一次”,把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事情,可能是第一次遇到,也可能是熟悉的事情但这一次却有了新的感受。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古代圣贤提倡勤俭节约的名句,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
【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1.引导学生先回顾本单元课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交流当时阅读的方法和感受, 如,通过朗读、想象、结合生活经验代入角色。
2.让学生联系自己课外阅读时的经验,谈一谈通过品读场景、细节,自己体验到的独特的
49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六单元
感受。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总结、体会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的好处。
词句段运用
【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1.引导学生发现三篇文章结尾的共同特占
首先让学生阅读这三篇文章的结尾,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篇文章是由题目、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构成的,这三个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最后让学生联系全文进行思考,学生会发现《慈母清深》的结尾照应了文章开头;《桂花雨》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和题目相照应。
2.引导学生发现三篇文章结尾的不同特点。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思考三个结尾的不同特点。如,《慈母清深》的结尾,让学生思考:交代事情的结果,用句号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学生联系文章主旨,会发现省略号蕴含着我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情。同样,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体会《桂花雨》的结尾点明了主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再次强调、深化了主题。 【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这个练习活动可以和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或交流平台的教学结合进行。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思考: 1.这两段场景描写在课文中主要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两段场景描写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3.两段场景描写与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能写出自已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l.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现两个句子的共同点: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成长中类似的经历,打开思路。如,第一次觉得有姐姐真好;第一次感受到妈妈的苍老;第一次感受到朋友很勇敢;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班级很团结;第一次觉得公交师傅很辛苦。然后同桌交流,互相说说成长中令自己触动的事情和新的感受。 3.让学生写下自己当时新的感受。提醒学生在写的时候,把事情用一两句话作概述,不需
5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e4108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fd.html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五六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