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心理饱和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0-06-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中生心理饱和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谢思敏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2
要:高中学生在繁重的课程压力下容易出现心理饱和,这一现象不仅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正视这一现象,以人为本,即时调整,避免学习中心理饱和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高中学习;心理饱和;解决策略
高中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习科目增多,课程进程加快,学生学习时间大大延长——诸多因素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学生在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交替当中,难免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导致学习中心理饱和现象的出现。 一、教学中心理饱和的表现及成因
心理饱和一词由化学术语饱和衍生而来。饱和本指物体在液体中达到无法溶解的程度,由此派生的心理饱和指个体的心理承受力达到了顶点的一种倾向。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体大脑皮层有兴奋和抑制两种交替的活动方式,当外界刺激过强或是持续时间过久,就将导致兴奋过程过于强烈,引发超限抑制现象的出现。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对练习事物产生疲劳和厌倦等一系列的消极心理现象。高中学生本易受成绩、科目难度等影响,以至于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境之中,尤其升入高三后,高考压力骤然增大,面向考试的重复学习、繁重的背记任务难免让学生产生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疲劳,出现心理饱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考生烦躁情绪加重,假如师生不加以调整缓解,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这对高中学生是十分不利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查课堂,我们会发现,导致课堂出现教学困境、学生出现心理饱和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方法较为单一。教育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都是不均衡的。现代教学多采用班级集体教学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班级教学的同一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之间矛盾逐渐突出,而教师容易因为自身的职业疲劳等原因忽视各类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差异,实行一刀切政策,这就难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当教师的教无法适应学生的学时,教学就会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出现逆反性心理饱和。
2)高中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高考,而不少学校应对高考这项持久战仍然坚持使用题海战术,意图使学生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便在考试中得心应手,熟能生巧,取得好成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92c2a3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1.html

《浅谈高中生心理饱和现象及其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