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发布时间:2016-04-10 08:38: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与体验

1,导入  新课

      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 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 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

(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c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4,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5,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自主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借此进一步把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产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

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学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

问题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 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问题二:

                 

                 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而不用,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运用朗读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探究与反思

1,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2学生小组充分探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

 结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而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教师引导: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学生讨论明确: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它也表达可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3:学生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质疑研讨。

4:学生反思本课的学习过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作业 布置:

写一首同名诗歌--------《土地的誓言》。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你的家乡留给你这样的印象?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字数不限

本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创设氛围

首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学们听过歌曲有何感受?(学生可随意发言,之后教师总结导入 )是的听过歌曲后,歌声中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9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人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走近作者,简介背景

(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在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说说你听完本文后有何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此点一下文章的结构。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 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解释?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

四、研读课文,揣摩语句

1、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品读揣摩

此处学生答案可能不一,说得有道理即可,重点揣摩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

小组间反复品读讨论分析本段的精彩之处,可结合练习一,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对答得好的同学要予以表扬。

教师对此作以补充总结(参考答案)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2、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联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子。

让学生将划出的语句反复品读加以揣摩,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参考例子如下: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的家乡。

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6)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在句中没有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谁埋藏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藏他们!让埋藏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这正是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

文中还有很多,学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回顾课文,归纳总结:

1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了,于是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共鸣,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

2、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六、拓展与延伸

1、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寄宿之地,那么请你用一句五言古诗概括家乡在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无可替代。

教师小结:“月是故乡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补充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感受两篇文章异曲同工的爱国情。

3、听歌曲《希望的田野》,感受今日的繁荣富强。

七、板书设计:

不忘国耻 赞美 依恋

土地的誓言 振我中华 悲愤 战斗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0-03-29 13:12

  51中杨盼姝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揣摩品味文章精彩的段落和语言,感知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突破方法: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共同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法:读悟赏拓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

  多媒体放映家乡的美丽富饶的图片和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惨遭践踏的历史图片进行对比,教师适当讲解,(渲染气氛),放《松花江上》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内容情境中去。

  (一)导语: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脚下生活的这片热土,美丽而富饶,然而就在1931918日晚10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作者在1941年抗战最艰苦的阶段以极其悲壮的心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检测预习:

  强调重点字词读音。(找学生朗读.纠正强调后齐读)

  炽痛 嗥鸣 斑斓 怪诞 亘古

  默契 蚱蜢 污秽 谰语 田垄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

  思考1.《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就是指土地发出的誓言呢?

  2.发出了什么誓言?

  (友情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回答。)

  明确:是作者面对故土发出的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耻辱。)

  师追问:那作者记忆中的家乡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呢,竟让作者发出如此誓言?明确:丰饶美丽的。

  (二)快速浏览课文。

  讨论交流: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来体现昔日家乡的美丽丰饶?

  明: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三.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昔日美丽富饶的故乡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的践踏下已经满目疮痍,作者和许许多多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一样无家可归,此时此刻他对故乡究竟是怎样的一份情感,谁能说一说?

  (友情提示: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思考。)

  生简介:端木蕻良30年代中期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之一,这一流派都是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年轻作家,如萧红,萧军等。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在作品中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相结合,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振奋人心。他的代表作还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作品。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明: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作者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愁和悲愤。饱满而深沉的爱国热情。

  四.研析品赏:

  师: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家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文章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近乎呐喊的誓愿。下面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中去欣赏去体会。

  (一)学生代表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内容,品味优美富有激情的语言)

  (二)师:本文语言或优美如画或富有激情,请找出来深情的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

  生:a.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明确:连用当我…的排比句式,把各种有意味的事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电影似的展现关东大地的丰饶美丽,造成一种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b.地层里的洪流象我的心喷涌的血液

  明:这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关东大地有了生命有了感情,可以象人一样召唤我,激励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使感情愈发强烈。

  c.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明:文中多次使用她称呼,这里作者将倾诉对象拟人化,,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感情多次反复象音乐主旋律一样,不断加强,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d.----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明:她转为你的人称转换,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情感从平稳到激动,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师:这种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的修辞叫呼告。(在此点拨一下即可,因为呼告这种修辞在初中阶段不做重点)。

  e.---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明: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作者那激奋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f.---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明: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的欢笑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师总结:通过我们品读课文,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浓郁的抒情风格和独特的抒情方式,以及他深沉的爱国热情。

  五.拓展迁移: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仁人志士的事迹或有关写思乡和爱国之情的诗句?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积累。

  有:岳飞,文天祥,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六.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我们足下这辽阔而富饶的黑土地的神奇,欣赏了端木蕻良匠心独运的作品,了解了那段永不能忘记的辛酸历史,如果你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请你动手完成今天的作业

  七.布置作业

  1.在我们所接触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像《土地的誓言》这样充满深情的篇章,或是表现对祖国家乡的热爱,或是表现对亲人友人的依恋,或是表现对丑陋现实的愤慨……请摘录这样的文字两段,有感情地朗读它、记住它。

  2. 收集一些爱国诗句,制作书签,赠给自己的同桌。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深情赞美故乡------------------誓死保卫故乡

  强烈的思乡之情

  深沉的爱国热情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rjbgz/yuwen/ywjiaoan/jiaocan/201105/145096.h

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6708d10fab069dc5122010d.html

《土地的誓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