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1-06 13:24: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者死/男有分,女有                                B. 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非同小

C. 君乃戈趣驾而归/爱不                             D. 而闻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出则无敌外患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3)结合选文,说说齐景公为什么先要杀死颜涿聚,后来为什么又放过了他。

【答案】 1C

2)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3)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

【解析】【分析】(1A项,回去/归宿,出嫁。B项,可以/寻常,一般。C项,放下。D项,国都/国家。故选C

2)技巧:句意;关联词;句子成分;虚词。君游海而乐之(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奈臣有图国者何(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君虽乐之(您现在虽然快乐)/将安得(您现在虽然快乐)。

3①“杀死原因。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从这句话中看出,要杀死颜涿聚的原因是齐景公认为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放过原因。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从这处内容看出齐景公放过颜涿聚是因为他把自己和比干等人放在一起,如果杀死他,那么齐景公自己就变成纣王一样的昏君了。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这句话说明颜涿聚的谏言和行为拯救了齐景公,所以最后齐景公放过了他。

故答案为:⑴C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来接我中的内容,结合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

    过去齐景公到渤海游玩,非常高兴。下令给诸大夫说:说要回去的处死。颜涿聚说: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您现在虽然快乐,您现在虽然快乐齐景公说:我下令说谈论回去的就处死。现在你违犯了我的命令。拿起戈来就要击杀。颜涿聚说:过去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杀了王子比干,现在您即使杀死我,把我和关龙逢、比干凑成三个也是可以的。我说话是为国家,不是为了自身。伸着脖子上前说:您杀了我吧!齐景公便放下戈催促驾车赶了回去。回去三天以后,就听说都城里有人图谋不让景公回城的了。齐景公、之所以能继续统治齐国,靠的是颜涿聚出了力。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 皆不中,曰:此未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注】举茂才:指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六经:指被儒家推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著作。嘉佑:宋仁宗年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壮岁犹不知/诗四句                                  B. 此未为我学也/为外人道也

C. 士大夫持其文/知而不                                  D. 父子名京师/佁然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苏洵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B

2)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3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都不会晚。只要用心去做,年龄不是问题。读书不为名利,只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下决心去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解析】【分析】选自:《渑水燕谈录》,作者:王辟之,年代:宋。(1B项,意思都是值得。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项,读书/写。C项,争夺/,谏诤,规劝。D项,震动/活动,举动。

2)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于是他)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后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都非常有研究。

3)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本文启示:只要用心去做,年龄不是问题。

故答案为:⑴B

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⑶①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都不会晚。只要用心去做,年龄不是问题。读书不为名利,只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下决心去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附参考译文】

    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他)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他)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后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都非常有研究。嘉佑初年,苏洵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轼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作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选段)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晴日(________        腰(________

风骚________          窥谷忘________

横柯蔽(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甲)文从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乙)文描写山间风景使用的是多感官描写的方法,先从________的角度突出山势峭拔,继而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山中的________

4)甲乙两文写景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分别写出两文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等到;倾倒;文章辞藻;通返回;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2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视觉;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4)甲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颂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须晴日:等到天晴了。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等到,今义是必须。竞折腰:争着弯腰。是一词多义:折断;弯曲;损失。风骚:文章辞藻。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后代用来泛称文学。窥谷忘反:望见这美丽的山谷忘记返回。是通假字,同,返回。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了天空。是词类活用,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

2望,望见。惟,只。余,剩下。莽莽,白茫茫一片。则,就。转,同,鸟鸣声。不穷,穷尽。绝,停止。千和百都是虚指。

3甲文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对北国雪景的描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对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议论。所以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乙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从视觉角度展现山的高大、连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角度展现山的生机和宁静。抓住水声、鸟鸣声、蝉声、猿声,各种声音在一起,此起彼伏,一种热闹的感觉,展现了生机。

4)甲文:上阕描写了北国壮阔的雪景,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下阕评论历史人物,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了对当今革命者的赞美,表达了革命必将成功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乙文: 文章一段、二段从各种感官角度描写了水的清澈、湍急,山的高大、连绵、生机,表达了对山水等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句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表露了作者宁可选择自然山水,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表达了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等到;倾倒;文章辞藻;通返回;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⑵ ①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视觉;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甲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颂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绪,考生要结合文章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译文】

    【甲】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乙】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4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夕阴,气象万千: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也:________

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

佳未而繁阴:________

山间之四也: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写登楼所见,[]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答案】 1)日光;景象;如此……那么;茂盛;季节

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早上)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晚上)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而乐亦无穷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4①[]是写水景,[]是写山景;②[]写了朝暮之景,[]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解析】【分析】(1句意为: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晖,日光。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观,景象。句意为: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句意为: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句意为:这就是山里的四季。时,季节。

2重点词语:览,观赏。得无,怎能没有。异,不同。重点词语: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暝,昏暗。

3)甲文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作者看到洞庭湖的景象后的感受。乙文中的而乐亦无穷也是作者看到山间早晚和四时景色后的感受。

4)翻译文本后可知,甲文主要写的洞庭湖的水景,其中有早上的景色,也有晚上的景色。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乙文主要写的是山中景色,写了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突出表现了山景的秀美。据此分析可作答。

故答案为:日光;景象;如此……那么;茂盛;季节

⑵ ①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早上)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晚上)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⑶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而乐亦无穷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⑷ ①[]是写水景,[]是写山景;②[]写了朝暮之景,[]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时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归纳出相关的要点,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5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________

________

其乐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文章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字展开,既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D.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

【答案】 1)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像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D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意动用法,以……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花。:开。:枝繁叶茂。:雾气。:散去。:昏暗。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表面是喝醉的,其实是于民同乐的闲适让醉翁沉浸于此,忘却了被贬的苦闷,醉在山水田园之乐中。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表现太守与众人一起游玩的含义,揭示文章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选项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错。故选D

故答案为: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

⑵①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像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⑶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注意其语言的阐述,要在文中进行比照。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湖中人鸟声俱_______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是金陵人,________

下船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文中有何作用?

4)晚上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5)作者写西湖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案】 1)消失;哪能;客居;等到

2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3)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为下文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4)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是消失;焉得:哪能的意思。据此进行回答。

2)文言语句 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如::全;更:还;故答案为: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3)本句意思为大雪下了三天,西湖中人和鸟都消失了,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在结构上为下文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据此回答。

4)联系作者的兴趣爱好,不难发现作者冒雪游西湖是因其痴迷山水,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这里是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对堤、亭、舟、人的描写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故答案为:消失;哪能;客居;等到

⑵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为下文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形象的理解能力。考生要了解作者,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语句分析人物。注意概括要准确。

本题考查考生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语句进行理解。

7古诗文阅读

(甲)泛舟后溪

[]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练:白色丝绢。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束发:年纪轻。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    请将文言词语”“”“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泫然不能自________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________

壮心 ________

则真可哭也 ________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声。

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则描画________之澎湃。

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 1A.着; B.入; C.出

2)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3)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6)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到杜鹃声,想到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也是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此题在结合语境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分析的基础上,文言词语填入文中空格处的顺序是:A.着;B.入;C.出。

2)本题注意左迁(降职或远调)的正确解释。

3)这句话的意思是: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结合文本内容,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激荡;雪山汹涌则描画浪潮之澎湃。

5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的意思是: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溪水碧绿,沙滩平坦。春光明媚。这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芳草萋萋,静美清澈的特点。

6)《泛舟后溪》用拟人手法写鸟鸣之声,诗歌通过写鸟鸣的声音似乎在恳切地挽留过往的客人,从而突出了雨后后溪的静美清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袁中道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A.着; B.入; C.出

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到杜鹃声,想到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也是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意对语句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想象的能力。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和概括。

【参考译文】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滁皆山也________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掇幽而荫乔木________   ④遂书以其亭焉________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答案】 1)环绕;茂盛的样子;花;取名,命名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2分)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4)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者;与民同乐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义,注意这里是动词,环绕;这里是花的意思;这里属于词类活用,取名、命名。

2)这句话的大意是: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这是一个者……也句式的判断句,翻译时应注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乐:喜欢;事简:公务简单;俗:风俗;之:助词,的。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4)第一和第二空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答题区域,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筛选出相关答案即可。两段中都描写了优美的景色,记叙了与百姓同乐的事,因此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⑴①环绕 茂盛的样子;花;取名,命名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⑶ ①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喜与予游也者  与民同乐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内容和思想感情有个整体的理解,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妻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双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因此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祯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记数千言,赵先生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身先之,无倦,诸生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埒(liè):等同,齐等。矱(yuē):尺度。朴:通,打人的器具。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记数千言________

赵先生居其下________

诸生侧凛凛________

一朴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日所诵书必与    然而禽鸟知山林乐(《醉翁亭记》)

B. 讲说甚详恳        其名鹏(《北冥有鱼》)

C. 身先之            径寸之木(《核舟记》)

D. 面曰            真无马邪(《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答案】 1)每天;以……为耻;侍奉;给予

2C

3)第五子很是骄横放纵,即便是太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4)讲说详恳,规矩严明,重视背诵,以身作则。

【解析】【分析】(1句意为:每天能记住好几千句话。日,每天。

句意为: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辱。耻,以……为耻。

句意为:那些学生陪从在两侧,心中凛然。侍,陪从。

句意为:并且留下一根木棍。遗,留下。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助词,的

B.给/

C.用/

D.它的/表示反问语气

故选:C

3重点词语:甚,很。虽,即使。翻译: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重点词语:若,像。此,这样。翻译: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重点词语:诚,确实。秋,时候。翻译: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可知他勤学,有上进心。根据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可知其以身作则。根据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可知其规矩严明。

故答案为:(1每天……为耻陪从留下

2C

3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4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赵准,藁城人。高个儿,美髯,性情刚强坚毅、方正严肃,从早到晚没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少年,每天能记诵几千言,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每天所记诵的书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记诵的数量不足,就整夜读书(以至)忘记了睡觉。赵准在顺天府乡试中中举,做了学官。藩王令诸郡王都(跟随赵准)学习经学,赵准给他们讲解很是详尽恳切。门下弟子常有几十人。(赵准)规矩尺度很是严格,诸生走路站立都合乎规范。赵准尤其重视背诵,他以身作则,不知倦怠,诸生侍奉在侧,神情恐惧。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第五子很是骄横放纵,即便是太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一天,太守听闻赵先生严厉,亲自带着第五子来,并且给予赵准一个荆朴,宽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写道:专治第五子,不要涉及其他学生。诸子一旦远远看见赵准就很惊恐,都一改常态,认真学习。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范仲淹;关于这种文体,我们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还学过《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百废________

夕阴________

前人之述________

暮冥冥________

3)选出下列各项中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相同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居庙堂之高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处江湖之远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形象地写出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34段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

D. 5段抒情与议论交融,阐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5)阅读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忧乐观的理解。

【链接材料】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义田记》)

【答案】 1)宋/北宋;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核舟记》)

2)同,全、皆;日光;完备,详尽;迫近

3A

4C

5)古代文人志士爱国爱民、心怀天下。孟子的话表现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民本思想;第二段表现了范仲淹少有大节、志向远大,具有以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忧国忧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义田记》表现了范仲淹救人之困的仁爱品质,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是通假字,”“属于古今异义词。

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A结构助词,的;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代词;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故选A

4ABD理解正确。C错在表明了作者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表现的是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不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5)结合材料内容分析, 孟子的话表现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民本思想;第二段表现了范仲淹少有大节、志向远大,具有以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忧国忧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义田记》表现了范仲淹救人之困的仁爱品质,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据此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忧乐观是:古代文人志士爱国爱民、心怀天下。

故答案为:/北宋;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核舟记》)

,全、皆;日光;完备,详尽;迫近

⑶ A

⑷ C

古代文人志士爱国爱民、心怀天下。孟子的话表现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民本思想;第二段表现了范仲淹少有大节、志向远大,具有以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忧国忧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义田记》表现了范仲淹救人之困的仁爱品质,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平时学习时要结合所学的课文和名著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巩固记忆。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的积累。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

1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而岩穴暝________

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句子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蔚然而深秀                      B. 溪深而鱼肥                      C. 泉香而酒洌                      D. 而不知人之乐

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茂盛的样子;聚拢;领会;以……为快乐

2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人,就是太守啊。

3D

4)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解析】【分析】(1)第一句大意是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故蔚然的意思是茂盛的样子。第二句大意是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故的意思是聚拢。第三句大意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故意思是领会。第四句大意是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故第一个意思是以……为快乐。

2)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意,情趣;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以,用。同时注意第二句是一个倒装句,正确语序是醉能同其乐,醒能以文述者,太守也

3ABC都表示并列。D表示转折。故选D

4)这道题需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具体分析。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却不甘沉沦,仍奋发有为,让百姓过得丰衣足食,并带领百姓一起游醉翁亭。欧阳修这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具备的。

故答案为:茂盛的样子;聚拢;领会;以……为快乐

⑵ ①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人,就是太守啊。

⑶D

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考生在平时言注意对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和掌握,言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读文章的领悟和语言的弊端,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具体分析。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姓与名也/不知为不知,是                 B. 百不一焉/不偿失

C. 夫不司马迁之志/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D. 则几乎/不因势象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而成为屈原的知音?

【答案】 1B

2)读 / / /

3)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解析】【分析】(1A.知道;通,智慧。B.得到,C.具备;详细。D.可能;无,没有。故选B

2)这句话的大意是: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 / / /

3知其所以为言意思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司马迁读屈原《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也就是说知道为什么屈原要说这些话。

故答案为:⑴  B

/ / /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并要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可根据题意筛选出合适的语句。

【附参考译文】

    懂得(知道、明白)(一个人)真是难啊!人们说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容面貌;读他的书,明白他的话(思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罢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的人,一百个人中不到一个。然而世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懂得的难处啊。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起源(鼻祖),司马迁读《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这是贤人懂得贤人啊。没有司马迁那样(高远)的志向,而想明白屈原的志向,则几乎不可能啊。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说

(明)薛碹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 饥哺饱嘻 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铦(xiān):锋利。絷(zhí)维:系缚。遽():突然。比:等,待。伈(xǐ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ǔ):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________

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________

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河曲智叟笑止之日(《愚公移山》)

B. 余强饮三大白别(《湖心亭看雪》)

C. 未有问面不告、求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遽起而捕之

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又亟往捕之而走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2C

3A

4)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共同,一起。

2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的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表修饰。B表承接。C表转折。D表并列。

3类有能,意思是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这几个句子,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意思是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从外形上看确实像是有本事的家伙。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意思是群鼠害怕它吃了自己,一个多月()屏息不敢出洞有。这是群鼠从猫声音和外形上来做出的判断,好像猫是有本事的家伙。遽起而捕之,意思是()突然跃起抓它,这是描写猫捉小鸡时的动作,由此动作来看,确实像是有本事的。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意思是后来它就是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这句写猫每天小心谨慎悠悠然的玩,这句话没有表现猫类有能”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意思是就和大家一起又出来象以前一样横行,这是老鼠彻底看透了这只猫的表现,并没有表现猫类有能。故答案为A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方:正要。怪:感到奇怪,诧异。 :迅速地;走: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结合这则寓言的内容分析,寓言中的猫从外形和声音上看都好像非常有本事,但是它不但不捕老鼠,反而捉小鸡,也就是说它不但无益处,还给别人带来坏处。寓言都是以物喻人,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有些人不就像这只猫一样表面上看好像有优点、有本事,但其实一无是处,他不但不能为他人带来福祉,反而给他人带来危害。此题只要能把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⑵ C⑶ A

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用联系语境或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概括寓言寓意的能力以及概括给人启示的能力。概括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题目中找;从人物的性格中找;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找;从重点语句中找。这个寓言的寓意可以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概括。寓言给人的启示要结合寓言故事和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和概括。

【译文】

     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的事)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不驯服,()用绳子绑着等(它驯服),等候它驯服。

      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一个多月()屏息不敢出洞有。后来它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正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我说:"不用!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这是它的缺点,难道就没有捕鼠的本事吗?"仆人便放了它。

      后来它就是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没有任何作为。众老鼠再窥视,以为它是特意针对自己隐藏原形,()还是屏息躲着不敢出()。后来老鼠窥视得越多,()觉得没有其他异样,就一个洞穴一个洞穴地告诉说:"它没有什么作为的。"就和大家一起又出来象以前一样横行。我正非常奇怪呢,此时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我的仆人抓着它来到(我的)面前,数落它道:"老天造就人才不是全能,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不管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如今的你没有捕鼠的本事,却有吃鸡的毛病,真是天下的弃材啊!"便鞭打它后将它放(赶走)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止。

    有盗系狱,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 陶然弹琴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擢第:科举考试得中。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基侧________

虎为暴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 数日湩流,能食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无乃为累            是亦不可以已(《孟子·鱼我所欲也》)

C. 悉衣食人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 陶然弹琴自娱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

2B

3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

2A副词,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得祀:得到祭祀;何……为:做什么。这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若:你;过:过分,指失礼;至:极点。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

故答案为:⑴①搭建庐舍; ②适逢,正赶上。

⑵B

⑶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⑷ ①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附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德秀说: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

15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敖仓:粮仓。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何世(《桃花源记》)

B. 为术            世人爱牡丹(《爱莲说》)

C. 及公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司农之粟          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答案】 1B

2(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菜;募民兴利

【解析】【分析】⑴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所以答案选B

翻译要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汪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新建;,每天:,只;晏然,安宁;,迁移;,恩惠。

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翻译为: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意思有三层: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在这两个词语前面画“/”即可。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较为简单。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⑷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发司农之菜 募民兴利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嫚:侮辱。瘳(chōu):(伤、病)痊愈。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 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

3(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解析】【分析】(1)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ABD停顿正确。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做代词用,这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面:当面;谀:谄谀逢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以:因为;誉:夸奖;毁:诋毁。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阅读选文,理解每段所讲的事件,然后按照人物(季布)+事件结果的模式概括每段内容即可。选文第一段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第二段写季布劝说文帝。结合事件背景及季布的动作语言分析季布的性格特点,季布在殿上皆恐的情况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以及竟然敢指出皇上为人处世的不足,可以看出季布正直,不畏权贵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⑴  C

这;才能;担心,害怕

⑶ 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⑷ 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⑷①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chán,缠)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窺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

名为银________

家穿井________

真无马邪________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何陋之有             D. 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 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

2C

3)设问

4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其:代词, 其中的 其:代词, 它的 其:代词, 其:表反问语气, 难道

⑵ “惟弈秋之为听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虽:虽然。俱:一起。若:比。句意是: 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其:表选择疑问,还是。句意是: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 它的 难道 ⑵C设问;

⑷ 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句式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准确把握句意判断作答。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8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

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 1)王安石

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泯然众人;痛惜

【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 十二三 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结果到了成年的时候,仲永在诗词方面没有什么成就, 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从而表达作者对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孩子的痛惜之情。 

故答案为:王安石

(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泯然众人;痛惜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平时学习时要结合所学的课文和名著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巩固记忆。

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及人物情感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大意;然后细读文中的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分别加以概括提炼,语言力求简洁明了,用词精当。当然尽量用文章中的词语概括,会更准确贴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

【乙】

    昔者有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戎狄怀          怀:归服

B. 假贷贿          居:储积

C. 于楚          亡:死亡

D. 鱼于郑相者    馈:赠送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B.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C.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D.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 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

C. 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

D. 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卻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答案】 1C

2D

3A

4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解析】【分析】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 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 情况。 C项有误,亡:逃亡。

断句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 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 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亡/ 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故选D

⑶ A项有误,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 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韩宣子没有因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

⑷①若:如果。建:建立。患:忧愁,忧虑。句意是: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受:接受。禄:俸禄。无以:没有办法。句意是: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故答案为:⑴C⑵D⑶A

⑷ ①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断句。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参考译文】

【甲】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 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 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 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 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 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 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 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 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 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 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乙文】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接受有人问: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 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 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2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初,景德寺屋坏几废,智暹(xiān)慨然以经营为己任,不舍其昼夜之勤,凡二十年,为佛殿、三门、两廊、钟楼与戒坛,总为屋若干区,总费钱二十余万。智暹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于人惟资治其寺。以其故,人皆信服,凡所欲为无不如志。今年六十有七矣,其经营寺事,不懈如初,而其强力盖有余也。余嘉其意,故为之记云。

(节选自宋·曾巩《江州景德寺新戒坛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明年________

增其旧________

夕阴________

智暹慨然经营为己任________

佛殿、三门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以其故,人皆信服。

3)【甲】文第段和【乙】文:都介绍了________,主要运用了一种叫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滕子京和智暹有哪些方面值得你赞美?

【答案】 1)到;规模;日光;把;修建,建造

2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

3)作记缘由;记

4)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目标明确;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食淡衣粗,清廉守节(清正廉洁)。

【解析】【分析】(1)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到;,日光;,修建。

2)重点字词:,都;,因为;,原因;,都。

3)结合属予作文以记之。余嘉其意,故为之记云。得出:第一空应填作记缘由。第二空应填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4)结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出: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结合智暹慨然以经营为己任,不舍其昼夜之勤,凡二十年,为佛殿、三门、两廊、钟楼与戒坛,总为屋若干区,总费钱二十余万。得出: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结合智暹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于人惟资治其寺。以其故,人皆信服,凡所欲为无不如志。得出:食淡衣粗,清廉守节。然后综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规模 日光 修建,建造

⑵ ①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

作记缘由

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目标明确;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食淡衣粗,清廉守节(清正廉洁)。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提炼和体裁的把握。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概述。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概述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当初,景德寺屋倒塌几乎废弃,智暹慷慨以经营为己任,不舍昼夜的努力,共有二十年,修建佛祖殿、三门、两廊、钟楼和戒坛,总为房屋若干区,总花费钱二十多万。智暹吃淡饭穿粗布衣服,所住的房子损坏但不修理,所得在人和物资都助治理景德寺。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凡是想为没有不如意。今年六十七岁了,他经营寺事务,不懈怠如初,而他的力气大概还有余的。我有表彰的意思,所以为他作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fb6bbf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7a.html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