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8-30 12:30: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童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大意;

2)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感悟童趣、童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注意观察,融入生活体验,体会物外之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朗读方法,培养语感,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为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体会联想、想象的运用,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歌曲《童年》,舒缓学生心情,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老师说: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令人回味无穷。也有人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不管怎么说,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童趣。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以唤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新课学习: 

1、介绍作者

2、文体导学:

由于本文是新生入学后所学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时间不超过15分钟。要点如下: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3、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多媒体展示: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凹(āo)(tū) 土砾(lì)、壑(hè)、庞(pá)然大物、虾(há)(ma)  

4、朗读指导,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2)自由朗读,尝试读出童趣(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个性化学习)。

3)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多媒体展示: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蹲其身,使/与台齐。

见/二虫斗草间。

 / 一癞虾蟆。(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情了。)

4)在朗读的形式上,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法,读出文章的意韵。(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结合可以激励学生张扬个性,这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要求。) 

5、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做好批注,自主理解文意。然后小组讨论合作,积累重要字词用法。(新课标要求“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研究”。)

 6、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解惑释疑。(营造互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状态下获取知识。)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寻找、整理文中重点字词句:

①通假字;

②一词多义。如:观、为、之、其等;

③成语并解释大意;

④省略句并翻译。

3、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作业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提高,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充分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童趣》这篇课文,昨天的作业我布置了同学们背诵课文,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一遍,等一下抽查同学们的背诵。

 二、新课学习:

(一)检查作业: 

1、抽查背诵。

2、以课文知识点为核心,对文章重点字词句进行梳理、整理式阅读(可以小组接龙、竞赛回答)。

多媒体展示:

1)字同,义不同的字(一词多义):

①观: 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②察: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③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作为)、二虫尽为所吞(被)。

④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主谓助词)、驱之别院(代词,它,指癞蛤蟆)。

⑤其: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所观察之物)、蹲其身(代词,指自己)、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⑥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

2)通假字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3)解释成语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设题意图是告诉学生可用简单的办法解释文言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4)省略句:

①“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②“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5)其它重点词语:

①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②以丛草为林:以……为;译为:把……当作。

③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

(这里学生的探讨合作,教师的点评分析,让学生积累课文知识点,扎实文言基础。) 

(二)组织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中体验物外之趣。 

(三)赏读感悟,合作探究(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探究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1、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明确: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有“物外之趣”的事?

(明确: ①观蚊如鹤;②神游山林;③鞭打蛤蟆)

3、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4、为什么说几件事都有“物外之趣”?

(明确:“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草间之虫、蛤蟆皆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四)感悟童趣,拓展创新:

①你比较欣赏哪件趣事呢?说明理由并用欣赏的语气读出来。你认为沈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积极的评价作品,体会语言运用的技巧,品评人物,概括性格,强化学习重点。)

②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辩论:所有情趣都值得培养的吗?(为学生搭建发散思维的平台,激活课堂,在辩论中理解情趣有高雅、庸俗之分,从而让学生 “养浩然之气,宏博学之志”。)

③沈复用自己灵性十足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孩童天性烂漫的童心。学完本文你有哪些人生启发呢?又有哪些疑惑呢?

(以上3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再读经典,回味童趣(如有时间可进行):

《童趣》一文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请各小组选择最精彩的语段,诵出意蕴。小组间展开对抗赛。(通过小组间的诵读比赛,让学生感悟经典的魅力。) 

(六)结语:

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七)布置作业:

以“我的童年趣事”为主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体现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895bf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5.html

《《童趣》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