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发布时间:2022-12-04 02:42: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这时期的诗歌创作大致上沿着两条道路发展:一条是建安的道路,着重表现社会政治的内容,追求慷慨、刚健的风格;另一条是太康(以陆机为代表)的道路,内容上远离现实,追求华美的形式。并且最终是后一条追求形式华美的道路占据了统治地位。
先从诗歌形式方面来看这个时期诗歌的发展: 1、五言古诗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是文人五言诗大发展的阶段,五言诗代替了四言诗,超过了辞赋,在文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时期五言诗的发展,出现了三个高潮。
建安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曹氏父子是当时诗坛上的中心人物,其次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钟嵘《诗品》。这时期的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民歌,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在艺术上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也叫“建安风力”魏末正始时代的阮籍、嵇康,其作品虽然失去建安文学的积极进取精神,但表现了在世族压抑之下的苦闷与抗议,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承的,可看作是第一个高潮之后的余波。
西晋太康(武帝280289年间,是五言诗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文坛上出现了更多的作家,有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等。但除左思外和稍后的刘琨(“感乱”诗)、郭璞(《游仙诗》)能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的传统,写出较有充实内容和深厚感情的作品外,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一大批士族诗人,却片面地一味追求诗歌形式及词藻的华美,写出的作品社会内容比较贫乏,只是在诗歌的形式美方面下足了功夫,累了经验。
南朝元嘉(宋文帝,424453三雄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诗作,使五言诗的发展形成了第三个高潮。在这稍前,东晋末年出现了杰出诗人陶渊明,他开创了田园诗派,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2、七言诗和杂言诗的确立

一般说来,文人创作的七言诗,始于曹丕的《燕歌行》;杂言诗则始于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而它们的成熟和确立,则应归功于刘宋时代的诗人鲍照(王夫之《古诗评选》
《招魂》乱辞:“献岁发春兮汩南征,菉蘋齐叶兮白芷生。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省去句重“兮”字,便是七言诗。《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天地四方,多奸贼些。”去掉句尾“些”字,也为七言诗。汉代张衡《四愁诗》是趋于完整的七言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各章首句就都保留了骚体的句式。
3、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表现了劳动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又都分别具有各自的特色,体现了南北文风的不同(南方清綺柔婉,北方质朴刚健)。南朝民歌形式短小,风格清新活泼,更多地反映着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则具有粗犷刚健的独特风格,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深重苦难,其中的《木兰诗》,是一首杰出的女英雄的赞歌。
再从诗歌表现的内容方面来看,这个时期中出现了不同题材的几种诗体: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宫体诗。
1、玄言诗
钟嵘《诗品序》云:“永嘉(晋怀帝,307312时归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温)、庾(亮)诸公,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玄言诗的特点——内容上“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即宣传玄理,所以“皆平典似道德论”;艺术上“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的积极意义,是把理趣引入了诗歌创作,并且孕育出后来的山水诗。
2、田园诗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创作的诗人。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一个新的流派。
田园诗以歌咏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的农事歌谣,《诗经》中就有一些描写农事的诗篇,如《豳风·七月》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2aeff59e3143323968935a.html

《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