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精选

发布时间:2023-02-23 15:46: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精选
范文一: 《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使得我国著名美学家和作家,艺术家,中国文化史学者。现任上海戏剧院副校长,上海现代文学学会会长。 《文化苦旅》是一部很好的书,是值得细细品味和体悟的书,接连这本书先后获上海市文协艺术优秀科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读者文摘、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看了这部书我想谈以下几点整部感悟。 一、《文化苦旅》是一部散文集,作者主要是从描写文化景点入手,他从成形祖国的大西北的青海敦煌起步,一直到滇西四川,再到东南的吴越春秋,最后到境外南洋——新加坡一路上写下了《道士 》、《莫高窟》、《都江堰》、《江南小镇》、《家住龙华》、《华语情结》、等37个文化景点,共记载文章37篇。每篇文章文辞雍容典雅,在每一个景点故事淡淡叙述中又蕴涵着浓浓的抒情意味,每篇文章甚至耐人寻味,也可以说成了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我感到作者这趟旅行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而是在于和历史、文化进行对话,不是单纯描写名胜古迹而是带着探索挖掘历史文化的决心而浪迹天涯,一站又一站地去拜访“人文山水” ,是想通过山水风物探求艺术灵魂、人生真谛、中国文化的人格构成。那一篇篇文章即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恬静又展现了苏州文化的清新婉约,即展示了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 二、看了这部书后犹如伴随着作者的足迹读后再次游览一遍祖国大江南北文化景点,领略了一个个名胜令人称奇的名胜古迹,还有那一个个饱含沧桑政治史背后的那一份无奈、失落、彷徨、感动甚至于
骄傲。这部书可以说带领我从甚至整个人类的制高点上,认识了那阴暗面尘世中的起伏盛衰,也是对拥有着太多苦难的中华民族更多了一份热爱与敬畏。 三、这部书何谓《文化苦旅》,我感到可以从回来许多方面去解读,但由于水平有限只能从最浮浅理解角度去的我感到有二个含义。 一是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时空去理解。在这部书中作者这样写道:“中国东方文化历史本身就有太多苦难,所亲历的天灾人祸、沧海桑田,岂是言语所能说尽”,在很多章节里都可以想想得到。譬如敦煌的《道士塔》中的文物被王道士当卖钱中所一样卖给洋人,王府当时的衙门官僚们也弃而不顾,那一马车,一马车文物被洋人运往国外。在这篇文章里这样描写着:“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贫农,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五家,把持着中国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再譬如莫高窟的壁画遭到无知道士的毁坏这样写着“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以前,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反感,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玻璃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各色还隐隐显现,农民老实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能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全然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3efec0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b.html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