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吹箫的渔夫的寓言故事

发布时间:2020-10-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关吹箫的渔夫的寓言故事
篇一:32课《渔夫的故事》习题及解析 32《渔夫的故事》习题精选与解析 1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网。”这句话说明渔夫不很勤劳。 A B 【答案】否 【解析】既然是他自己立下的规矩,说明渔夫本人不贪心,是一个有自己底线的人,它打渔是为了温饱,而不是追求更多的利益,这和下文的他的妻子形成一个鲜明对比。 2、根据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这句话说明渔夫的什么特点? A、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B 、从容镇定机智 C保守,对新事物持有怀疑态度 【答案】B 【解析】这里故事要表现的就是渔夫的机智从容,用智慧战胜魔鬼的故事,此时渔夫已经想好了对付魔鬼的办法,对魔鬼,渔夫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不动声色,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从瓶子里出来,诱骗魔鬼回到瓶子里,所以,选B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凶恶地说??” A、于是 B 、慢慢悠悠 C立刻 【答案】C 【解析】“立刻”一词,形象地写现出魔鬼一开始畏惧所罗门,所以刚刚从瓶子里出来还是一副软弱的样子,可是一听到所罗门死了,接着就原形毕露的凶恶特点,“于是”语义太轻,没有表现力,“慢慢悠悠”则表现不出魔鬼凶残狡猾的本质,因此答案选C 4、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下面的句子,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 他自言自语:“这个瓶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我要打开来看个清楚,再拿去卖。” A、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答案】C 【解析】 从“自言自语”可见,这一句是在写渔夫的语言,当然,语言描写就可以看到渔夫的内心活动,从他的言语里可以看出他的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这里不是心理描写,更不是动作,因此答案选C 5根据句子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这一句说明魔鬼很强大,这样写和下文写渔夫的弱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B. 【答案】是 【解析】从“巨大”“高高地耸立”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魔鬼的高大,令人畏惧,不可抵挡,这样就自然和渔夫的柔弱形成对比,说明渔夫无法和他形成实力对抗。 6读下面的话,选择正确答案。 “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胆瓶。”魔鬼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A魔鬼在渔夫面前服输了,终于不再想做坏事


了。B 、渔夫的机智让魔鬼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圈套。 C、魔鬼面对渔夫畏惧了,想过革新。 【答案】B 【解析】 渔夫的智慧让魔鬼觉得渔夫不想乞求、辩解,要束手就擒了,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话,自作聪明地回到瓶子里,进入了渔夫的圈套。 7判断对魔鬼外貌描写有何作用是否正确,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这段外貌描写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A、是 B 、否 【答案】是 【解析】对魔鬼的头、手、腿、口、牙、眼睛等用了比喻修辞,并且把它们进行了夸大,多项并举也形成了很有气势的排比句式,生动形象地刻画魔鬼的凶恶面目。所以分析是正确的。 8根据课文内容,请选出正确选项。 渔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勇敢、机智 B.阴险狡猾 C.软弱无能 【答案】A 【解析】这个故事就是通过渔夫和魔鬼的斗智斗勇的经过,歌颂了渔夫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说明了正义终将压倒邪恶的道理,所以渔夫的形象是正面的,而不是反面的阴险狡诈,更不是软弱无能。9.根据课文内容,请选出正确选项。 魔鬼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高大勇猛 B.狡猾却又愚蠢 C.知错能改 【答案】B 【解析】这个故事就是通过渔魔鬼和渔夫的斗争,揭露魔鬼的凶恶,狡猾却又愚蠢的本性,告诉我们正义和智慧最终会战胜邪恶的道理。魔鬼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它净做坏事,是不会懂得报答别人的。另外,杀人是魔鬼的本性,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10、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魔鬼杀掉渔夫的原因讲得貌似有理,请思考如果前三个世纪有人救了他,魔鬼会兑现他的承诺吗,是这样吗? A B 【答案】否 【解析】魔鬼是不会兑现他承诺的,因为魔鬼的凶残邪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篇二:文言55则寓言故事 文言小故事期待你的关注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yǔ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察看)②傅马栈最难(编排)③曲木又求曲木(要求)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直木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材便用不上了。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择人必须慎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yì,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它,代鸟) ②召吏欲杀之(他,代烛邹)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的,助词)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罪三也 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①要仁政,不要暴政。②理,要讲到点子上。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发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成玄英疏:“庄公以为组绣织文不能过此之妙也”)使之鉤百而反。(成疏:“任马旋回如钩之曲,百度反之,皆复其迹”) 《庄子·外篇·达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圆 ②稷之马将败(倾覆 ③公密而不应(密,闭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东野稷凭



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必败。 凡事要有一个度。 翻译: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郁离子》(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表转折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南面)②向许百金(刚才) ③舟薄于石又覆(靠近,引申为”撞击”) ④盍救诸?(何不)(之乎)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有渔者救以舟往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载,乘载,不是“托”。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言而无信,死有余辜。 渔者:见死不救,不该。 旁人:袖手旁观,是一群典型的看客。 译文: 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


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简析: 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或”。”)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有人,有个人)②诸(之于)③弗(不) ④以(拿) ⑤丧(丧失)⑥不若(不如)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对于送宝的宋国人来说,把玉送与他人,则其失宝;对于子罕来说,如果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失去”廉正之品德”之宝,所以说是”皆丧宝也”。 译文: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拿给琢玉工匠看过,工匠认为是宝物,所以才敢进献。”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注:讴,唱歌。 (1)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秦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 ②薛谭乃谢求反。 薛谭于是向秦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学无止境。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③知错就改,善莫大焉。④因材施教。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秦青要回家。秦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


于是向秦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7郢人燕说 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夜书,火不明( 光线明亮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光明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表定语后置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表判断,兼停顿 ⑤云而过书”举烛”(误 ⑥燕相白王(告诉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不可穿凿附会,曲解愿意。②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有何不可? 译文: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误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高兴地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8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⑴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语气词,不译) 作断纹焉(于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么) 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样子) ②工之侨以归(把) 抱以适市(而) 之以百金(用) 不以物喜(因为) ⑵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 被认为是”弗古”。 ⑶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国工鉴赏琴并不看重它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它的音色是否美妙,而只看它是否古物。“弗古”就 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而琴的“古”与“弗古”又是真假难辨的,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可以冒充古琴而博得众人喝采。 ⑷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



现象,很多人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 译文: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就还给了他。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工之侨听说了,叹道:“这世道,悲哀啊!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9、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唐自捐弃(浪费) 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假设)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 ①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②不能以偏概全。③类似于空中楼阁。 译文:比如有人因为饥饿,一连吃七枚煎饼。吃到六个半以后,就已经饱了。这人非常后悔,用手打自己,并且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个半个饼子就能饱,应该先吃它。10、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刘向《新序·杂事二》 注:刍(chú)柴草。 ⑴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翻过来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依靠,依附 ⑵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则寓言的思想意义。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②不能舍本求末。 翻译: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干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11、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邺守。②虞



人:掌管山泽的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下雨,做动词) ③公将焉之(到,往)④乃往,身自罢之(亲身,亲自)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可不一会期哉? 难道能够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吗?一,动词,始终如一,引申为一贯遵守。会,期,同义。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言必信。 译文:魏文侯与一名小吏约好在某个时间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众人饮酒作乐,天突然下起雨来了。文侯将要出去赴约的时候,左右的侍从说:“今天我们饮酒作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到哪儿去啊?”文侯说:“我与一名小吏约好了时间的打猎,现在我们虽然很快乐,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他就去了,并亲自结束了这场酒宴。 12、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原因) ②则狗恶也(差,不好,不中用 ③则家贫无以(没有办法,指没有钱) ④于是还疾耕(快速,急切 ⑤田猎之获(同“畋”,打猎) ⑥常过人矣(超过 (2)翻译下面句子。 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了钱买好的狗;好狗本事大,多次捕获到野兽。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不只是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都是这样啊!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②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译文:齐国有个喜好打猎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就是打不到野兽,回家是愧对家人,出门就愧对乡里亲朋。他想这之所以打不到野兽,是因为狗太差了。想得到良种的狗,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于是在地里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家才能富裕,家富裕了就有钱买好狗了,狗好了就可以得到很多野兽了。打猎的收获,就常常比别人多。这不是单单打猎啊,什么事都是这样的啊。 13、宋贾买璞 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因佯失而毁(假装)②负其百金(赔偿) ③而理其毁瑕(加工玉石,这里用上本义,加工并修理)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②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



来是失败了,其实败中有胜。 译文:宋国有个名叫监止子的富商,和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装失手弄坏了它,给了百金作为赔偿,但是他加工并修理那毁坏的璞玉,得到了千金还多啊。 14、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请允许我)②君遣之三月(派遣)③反以报君(同“返”)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做,引申为“买”) ⑤于是不能期年(一周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表多数)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①古代有个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君王。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②天下人一定认为君王真心买好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 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译文: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要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刘向《新序·杂事四》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躺着)②关弓射之(贯穿)③却复射之(退回,后退几步)④矢摧无迹(折断) (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熊渠子弯弓搭箭射出,连箭尾的羽毛都射进石头。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精神高度集中,往往可以收到奇特的效果。 译文:过去楚国有一个叫熊渠子的人夜晚走路,见到前面一块“躺”在地下的石头,以为是伏着的老虎,就弯弓搭箭射去,连箭尾的羽毛都射进了石头。往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但熊渠子又拉弓向石头射去,箭折断了石上一点痕迹都没有。 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


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经常,常常)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 (2)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 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②说话要看准时机。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17、校人欺子产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 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回复)②始舍之(放弃,引申为放入)③少则洋洋焉(自在) ④悠然而逝(消失) ⑤孰谓子产智(谁)⑥得其所哉(处所,地方)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善良的人们常常被小人欺骗,而这些小人却总是因此沾沾自喜,但小人终究是成不了什么大事。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聪明正直的人可能受骗于一时,但仍然无损于他的聪明正直。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译文: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放到池里养。校人却把鱼煮了,复命说:“开始放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产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校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 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情理的方法欺骗,但难以用违背常规的手段诳骗。 18、晏子逐高缭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说苑·臣术》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晏子逐之(辞退)②高缭之事



夫子(侍奉)③三年曾无以爵位(给)④其义可乎(道理) (2)翻译下面句子。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现在高缭跟我在一起三年了,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篇三:寓言故事材料 寓言故事材料:思路导引训练(六)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入?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明?陆灼《艾子后语》 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从某一个方面切入,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 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荒唐,实则是对当时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现实的批判,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这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执”与“通”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执”意味着执着认真,有原则性;“通”则意味着通达、变通,有灵活性。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就是那种荒谬的社会现实力量的象征。现实是如此荒诞,如实念作“真”字的执子连一勺水也讨不到,而故意把它念作?直入?的通子却讨回了美酒。这说明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存在深刻的矛盾:认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吃亏,而想得到现实利益又时常以放弃原则为代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人们到底该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态度? 一般说来,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一是肯定执子。这是一般的主流的态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信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轻易为现实利益所动。这样的人,正是讨不到水喝也要认“真”的执子。可以说,执子的认真精神,正是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相反,对于那些为了眼前暂时的现实利益而放弃真理、牺牲原则、以假为真、苟且偷安的实用主义人生态度,人们常常是鄙弃的。通子为了讨一口水,便圆滑的将“真”念作“直入”,是不值得称道的。在这里,“执”是“执着”是“坚定”,“通”是“圆滑”是“世故”。二是肯定通子。换个角度,如果此时水对大家至关重要,没有水大家都会渴死,


那么,为了从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那儿讨到水,权宜之计,把“真”字念作“直入”又有何不可?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要认“真”,渴死也不改变,又未免显得过于迂阔、固执、僵化了。在这里,“通”是“通达”是“灵活”,“执”是“固执”是“死板”。 三是将两者统一。“执”“通”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说“执”代表了理想主义,那么“通”则代表了现实主义;“执”是仁,“通”是智;“执”是山的性格,“通”是水的品质。在一些人身上,执与通表现为单一的突出,而在某些人身上,它们却能和谐地统一。 【例文】 执子与通子 子得美酒而赞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静静品味这个颇有雅趣的小故事,只觉其妙不可言。短短数语,竟使两种人生的哲学突出于纸上,兀立于我的面前——“执”和“通”!由此,我便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执”与“通”之争,想到这悠悠千载中的执子们和通子们。 执子们具有的是不屈的精神,他们固守,他们追求,他们选择的是苦涩、壮烈而又凄美的人生。而通子们拥有的却是通达、超然的智慧,他们洞察,他们解脱,他们选择的是淡远恬静而又平和的日子。大约正是因为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有执子们的执着,有通子们的通达,中国的历史才被牵扯得如此摇曳多姿,演绎得这般精彩纷呈。 执子们是令人敬佩的,他们抱定自己的理想,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天真得可爱又执着得令人心酸。他们如雄鹰,在理想的天空里翱翔,又重重地撞在现实的绝壁上。头撞破了,热血飞溅出来,可心却还是向着九万里的重霄。瘦骨嶙峋,槁项黄馘的执子们不顾楚狂的凤歌之笑,不顾渔夫的好言相劝,他们不顾世俗之讥、小人之谤,他们“不辞镜里朱颜瘦”,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执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他们痴到了“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地步。宁可痛苦也不甘放弃;明知路长,却依旧求索。直到铁鞋踏破,沈腰潘鬓消磨;功业未建,独怆然而泣下。是他们的热情点燃了历史天空中的云霞,是他们的血泪染红了文化车辙中的紫杜鹃。因此,这样的执子们总是使我们感于心,伤于怀,然后禁不住潸然落下千行泪。而通子们呢,则是令人叹服的。那样的智慧,那样的胸襟,那样的气度。他们也许又有点狡猾:既然冷眼看穿了这个世界,就怀揣着一副热肠去用一种通达的态度来生活。于是潇洒是属于他们的,闲雅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垂钓于濮水,采菊于东篱,幽居于竹林,泛舟于赤壁。他们行


吟高歌,他们临风长啸。他们之中有的也曾是执子,或许是不堪一勺水也不得吞,或许是在某个瞬间悟出了什么,于是他们就成了通子。通子们以为:宠辱何必看得那么重,凡事何必去认那个真?他们曳尾于途中,他们委心任去留。他们有“且乐生前酒一杯,何须生后千载名”的豪放,他们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闲情,他们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因此,通子们总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愉悦,感到这个世界还有宁静和美好。是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闲看花开花落,淡观云卷云舒的超脱,是他们让我们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的所在。 我敬慕执子,我也喜欢通子。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着,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这是不一样的选择,却是一样的美。朋友,你是愿意做执子,还是愿意做通子呢?不过,我暗暗地想:如果用执子的执着来追求美好的梦想,而用通子的通达来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那一定又是另一种境界的美吧。 执子,通子。执耶?通耶?此间有多少世间的玄奥,人生的哲思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23b426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3e.html

《有关吹箫的渔夫的寓言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