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10 20:0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及对策

“年年考作文,岁岁题不同”。尽管中考作文的命题很难猜中,但只要吃透《语文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精神,中考作文的命题规律总还是可以探寻的,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还是可以把握的。 一、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1.公平竞争;人人有话可说
中考作文不是全国统一命题,单就一个省、市而言,其生源也是千差万别的。命题者首先要考虑的原则,就是面向该省、(地区或地级市的所有考生,统一尺度,统一标准,实行公平竞争。命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必须是宽泛的,是每个考生都熟悉的,使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2.依纲据本,重点突出
初中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或《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作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依据。中考作文以写记叙文为主,这和大纲是吻合的,因为大纲规定初中生“能写记叙文”。对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只要求能写“简单的”。有些省市把这几种文体放在小作文里考或放在语文知识里考。 3.命题形式灵活多变,话题作文引导潮流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1命题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大作文除全命题外,还出现了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大一小作文、两题任选一作文、三题任选一作文、话题作文等等。1997年全国有9个省市出现了半命题作文。如四川的《_____新貌》;北京的《我有一双______的手》。1998年全国有11个省市是半命题作文或供材料作文。如,安徽省1998的作文题是给材料命题作文《蜜蜂“给予”的启示》2000年是中考作文淡化文体的一个分水岭。2000年中考作文受高考“话题作文”的影响,在中考作文的命题上也出现了“话题作文”。如武汉市以“与‘音乐’有关的故事、感受、见解”为话题的作文命题;西安市以“树”为话题的作文命题。2000年全国42个中考作文试题中,除诗歌外不限文体的就有28个。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全40个中考试题中,以话题作文命题的就有28个,占了70个百分点。根据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淡化文体,降低审题的难度,已成为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
(2中考作文命题逐步转向对考生多种文体写作能力的考查
“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近几年,由于“文体不限”话题作文的不断“升温”,使不少师生产生了一些错觉:“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或者是只要练好一种文体就可以应付中考作文了。为了纠正“文体不限”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部分省、市已经开始注意以加考小作文的命题方式予以引导,大作文仍以话题作文为主,并继续向记叙文倾斜。这种命题方式将成为2003年乃至今后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
4.命题内容:联系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征
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明显地感到,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将是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必然趋势。一般地说,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大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领域。有关当前的教育热点“减负”的话题。2001年哈尔滨市中考题《课余生活带给我的乐趣》。天津市的《我的另一片天地》,要求写日常功课的学习之外的天地。2002年河南省中考题是“请以‘双休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第二,时代主题——环境保护。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每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情结。2001年江苏省镇江市以“环境”为内容的话题作文 、青海省互助县以“绿”或“绿色”为范围的话题作文、广州市以“我与水”为内容的话题作文。2002年浙江省以“我们的环境”为话题的中考作文命题。 第三,科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高科技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时代赋予年轻一代的神圣使命。2001年广东半命题作文《新的_______2000年北京市西城区的半命题作文《现代科技带来的________2002年北京市崇文区“科学在身边”的话题作文。
第四,身边生活。有关学生成长的经历、心底的秘密、小小的心愿,与同学、老师和父母之间的故事等,这类作文题材基本属于每年的主导题材。毕竟,有关这类事情学生体会最深,感受也颇多。2001年江苏省无锡市的中考题,选一:《生活中的亮点》《生活中一次经历》,成都市的《我渴望_____》,辽宁大连市的《其实,我真的很棒》。2002年江西省的《亲情》、福建省的以“彩票”为话题的作文、山东省的半命题作文《那一天,我好_____》、云南省的以“过生日”为话题的作文。
第五,以“我”为中心的命题占主导地位。近几年在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


中,作文题目都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即以“我”为中心命题的文章题目较多。这类命题成了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语”。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目标的要求:“表述自己的思想”“根据日常生活需要”作文的总目标,这类作文命题将占主导地位。2002年部分省市中考作文题中的21道全命题、半命题作文中,出现了“我”这个词的就有15题。另外,山西省还出现了“以‘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话题作文。这是中学语文教改倡导“人文精神”“张扬学生个性”的必然。 5.能力检测,各省市(地市有别
由于各省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使得各省市的作文命题对考生能力的检测上各有侧重。一般地说大城市,经济、文化发达的省市重在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如199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命题是《生活中发现》,这个题目有广度有深度,并有一定哲理内蕴,显然是检测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的。2000年北京市西城区考题《现代科技带来的_______》这个题目可以折射出北京市的科技文化氛围,可以检测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联想想象能力。一些经济落后、文化欠发达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还较传统,把检测的重点仍放在一般的阅读理解能力、构思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如1999年内蒙古的中考作文题是《我的课余生活》,这个题目是课文后单元作文训练题的照搬。2001年宁夏题《朋友》、2002年江西省《假如我是_____》仍是传统题目。 6.作文分值,有提高的趋势
从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作文分值在逐年提高。从全国各省市总的情况来看,作文分值都占语文成绩的40%以上,有些省市作文分值已占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还有些省市把小作文放在语文知识中考查。 二、中考作文的备考对策 1.夯实表达、语言基本功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写作教学总目标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纵观近1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虽然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多变,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作文命题是依“教材”为“根据”,依“大纲”为“准绳”的。今后中考作文命题仍然不会违背这个规律。从写作的规律来看,“文章”的写作首先是“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如果一篇文章,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叙述不明确,描写不具体,何谈“感悟”,“真情实感”又如何表达?所以,备考要抓好表达、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强化感悟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



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来看,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在命题的“特殊提示和要求”中都有“写出切身感受”“有真情实感、有创意”“有新意有创见”“联想想象合理”“感情真挚”等词语。这些特殊提示和要求既符合《标准》中有关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又符合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毫无疑问,在备考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3.明确命题范围,建立备考材料库
从上文我们知道,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竞争,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捕捉到中考作文的选材范围。中考作文的选材范围应是初中生熟悉的生活,而且是各个省市(包括地市的所有考生都拥有的生活,也是中学生应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素质教育的“大语文观”的导向,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生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那么,平时就应该注意观察,思考,积累,积累情感、知识、感受;另外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书籍、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有条件的还可以上网查阅有用的材料和信息;并分门别类建立备考材料仓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占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考场上无论遇到什么题目,都会有话可说,出口成章。 4.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意识
一提到道德修养,不少同学就认为是说教,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实际上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中考作文命题会自觉不自觉地充当检查的角色。“文如其人”,学生的道德修养制约甚至决定着其作文的质量。有学者提出“写作的训练就是做人的训练”,我以为这话是极有见地的。
5.“因材施教”,给自己定位
这个“因材施教”有两层意思:一是各省市(包括地市作文命题有一定的差别,上文已经详述。教师应引导学生既要从宏观上备考,掌握全国的命题趋势,又要根据本省市、本地市历年的命题规律和趋势备考;二是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平时写作水平,给自己定位,确定中考作文分值目标及应试方略,是写“平安文”“创新文”还是“冒险文”。






今年武汉语文试卷素材的选择,时代气息浓郁、地域特色明显。例如现代文阅读二选文《美丽的邂逅》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阅读现象的思考,文章倡导全民阅读,以振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这与建设“书香武汉”的大背景相契合。 全套试卷不到六千字,较之往年有所减少,适度减少学生的阅读量可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组织语言。试卷杜绝绝对难题或易题,以往命题往往着重关注在整套试卷的设计中体现梯度,但这套试卷还注意在同一题目上设计梯度,既让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答题中找到成就感,也让优秀的学生得到较高的分数。
试题的设计体现了试题的合理深度。在评分标准的制定上,命题者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设置合理的标高,从而确保优秀的学生在这些题目上能够得满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a626feaef8941ea76e05a2.html

《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