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五章)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章 词义
1. 词和词汇的区别何在?词汇包括哪两个部分?
1 词: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用它可以对现
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 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2 词汇: 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就
是该语言的词汇。
3 词汇主要包括 基本词汇 一般词汇 两个部分。 2. 什么是基本词?基本词包括哪些类型?
1 基本词汇 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 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
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相当稳固,很少发生变化,可以说 是一种语言在长期(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使用过程 的积淀。
2 基本词包括以下类型: 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
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 表示亲属关系的词; 示人体器官的词; 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 表示数目的词; 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 表示常见性状的词;
3. 基本词有哪些特点?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 1 基本词的特点为: 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
力强
全民性: 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 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 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 且经常使用。
稳定性: 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 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

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有构词能力: 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 互相影响、 互为因果
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 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 域的人们运用语言, 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 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 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 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 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 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 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 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 稳固性特点。
4. 什么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包括哪些类型
1 一般词汇: 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2 一般词汇包括以下类型: 新词、古语词、外来词、行业
用词、科技术语、方言俚语词以及除以上六种词以外的 非常用词。
5. 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的关系如何?
1 一般词汇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敏感。以基本词为基
构造出来的新词,大部分首先成为一般通用的词。
2 一般词汇中有些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它们所表示
事物和概念在长时期中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具有全民性、稳固性、作为构造新词的基础三个特点, 就进入了基本词汇。
3 原来属于基本词汇的某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所
示的事物和概念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很重 要,甚至过时了,这些词就退出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 汇中的词。
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一般词汇又可以充实和丰富基 词汇。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基本词汇 和一般词汇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
6. 什么叫词的词汇意义?它和现实现象的关系怎样? 1 词的语法意义: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
2 词的词汇意义: 与词的语法意义相对应, 指人们对现实现
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称词义。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3 “语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关系的公式告诉我
们,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 象的反映。
7. 词的理性意义和词的附加色彩有什么区别?
词义反映客观世界,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反 映,但词义的产生又同人们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客观对 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成果。正因为 词义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结果,所以词义一方面是以现实为 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一方面词义是在此基础上 带上人们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即词义包含着人的认
识和态度评价。 因此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个方面。
1 理性意义 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是所有词都具有的,
是整 词义的基础。 理性意义是以现实现象作基础, 不涉及人们 的主观态度。
2 词义的 附加色彩 就是词义中除了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
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并非所有的词都具有附加色 彩,像词义的褒贬、 词义的风格等都属于词义的附加色彩。
词义的评价色彩虽然有其主观因素,但也具有社会性, 不是指个人可以任意赋予一个词义不同的评价色彩, 只有在 选择运用的时候可以体现你的评价态度。
比起理性意义来,附加色彩由于具有十分突出的主观因 素,因此其意义容易变化。
8.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是怎样的?
词义反映现实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 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 区别特征抽象概括出来,进行归类,形成概念,再结合一定 的语音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词义。
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 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 要的特点。
词义的概括性是人类抽象思维活动的成果,也是认识活 的必然要求,是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是作 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正是因为 词义具有概括性,人类才能运用语言中数量有限的词语表达
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不可胜数的事物,使语言成为我们能够 握的有效的交际工具。由于词义经过了高度的概括,反映 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指称同类事物中 的任何一个。
所以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 义最重要的特点。
9. 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词义的概括性
具体表现在词义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 民性三个方面,这是词义概括性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因而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认识词义的概括性。
1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
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 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 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
注意:
强调词义具有一般性,并不否认语言有必要的手段 达人们对具体事物的特殊性或个性的认识。 在某一具体词的词义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内,有典型 样本和非典型的样本之分。
词义的概括可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 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看得更加清 楚。
2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有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 是指, 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 简单的 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
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词义产生模糊性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 联系渗透的, 无法切割, 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 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把握它,就只能 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 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 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 标准,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 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 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
3 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
词义的全民性 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 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 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
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 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反映 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是全社会的成员所认可的,自然也就没 有阶级性可言。相反,如果词义具有阶级性,同样一个词的 意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不同解释,那么交际中必然要造成 理解上的偏差,不同阶级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效沟通的,语 言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说词义具有阶级性, 就等于说语言具有阶级性,这是十分荒谬的。
总之,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 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的三个重要的

现形式。
10. 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如何?
语素义不能独立表示概念,词可以独立表示概念,所以 词可以构造句子,能独立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而语素只能 构词,不能直接参与句子的构成。
在合成词中,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词义 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语素义的融合。
只有词根和词缀两种语素可以构成词汇意义,词尾不能 构词,不能构成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
11. 词的多义是怎样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语言社会在认识到这些联系之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 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 现实现象,产生多义词。
12. 多义词可以分为哪几种不同的意义?多义词的义项这样
多,在使用中会不会造成歧义呢? 多义词中有若干个不同的意义,但这些意义在词义结构 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因而人们根据它们的差异而分别命之 为“本义”、“派生意义”和“中心意义”的名称。
1 本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这个词
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2 派生意义: 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3 中心意义: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本义可能逐渐退居次
要地位,让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的地位,这个派生 意义就成为该词的中心意义。
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 淆,因为上下文使其中的一个意义显示出来,排除其他的意 义。
当然,由于使用不当,上下文不能确定多义词的具体意

义,或者几种意义在一个句子中都讲得通,这就造成了歧义, 会让人产生误会。因此,交际中要注意多义词的正确使用, 免歧义。
13. 词义的派生须具备什么条件?
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 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词义派生 的现实根据。
多义词的派生意义和派生它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 系,而两者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则是建立这种联系的 梁。
14.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是什么?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 可以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 所谓 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
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 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通过隐喻方式产生 的派生意义同本义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关系。通过隐喻方 式产生的派生义,由于同本义之间具有一种相似关系, 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
常见的相似关系有 形状相似 结构相似 两种类型, 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的
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关系。
2 换喻 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
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换喻其实就是借代 引申,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是一种相关的关系,而不是相 似的关系,由此产生了借代意义。 换喻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工具——劳动者; 材料——产品; 地名——产品; 地点——机构; 部分——整体;
15. 多义词和同音词有什么区别?
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的各种意义之间 有内在联系。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而多 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 合方式。
同音词在语言的运用中有它积极的作用,编民歌、说笑 话、说相声和写文学作品的人往往利用同音词来寄托自己的 想。
16. 为什么同一种现实现象需要用不同的词来概括反映呢?
(即为什么会产生同义词?
1 若干个同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象虽然一致,或基
一致,但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有所不同,因而在理 意义上表现出细微的差别。
2 由于词是被人们在交际中运用着的,所以往往渗透着人
对词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因此对于同样的 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有褒有贬。
3 不同的交际场合也要求使用具有不同色彩的词,或正式
重,或通俗随便。
总之,同义词在语言的运用中为人们准确、细致地表达 思想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正确使用同义词是一种语言艺 术,可以使言词准确、生动、活泼,避免同一词语的重复。 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同义词能帮助作家更准确地描写 现实生活,刻画人物性格。
17. 同义词的差别在哪里?
1 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
2 附加色彩意义不同, 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或语
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
3 搭配功能不同
18. 关于同义词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1 等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同义词。语言系统对等义词有两种
整办法,一是在语言的使用中使等义词发生分化,使 产生细微的意义差别,二是淘汰一个,保留一个。
2 需要把词义的“同义关系”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或
“包含关系”区别开来。 “上下位关系”由指称大类事 的词和指称大类事物中某一小类的词来反映。 “包含 系”由指称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一部分的词来反映, 上述成对的词都不是同义词。
3 词的多义关系和同义关系之间有纠缠。语言中多义词的
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同义关系。
4 同义词意义的细微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惯。
义的附加色彩方面差异,也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 和运用范围。
19. 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
1 相对反义词 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
员。
2 绝对反义词 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
3 以下两种方法可以用来 鉴别 上述两种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前面一般可以加 程度词 进行“切分” ,而 绝对反义词前一般不可以加程度词。
否定鉴别法 :对于一组相对反义词的两个词,否定 甲,不一定肯定乙,肯定甲,一定否定乙;而对于 组绝对反义词的两个词,否定甲,一定肯定乙, 肯定甲,一定否定乙。
20. 词义组合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词义的概括性 是把特殊的、
复杂的现象变成一般的、 简单 的东西,使之成为人们认识现实现象的一种工具,用来指称 现实中个别的、特殊的现象。 词义的组合主要研究 从一般到 个别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复杂的现象。
交际中谈到的现象往往都是个别的、 特殊的,只有一般性、 概括性的字一进入句子,就得和具体的、特殊的现象相联系, "一般"回到"个别 "。这时,在概括过程中曾经被舍弃的一些 特征就有可能重新出现,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果说字义的形成是从特殊到一般、 从复杂到简单, 那么 字义的运用就是从一般回到特殊,从简单回到复杂。这种运 会因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文化素养等等的差异而 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使言语的运用千变万化,兴味无穷。
交际中字义的运用千变万化, 说话人可以充分利用他的语
言修养,并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交际的需要,选择最合适
的词语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词义的运用、 理解与交际的环境、 说听双方的职业、 份、 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句子究竟说的是 什么意思,往往需要参与交际的人自己去补充。
由于这种种复杂的情况,在语言运用中往往会产生 "言内 意外 "" 言不尽意 "之类的现象,需要参与交际的人自己去补充 "言内 ""意外"。这是交际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 题。
21. 词义的组合通过什么来实现?要受到什么的支配和制
约? 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的。词语 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 义条件的限制。
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 约。
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即所谓“惯用法”。 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c2cc49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b.html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五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