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

发布时间:2015-06-04 23:58: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编辑]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简称明朝七卿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元年(1368)至崇祯末年(1644)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与都察院的最高长官。除短暂的明朝中书省时期外,七卿长官均为正二品,为明朝政府文臣中最高行政长官。

明朝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御史,往往与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寺卿合称“九卿”。明朝时,重臣任择须由九卿及外省巡抚、总督公开举荐,此为廷推。各部司不能单独决定的国家大事、要事,须经七卿、九卿公决,此为廷议。而由三法司无法决定的大型狱讼,以由七卿、九卿开会定狱,此为廷鞠园审。七卿与明朝内阁构成了明朝的行政权力中心与决策核心。

此表不包括南京六部尚书与南京都御史

目录

  [隐藏

洪武年间

o 1.1 中书省时期

o 1.2 废除中书省后

建文年间

永乐年间

o 3.1 迁都之前

o 3.2 迁都之后

洪熙年间

宣德年间

正统年间

景泰年间

天顺年间

成化年间

10 弘治年间

11 正德年间

12 嘉靖年间

13 隆庆年间

14 万历、泰昌年间

15 天启年间

16 崇祯年间

17 相关条目

18 参考文献

o 18.1 引用

o 18.2 书籍

洪武年间[编辑]

中书省时期[编辑]

参见:明朝中书省

明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1]。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2]。中书省时期的六部尚书官员为正三品[3]

废除中书省后[编辑]

参见: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六部尚书均进秩为正二品[30]。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31]

建文年间[编辑]

参见:靖难之役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惠帝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为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

明惠帝在登基后不久,即重新选拔六部官员,其中大量为靖难之役前主张削藩或阵亡、或在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应天府后拒绝合作自杀或不屈而亡者,其中包括礼部尚书陈廸兵部尚书齐泰铁铉刑部尚书暴昭侯泰左都御史景清右都御史练子宁等。

永乐年间[编辑]

迁都之前[编辑]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为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元年,朱棣以北平为北京,置北京行部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其属置六曹清吏司。吏、户、礼、兵、工五曹,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107]

迁都之后[编辑]

参见:明成祖迁都北京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罢免行部及六曹,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再称“行在”。而其留守南京的官员一律加“南京”字(即所谓“南京吏部尚书”等)。[107]

洪熙年间[编辑]

参见:仁宣之治

洪熙元年,明仁宗打算仍在南京定都,并恢复置各部官属于南京,去除“南京”两字,而在位于北京的六部官员头衔前加“行在”两字,并设行部[107]

宣德年间[编辑]

明宣宗即位后,于宣德三年复罢行部。[140] 宣宗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与其父明仁宗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正统年间[编辑]

明英宗即位后,于正统六年(1441年),在北京六部官员头衔前去“行在”字,于南京仍加“南京”字,之后成为定制[140][191]。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率众北征瓦剌,在宣化土木堡,明军被蒙古军围困,英宗被俘,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数十名官员阵亡,史称土木之变

景泰年间[编辑]

景泰年间,吏部曾经设置两名尚书。天顺初年,恢复定制,改为一名[248]

天顺年间[编辑]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改年号为“天顺”。此前景泰年间的吏部两名尚书规制,也经恢复改为一名[248]。夺门之变后,六部首脑大换血,其中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遭到夺衔致仕;户部尚书张凤改为南京闲置;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尚书江渊谪戍;兵部尚书于谦遭弃市斩首。

成化年间[编辑]

明宪宗成化初年,吏治尚佳。但成化中期以后,宪宗宠信万贵妃及宦官汪直,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史书多载,成化十九年后,其六部长官与内阁阁老(万安刘吉刘珝)合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304]

弘治年间[编辑]

参见:弘治中兴

弘治为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时期的年号。其上任后,重新任免明朝内阁、六部官员,任用贤能,使得其统治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史称“弘治中兴”。

正德年间[编辑]

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的年号,朱厚照在位前期,宠信刘瑾等宦官,并设立豹房,骄奢淫逸。中后期虽治理内政,铲除宦官,但听信江彬等奸臣,后因落水染病身亡。

嘉靖年间[编辑]

参见:大礼议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期的年号。明武宗死时无子,朱厚熜是由内阁及六部大臣经明朝宗法顺序寻找确立的继承人,为明宪宗孙。其继位初期,改革吏治,节省浪费,清除宦官,多有建树。因大礼议事件,明世宗与明朝内阁、六部为首的文臣相抗,并最终以强权镇压而获胜。此后,明世宗日渐腐化,大建宫殿、重用奸臣,长城以北及东南沿海深受战乱入侵,后因服食仙丹去世。

隆庆年间[编辑]

隆庆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期间的年号。其上任后,改革明世宗弊政,平反冤案并惩治方士宦官,重用贤臣。北部与蒙古俺答汗议和、南方荡平倭寇

万历、泰昌年间[编辑]

参见:万历中兴国本之争万历怠政万历三大征红丸案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期间的年号,其亦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早年登基,因孝定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扶政,在位前十四年社会改革卓越,史称“万历中兴”。万历十四年,因立储之事(国本之争)与内阁、六部官员对抗,从此三十年不再参与任何朝政事务,史为“万历怠政”。而万历三大征女真部族的崛起,使得明朝内贫外患。

泰昌1620年八月至十二月)为明朝第十四个皇帝光宗朱常洛的年号。神宗朱翊钧去世后,其子朱常洛登基,因沉迷酒色染疾,随即吞食丹药于登基后次月去世,史为红丸案。故泰昌这个年号仅用了不足一年,此表中列入万历年间。

天启年间[编辑]

参见:东林党争明末三大案

天启为明朝第十五个皇帝熹宗朱由校的年号。朱由校为光宗之子,在位期间,宠信宦官魏忠贤,朝廷官员多依附魏,是为阉党。天启年间,奸臣当道、朝纲混乱,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激烈。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故,遗诏传位五弟朱由检

崇祯年间[编辑]

参见:明末民变

崇祯为中国明朝第十六个皇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的在位年号,朱由检为明熹宗之弟。明思宗在位时期,旰食宵衣,勤于政务,事必躬亲。继位后,即迅速铲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使得朝纲大肃。然而,其用人迟疑,国家治理及官员选用朝令夕改,官员党争仍此消彼长。明朝经万历、天启年间国力大损,恰逢当时各地民变势力强大,以及后金(清)的连年入侵,朱由检最终无力回天。李自成攻入顺天府后,明思宗于紫禁城景山自尽,明朝灭亡。

明思宗死后,在中国浙江、福建、云南、台湾等地均有自奉明正统的短期政权,史称“南明王朝”。因其俱为偏安政权,其所封命尚书、都御史等,均不列入本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33c176f90f76c660371a6e.html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