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参考资料(全套)

发布时间:2018-08-27 09:3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全套参考资料

一、问答题(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

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 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 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今古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 .江泽民说:…··,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试用唐朝的历史事实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见考试说明5

中国近现代史

1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

答: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形势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投降,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被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危机加深的原因、表现:(原因: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有利于外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98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3.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

答: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运动;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4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

1) 不同之处:辛亥革命时的国内统治者是清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时期国内统治者是北洋军阀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2) 最终结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革命失败;总之两者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发:资产阶级的软弱型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革命途中必须防止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勾结破坏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次真正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回答: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与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矛盾尖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国共两党联合斗争,形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中共大力开展工农运动。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为今后革命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请举出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共产党认

识到了坚持革命领导权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6、孙中山一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即其后分别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第一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拒绝,由变法走上革命的道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由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同时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震动,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之后,实现了国共首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要点:国共两党的相互需要,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9、中国近代史共产党与国民党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的时间、标志,中共为合作召开的两次会议的名称、制定的合作政策,两次合作为何有不同的结果。

1) 革命统一战线:1924.1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中共三大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其中中共没有提高警惕,没有争取革命的领导权;第二次合作中共对国民党采取及斗争有合作的政策,掌握军队的自主权,使合作坚持到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0、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两次战争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造成这一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战胜。

原因:(见金榜69页例10

11、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台湾?(荷兰、法国、美国、日本)

台湾回归的祖国的史实有哪些?

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12、列举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9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军事行动。

1)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3)渡江战役

13、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共政策深得民心,且是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中共领导在指挥作战上正确英明,屡战屡胜,而国民党却屡战屡败。

人民军队作战勇敢,是胜利的可靠保证。

14.中共七大上指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哪些努力?

1) 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 在军事上:粉粹了国名党的进攻,并通过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947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在解放区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3) 1947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建立新中国指明了方向。

4) 1949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为成立新中国作了具体的准备工作。

5) 194910月成立新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现了这一伟大目标。

15、三大战役后,中共为建立新中国所作的准备。

政治上: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军事上:进行了渡江战役,彻底歼灭反动派。

16.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步?每一部变革的原因和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是应遵循什么原则?

1) 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土地改革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迅速发展。农业合作化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不符合个体劳动的需要,内容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又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个别领导人急于求成错误发动,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中央总结了公社化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改革决策,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在制定经济政策是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决策和调整?

1)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3) 1960年冬-1964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使经济形式全面好转。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5)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确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想一想:中共为什么把实现战略转变的突破点放在农村?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工业的基础,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农业;

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占全国的80,农业问题是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

3) 在改革前,农村的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弊端很大,急需改革.

19.建国以来中共制定过那三条经济建设路线?每条路线的内容如何?据此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什么原则?

1) 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结果: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B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结果:导致了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两项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困难。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见在经济建设中形成,中共在十三大上明确提出;内容:[课本第25课]:结果: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2) 原则: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合乎客观经济规律,使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0中国人民在20世纪的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1)三次巨变及三位伟人;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伟人的共同特征,是分别举例说明;

3)是概括三位伟人向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1)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教训,接受中共反帝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首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谁注意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 孙中山:仿照欧美走“美国人的道路”,毛泽东:“由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2、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使农民获得土地而颁布的文件

1953年《天朝田亩制度》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列举建国前夕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召开了那三次以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的会议?请分别叙述着三次会议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1)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一意见表格或课本)

23.有人说“近代中国有两个时期面临危亡的关头”。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两次面临“危亡的关头”指的是哪两个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两个时期:第一次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第二次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妄图灭掉中国。

原因:第一次:一是由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二是清政府在多次战争中,尤其是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腐败和软弱,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第二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日本,为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极力向外扩张。二是中国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民族团结,共同努力,坚强不屈,居安思危,振兴国家,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24.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影响着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能说明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三个重大事件。据此概括分析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原因。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共在南方创建革命根据地。

原因:①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尖锐。②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④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较为薄弱。⑤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概括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的原因。

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②中共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来到陕北,革命重心随之转移到北方。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集中力量侵略华北地区。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3)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东南沿海为什么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为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我国政府正在实行什么政策?

原因:①经济基础较好,近代工业产生早,商品经济发达。②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交通方便,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③东南沿海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海外联系较广。政策:西部大开发。

25、近代帝国主义提出的门户开放和当今的对外开放政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答:1)历史背景不同:门户开放是在19世纪末由美国提出并得到帝国主义认可的对华侵略政策。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2)两者的内容不同: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承认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里一群站,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是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的权力。对外开放是中国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外国资金,学习外国经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3)两者的后果不同:门户开放是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在个中国的同盟。对外开放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了我国的经济,是我国更加强盛。

由此可见,两者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侵略政策,后者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搞活经济所采取的政策。

26.试以中供瓦窑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和八大为例,简要说明中共是如何依据时局的变化来制定工作方针或任务的?并指出中共遵循了怎样的认识路线?

答:(11935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共据此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任务。(21949年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据此提出打个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促进民主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把中国有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3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确立,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八大据此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中共遵循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路线(或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路线政策)。

27、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占领香港的,又是怎样收回的?从中你有何启示?

1) 占领:1841年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至此英国完全占领香港。

2) 回归: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1997.7.1香港回归祖国;

3)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后,使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28、中国近代发生于南京的大事及影响。

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为恬静,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2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27.4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之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41937.12日军在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30多万。

51949.4.2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历时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亡

材料题:

1.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1)这是谁提出的建议?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董仲舒,在西汉,在位是汉武帝

2) 他提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2)这一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这位皇帝在经济、民族和外交方面还有哪些作为?(3) 经济:将铸币和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还治理黄河。民族: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

4)哪位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与其相反?(1)能否据此说明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

秦始皇的态度与其相反;不能,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2.阅读下列材料:

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回答:1)此联的上联合下联讲述的事件分别发生在何时?上联是秦末,下联是春秋

2)上联和下联描述的分别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上联是项羽、下联是越王勾践

3)上联描述了那一次著名的战役?这次战役有何意义?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使秦朝一蹶不振

4)下联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中的故事?初秋时期诸侯争霸、吴越争霸的故事。

3.“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部有此种学说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北京政府教育主事的条陈

请回答:1)条陈中“此次罢学风潮”是指何运动?此事件是由“政治问题发生”又是知何事?

指五四运动,政治问题是指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2)“俄国过激派”又是指什么?指的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人

3)条陈中说的“远因”又是指什么?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

材料二“6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1)“新的社会力量”是指什么?壮大了的阵营包括那些阶层?

工人阶级 阵营包括:工人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2)。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五四运动的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说明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5、材料: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中要把军阀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又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解放。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1)孙中山认为这次革命担负着哪两个任务?(对内:推翻军阀统治。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2)为什么说是“计划彻底的革命”?这与以往的革命有何不同?

由于中国的封建军阀依靠的是帝国主义,不反帝就不能彻底的反封建,孙中山以往领导的民主革命只反封建不反帝。

3)这种不同是怎样实现的?(是通过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国共合作来实现的。

6、“…..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权威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只故………中国革命当今经验不多,虽令反对派尽得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随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请回答:1)材料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指的是什么?(1911年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

2)孙中山总结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方法良好)

3)孙中山对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的准确吗?为什么?

(不准确。俄国革命的成功、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仅是“方法问题”,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7.材料一:“要有冲突,必是革命的工农群众与和帝国主义敌人妥协的资产阶级冲突;要有分裂,必是革命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分子与不革命的右派分子分裂。”—192612月周恩来发表的《现实政治斗争之我们》

材料二:“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说成是“不审自何而起”的“谣言”,要求大家“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和谣言,相互尊敬,事事开诚协商进行。”

————19274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联合宣言》

材料三 “如果党内领袖不能贯彻他(孙中山)的政策。他们便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党也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1927.7.14宋庆龄《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反革命政变前,周恩来已经对分裂活动提出了警告)

2)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说明陈独秀对当时时局的判断错误)

3)在材料一和二的观点中,你不同意哪一个?理由是什么?

(不同意陈独秀的意见。因为它的主张会是共产党员放松警惕)

4)依据材料三说明宋庆龄对反革命政变的态度。他代表的是哪一派?

(宋庆龄斥责了反革命的行动,同右派划清了界限)

8.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泄私忿吗?不是!为争地盘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忘了,还在这里拼死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顿纪纲起见……有讨逆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1) 根据材料以分析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

[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张、杨的爱国情结]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安事变后,何应钦的态度。

[何应钦企图夺取取政权,乘机讨伐张、杨,扩大内战。]

3) 根据12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课本33页,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果不和平解决,而是杀掉蒋介石,就会被何应钦夺权,乘机扩大内战,这样不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不利于抗日,所以,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9材料:[目前战况是:欧战节节胜利,不久便可直捣柏林,太平洋战争亦不断前进,可是我们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却呈相反对照;在正面是节节败退,在敌后是节节胜利。]

1) 节节败退是指什么?节节胜利是指什么?(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共产党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

2) 节节败退和节节胜利的原因各是什么?[节节败退:因为国民党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且后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节节胜利:因为共产党积极抗战,采取全面抗战路线,同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鼓励着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0材料: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连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到解放,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们目能持久的反革命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 引文所述内容发生在哪一年?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引文概括了什么问题?[1947年;粉粹了国民党进攻的情况下写成的,概括了进行战略方哦能够,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粉粹国民党的计划。]

2) 其后,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1947年夏,南线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其他各战场也转入了战略反攻。]

11.材料一:1945.4抗战胜利前,中共召开七大,其中心任务是讨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材料二: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为此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指出从七大到八大,中共要先后完成的两次不同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指出中共七大后为完成上述前一次革命,中国人民先后赢的了哪两次伟大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3)指出上述后一次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由什么时期进入什么阶段?(由过渡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材料: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对内改革是指…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1) 对内改革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制,解放、发展了生产力]

2) 此后我国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3)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什么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丰富人民的生活,激活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发展。

13材料: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八大报告

[1] 中国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的依据和着眼点是什么?(依据: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着眼点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为什么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以致出现了哪些失误和错误?

(原因: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以致出现了下列失误: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4材料:19521025日,周恩来在同若干资本家谈话时指出:将来用什么方法进入社会主义还不能说得很完整,但总的来说就是和平转变的道路。中国经过了反帝反封建的流血革命后,不会再流第二次血,和平转变就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转变的很自然,水到渠成。

1)我国通过什么形式,采取什么方式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演变?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赎买方式)

2)我国为什么对资产阶级实行不流血的改造?

[将资产阶级改造成企业的劳动者,团结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减少矛盾与阻力;逐步收归国有,实现和平过渡;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支持革命,在过渡时期配合改造,可以和平改造。]

15、材料一 1874年侵略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长达70年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劫难。/材料二 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总好法人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的250万日本军人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422日电)外交部朝里朝兴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交涉。

回答:1)根据草料以并结合有关事实,概括指出“从1874年侵华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开始”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发动侵华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制造侵华时便;

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中国人民、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中国巨额财富。

2)根据材料二,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场所,经然贡奉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同条英机等战犯死刑意义何在?为什么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处置是不彻底的?

说明靖国神社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账目。意义在于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和胜利。之所以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处置不够彻底是因为美国出于己利,对一些曾发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战法免予起诉,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

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和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有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

4)上述材料给人们哪些启示我们应该认识到日本政局日益右倾化和右翼势力猖獗;我们应是开警惕,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免得落后受制于人,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16、材料一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与 国民党合并,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运动中,隐藏自己的特殊的旗帜。

——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1923

材料二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其有阶级觉悟的先进分子,渐渐扩大我人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 此强大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三 自五卅起……我们党却只注重于反帝国主义及反军阀的斗争,而忽略了与资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在这期间本党没有正确的政策……在讲联合战线时,没有致力于给劳苦群众的利益以足够的保障。

——中共五大《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

回答:1)材料一中“特殊的旗帜”指什么?(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为什么共产国际强调国共合作而不是合并?(两党的阶级立场不同、奋斗目标也不同)

2)材料一对材料二有无影响?说明你的理由。(有影响,材料二中保存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体现了两党是合作而不是合并,与材料一的精神一致,中共十共产国际的支部,也应受其领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940b1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7.html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参考资料(全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