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意境及艺术特色管窥

发布时间:2018-07-02 03:24: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意境及艺术特色管窥

清水县贾川乡中学 毛一青

徐志摩是了不起的。他的《再别康桥》更以清淡、飘逸、典雅、缠绵而备受读者青睐。大凡略有文化根基的人,可以不知道徐志摩,但不能不熟知他的《再别康桥》。

一、《再别康桥》的意境是无声的、相对静止的

这首诗不是诗人对生活纯粹意义上的歌咏,而是诗人在深切体察了人生的底蕴后的独白。诗人是自言自语的歌唱,我们是自言自语的诵读,这是何等的微妙、默契!诗歌本不是诗人感情泛滥后的铺张浪费,而是作者激情达到变异后的自然流露和有序化定位,这首诗也不例外。《再别康桥》是诗人在极度忧郁和留恋的情绪中发出的低低的吟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康桥是诗人“走”与“来”的一个驿站,是诗人挥洒激情和任性泼墨的空间,是触发诗人灵感萌动的诱因。“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终于启齿了,但他不愿让自己的歌唱惊动任何一处风景,哪怕是一处荒凉。“轻轻的”没有脚步声,连“夏虫”这种本该鸣叫的东西,“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人选取的“金柳”、“夕阳”、“青荇”、“柔波”等意象本身是无语的,而诗人却不甘寂寞。他把自己火一样的激情和对母校的无限眷恋之情“轻轻的”泻出来,又“悄悄的”融入了康桥如画的美景中。全篇贯穿着一个“静”字,由意象虚化出的整个意境也是静若止水。无声胜有声,这是解读这首诗时应该遵循的一种秩序。否则,诗人是“轻轻的”亦或是“悄悄的”吟,而读者却破口大读,激动的差点休克了,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二、《再别康桥》艺术关照下的三种形式美

徐志摩是中国近代诗史上不可或缺的诗歌巨匠,他是继承并拓宽了现代浪漫诗歌领域的大师之一,他是一位高产诗家。在众多的“徐诗”样式中, 《再别康桥》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首。

全诗由七节组成,每节四行。诗行整齐,句式错落有致,具有一定的框架美——建筑美;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是通过色彩明丽的物象烘托的,诸如“夕阳”、“新娘”、“金柳”等,宁静清幽,斑斓迷离的意境,也正是由这些有色无声的意象组合而成。由此,这首诗在形式上还有色彩和线条美即绘画美;另外,《再别康桥》格调轻盈柔和、缠绵飘逸、回环跌宕、首尾呼应,读之朗朗上口,这是《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之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是这首诗的三大艺术特色。

难怪卞之琳在《徐志摩诗集·序》中说:“徐志摩从小受过旧词章的‘科班’训练,但是写起诗来,俨然和旧诗无缘,而深得西诗的神髓,完全实行了‘拿来主义’。”“他的诗思,诗艺几乎没有超出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雷池一步。”“妙处却在于徐志摩用我们活的汉语白话写起自己的诗来,就深得他们那一路诗的神韵,节奏感……在不少诗创作实践里,根据汉语白话的特性,发展出一种新诗格律的雏形。”

这是卞先生对徐志摩入木三分的评判。是的,徐志摩不是用洋文写诗的诗人,因为诗人知道,用洋文是写不出好诗的(偶然用之,只是艺术的需要而已)。

总结几句:中国是诗的国度,是孕育诗人的摇篮。诗人之所以是诗人,就是因为他能瞬间进入某种特殊的状态,然后,在冥冥中,隐去自己,让意象说话。徐志摩不是常人,是诗人。于是,他拒绝了现世的喧嚣,在深层的自我回归中,以灵感传达着艺术对人类的使命,挖掘自己对生活原初的真诚体验。艺术是他生命的底色,是他藕断丝连的精神脐带。艺术简直是他生命的全部。

作为“诗苑”的拓荒者,在他经历了三十五个春秋的磨砺之后,终于死了,死在一个冬天的风里。如同落叶,或许,是一次不可抗衡的飞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237d7d852458fb760b562e.html

《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意境及艺术特色管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