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每日一题

发布时间:2020-05-03 06:00: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鉴赏每日一题(1)

一、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 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

D. 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人羁旅独苦的心境。

2.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逸人高浸士

林鸿

独倚城南百丈阑,粤乡秋思浩漫漫。平台树色催残照,近郭砧声报早寒。

云物正当摇落后,关河终念别离难。龙门别墅今宵月,谁与相同把酒看?

【注】龙门别墅:是诗人朋友高漫士在东海之滨所建的住所,与高没士的隐逸生活黛密相连。诗人曾多次造访此处,与他同游。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纯为写景,写诗人身处粤乡之秋,独自凭栏远望,寄托漫漫秋思。

B.頷联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由远及近,景象凄寒,饱含悲凉伤怆之意。

C.颈联由景入情,由实入虚.诗人的感情深挚动人,情景转换十分自然。

D.尾联又推开一层,以想象和发问收尾,所表感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4.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婆,人道是、清光更多。

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姮蛾: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金波”描绘了月下波光粼粼的水面。

B.“被白发”表达了词人白发已多、功业无成的慨叹,“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

C.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词章。

6.请赏析“斫去桂婆婆,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处?(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见别离者因赠之【注】

韩 偓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B.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C.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

8.有人将此诗视为效仿甫忧国忧民精神的遗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大热五首(其一)

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注】陶镕: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把六月的天地比作一个大窑,太阳像炭火一样熔炼着其中的一切。

B.暑天虽极炎热,诗人却认为不应抱怨,因为秋天的谷物均赖此而结实。

C.田中的水被晒得似乎要沸腾,诗人的背上汗水流得就像刚刚用水泼过。

D.这首诗描写暑热多用比喻和夸张修辞,语言平易浅近,风格质朴自然。

10.诗歌中“君”与“吾”的人称变化对全诗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 B    2. 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忧时忧国之思(家国之思)。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不顾,毅然坐起,情不白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仰望窗外的天地,但映入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实是融贯家国之思。

3.  A (“纯为写景”有误,首联是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4. (1)独居粤乡的孤单寂寞之情。首联写诗人秋日在粵乡独自登楼远望,思绪茫茫。

(2)悲秋之感(或时序更迭、秋意寥落的悲凉感伤之情)。颔联写平台树色黯淡,催促着西下的夕阳。近郭之处传来阵阵砧声,预告着寒冷的逼近,悲凉凄怆。

(3)别离相思之苦。颈联写万物凋零,关河冷落,使诗人念及与友人的别离之苦。尾联以“谁与相同”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4)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由题目“逸人”可知友人的隐士身份,尾联提及与友人的隐逸生活紧密相连的龙门别墅,隐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 5.A(“金波”指月光的波动)

6.(1)诗人运用想象,(2 分)想砍去月中摇曳的树枝,这样月亮在人间洒下的的光辉更多。(2 分)

(2)挡住月光的“桂婆娑”暗指现实的黑暗(或指山河破碎的现实),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寄托了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理想主义与情怀。(2 分)

7.C“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说法错误,“尊酒阑珊将远别”是眼前实景。

8.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2分)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2分)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优国忧民意识。(2分)

9. C“背汗湿如泼”描写的是农夫,不是诗人自己。

10. 面对人们对暑热的抱怨,诗人以“君”相称进行开导,表现了诗人而对暑热的坦然旷达。而对农夫大热之天在田间劳作,诗人深受触动,便用“吾”直接表达自己内心因不劳而食而产生的不安惭愧,从侧面表达对农夫的赞美,情感得到深化和升华。(每点3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b7e06a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9.html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每日一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