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营固本行远 - 2018银行年报之信用卡专题解读

发布时间:2020-08-02 07:59: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深化经营 固本行远 ——2018银行年报之信用卡专题解读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曹光宇

【期刊名称】中国信用卡

【年(),期】2019(000)006

【总页数】18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如图1所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 987亿元,较上年增长9.0%,连续多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在40%以上(如图2所示)。与此同时,我国短期消费贷款近三年增速均超过20%,其占短期贷款的比重攀升至63.8%(如图3所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大背景下,银行发力零售业务,多家银行提出大零售战略,积极拓展消费金融业务,信用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零售转型的排头兵。2018年,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卡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人均持有0.49张,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5.40万亿元,同比增长23.40%,应偿信贷余额6.85万亿元,同比增长23.33%。总体来看,行业增速较2017年略有回落,各行信用卡业务持续由重向重转型。笔者对上市银行年报中有关信用卡业务的内容进行了摘录整理(广发银行为非上市银行,其年报于官网公布,本文对其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也进行了摘录整理),供业界人士参考交流。

一、发卡情况:5家过亿,股份制银行保持高速增长

根据2018年银行年度报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累计卡量均超过1亿张;招商银行此次没有公布累计发卡情况,但其在2018年半年报中披露,累计发卡已突破亿张。交通银行仅公布了在册卡量(含准贷记卡),依据行业经验保守推算,其累计卡量也应达到亿级规模。2018年全国性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情况如图4所示,部分银行流通卡量情况如图5所示。

2018年度,各银行卡量增速情况分化,工商银行累计卡量全年新增800万张,发卡量共计1.51亿张,但相比2018年半年报中公布的1.56亿张减少了500万张。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8家全国性银行卡量同比增速在30%以上,其中光大银行同比增速高达64%。报告期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11家全国性银行新增卡量总计超过1000万张。

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近三年的新增卡量之和均占到2018年末累计卡量的 50%以上,即 201620172018年三年发卡数量已超过此前年份发卡数量之和,其中浦发银行该指标高达77%,兴业银行为64%。浙商银行于2015年正式发卡,目前卡量近350万张。

2018年度发卡节奏来看,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下半年发卡数量占全年新增发卡量的60%,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则是上半年发卡数量较多,其他全国性银行整体发卡节奏较为均衡。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同时也公布了流通户数情况,根据计算,自2015年起,卡户比持续上升,招商银行由1.22/户上升至1.45/户,浦发银行由1.08/户上升至1.28/户,上海银行2018末卡户比为1.31/户。

区域性银行中,中原银行全年新增发卡近百万张,长沙银行卡量同比增长151%2018年部分区域性银行信用卡发卡情况见表1。随着居民消费观念与支付方式的逐渐转变,二、三、四线城市信用卡客群潜力进一步被挖掘,一些区域性银行结合区域资源,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理念,推出特色产品与营销活动,如徽商银行信用卡周末缤纷惠成功注册品牌商标,中原银行推出城市印象卡等爆款产品。区域性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经营上,逐步走出了特色鲜明、灵活创新的道路。

二、信贷规模:增速回落,各银行策略差异显现

在信用卡透支规模方面,2018年,全国性银行同比增速均较2017年有所下降,但高于2016年同比增速水平。以半年为时间节点来看,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下半年信用卡透支规模增长明显,占全年增量的70%以上。2018年度各行透支规模排位发生变化,与卡量增长情况相同,股份制银行表现抢眼(如图6所示)。

部分区域性银行由于行内业务策略调整等,透支规模保持较高涨幅,如长沙银行、苏农银行、九台农商均实现翻倍(如图7所示)。

上海银行将卡量口径由累计卡量更改为流通卡量,根据流通卡量与透支数据,可以计算流通卡均透支情况,2018年末,上海银行该指标为7000元左右,与交通银行相近。近两年,招商银行与浦发银行卡均透支逐步下降。部分银行流通卡卡均透支情况见表2

近两年,全国性银行信用卡业务占个人零售信贷份额持续上涨,民生银行2018年度该比例提升5.29%,逐步实现零售贷款结构调整。区域性银行由于发卡时间较短等原因,信用卡业务在零售业务中占比较全国性银行存在一定差距,但2018年度长沙银行信用卡业务占比上升至20%以上。2018年全国性银行信用卡业务占个人零售信贷份额如图8所示,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占个人零售信贷份额见表3

对公业务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房贷投放亦与宏观调控政策息息相关,相比之下,信用卡业务具有逆周期、轻资产、高回报、风险分散的显著优势。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业务面临重塑,过渡期内中间业务收入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若信用卡业务拓展得力,则可有效抵消理财收入下降的影响。此外,信用卡业务在挖掘潜在客户、延长客户生命周期、带动交叉销售、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预计未来信用卡业务在零售业务中的份额将持续提升。

三、交易与收入:再创新高,深耕经营提升活性

2018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28%,相比2017年增速微降2个百分点,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整体增速均较2017年有所提升,且同比涨幅高于同期卡量涨幅情况,此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连续三年信用卡交易(消费)额同比增速持续上涨。2018年度,交通银行消费额排名由2017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总额超过3万亿元。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四家银行信用卡交易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中国银行信用卡分期交易额达2791亿元,同比增长7.78%。银行精细化运营逐步加深,在保持的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提升,通过多方措施提升持卡人用卡活跃程度。2018年部分全国性银行信用卡交易情况如图9所示。

区域性银行中,中原银行在卡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交易金额达164.18亿元,为2017年的8.5倍,徽商银行也实现了30%以上的增幅。2018年部分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交易情况如图10所示。

相较其他指标来说,披露信用卡业务收入水平的银行屈指可数。仅就年报数据来看,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逐渐转变,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9%,在收入中占比超30%;中信银行分期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广发银行、光大银行信用卡营业收入以及民生银行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同比涨幅均超30%2018年部分全国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如图11所示,部分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如图12所示。

通过计算收入/平均透支余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收益能力。2018年,浦发银行该指标近13%,招商银行自2015年起收益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度单位资产收入能力约在12.51%。区域性银行较全国性银行来说,收益能力偏低,在8%左右。

2017年,建设银行、上海银行将信用卡分期资金按照资产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调整至非生息资产,2018年中国银行也进行了同样的调整,将信用卡分期收入计入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划为中间收入。根据消费金额及刷卡交易发卡行服务费率测算,大部分银行全部或部分将分期收入计入银行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目前仅招商银行在2015年明确表明将分期收入计入利息收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均在2018年年报中提到,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续费和消费回佣收入带动银行卡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较快。2018年部分全国性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如图13所示,部分区域性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见表4。笔者对银行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银行整体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重进行了计算整理,全国性银行、大部分区域性银行该比例较去年上涨,8家银行占比超过50%,成为中间收入的首要来源(如图14所示)。

除去分期手续费的统计差异,信用卡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消费回佣收入,所以,此项收入贡献越大,则表明银行客户的黏性、忠诚度、活性越好,银行的盈利能力更为稳健。国际上信用卡业务按收入结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利息收入为主;另一类是以回佣收入为主。提升利息收入需要持续探索客户精细化、差异化管理,依托大数据建模等技术实现灵活分层定价;提升回佣收入则需要深耕客户经营,打造消费生态。

四、风险及或有负债:多管齐下,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2018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

从数据表现来看,2018年,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实现不良率与不良余额双降;中国银行减值率、兴业银行不良率全年持续下降;招商银行上半年不良率略有提升,下半年在透支规模增速提升的带动下,不良率回落;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不良率与不良余额均有所上升,中信银行在年报中提及,主要受到外围宏观经济和监管环境影响,共债客群资产质量出现恶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信用卡行业。2018年部分全国性银行信用卡风险情况如图15所示。

在不良资产化解方面,20162月,八部委联合提出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已公开发行了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出表效果好等优势,成为处置信用卡不良贷款的有力手段之一。2019年初,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个人消费类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2019版)》,首次将循环资产纳入了ABS基础资产范畴。20194月,招商银行的和智2019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成为银行间市场首单以循环资产为基础资产的消费贷ABS产品。

在金融科技助力风险防范方面,2018年度各家银行进行了更多探索。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已是老生常谈,但现阶段黑灰色产业链呈现出团伙化、规模化、自动化的趋势,风险欺诈形式繁多,对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决策引擎、评分卡模型、潜在风险监测预警、全流程欺诈防控、智能催收等都已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为2.24万元,授信使用率44.51%。整体来看,全国性银行额度使用率高于区域性银行。

2018年度,交通银行额度使用率较上年度提升5%,浙商银行提升28%。区域性银行中,常熟农商提升7%,长沙银行提升近5%2018年度,部分银行或有负债增长幅度显著高于透支规模增速,额度使用率下降,一方面可能导致风险敞口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信用卡未使用额度计入风险加权资产,倘若规模过大,一定程度上将对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银行需引起重视。2018年全国性银行信用卡或有负债及额度使用情况如图16所示,区域性银行信用卡或有负债及额度使用情况如图17所示。

五、其他关注点

部分银行在年报中公布了信用卡App经营情况以及信用卡中心员工人数等,笔者对其进行了整理。

2018年,浦发信用卡中心员工人数突破万人。部分银行信用卡中心员工人数如图18所示。

App经营方面,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超7000万户,其中非信用卡用户占比24.38%,年轻客群为用户主力,无论在信用卡名单贡献还是交易渠道方面,掌上生活App都已经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招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银行卡只是一个产品,App却是一个平台,承载了整个生态。”2018年部分银行信用卡App运营情况如图19所示。

六、行业趋势探讨

1985年我国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信用卡行业已历经30多年的发展。然而,我国信用卡普及程度仍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信用卡在消费贷款中的占比也处于较低水平,在消费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增长动力的背景下,我国信用卡市场在量价方面均有一定发展空间。在经历过初期获客比拼的野蛮生长阶段后,银行逐步在场景建设、精益运营、科技创新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源。

1.生态经营,构建场景服务闭环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融入金融行业,创造了大量的消费场景,并基于此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相比之下,银行在场景构建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已经开始奋起直追,大力布局细分场景,尝试建立服务闭环,对接金融场景与非金融场景。信用卡作为日常消费信贷产品,与持卡人生活息息相关,服务范围广,成为众多银行构建生态经营的首要着力点。银行通常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依托自身雄厚的科技实力与客户基础,对标互联网公司,如招商银行大力构建生态化客户服务体系,从银行卡转向App经营,自建场景与外拓场景同时发力,加速形成App服务生态闭环,打造一体化线上服务体验;二是携手合作伙伴,实现跨界合作优势互补,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与场景方高效协作,如银联数据与京东金融达成战略合作,共同为商业银行,尤其是区域性银行提供覆盖信用卡业务全流程的产品和服务,目前盛京银行、长沙银行、东莞银行、晋商银行等京东金融联名卡均已上线,助力银行快速实现业务增值。

2.客群分化,打造多层产品体系

不同群体的消费偏好等存在差异,银行通常会逐步构建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以抢夺细分市场,同时,随着人口结构与消费观念等的变化,信用卡产品与权益也需不断更新迭代才能保持市场竞争优势。2018年,除了各类联名卡、主题卡层出不穷以外,信用卡产品市场呈现出向两端延伸的态势:一端是聚焦高端客户,联手私人银行发行高端卡产品或是推出针对年轻客群的白金卡产品,如民生银行精英白金信用卡等,加速对高端客户的培育;另一端是顺应客群下沉化的趋势,加大普惠权益投入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优惠礼遇。

相较全国性银行而言,区域性银行资源有限,因此在产品设计、细分市场选择时,更需要缜密思考。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与区域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借贷联动协调内部资源开展交叉营销,打造爆品,将产品做精、做细,树立口碑,以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3.合规经营,深化转型回归本源

2017年初以来,按照党中央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的要求,银行业在系列专项整治后,金融生态逐步好转,影子银行、交叉金融风险收敛,委托贷款、理财业务等领域先后出台规范性文件,合规经营成为行业发展主基调。2018年,金融行业严监管的态势延续,在此背景下,银行转型经营、拓展零售业务成为必然。20188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支持发展消费信贷,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这为信用卡业务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于银行风险管控、回归本源的要求也更加明确,如2019年初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指出,农商行应专注服务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浙江银保监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重申核心风控环节不得外包,不得为无牌机构提供资金或者联合放贷等要求。

在零售转型的道路上,银行应不断修炼内功,在客户经营、科技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严守合规底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4.开放银行,无界服务探索未来

开放银行已成为全球银行业愈演愈烈的新浪潮,其意味着用户在哪里,银行的服务就在哪里,商业银行通过开放API端口,与各类在线平台服务商连接,从而以开展各种基于具体、特定消费场景服务的方式,重新定义银行服务边界。

国外在开放银行的实践方面已有诸多经验,如航空公司调用银行API推出优质白金信用卡服务,用户在获得会员奖励的同时可掌握信用卡余额与里程积分变化情况,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通过特定平台实现储蓄、信用卡、房贷、股票等金融账户一站式管理等,银行借此实现科技能力与金融服务的输出。

在我国,2018年,浦发银行推出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建设银行开放银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打造开放的服务平台已成为众多银行在金融科技驱动下实现转型发展的共识。金融数据共享是开放银行落地实践的重要环节,信用卡业务积累的客户属性、消费行为等海量宝贵数据基于日常消费的属性,在与各场景连接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信用卡领域或有机会成为我国金融数据共享、开放银行落地的先行之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17e05f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c.html

《深化经营固本行远 - 2018银行年报之信用卡专题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