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读懂诗歌(五)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3-13 20:30: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19 读懂诗歌(五)——了解诗歌常见题材

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一、真题速递

(一)【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二)【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二、考点精讲

()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所咏之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抱。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虞世南的《蝉》等均是咏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

()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即事()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考点精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 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1)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  )

A漂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D.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恓惶之状,第二联起,转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第三联主要是时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尾联抒发伤感。

(2)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

答:

【答案】(1)D 

【解析】D项,还有空间的跨度。

【答案】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解析】本诗托“流莺”咏怀,要分析“流莺”特征,再结合注解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作者的情感。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流莺的漂荡象征着诗人的飘零身世,“巧啭”象征着诗人的美妙歌吟,本意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说是诗人所抱的政治遇合的期望。“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折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流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这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哪里又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

[诗歌鉴赏] 《流莺》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托物寓怀的诗篇,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首联描写了流莺的漂荡无依;颔联指出流莺内心的苦闷,未必有良辰佳期;颈联写流莺为了“本意”不管何时何地都在“巧啭”,艰辛备尝;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全诗咏物抒情,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 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kǔn)外:指统兵在外。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欹(qī),倾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  )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词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塞马晨嘶,胡笳夕引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词作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6)

答:

【答案】(1)选A 

(2)参考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

【解析】(1)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怀念。

(2)此词为感时而发,指斥和议之非,期待真有抱负才能的报国之士实现恢复大业。它用东坡赤壁怀古韵,此词亦可称“兴元怀古”。在“神州沉陆”、北宋沦亡之后,面对“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的山河残破的形势,不能不令人临风怀想古来于此为国立功的上述先贤。这也是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通过怀古以咏怀见志,表示他希钦和追慕的目标。

但在首句“神州沉陆”之后,紧接着“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实是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下面说“汉家三杰”已成“往事”,拜将台与怀贤阁则一“欹”一“杳”,都是暗寓“时无英雄”之慨。当时张浚是个名望很高的主战派领袖,主张“中兴当自关、陕始”,自请宣抚川陕。可惜他志大才疏,轻师失律。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挥的五路之兵四十万人与金兵接战后溃于富平(今属陕西),从此关、陕丧失不可复。胡世将上痛和议之非,近伤富平之败,和则非计,战则非能,抚今怀古之余,内心更加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既愤且忧,“赢得头如雪”了。以功业论,胡世将还算不上什么“中兴名臣”,但此词忧怀国事,着眼大局,不失阃外边帅的气度。“塞马晨嘶,胡笳夕引”两句,有西北战场特有的边塞气氛。篇末写怒发上指,阑干拍遍,情怀激烈,显示内心忧愤之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

3.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古风·碧荷生幽泉[注]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然后分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二字用得巧妙: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

【解析】“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体现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答:

【答案】①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身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对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每点2分其中思想感情和结合诗歌分析各1分。

诗意赏析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才高道洁并希望被举荐给皇上。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9)

  

 

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

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注】筝柱:就是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朱湾: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散木: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记载:“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

A.首联说自己身为无用之木,没什么大用处,但能工巧匠却没有抛弃自己,自己十分幸福。

B.颔联说自己能力很弱,只能作为古筝的筝柱,非常惭愧,要想奏成音乐,还要依仗群弦。

C.颈联写筝柱因为能帮助琴弦发出和谐之声而喜悦,哪里会拒绝转动身躯,为调出更美的音色而努力。

D.尾联直抒胸臆:如果有知音能欣赏我、重用我,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国效力,报答恩人。

【答案】D

【解析】D,“重用”“为国效力”错,注释中交代朱湾“不应征辟”。

(2)这首诗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6)

:

【答案】(1)手法:①比喻(托物言志)。全文以筝柱自喻,表达自己的处境与追求。拟人。全诗以筝柱的口吻叙事抒情,亲切自然。③用典。运用庄子典故自谦,说明自己不合世俗之用。

(2)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虽然才微力薄,但也希望自己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希望受到知音赏识,必尽力报答知音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b4bc46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b.html

《专题19 读懂诗歌(五)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