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11 11:18: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案(3

2015 2016学年 第一 学期

系 部

护理系

教 研 室

儿传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

传染病护理学

授课班级

2012级五年制5班

授课教师

刘 莉

职 称

助 教

使用教材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编写日期

2015年9月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首页

授课

时间

20159 14 星期 3.4

学时数

2学时

授课

章节

第一章 第七节 传染病护理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

目的

标)

1.掌握转染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熟悉传染病护理工作特点

教学

重点

难点

1.传染病常见的护理问题

2.传染病常见护理问题的主要护理措施

教学

方法

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采用病例、精讲、启发、引导、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

教材

参考

文献

1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2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集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3. 吴光煜 传染病护理学 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王明琼 传染病学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王明琼 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6. 沙介荣 传染病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内 容

时间分配

板书

第七节 传染病的护理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指护士用整体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由于传染病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传染性较强,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传染病知识和操作方法,更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护理工作要严密、细致,能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工作。还要履行疫情报告职责,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一、传染病护理工作的内容

1.准确及时报告疫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护士是传染病的责任报告人,要准确、及时地报告疫情。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护士应掌握各种传染病的理论知识,了解流行过程,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3.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传染病易传染需要隔离,病人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如焦虑、孤独、自卑等,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进行身心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4.进行病情观察 传染病并发症多,要求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5.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护士要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属和病人遵守隔离、探视管理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二、传染病的隔离

(一)隔离定义

隔离是指将病人和病原携带者送到制定的隔离单位,与健康的人群或非传染患者隔开,防止病原体向外传播,并积极进行治疗和护理。

(二)隔离的种类及措施要求

目前两大系统:A系统,是以类别为特点的而隔离,将许多传染性疾病归纳在7个类别中,每个类别的隔离措施相同。其优点是简单,易掌握;缺点是针对性不强,对某些疾病可能会有些措施不必要,而有些疾病措施又不够。B系统,是以疾病分类的隔离方法,针对每个疾病制定的隔离措施,避免措施不全,但要求医护人员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实施。我国大部分医院实施A系统隔离法。

1.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 适用于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要求:同种病人可住一室,床床距离为2m,但相互间不得借用物品或传阅书籍;接近病人时应戴口罩、帽子和穿隔离衣,并保持干燥,病员一般不准外出;病人到其他科室会诊或治疗时应戴口罩,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经消毒后方可倒入专用下水道或焚烧;病室用紫外线照射,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

2.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 适用于消化道传染病。如霍乱、病毒性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要求:不同种病人应尽可能分室收住,如同住一室必须做到床边隔离;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护理不同病种的病人应更换隔离衣,并消毒双手;病人的食具、便器、呕吐物、排泄物须严密消毒;病室地面、家具每日消毒液喷洒或擦拭;病人之间不得接触或交换用物、书报等;病室应有完善的防蝇设施。

3.接触隔离(橙色标志) 适用于病原体经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的传染病狂犬病破伤风炭疽等。要求:不同种病人分室收住,不得接触他人;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穿隔离衣,皮肤有破损者,避免伤口换药及护理,必要时戴手套,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格消毒或焚烧。

4.昆虫隔离 适用于昆虫传播的疾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班疹伤寒等。要求:病室应有严密的防蚊设备;虱传播的疾病,病人要洗澡、更衣并经处理后方可进入病室。

5.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 适用于病原体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 、登革热感染性疾病。要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等须严格按“一人针一管一巾”的要求,进行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若须回收用具应在病室内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送到供应室交换;标本应醒目注明,以引起重视。

6.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 适用于防止因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部位的脓液或分泌物引起的传染。要求:给病人换药时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患者污染物后,或护理下一个病人要洗手;污染物品装袋、标记并送销毁或消毒。

7.结核菌隔离(灰色标志) 适用于痰结核菌阳性或X线检查证实为活动性结核的病人。要求:隔离室要有特别通风设备,隔离室门窗要关闭,同种疾病可居一室;接触病人及病人咳嗽时要戴口罩;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后,或护理下一个病人前要洗手;污染物品应彻底清洗、消毒或弃去。

8.严密隔离 适用于传染性强或传播途径不明的疾病。如鼠疫霍乱烈性传染病。要求病人住单人房间(同病种可住一室),室内物品力求简单并耐消毒,门口挂有醒目标志,禁止探视;进入病室要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换鞋,不得随意开启门窗;物品一经进病室即视为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地面及距地面2米以下的墙壁、家具用消毒液每日擦洗1次,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其一切用物应严格消毒。

三、传染病的消毒

(一)消毒的定义

消毒就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二)消毒的种类

1.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有传染源存在或可能被传染源污染的物品或场所进行消毒,如医院环境日常卫生处理,饭前便后洗手。

2.疫源地消毒 对传染源存在或曾经有过传染源的地方进行消毒。按时间可分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三)消毒的方法

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四、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护理评估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因此要求护士要全面、仔细采集主观、客观的资料。传染病评估主要包括传染病流行的有关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

(一)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是评估传染病的重要依据,包括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生活习惯、旅居地区、发病季节、接触史、预防接种史等。

(二)身心状况的评估

1.症状、体征评估:通过详细询问获得主观资料,系统而细致的体格检查获得可观资料,尤其要注意各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如伤寒的玫瑰疹、麻疹的黏膜斑等。

2. 社会、心理方面的评估:由于传染病需要隔离、限制探视,疾病对生命的威胁、各种检查与治疗、医疗费用昂贵无力承担等,均可引起病人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孤独、自卑、担心预后等。不良情绪又可造成生理反应,如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护士在护理病人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需要提供帮助和服务。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病人的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出院时知道疾病的防治知识,避免再次感染。

3.辅助检查: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血液、尿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其他检查(内镜检查、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病原体的检出可直接诊断。护士要了解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标本采集的要求、特殊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后的护理要求,应熟悉相应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五、传染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主要护理措施

1.体温过高 与细菌、病毒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护理措施:①进行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有皮疹者禁用乙醇擦浴。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者可遵医嘱药物降温。②注意监测体温,每4h测1次,注意热型及伴随症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③严格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体位。注意室温维持在16~18℃,湿度在60%左右为宜。注意通风,避免噪音。④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至少2000ml。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⑤皮肤、口腔护理:病人大量出汗后及时温水擦浴,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高热病人易发生口腔炎,可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⑥用药护理:遵医嘱用退热药,注意剂量及出汗情况,避免大汉导致虚脱。用抗生素药注意了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副作用。⑦健康指导:教育病人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就诊,发热期间多饮水。

2.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 与病原体及代谢产物引起皮肤黏膜发疹有关。

护理措施:①保持皮肤和受的清洁卫生,床铺清洁、平整,衣着宽松、柔软。②用温水擦洗,防止受凉及皮肤感染。③避免直接搔抓患处,瘙痒严重时可用炉甘石洗剂。皮疹破裂时可涂1%甲紫等,促进溃疡愈合,皮疹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④进食前后用温水或朵贝尔液漱口,避免进食过冷或过热食物,鼓励用吸管。⑤皮疹结痂后不能强制撕脱。可用消毒剪轻轻剪掉。⑥避免吃刺激辛辣的食物,多饮水。

3. 营养失调:低于身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多有关。

护理措施:①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②病情严重者给予喂食,昏迷者采用鼻饲,甚至静脉营养。③按医嘱给予止吐、止泻,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药物。④肝损害时要注意调整蛋白质、水、盐的量。⑤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营养知识,指导选择和配备方法。

4.腹泻 与病原体的感染,肠蠕动功能失调有关。

护理措施:①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②静卧休息,减少肠蠕动及能量消耗。③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避免发生水盐电解质平衡失调。注意大便的量、次数及性状,及时送检大便查找病原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④注意肛门周围的皮肤,每日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之后局部涂以消毒凡士林油膏,保护局部皮肤。⑤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给予少渣、少纤维、低脂、易消化食物。⑥遵医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及抗生素时,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副作用等。

5.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组织受损有关。

护理措施:①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改变,特别注意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②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呕吐物,注意翻身,防止褥疮发生,持续给氧。③专人护理,防止跌伤和口舌咬伤。④注意补充营养,昏迷者给予鼻饲。⑤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⑥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包括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皮肤黏膜及口腔护理。

6.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内毒素导致周围循环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①给予仰卧中凹位,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③观察皮肤的出血点及瘀斑,注意是否有DIC的存在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给予吸氧。⑤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输液中警惕肺水肿的发生。⑥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紧张心理。

7.潜在的并发症 与脑实质损害、脑疝、呼吸道阻塞有关。

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改变,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②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惊厥时,用舌钳拉出舌头防止舌根后坠。给予吸氧。③准备抢救用物,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④遵医嘱正确使用脱水剂、呼吸兴奋剂。⑤监测血气分析。

8.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护理措施:①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②做好疫情报告。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使其自觉遵守,密切配合。④按要求及时送检病原学检查标本。⑤遵医嘱进行病原学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10分钟

5分钟

30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40分钟

传染病护理工作内容

报告疫情

消毒隔离

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病情观察

健康教育

隔离定义

隔离种类及措施要求

呼吸道隔离

消化道隔离

接触隔离

昆虫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结核菌隔离

严密隔离

消毒的定义

消毒的种类

1.预防性消毒

2.疫源地消毒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

护理评估

流行病学资料

身心状况评估

1.症状、体征评估

2. 社会、心理方面的评估

3.辅助检查

常见的护理问题及主要措施

1.体温过高 与细菌、病毒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 与病原体及代谢产物引起皮肤黏膜发疹有关。

3. 营养失调:低于身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多有关。

4.腹泻 与病原体的感染,肠蠕动功能失调有关。

5.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组织受损有关。

6.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内毒素导致周围循环障碍有关。

7.潜在的并发症 与脑实质损害、脑疝、呼吸道阻塞有关。

8.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课后小结:

教会学生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作业和思考题:

1.传染病有哪些主要的护理问题?

2.体温过高、皮肤完整性受损、有传播感染的可能等护理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3.隔离的种类有哪些?

预习内容:

病毒性肝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39d8d15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a.html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