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浙江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印象派的画家们》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析”课,教学内容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教学目标:
1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2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象派绘画艺术特征及其理念。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相关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 兴趣导入。
1)屏幕展示《印象.日出》,通过对作品的探讨,得出其艺术特色,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提出问题,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幅画的名称?以及时哪国、哪位艺术家的作品?
3)随便说一说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 2、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讨论,如:印象派的产生及社会背景印象派的由来
1
及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 地方?
3)让学生上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巩固练习。
1)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印象派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什么?)
2)教师总结归纳,印象派在绘画艺术上的主要表现特征和成就。 4、课堂小结。
1)解了印象派大师艰苦的艺术历程。
2)印象派画家笔触变化丰富,了解光线和色彩之间的关系。 5、课外拓展。
1)印象派作品欣赏。
2)课外时间积极参加一些画展,写写自己的评价。

《铅笔淡彩》教案
教材分析: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水彩颜料在纸上所作的绘画。铅笔淡彩是水彩画的一种,它是在铅笔素描稿的基础上薄涂淡淡的颜色,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记号等等代替铅笔。本课主要了解铅笔淡彩的基本知识,尝试用铅笔淡彩的绘画方式记录身边的景物。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征。 2 运用铅笔淡彩画自己喜欢的景物。
3 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铅笔淡彩画。 难点: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2
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水彩颜料等工具。 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1)根据学生的特长,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 2)提供与本课课题相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 2、演示绘画步骤。
1)演示铅笔淡彩画的第一步骤,如何准确地画出大概轮廓。 2)适当地画出素描明暗调子。 3)演示淡彩的着色方法。 3、欣赏铅笔淡彩画。
1)提供几幅不同风格的铅笔淡彩画,让学生们自己欣赏。 2)教师重点介绍几种绘画工具。 4、练习绘画。
1)每组学生协作完成自己喜欢的一种风格的淡彩画。 2)教师指导,并对上色方法提供帮助。
3)创作完成后,学生上台介绍小组作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5课堂小结。
1)评价下学生们的作品,提供一些建议。 2)让学生们体会用铅笔淡彩画描绘生活的乐趣。 6、课后拓展。
运用电脑知识试着把一张图片制作成为美丽的铅笔淡彩画。

《水彩画小品创作》教案
教材分析:
水彩画由国外传入我国,因为作画工具简单,审美趣味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近,特别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水彩画的特点是颜料透明,水色交融,淋漓流畅,十分适宜表现淡雅的静物和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水彩风景画小品的技法,体验水彩画的创作乐趣。 教学目标:

3
1、了解水彩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水彩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水彩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水彩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水彩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话、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水彩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水彩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水彩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水彩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思考练习。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水彩画、中国画中选择出水彩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会水彩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水彩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4
2)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水彩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2)希望学生们在水彩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美丽的西湖》教案
教材分析:
为了使学生能很有把握地完成一幅完整的水彩画,能有良好的水彩基础,节课将欣赏西湖的美,学习用创作和展示的方式表达对身边风景的感受和理解。指导学生体会西湖美的特点和水彩画的特点。通过欣赏赞美西湖的诗词中体会西湖美,从而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美好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相结合来表现自然景物。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欣赏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及通过示范了解其他特殊技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西湖的美,了解水彩画的其它技法,体会水彩画的美感。
难点:掌握水彩画技法中的湿、干结合的画法、风景画的三个层次以及构图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课件、水彩画具、蜡、盐、水彩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1 诗词导入。
1)了解西湖的别名以及美的特征。
2)让学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拉近学生与西湖之间的心理距离。 2、欣赏领略。
1)让学生来当导游,为师生讲解西湖的景点。 2)展示西湖的十景图片,讲解几个故事由来。

5
3)通过再次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领略西湖美的特点。 3、教师讲解。
1)展示水彩画作品,总结水彩画的特点。 2)播放相关图片,了解水彩画与中国画的区别。 4、集体讨论。
1)观看环境污染严重的图片,与美丽的图片对比,提倡学生保护环境。 5、总结。
1)让学生了解和准备水彩画的工具。
2)回顾本课重难点,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6、课外拓展。
1)让学生们临摹课本中的一幅水彩风景画。
2)收集资料和图片,就如何宣传和保护美丽的西湖展开讨论。

《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的服饰从材质、色彩、款式、制作工艺、装饰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征。本课主要是欣赏课本中各民族的服饰,了解各个民族服饰的个性特点,感受我国民族服饰的美,了解我国民族服饰的绚烂文化。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2 能够辨别南北民族服饰。
3 了解民族饰品,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每个民族的服饰和装饰,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 难点: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1)让同学们欣赏各个民族的服饰,让他们说说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 2)让同学们回答喜欢的理由,并揭示课题:《绚烂的民族服饰》

6
2、新课讲解。
1)给同学们展示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服装。

2)让同学们看课件,看看认识这些民族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 3、展示物品。
1)展示民族特产和饰物。
2)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各地民族的图腾、舞蹈及习俗。 4、小结。
1)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个代表上台介绍每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2)建议:这些民族服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有联系? 5、拓展。
1)说说民族服饰上的纹样有什么特点?
2)通过活动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青春风采》教案
教材分析:
该课涵盖内容异常丰富,为我们多角度地理解教材并进行个性化的自我构建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可行性。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依照“感悟——表达——应用”的主线节奏,进行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本课将根据不同的人所传达的不同气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进行生活化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服装色彩和花色搭配的基础知识,学习简单的服装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尝试通过彩色纸板,通过线条交错、重叠等不同组合和色彩渐变、对比的丰富变化表现出学生喜欢的格纹。
3、情感目标:了解服装的特殊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进行着装的审美体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难点: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一段时装表演的录像。

7
2)观赏片中服装,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喜欢这样的服装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这类服装统称展示服,是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代表最新理念和思潮的服装。 2、深入探究。
1)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穿什么样的服装。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我们的校服: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校服?为什么? 3、出示图片。
1)色彩搭配。出示手绘图片,注重冷、暖色调的搭配。 2)教师讲解,注重浅色调和艳丽色彩的运用。 4、花色搭配。
1)出示胖瘦两种不同体型的人体图片,想一想他们适合哪一种花色。(如:横条纹和直条纹衣服)
2)学生自我选择,进行总结归纳。 5、合作设计。
1)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件展示服,并且制作出来。 2)小组展示作品,小组成员相互评议。 6、课外拓展。
请为自己搭配一款具有青春气息的带有条纹或花纹的服装。

《我设计的服装》教案
教材分析:
设计适宜的服装能很好地展现我们的个性和风采。要设计出好的服装,首先要关注着装的环境、场合,还要充分考虑着装者的年龄、个性,然后进行服装造型、色彩创造性的设计,最终实现人、环境、服装的完美结合。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服装设计知识,学会绘制服装设计效果图,努力在设计中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协调、色彩的搭配。 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设计制作。 2、通过与学生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的能力。
3让学们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亲手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

8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布、绸带、剪刀、胶布、订书机等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1老师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问:看看老师的衣服独特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我设计的服装》 2、欣赏。
1)给学生播放一段时装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欣赏这些独特的服装。 2)教师讲解服装发展、设计的知识,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3、学习。
1)教师讲解服装的作用。
2)向学生展示一件范作,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件服装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4、设计。
1)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出模特和设计师,让学生进行分组作业。 2)学生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服装进行简单的评价。 5、总结。
今天我们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服装,这些服装张扬了大家的个性,只要我们能像今天这样勤动脑、勤动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6、拓展。
1)了解自己适合哪种色彩。
2)女同学可为自己心爱的布娃娃缝制衣服。

《奇特的视觉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9
本课是图形思维训练的探究综合实验课,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视觉欣赏贯穿始终,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它是创意的特色和亮点,是一种透射出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直观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难点: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十六开铅画纸。 教师:课件、有关视觉创意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观察感知。
1)课件展示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的海报作品。先请同学们观察感知,然后谈谈构成画面的元素有哪些?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教师小结: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吸引受众注意的,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
3)强化概念:该画面所透射出的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 2、引导欣赏。
1)课件展现图片《为什么和平迟未实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和平鸽与人头骨两者联系在一起?有何寓意?
2)归纳:作者利用异形同构的方法,将和平鸽、人头骨这两样不同的事物联
10
系在一起,把和平与战争这对立的两极、差异的双方,互相借用,互相重合,融合为一个紧密的视觉幻象,给人的视觉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发人深思。 3)教师归纳:上述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中虽然保持了图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这种构思方法称为元素替代。 3、构造图形。
1)以同构或元素替代的手法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自己的创意或构思。建议小组合作,也可单独完成。 2)教师巡回辅导。 4、评价
1)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创作,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2)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将完成的作业悬挂在教室进行观摩。 5、课外拓展。
1)课后可利用影子的形状来丰富自己的视觉语言。 2)找出一些奇特的视觉图形,进行欣赏。

《让世界更美好》教案
教材分析:
21世纪人类将面临十大全球性问题:石油告急、全球气候升高、水资源缺乏、紫外线辐射量增大、矿产资源耗竭、耕地面积减少、动植物品种和数量减少、沙漠面积扩大、人口膨胀、粮食需求可能超过地球的供给极限。结合这些公益招贴,谈谈如果要让世界更美好,我们必须要关注哪些问题。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关注人类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培育爱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海报的概念,设计特点,海报设计的具体要素。 2、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并体会美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益海报的海报主题范围及其结构要素。 难点:创意设计。 教学过程:

11
1、导入教学。
1)以“哈利伯特”预告片与环保的公益广告导入,区分两者的区别:商业性与非商 业性。
2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让世界更美好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地球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习新课。
1)请学生在理解公益海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明确公益海报的基本概念。 2)出示海报的图片资料,得出公益海报的特点。 3、深入理解。
1)出示《2050年的杯子》画面上是一只倒放的杯子,正中央是浑浊的水,水的颜色与背景形成对比,突出图案。
2)了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十大全球性问题,让学生想想将来的环境。 4、即兴创作。
1)请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加深对公益海报的了解。 2)要求学生以“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设计一张公益海报。 3)教师进行指导。 5、评价。
在课后举办展览,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选出最佳创意奖。 6、拓展。
请学生将制作好的各种资料在社区或校内进行公益活动的宣传。

《中国书法》教案
教材分析: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从古至今,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仅止于记事传言,虽有写得美观、带有艺术意味的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别高深的艺术。书法有严格的技艺规范和品评标准。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而开放的体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学习本课是为了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2
1、知识与能力目标: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行书为代表的五种常见的中国字体鉴赏。
难点: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2)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2、新课导入。
1)对中国古代文房四宝进行介绍。
2)介绍中国书法发展的演化过程,揭示主题:《中国书法》 3、讲授新课。
1)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4、欣赏要点: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5、学生作业。
1)要求学生学习一种字体,然后创作一幅作品,教师进行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3)评价建议:学生是否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6、课外拓展。
1)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从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去赏析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传世名作——《祭侄文稿》 2)说说生活中与书法之理相通的事例。

《印学话西冷》教案

13
教材分析: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以篆刻艺术欣赏为核心,把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目的。课文中编排了名人印章和各种篆刻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课文最后编排的内容是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本课欣赏中,可以通过形、音、色、动画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篆刻技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篆刻实践。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篆刻的相关资料。
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录像教学设备,刻制印章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伴着优美的音乐,录像放映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镜头锁定在西湖孤山一隅,放大建筑画面,显示出四个大字“西冷印社”
2)教师介绍“西冷印社”概况,指出“西冷印社”是海内外有着巨大影响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 2、深入教学。
1)录像放映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
2)教师详细介绍印章的一般知识,包括印章名称、质料、篆刻。 3、分析。
1)展示“西冷印社”篆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以篆刻风格和人文内涵方面分析作品。
2)教师讲解篆刻方面的知识,请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方面常用到篆刻艺术。

14
3)录像放映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教师进行技术讲解。 4、作业。
1)根据印章刻制的步骤,刻制一枚印章。 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刻制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3)建议:学生是否体会到印章篆刻的技术、以及印章包含的文化内涵。 5、课外拓展。
收集相关资料,谈谈对篆刻的认识。


1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0df3b9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9.html

《浙江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