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18-06-20 07:07: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火烧云文本解读

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课文写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了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比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学习本文,要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朗读中积累语言。

萧红是个十分高明的画家。她用丰富而诗意的笔触,在读者面前描画了一幅绚烂至极的巨幅图画。文本首先描摹了这幅画的底色——红色。在火烧云的映照下,天地万物都染上了红色:小孩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老头儿、小白猪……这些乡村特有的人和物,都被一双热情的手涂抹上了如此浓郁而艳丽的色彩,甚至连老头儿的胡子都变成金胡子了。接下来,萧红开始浓彩着色,她的笔下变幻出更加丰富而绚丽的色彩: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色彩不同,却是一样的美丽。天空中仿佛铺上了巨幅的锦缎,引人向往。在文本的后半部分,萧红在这幅彩缎上勾勒了三个画面:一匹马、一条大狗和它的小狗、一头大狮子。这样的描述不仅勾画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和变化,而且使这幅绚丽的画面增添了许多情趣;画面的美丽就不仅表现在缤纷的色彩上,也表现在线条的变幻中。

萧红是个运用语言的高手。比如,她在展现火烧云上来时天地万物色彩发生变化的场景时,用了一连串相同形式的陈述句: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这些陈述句构成了一个并列句群,准确逼真地抓住了火烧云上来的那一瞬间天地万物所发生的迷人的变化,尤其是这一段结尾处老头儿的胡子变成金胡子一说更加传神,乡村生活中常见的狗、鸡和老人、孩子一样都被涂上了一层神奇美丽的色彩。于是,读者不由得与她一起抬头看天,就看到了那绚丽夺目的火烧云。

她在表现火烧云的色彩时,更体现了其自由运用语言的高超能力。她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引发读者展开想象。以往人们描写色彩,为更好地表现不同色彩的感觉以及不同色彩的层次变化,往往采取比喻、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或者直接用“火红”“淡绿”“金黄”等词语,往往比较单一,表现力不强,也不够准确,但萧红却使用了比较丰富的词语来表现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葡萄灰”“梨黄”“茄子紫”。采用“葡萄”“梨”“茄子”等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之物,使人可想可看,其色彩也就如在眼前了。

第二类,“金灿灿”“红彤彤”。这类ABB形式的词语,往往有固定的用法与搭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构词形式,口语化较强,读来亲切而富有节奏。

第三类,“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这类词语组合比较自由,也更能表现火烧云色彩的丰富多样。

这些词语集中体现在文本的第三自然段之中。多种构词形式的参差运用,使语言不断发生了变化,读来极有节奏感。萧红在这一自然段的最后,说火烧云“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尽管作者说她“说不出来”,还说她“没见过”,但读者却在脑海中勾画出了无限丰富、绚丽的色彩。

萧红驾驭语言的能力还表现在她能用十分简洁干净的语言,形象传神地表现事物瞬息的变化。比如,在第三自然段中,她连用四个“一会儿”来表现色彩的变化之快;在文本后半部分描写火烧云的形状时,她善于带领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她好像在用手指着天空引我们去看,去观察,我们就跟着她一起看到了那匹马,看到了那条大狗带着它的小狗,还看到了那头威武的大狮子……但当我们欲睁大眼睛看个仔细时,那匹马变模糊了,大狗小狗一起不见了,威武的大狮子也找不着了。萧红是怎样表现这个瞬间的变化的呢?首先,她看到火烧云联想到的是动物,而不是植物,也不是其他静止的东西,这就使想象的画面本身产生了动感。其实,火烧云的形状是可以让人产生多样的联想的,因为本来就是似像非像。比如,萧红看到火烧云联想到那是一匹跪着的马,我们联想到那是一座静卧的山也未尝不可,但这样一来,山本身就没有引发读者感觉的动感,而马尽管是跪着的,但这个感觉上的画面却依然是活的。但这就是文学创作,哪怕在意象的选择上,也必须是自有道理的。这就是萧红的高明。她有着一双天真热情的眼睛,有着一颗敏感善思的心灵,她把这些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都倾注在手中的笔上。

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火烧云下去时的那一瞬间:“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读完了文本,我们不由得感叹:美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这美丽的火烧云就像作者萧红本人短促的人生一样,绚烂至极,转瞬即逝。

基于以上解读,教学这个文本就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二是通过研读语言文字的极其丰富而富有变化的表达手法,感受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仅就“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这一点谈谈设计思路:

1.关于火烧云的色彩

1)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作者描绘的这幅画面美吗?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3)如果请你用画笔描绘这幅画面,你会用什么颜色?在萧红描绘的这幅画面中,有哪些美丽的色彩?

4)将表现色彩的词语分类,说明自己分类的理由;同时补充各类表现色彩的词语。

5)将自己补充的词语放到课文中,读一读,给你什么感受?

 2.关于火烧云的形状及其变化

1)读课文后半部分,继续想象这幅画面,你除了看到美丽丰富的色彩,还看到了什么?

2)你认为是哪些词语让这幅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

3)尝试使用这些词语,描述这幅充满动感的、不断变化的画面,要通过对“马”“狗”“狮子”的描绘,让这幅画面动起来,活起来。

4)再读这部分课文,交流:你认为火烧云还会像什么?用自己的话做出描述,也要让自己的画面动起来,活起来。

5)将自己描写的这段话与课文中的描写连起来读一读。

3.自由表达与语言积累

如果请你用摄像机给火烧云摄像,你会拍出怎样的画面?可以使用文章中描写色彩与形状变化的词语,借鉴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一两段话,描绘自己拍摄的画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5b8f8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2.html

《火烧云文本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