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题西林壁》教案

发布时间:2023-04-15 20:44: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 教案
学习 要点 学习 目标 探究 问题 应用 作业 文化 阅读 学习
语文 学时课

第三单元 破除迷信 《古诗二首》
执教者 上课时间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1.理解“身在最高层”“身在此山中”的对事物认识的不同,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2.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完成练习册 背诵古诗
《记承天寺夜游》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对事物认识的不同,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重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活动一: 活动一: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学生回忆、谈论,分享情感体 同学们,你们登过山吗?谁能谈一谈你当时的

活动二: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全感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两首古诗。

活动二: 师归纳,多媒体出示:
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



班交流)
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5.指名简介课前搜集的资料
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活动三: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说说诗意。 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理解诗中字词: 2.都有景物描写。
1.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这两首诗都写的什么呢?(借机解题) 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题西林壁》——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题: 书写。这首诗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登飞来峰》——飞来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2.请生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 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 的情感。 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让我们一首一 首的来品悟吧!

3.请生进行个性朗读
活动三:
学习《登飞来峰》

从诗中的哪里看出作者站在得很高?

1.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学生质疑,重点解读:
升。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

感。(补充诗人的写作背景。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生读:
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
“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
是夸张的说法。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最高层。
塔,听人说早上公鸡鸣啼时,在塔上可以看到旭生再读
日初升的奇丽景观。


师引读,生三读
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为下文直

抒胸臆蓄势。

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你从中层。
悟出了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汇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此处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担心浮动的云遮住我的极读,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学
目远眺的视线了,那是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
生能体会出站得高看得远这一层呀。(仅仅十字,境界全出。
道理即可,但是要让学生受到

诗人情感的感染和激励。
为什么用“不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带着感悟有感情齐读《登飞
不怕困难,相信变法一定能成功。宝塔虽高,却来峰》
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

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生跟读
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5fdbbb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3.html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