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四种阅读意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20-06-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培养四种阅读意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南坪中心校 杨天金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2011《新课程标准》规定: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能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近几年中考题的比重和趋向看,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文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可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一点成功的做法,总结出一套有效阅读应具备的四种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里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探讨。
首先是读者意识。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意识自身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伦理道德、人生价值的取向,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作者的认识和感受进行比较,去体会二者之间的差异,以求对文章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学生在阅读中对尊老爱幼的看法可以提出疑议,与作者的认识进行对比,从文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道德的熏陶。再如阅读八年级的课文《敬畏自然》一文,文中某些人的观点看法,学生阅读后自己有何独到的认识。还有九年级课本中一篇保护环境的《那树》给我们一个深思的问题,人类要发展,是否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呢?都是一个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的引领学生树立读者意识,文本意识,从中更好地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其次是作者意识。即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意识到作者所处的特定的环境,社会形态,家庭出身,生活状况等,或者是特定时期的心境,在特定事件中的位
置、作用等。也就是我们平日教学中所说的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更深刻的认识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苏教版有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一文,如不了解作者写此文的背景,作者的心境,学生就很难把握文章的情感,作者写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从而表明他将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学生如果能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所处的环境后,更容易深知作者的写作用意了,是批判、是颂扬,还是对人生的感悟。再如诗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了解写作时代背景,更有助于把握诗歌中作者运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更能深刻体会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原因了。对于这样的篇章应了解作者,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认识层面,另一方面也为阅读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第三是主体意识,即把握文章中心的意识。一篇文章总有要集中表达的意思,好的文章每个段落,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语都有为表现中心、突出中心服务的,与中心在各个不同角度存在着或松或紧的联系,把握了主题,就是把握了阅读的方向,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都要求学生用一句概括文章的中心,或者对文章中心人物的总体认识,对文章的大概内容了解。也就是说,整体感知是阅读理解的起点,这也是我们教师对学生阅读有效指导的重要部分。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谈。
1、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在阅读中要求对生必须具备整体意识,做到胸中有全文,在此基础上,对文章获得大致印象,了解内容大意,脉络结构,文字的积累和识记;能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对局部进行较深层的分析、理解,此进一步认识整体的中心与材料,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结构的详略,主次疏密
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文段)提供依据与条件,能从不同文体特点出发,把握整体感知文章(文段)大概内容的要决与重点。接下来,对文后的问题设置,弄清问题所问,然后,带着问题再次研读原文。例如教学《孔乙已》一文,阅读前的一个思考问题:我眼中的孔乙已形象?阅读中学生会对孔乙已的形象作一认识,并进行品析,加以概括。之后,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对这一中心人物刻画想告诉我们什么?进而让学生再深入细读课文,找寻文章中隐藏的答案,对文章文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整体感知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同时,也助于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
2、梳理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文章的思路,是文章延展开来的途径。理解文章的思想,就是要学会分析文章的大大脉络,理清作者思路,才能更合理,高效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结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主要谈谈记叙文的写作思路。记叙文的写作思路不外乎有如下几种结构,一是按时间顺序;二是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四是接事件之间的一定联系安排结构,五是按材料的性质分类来安排结构。如中学课本篇目《藤野先生》《蜡烛》《背影》《走一步 再走一步》《变色龙》等细读此文都是有章可寻的。
3、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语言来表现的,指导学生走进阅读,品析文章的语言,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所以,阅读一篇文章认真探讨文章的语言,会品味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毕淑敏的散文语言情感味道很真挚,人情味很感人。余秋雨的散文语言的文化气息很浓重,学者味很明显。再如朱自清的《背影》语言质朴,表达对父亲深沉的爱。雨果那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则包
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遣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憾读者心灵。
4、理解文章关键性语句。阅读一篇文章,如能把握文章的关键句,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关键性语句如文题、文章(或文段)的首尾句,文内各段之间的过渡衔接句等都往往具有关键作用,能体现或提示文章的中心意思。把握文章关键句需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记叙文,应注意抒情议论部分,注意反复出现的细节;说明文,找体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语句;议论文阅读,应注意体现论点的语句,因为论点本身就是统率全文的核心。
5、品读鉴赏。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会设置对作品的语言、内容、作者的人生历程、情感作一品评的问题,这样的阅读目的更有助于让学生深入领悟作品的主旨思想,无形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阅读层次也得到了更好的提高。这样的阅读指导,才真正让学生走进了阅读,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阅读要具备目的意识。即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始终明白自己的阅读目的,初中语文课本单元教学训练目标中都有明确的单元阅读训练目的,它不仅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怎样更好的阅读,而且还从具体细节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时每个阶段对阅读又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七年级(上)单元一主题是:人生。阅读目的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同时还对朗读的方法作了明确的指导,读文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还要读出语气。又如八年级(下)单元一阅读训练目标:主题:人生成长印记。阅读学习目的: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同时加强了对文体语言的品味;单元三阅读训练目标:
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 再如九年级(下)小说单元,主题是:社会百态。阅读训练目的: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因此,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熟知各年级阅读教学特点,把握各单元训练的重难点,逐层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循序渐进,适时引导并向外延伸,学生的阅读质量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加强学生的阅读目的意识,重视每册单元训练、阅读要求,有助于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获得较深的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来自于有目的的阅读积累,来自于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阅读教学任重道远,怎样让学生更有效地树立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另外,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某些阅读障碍,更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去留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708e257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3.html

《培养四种阅读意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