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散文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 岀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 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 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 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泄的风 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泄的思想、 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 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 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 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i正。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 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 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 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 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 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 言环境中的特左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 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 "无韵之诗”,苴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 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 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 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 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立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 义。这里的“具体形象”一“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 义”就是象征意义。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槪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 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 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壺,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 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 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 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 借物喻人
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 志向Q 3 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 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 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 赞美得到强调。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 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而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 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基础强化】
绝唱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 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 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置美的时候吗? “接 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爺美的时候,可是 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 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 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 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 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 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 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國明园斷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 商爲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斷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 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曽是翠绿色或者金黃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黒色,却依然在空中高 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 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
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 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 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斷矯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毀但却永 远无法扌崔毀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垢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 处,它是远胜于邑、远胜于杳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 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笃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 量!
1. 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而的句子。4分)
1 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 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答案 1. 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S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 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例:句中的“撕破” “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 “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岀 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 可)
2. 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 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巩固提高】
独钟牵牛花
2母亲爱花,我家的小院里,开着各种母亲我种的并非名贵的花,使农舍小院增添了无 限色彩。在这些花中,我感情就深的要数那些爬满了窗子的卒牛花,倒不是因为它开的花朵 美丽,而是因为它是我从小学到商中的闹钟。
那时候没有闹钟,母亲叫我早了,怕影响我的睡眠吋间,叫晚了又怕我上学迟到。后
来,母亲
发现了牵牛花总是在凌晨时分开花,而且花期也很长,从春天开到深秋,于是,母 亲在靠窗子的地方种了几棵牵牛花。很快,牵牛花的藤便爬满了整个窗子。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是却明白考大学对女儿多么重要,在我商考的前一天,操劳 了一天的母亲生怕误了我的考试时间.于是就坐在窗前为我剥核桃仁,那是母亲怕夜深人静 吋砸核桃声影响我的睡眠在白天挤时间敲碎的。有了母亲的守夜,我的心情一点都不紧张, 睡得很杳甜,很踏实。当牵牛花开花的吋候,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热乎乎的鸡蛋和一包核桃仁. 看着母亲又红又涩的眼睛,我的眼睛顿觉湿润了。
• •
大学毕业后.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母亲买了一个闹钟,“娘,它会打铃叫醒您, 回您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母亲摸摸这小东西怀疑地问:“这么一个小东西,又没长嘴还 能叫人?'‘我点点头回答:“娘,您放心,它一定会叫您,而且您让它几点叫它一分都不会 差。”母亲又问我:“那它叫太阳几点出来?”我说:“大概5点吧。”母亲说:“那就让 4点叫我吧。”母亲睡了.有生以来母亲第一次陲得这么踏实,看着熟哩的母亲,我思绪 万千,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为儿女们操劳,从来没有谁过一夜完整的觉,于是我把闹钟偷 偷定到了 6点。第二天凌農,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母亲正在给我盖被单,见我醒了,母亲 笑笑指着闹钟说:“等它叫醒,恐怕屁股都被太阳晒干喽。"我看看表才4一刻,原来母 亲多年的早起,已经形成了比闹钟还准确的人体生物钟。
如今,母亲不但有了闹钟,而且还有了手表,而母亲的窗前依然爬满了牵牛花,母亲 与牵牛花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受母亲的影响,我对牵牛花也请有独钟,不论在 哪里,只要看见牵牛花,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那是任何做儿女的永远 报答不完的一份人间真情。 1本文以 ___________ 为线索,写出了作者成长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 “我"对母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 “我”当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 3•本文主要的写法手法是 _____________ ,写出一篇你所学过的类似的文章及其作者。
1•牵牛花 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2. 对母亲感激
关心、爱护、感激
3. 以小见大 朱自淸《背影》.丰子恺《母亲》等 【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 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敬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 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 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 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右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而,贯串情肖。一篇文章 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立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 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 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耙握文章的线索, 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 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 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 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 情感。

5. 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 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髙度认识, 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泄的生活哲理,尤 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泄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 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而: 文中的警句: 篇末的结束语;
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 2 3 4
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而及考点 1.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 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槪括文章主题。
2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 ⑴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
不漏掉答题点。
2.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 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 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 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文章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 空连“线”。在许多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 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桃花源记》巴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 方位的词:缘溪行一忽逢桃花林一复前行f便得一山i……从口入一复行数十步一既岀…… 便扶向路一及郡下i……寻向所志一遂迷,不复得路。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 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左此文的线索是:漁人的行踪。


2 因人或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 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 在村公所外看布告一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3 反复出“线”。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岀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 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背影》这篇课文中“背影” 反复岀现,作者用“背影”把文章联结成一个整体。
4 以情导“线”。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 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淸 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的感 情是:憎恶、讨厌一敬重、爱戴。
5 因事取“线”。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一做新装一看新 装一穿新装一展新装”。
6 定“神”看“线”。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 方法适应范1最广。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 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也耙握它的线索。如《我的 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 “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一一依 恋一一思念“我”的蔡老师。
7 双线并行。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 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英简 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我们常常 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魯•迅的《藤 野先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 副线是用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 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泄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 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 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而的作 用。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 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 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 关意义。
4. 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 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 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肖,衬 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 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 一般不单独出题。
3 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 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写景类一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咏物类——托物言志
怀古类一一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咏史类一一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一一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边塞类一一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而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 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练习】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趙,带回些野兰来我培。几年之间,家里庭 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圖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
以此得意,反而倒有
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 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吋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鬲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 轰隆隆地响,水沫扬是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 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 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淸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趁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 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淸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 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我 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緊更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 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 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鬲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毀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 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 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 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里的"味”既指气味、香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格调、气质。 2 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一个人只有像野兰一样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 益于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f79c67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99.html

《散文基本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