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杨浦高级高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1-12-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杨浦高级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教师版
一、积累应用(7分)
1.按要求填空。(每空0.5分,共5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 ,丘峦崩摧。
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琵琶行》一诗中,诗人以“ ”的独特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词人借“ ”之典影射现实:北方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此情此景,令人痛心疾首。 6)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一词中,“声声慢”是 2.选择最恰当的诗句填入横线( 2分)
两年之后,契诃夫在库页岛之行中漂流到阿穆尔河(黑龙江),终于看到了自由自在的大雁,终于可以像诗人一样地为它们高唱自由的歌了……
鸟悲亦悲,鸟喜亦喜的善良人何止契诃夫一个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陶渊明早就推己及鸟了。林风眠的心境全活现在他的画幅上:童心复萌,便画稚气的小鸟;落寞惆怅,便画失群的苇塘孤雁。
A.“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B.“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于王抚军座送客》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D.“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
二、阅读(5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5题。9分)
①人类的大脑有负责视觉和语言的遗传密码,却没有负责阅读的。从壁画到象形文字,再到印刷书和数码显示屏,人类的大脑一直在适应通过阅读来处理信息的模式。
②柏拉图曾担心写作也许会削弱人类的记忆能力。他的担心很有可能是对的。将事件和想法通过写作记录下来的能力,会减少我们对记忆和口口相传的依赖度。我们的大脑功能已然因为书面语言的出现而开始改变了。
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阅读行为也和五十年前有所不同。
④如今,认知神经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人类大脑的变化。在被这一课题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们也担心,当人类越来越多地使用数码显示屏后,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能发生一些改变。他们提出,人类好像正因为线上信息的出现而开始发展出一种新大脑,其中形成了一些负责快速浏览的新神经回路。这种新型阅读方式正在不断地挑战几千年来形成的负责深度阅读的回路。
⑤电子化世界中存在着两种阅读方式,你既可以快速地查找相关信息,也可以慢速地和那些复杂的文字来一场情感交流。但如果你有一个“双语大脑....,你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以上两种方式。
⑥电子阅读通常是为了提高速度。科技让我们可以上下滚动页面来锁定关键字、小标题、要点和加粗文字。所以大部分的读者其实只读了文本的百分之三十。我们用线上资源是为了可以更迅速地查找信息,用“查找”功能和快捷链接来迅速地完成一篇文本的阅读。要知道我们浏览得越快,我们完成的任务也就越多。现在网络页面上的文字越来越少,这锻炼了我们通过快速滚动来查找信息的能力。当我们养成了这样“越来越快”的习惯,再去阅读印刷
材料时就有些难以适应了。网页上大量的视觉冲击,比如视频、动图、表情包,都构成了一种与看纸质书完全不同的整体画面。虽然不断变化的图像能让阅读变得更有互动性和参与感,却也很容易让人分心。很多学生表示,比起阅读纸质的材料,他们在线上阅读时,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可能会一心多用,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并且会更粗心。
⑦我们已经从线形的阅读模式转换成了跳跃式和环形的模式。我们不再一行一页地阅读,而是不断地从一个区域跳跃到另一个区域、从一个图像到另一个图像。现如今阅读更像是一系列的圆环,向着不同方向交错穿行。
⑧查找信息时我们会通过快速的浏览来定位关键字,这样快速的信息获取方式会逐渐消除“慢速”的阅读模式,但我们恰恰需要这样的慢速阅读来达到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
⑨玛丽安·沃夫是美国塔夫斯大学阅读与语言中心主任,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她深入研究了数字媒体对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影响:“有多少语法已经丢失了?什么是语法呢?语法不就是我们复杂思想的一种体现吗?”她称,“我很担忧我们是否会失去对一些复杂句式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我们会变成微博大脑吗?”
⑩太多的线上阅读会导致我们的集中力下降,更难以理解一些冗长的句子和段落,在阅读时也只是一味地浏览而非理解其含义。虽然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每天都需要浏览大量错综复杂的电子化信息,但我们必须保有去感受、理解以及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我们需要有一个双语大脑,让我们可以同时有“快速”和“慢速”“环形”和“线形”阅读的能力。
3.第⑤段“双语大脑”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写作也许会削弱人类的记忆能力,柏拉图的这一担忧成为了现实。 B.通过快速的浏览来定位关键字的阅读方式属于环形阅读模式。 C.人们的集中力、理解力下降的原因是每天都要浏览大量的信息。 D.“慢速阅读”并不局限于纸质书,电子书也适用。
5.你打算在阅读交流会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并制作演示文稿。请写出演示文稿的文字大纲。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10分)
进入波兰 (俄)艾萨克·巴贝尔著 潘庆拎译
①第六师司令官报告:诺弗戈拉德-沃棱斯克于今日拂晓时被攻占。司令部已经撤离克拉比弗诺,我们的辎重车队一进入人声嘈杂的后方,就铺开在从布列斯特通往华沙的公路上,这条公路早先就是尼古拉一世用农民的累累白骨修筑起来的。
②田野里花花绿绿的,被罂粟花点染得分外红艳;正是中午时分,微风在渐渐变黄的稞麦中间荡漾着;洁白无瑕的荞麦,宛如远处修道院的一堵围墙耸起在地平线上。安谧的沃棱河水,蜿蜒曲折地从我们身边流过,随后就在桦树林上空蓝灰色薄雾里消失了;在遍地花开的斜坡之间匍匐爬行,还得穿过一片又一片蛇麻草,不时扎伤了两条早已疲惫不堪的胳膊。而桔黄色太阳,却像一颗被砍掉了的脑袋,从天上徐徐下降,偶尔还从云端里透出一点柔和的光影。落日时分,军旗在我们头顶上空迎风飘扬。傍晚,凉风习习,里面还掺杂着昨天浴血殊战和被宰掉的马匹的气味。黑黝黝的兹勃鲁赫河在咆哮,河水随着一团团泡沫往下游奔腾而去。各处桥梁都已经坍塌了,于是我们就只好涉水过河。这时皓月当空,波光粼粼。许
多马匹都装上了后鞘,喧嚣的湍流在数百条马腿中间汩汩作响。有人沉到了水里,还在大声诅咒。河面上漂起了从马车上掉下来的黑糊糊的方方块块的碎片,而且到处是乱糟糟的噪音,夹杂着哨声和歌声,正在微弱的闪光隐约可见的山谷里,在月光下弯弯曲曲的小径上空回响着。
③我们到达诺弗戈拉德已是深更半夜了。我在被派去投宿的那个屋子里,发现有一个怀孕的妇女和两个红头发、瘦脖子的犹太人。此外,还有一个犹太人则贴着墙边,蒙住脑袋,睡着了。我又在指定给我的那个房间里,发现好几个衣柜都被兜底翻过,地板上有从女人皮袄上扯下来的破襟襟,还有人们随地乱撒的秽物,以及犹太人一年一度只在复活节使用的那些挺玄乎的陶器碎片。
“拾掇一下吧,我对那个女人说,“脏得真不像话!那两个犹太人从原地站了起来,穿着他们的毡底鞋,七手八脚把地上这一堆破东西给清除掉了。他们一声不响,像猴子一般满屋子跳来跳去,又像马戏团里的日本小丑那样,鼓起他们的脖子在不断旋转着。他们给我拾掇好一张原有羽毛褥垫、现已空空洞洞的床,我就只好紧挨着蒙头大睡的那个犹太人的墙边躺了下来。笼罩在我床上的那种贫困,简直令人昏厥。
⑤这时,沉寂压倒了一切。只有那个月亮正用她蓝幽幽的手捂住自己闪闪发亮、无忧无虑的圆脸孔,活像窗外一个流浪汉在四处漂泊一样。
⑥我给自己麻木的两腿来回按摩,躺在那个千疮百孔的褥垫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梦见第六师司令官突然出现在我跟前;他正在追赶骑在一匹笨重的牡马上的某旅司令官,准后者的眉心开了两枪。子弹穿过了某旅司令官的脑袋,两颗眼珠子一下都掉落在地上。六师司令官萨维茨基正冲着那个受伤的人大声嚷道:“你干吗不把全旅人马撤回来?”——说到这里,我突然惊醒了,原来是那个怀孕的妇女正用自己的手指在我脸上乱摸一气。
⑦“好先生,”她说,“你睡觉时还在大声呼喊,你的身子老是在翻来覆去。这会儿我要让你睡到另一个角落去,因为你总是把我父亲推开去。
⑧她把她的那双细腿和滚圆的大肚皮从地板上抬了起来,又从睡者身上拿走了一条毯子。原来朝天躺着的是一个早已咽了气的老头儿。他的喉管已被割断,脸孔也被劈成两半,胡子上的污血早已变蓝,凝成铅块一般。
“好先生,那个犹太女人一面猛摇那张床,一面说道,“是波兰人把他的喉管割断了。他还在一个劲儿哀求他们,说:‘拉我到院子里杀吧,别让我女儿眼看着我死去。可他们压根儿没听他的。他在屋里断气的时候还在惦念着我。——如今我真想知道,”这个女人突然发出一阵可怕的狂叫声,“我真想知道,任凭你走遍天下,哪能再找到像我亲爹那样的父亲呢?”
(选自《小说鉴赏》有删改)
6.概括小说中犹太女人形象特点。(3

7.小说以犹太女人的狂叫结尾,造成一个突然的转折,试分析小说如此结尾的效果。(3

8.作者俄国小说家艾萨克·巴贝尔的描写被评论界称为“略带残忍的抒情”,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举例赏析。(4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1题。6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赴阙:入朝,这里指前往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③中条:山西的中条山。太华、中条二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9.出版社准备编辑一条古代文学作品选,可收录本作品的书是( 1分)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律诗集萃》 D.《诗余选集》 10.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悲凉。 B.第三句中的“归”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残云对华山的依恋。 C.五六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使人身临其境。
D.本诗写景远近结合,化静为动,意境雄浑苍茫,语言明快活泼。 1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最后一句中“犹自梦渔樵”的理解。3分)

(四)课内文言知识考察。完成第12-15题。19分) 1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每题1分,共7分)
1)弦而鼓之(2)比周而蔽恶于君(3)振人不赡4)而朱家用侠闻(5)去日苦 ..6)却坐促弦(7)束断书崩
1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2分)
...A.树木而涂之 B.及布尊贵 C.今人君之左右 D.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14.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A.身不免于幽执 B.父事朱家 C.唯马首是瞻 D.仰观宇宙之大 15.翻译句子。8分)
1)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4分)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9分)
①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
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②尧之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⑤,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⑥,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作:出现。②粝粢:泛指粗糙的粮食。藜藿:泛指野菜。藜:野菜。藿:豆叶。③监门:看门的人,指看门的奴仆。④臿:锹,掘土的工具。⑤士橐:指做官和依附权势。橐:通“托”,依托,投靠。⑥戾:暴虐。
16.以下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号之曰有巢氏 尧之王天下也 B.必为汤、武笑矣 论薄厚为之政 C.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D.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称俗而行也 17.以下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因此圣人不期望效法古代,也不效法固定不变的老规矩。 B.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虽然看门奴仆服侍供养着,也不会在这方面吃亏了。 C.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这不是疏远亲骨肉,而喜欢过路人,而是因为多和少实际上是不同的。 D.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大家争相做官或投靠有权有势的人,不做地位低下的人,因为做官的权势重。 1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的观点。2分)

19.以下内容放在文章第一段末是否合适?请阐述理由。3分)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三、写作(40分)
20.请以《失败也功不可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怅寥廓
2)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一尊还酹江月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词牌名 2. A 3. 同时具备负责快速浏览和负责深度阅读的神经回路的大脑 4. D 5. 【理论】人类的大脑一直在适应通过阅读来处理信息的模式。书面语言的出现,互联网时代、线上信息的出现,都改变着我们的大脑功能。1分)
【现象】而今新型阅读方式(快速浏览信息)正在不断地挑战几千年来形成的负责深度阅读的脑回路。1分)
【本质】阅读模式的改变:已经从线形的阅读模式转换成了跳跃式和环形的模式(1分) 【弊端】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的方式会使人分心、粗心,逐渐消除“慢速”的阅读模式,失去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1分)
【结论】我们需要有一个双语大脑,让我们可以同时有“快速”和“慢速”“环形”和“线形”阅读的能力。1分)
6.①贫穷;②饱受战争的摧残,不得不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波兰人杀害;③饱含对亲人的爱然而痛苦又无力反抗
7.①对结构:这样的结尾使平淡的故事陡然升起波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对主题:小说以此结尾,深化了反战主题,令人思考。③对人物:凸显人物的性格,强化了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④对读者:在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的空白让人深思。4点选3点) 8.①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写,“花花绿绿”“分外红艳”“渐渐变黄”“洁白无瑕”等渲染了大自然的美丽;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柔和而略带血腥的环境。如将荞麦田比喻成远处修道院的围墙,给人安宁之感,将太阳比作“砍掉了的脑袋”带有血腥的色彩。③多角度描摹,如用“扎伤了胳膊”从触觉方面描写,“宰掉的马匹的气味”从嗅觉承有写,军旗飘扬从视觉角度描写,营造出静谧但充满血腥的战场环境。④前后形成对比,前面的景物给人柔和的美感,后面的景物带有残忍的血腥气,这种略带残忍的抒情让感受到人战后的压抑、创痛。(“残忍”2,“抒情”2,选择一处,言之成理即可 9. C 10. D 11. 本诗叙写诗人前往长安应试途中所见所感,以秋日红叶中的长亭相别起始,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1分)颔联、颈联写途径潼关南北两山所见的残云疏雨、随潼关蔓延的树木以及奔腾的波涛,暗示自己离乡之远(1分);结合尾联上句,“犹自梦渔樵”一方面是在自己即将入朝应试面对官场时的心理活动,而另一方面直接写对故乡隐逸生活的思恋,含蓄表达了作者并不热衷功名、在出世入世之间的矛盾心理(1分) 12. 装上弦 勾结 富足 因为/凭借 非常/ 退回 绳子 13. B 14. D 15. 1饥荒的年份,您的百姓,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的老弱之人,逃往四方的年轻力壮之
人,都快上千人了。
2)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被发扬光大了。 16. C 17. A 18. 时代不同,情况就不同,因此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要适应新出现的情况。(意对即可)(原文: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19.合适。4点选3点)第一段主要提出圣人不期望效法古代,也不按固定不变的老规矩办事,应研究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并据以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也可以引用原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第一段论点概括1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说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态度的可笑,从而也说明人认识事物、处理事物不可拘泥于古法,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确定自己的行动方针。(故事概括1分)这则故事删去后,并不影响这段话的完整性,因为论点、论据都已说清。但它除了可以讽刺那些看不清环境变化而拘泥旧说和墨守陈规的人以外,还可以用来讽刺那些只知坐等时机,不肯极积努力的一流人物。使得文章针对性更强,论点更具说服力。(论证的作用1分)而且,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在议论文中,运用这样的比喻论证可以增强说服力。(喻证作用1分)
不合适。第一段主要提出圣人不期望效法古代,也不按固定不变的老规矩办事,应研究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并据以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也可以引用原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第一段论点概括1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说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态度的可笑,从而也说明人认识事物、处理事物不可拘泥于古法,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确定自己的行动方针。(故事概括1分)这则故事删去后,并不影响这段话的完整性,因为论点、论据都已说清,没必要再加故事重复论证。1分) 三、写作(40分) 2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accdc8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d.html

《2021-2022学年杨浦高级高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