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找骆驼(3)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学为本 基语运用”创新教案
16、找骆驼

教材简析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知识梳理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整组教材,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找骆驼》围绕为什么老人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却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编写意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确立依据

根据语文新课标对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编写意图来确定。

学习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学习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方法

引导法
学习方法

观察法 阅读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
以生定教

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
16 找骆驼
右边深,左边浅 左脚有点跛
右边有一些米 驮的是蜜和米 找到了 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缺了一颗牙齿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7af8e9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d.html

《16.找骆驼(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