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

发布时间:2021-02-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年级学科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升华和凝华》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通过学习,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
明确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也了解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八年级的学生,对这一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方法得当,教法得力,设计好预习的内容,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点(根据教学内容,配置学习资源和
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与创新点)

预设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问题导入
设计意图

学会生活

观察现象
从日常入手

探究点一 碘的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 升华和凝华


二、新课教学




培养认知 学以致用



三、知识迁移



分组思考,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一、情景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碘的物态变化
仪器与器材:密封的细长玻璃瓶(内装有几粒碘,方座支架,试管夹,酒精灯等。 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观察密封在玻璃瓶内碘粒的外观。
2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试管内夹持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注意观察碘粒是否经过熔化再变为紫色气体。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熄灭酒精灯,注意观察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蒸气是否经过液化再变成碘。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观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探究点二 升华和凝华
1.师生归纳总结:(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可用实验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为使现象明显,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碘。
(1微微加热,紫色蒸气出现后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紫色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2移开酒精灯,紫色蒸气逐渐减少而消失,酒精灯加热,紫色蒸气又重新出现,蒸气上升而消失。提问:紫色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蒸气上升消失到哪里?
3.知识迁移,学会运用 学生举例,交流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对学生的举例、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霜、冰花、旧灯泡内壁上的黑色物。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少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bde2ef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7.html

《《升华和凝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