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主旨表现手法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应用文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把握主题的含义及要求。 2、掌握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 教学难点 应用文主题表现直接之文中点意。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文章有主题,应用文做为文章的一种,自然也有主题。本节课我们要温习主题的含义,学习主题在应用文中的含义,并能把握主题的要求,掌握应用文主题的表现形式。 二、圈点勾画阅读,了解应用文主题的主要内容 1、任务:勾画表达应用文主题及其要求和主题表现方式的关键语句。 2、学生汇报阅读勾画的情况(至少抽3位同学说说勾画的情况) 3、教师小结明示,指出勾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 主题,又称主旨、立意、中心等,具体地说,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主题的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创新。 主题的表现形式: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形式。应用文多采用直接表现的形式,其具体运用主要有四种形式,标题显意、开宗明义、文中点意、篇末结意。 三、继续深入阅读,勾画知识细点,完成练习,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1、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相应练习,教师注意巡查,并作个别辅导。 2、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出示正确答案,适度讲解知识细点(突出讲解“文中点 意” 四、小结本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应用文的主题及其要求和表现形式。 五、知识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难点
1、学生做练习,同桌进行探讨,教师注意巡看,并注意个别辅导。 2、请至少4位同学依次逐题解答,教师注意纠错。 布置作业 1、什么是文章的主题?其意义何在? 2、为什么应用文的主题必须要集中? 3、阅读下面这篇讲演稿,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并指出主题的表现形式及语言要求。 书设计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 应用文的主题 一、主题的含义 二、主题的要求 1、正确
2、鲜明 3、集中 4、深刻 三、主题的表现 1、直接表现
标题显意 开宗明义 文中点意 篇末结意 2、间接表现 教学反思篇二: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 应用文的产生及其发展 了解应用文的演变和发展 应用文起源于“五帝”时代。《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应用文汇编。秦汉时期是我国应用文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应用文比较完备的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应用文由稳定发展到没落的时期。 了解应用文的改革 1931年由瞿秋白起草和周恩来加批示的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公文处理的文件《文件处理办法》对应用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9367发表了《关于改变公文格式的通知》19384月、7月以布了《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公文程式再加改革令〉1942年整风运动,对应用文公文进行了重大改革。 19514月,政务院公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新公文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新的公文有7类型2种:1。报告、签报;23、指示;4、批复;5、通报、通知;6布告、公告、通告;7、公函、便函,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新文种。标志着我党领导的对封建公文和资产阶级公文的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无产阶级新的社会主义公文的诞生。 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3年修改后又正式颁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公文文种分为12类型3种:1、命令;2、方案;3、决定;4、指示;5、公告、通告;6、通知;7、通报、8、报告、9、请示;10、批复;11、函;12、会议纪要。 第二节 应用文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作用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特征 现实的效用性、突出的写实性、格式的规范性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作用 指导规范作用、协调管理作用、联系与知照作用、依据与凭证作用 第三节 就用文研究的基本对象 应用写作以应用文内容的构成、应用文形式的构成、应用文案例和技法为基本研究对象 第二章 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 第一节 应用文主旨的概念 掌握应用文主旨的概念:应用文的主旨,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也是与作者思想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即用文章中人事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或目的)与写作意图的统一。 第二节 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基本作用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主旨在成文前确定、主旨在调研后产生、成文前确定一个模糊的主旨范围、调查研究后主旨的改变为。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的基本作用:主旨是谋篇的灵魂、主旨决定材料的选择、主旨决定结构的安排、主旨决定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方法。 第三节 应用文的标题与主旨的关系 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的类型:完全性标题,也叫标题的“基本型”。包括机关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基本格式是“单位名称+事由+文种”这是完全性标题较完整的表现形
式,这类标题的事由一般要求能概括出主旨的大意。 非完全性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由加文种;另一种是仅有文体的种类 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与主旨的关系:主旨与标题的关系密切,标题是主旨的精要。直接提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可以概括文章的主旨,或者体现文章主旨的基本精神。这时的标题各主旨一致;提出文章问题的标题,这样的标题可以直接提示文章的内容,引导受文者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标题提示的文章内容必须是核心问题或主要问题,使人对文 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暗示文章主旨的标题。在记叙性较强的应用文中,也常出现这类标题,它的特点是能使人产生联想,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开拓人们的思维,加深对主旨的理解;不涉及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常概括地提出文章所叙述的事件。 第四节 就用文材料的概念及其作用 掌握应用文材料的作用:1是表现主旨的要素。这是由应用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应用文的突出特点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正是主旨所要达到的目的。2.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3.是充实文章内容的根本。 第五节 就用文材料的选择与占有 重点掌握应用文材料的选择:1.就选择真实的材料。所谓真实,就是指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也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文章的真实来自于材料的真实,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真实的材料。2.就选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所谓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提示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意义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这种材料,用到文章之中有助于深化主旨,使文章精辟有力,能够以一当十,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一,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它是个性一与共性的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3.就选择较为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的材料,就是新鲜、活泼、生动、有新意、具有时代精神和特急的材料。具体说,首先就是指新发现的、新产生的、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其次,是指有新的认识与感受的材料。第三,要求作者写出事物新的发展。第四,从新的角度发掘已有材料。 掌握应用文材料的占有:1应占有历史与现实的材料。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是从材料本身的存在的时间背景来划分的材料类型。距离写作的时间较远的通常称为历史材料,距离写作时间较近的通常称为现实材料。2.应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是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具体的应该瓖的作用来划分的。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见解正确的材料叫下面材料;作者对其有所质疑、排斥的、见解有错误的材料叫反面材料。3.应占有点上和面上的材料。这是指材料的范围与宽窄度说的。所谓点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小的带有局部性的材料,往往是指材料中的具体逼死、个别情况。“面”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大的、能够反映全局性情况的材料,往往是指某项工作或某一事件的全面情况。4.应占有直接和间接的材料。直接材料,也有人叫第一手材料,是作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取的材料。间接材料,也有人叫转手材料,是作者通过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等信息载体中间接获取的材料。 第三章 应用文的结构 第一节 应用文结构的概念 了解应用文结构的概念:是作者为了表达主旨、行文目的,在对客观事物内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认识和加工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文章构造样式。 第二节 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 掌握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要真实反映客观实际,要报价于表现文章主旨的需要,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征,要完整、缜密、统一、和谐。 第三节 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 掌握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1、应用文开头常用结构方式:综述式(把全文的内容或基本
精神进行高度浓缩,用精练的语言简要地介绍出来,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一些较长的综合性的工作总结及综合性、专题性工作情况报告、调查报告等开头常用这种方式)交代式(先对要写的对象的背景、情况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出正文。一般来说指示、创造、通行、简报、会议纪要、调查报告多用这种开头)、引据式(直接引叙下级来文、上级精神或有关法令,作为撰写文件的根据。通常用“遵照”“根据”等介词和宾主组成的介词结构开头。这样的开头有根有据,容易使人信服,具有权威性。行政公文,如通知、通行、布告、 决定、决议、函、批复等多用这种方式开头) 了解应用文主体常用结构方式 平叙式、并列式、递进式、列举式、复合式。 第四节 应用文常用过渡方法 了解常用的过渡方法 总分交接处过渡、段落尾首间过渡、段中过渡、分标题过渡、词语过渡、句子过渡。 第五节就用文写作构思法 掌握常用的构思方法 腹稿法。是作者将文稿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预先酝酿成熟,再诉诸笔端,把无形的“腹稿”谈成有形的文稿。 提纲法。把整个文稿构思过程用精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列出提纲,然后按提纲写文稿。 卡法。运用发散思维与思维原理,利用卡片和图解的形式营构文章的思路。 随想法。是一种集束思维法,它介于腹稿法和提纲法之间,把想与记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地把想到的内容要点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将文章脉络梳理清楚。此法简明易行,适于时间紧迫的应急写作。 第四章 应用文的语言表达 第一节 应用文语言表达方法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表达方式的一般特征 直接性、概括性、简明性。 第二节 应用文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模糊语言的作用 模糊语言是指在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因为它有特殊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模糊语言不仅不模糊,相反却是明确的。它起到精确性的作用。一是对某些带有模糊的概念,或不便使用准确语言进行具体表述的对象,利用模糊语言可以达到表意的准确性。“最近一个时期”。二是运用模糊语言能使一些问题的表述留有回旋的余地,便于因地制宜,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在适当时机”;三是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可以明显减少语言字数,避免内容繁杂冗长。“如果**认为有必要” 在应用文写作中,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程度、频率、条件的模糊词语使用频率高。表示时间:现在、曾经、正在、将来;表示数量:许多、广大、一些、多数;表示范围:有关、各部门、左右;表示程度:更加、一般、显著、大体上。 第三节 应用文惯用词语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惯用词语的运用 开头用语。表示行文的目的、依据、原因等。(根据、按照、遵照、依据、为了、为关于、由于、随着) 经办用语。用于处理过程的已然状态,表明处理时间及经过情况的用语。(经、业经、已经、兹经) 引叙用语。引述有关文件的用语。(前接、近接、收到、现接、获悉、收悉) 期请用语。表示期望、请示的用语。()请遵照办理、请遵照执行、拟请、希、希望、望)
敬语用语。对受文者表示尊敬的用语。()先生、女士、贵(厂、校)您、阁下、谨。 态用语。对文中所述问题表明看法。如:基本同意、同意、不同意、应、可、照此办理 征询期复用语。常用于请示、报告结尾。如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以上报告,请审查。
过渡用语。用于上下自然段的过渡,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为此,对此。 综合用语。叙述情况之后作总括。总之、综上所述、如上所述。 结尾用语。应用文结束时的用语,特此报告、特此通知、此布、为盼、为荷、为要。 颂语。用于书信结尾和致词的结尾。此致,敬礼,祝大家工作顺利。 第五章 应用文的修改 第一节 应用文文稿修改范围 掌握主旨的修改 主旨意义表达是否合理可行。修改主旨,首先要看主旨的确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政策和法规,做到观点正确,合理合法。其次要看文中提出 的意见、办法、措施和要求等,是否符合客观情况和实际条件,做到切实可行。 主旨对内容的概括包容是否恰当。应用文的主旨一般是从较高的角度来概括和包容全文内容的,主旨与内容必须完全相符。修改主旨必须审文变势,根据行文意图,或补充主旨意义的残缺部分,或删减主旨意义的多余部分,使主旨意义恰到好处。 主旨意义表达是否深刻集中。这类主旨病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揭示问题、阐述观点、总结经验流于表面现象,而不是从事物本质的深层角度去分析归纳;二是主次不分,轻重不明,没有抓好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三是主旨意义表达模糊,不明晰,读者不得要领,难于顺利地掌握和执行;四是一文多旨,即一篇应用文中出现两个以上中心。 标题是否准确规范。修改标题首先要注意准确性,其次要注意简明性。 掌握结构的修改 调整段落层次。应用文中的每个段落层次,一般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它们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内存的逻辑联系,如果安排不当,会出现几层意思相互纠缠的毛病。 调整开头和结尾。一是开头绕圈子,说空话,偏离题义。要删去与行文目的无直接联系的内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二是开头夹杂主体内容,造成开头冗赘繁杂,篇幅过大,与主体部分的比例失调。修改时要调整各部分内容,力求开头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是结尾与主体部分前后牵连,纠缠不清。要根据具体情况,或把部分内容从主体中提取出来,归于结尾,或删去牵连部分,另立层次,明确主体与结尾的界线。 掌握增删材料 改正不不真实的材料。删减冗赘繁杂的材料。改换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第二节 应用文文稿修改方法 了解应用文文稿修改方法 统筹法、读改法、求改法、冷却法。 第二编 法定公文 第六章 公文概述 第一节 公文与法定公文的概念 掌握公文的概念 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用谇、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重点掌握法定公文的概念 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休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 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第二节 公文的特点及其种类 重点掌握公文的特点 公文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 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和约束力。 公文的形成必须改造严格的审批手续。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 重点掌握公文的种类 按发文机关的权限和适用范围可分为能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按公文来源分为外发公文、收来公文; 按行文关系分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性质、作用分,有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按时限要求分,有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 按保密要求分,有保密公文、非保密公文。 第三节 公文格式及行文规则 重点掌握公文格式 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版头、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等。上述内容可分成文头格式、正文格式、文尾格式和用纸、印装格式4个部分。 掌握公文行文规则 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行文的原则与要求,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效用原则是行文规则中的总原则)公文是贪污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应坚决不发。 下行文:1、文种:决定、决议、命令(令)、指令、指示、通知、通报、意见、会议纪要、批复等。2、只发直属下级,也可扩大所属各级。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告)凡通过报纸、电视直接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而不另行文的,就视为正式公文。4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这种单位下行批复专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领导任免、机构增减、业务上的重要事项等),就根据需要,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5、上级机关不可与下级机关联合向基层行文。6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部门的党组直接行文,更不能向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7、在政府部门的党组撤销后,为使党的方针、政策迅速贯彻执行,党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同级或下级政府部门行文。 上行文:1、文种:请示、报告。2、不能越级。3、党政不能交叉行请示、报告性公文。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向上级请示时,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并报另一个上级机关,可一并主送。 平行文:要选准平行文种,即函和周知性的通知。2、平行文在写法上要态度谦和,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 公文写作程序:一、明确任务,领会领导意图;(明确发文目的、明确指导思想、明确主要内容)二、收集整理资料(收集下属机关及基层单位的材料、收集保存在本部门的机关公文、档案、情报资料等,收集新闻媒介对有关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的报道以及群众来信、上访材料,对这些材料需要分析、研究、核对其真实性);三、拟订提纲(要服从公文主题的需要、根据文种安排结构,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四撰写初稿(观点要鲜明准确、
要对材料再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条理层次要清晰,语言要简练、篇幅力求短小。 五、修改初稿。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修改观点、修改材料、修改结构、修改语言。修改的方法:审阅修改、朗读修改、讨论修改。篇三: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立意 立意的含义: 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1、阐明写作者的主张、观点、意图。2、下达指示、传达政策、布置 工作、通知事项。3、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 应用文的主旨:应用文的主旨就是写作者(或个人单位)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 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 2、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观点。 3、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 应用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应用文的主旨。立意是写作者酝酿、斟酌的过程,主旨就是立 意的结果。主旨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地位决定了立意的重要性。立意直接影响主旨的质量优劣 和成败。 立意的特点: 1.客观性:立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确立的主旨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工作实践等客观材料 中提炼出来的,是具体材料中产生的。 2.主观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虽然来自现实生活,出生于全部材料中,但它的形成又自始至 终受作者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的产物。 3.观念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作者写作的核心意图。 4.时代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与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 是与人民群众所关心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分不开。 立意的要求: 1.准确:是指应用文主旨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性 情况,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态度和要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和主流,并能经的起实践和实验。 2.深刻:是指应用文在主旨准正确的基础上,抓紧矛盾的关键环节,揭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 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内涵。 3.鲜明:是指文章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对问题的知识,对事物的评 价,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应该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4.集中:是指一片应用文一般只应有一个主旨,材料使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遣词
造句, 都要为突出主旨服务。 5.新颖:是指应用文主旨所反映的作者思想、观点、主张、意见、不落俗套,有自己的独特 性,给人以新鲜醒目之感。 立意的依据: 1.具体工作的需要:应用文的写作往往都是出于某一具体工作的需要,不管是主动写作还是 被动写作。 2.客观实际需要: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集体与国家之间, 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作为总结和指导具体社会实践的应用文章,确立应用文的 主旨时,必须根据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服从全局的、长期的利益 需要。 3.以材料为基础:一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应用文,总是要正确回答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提出 的某些问题。 立意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对比筛选:材料具有客观性和多义性,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去要全面把握,然后加
对比筛选,摒弃其中一般化的,平庸肤浅的意义,择取其精辟、独到,最有价值的意义作为 主旨。 2分析归纳:对所获得的材料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别和筛选工作,然后 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入分析。 3、集思广益: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认识问题也往往有所局限,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因 要实地调查,集体讨论,也可以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领导者的意见。 4、选准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生事物的不同 点、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 谋篇 谋篇的含义:是指作者组织材料,设计、安排结构的过程。通常,谋篇又叫安排文章的篇章 结构。 谋篇的内容 一、材料的组织 1.材料的含义:材料是指为写作而搜集。准备的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资料。 原始材料:平时有意识采撷和积累而未写入文章的材料,称原始材料。 资料:可以为应用文写作服务的那些文书、档案、报刊、图书、文献材料,称为资料。 1、材料是提出问题的依据
应用写作过程,就是作者通过思维活动对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 合加工,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主旨依靠材料加以说明和支撑 应用文作者总要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拿出具 体的办法和措施,而这些,都要有充分合理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2.、材料的搜集 占有材料,多多益善。占有的材料丰富、充分,认识才有可能达到与之相应的广度与深 度。 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作者在深入生活、工作实践中亲自观察、体验、感受和经历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 间接材料是作者从现成的书面文字材料和别人转述的材料中得到的又称二手资料。 2.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 3.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4)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 具体材料是多指反映局部问题、个别事例、特殊情况的个别性材料。 概括材料是指反映全局的问题、整体概貌、一般情况的综合材料。 3、搜集出来的方法 1.观察与体验。 观察就是在思维的参与下,对事物进行游牧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 体验是置身于事物所处的环境之中,身体力行,从生理、心理方面深层次的体察事物, 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各方面的联系。 2.调查研究。 即使指综合运用观察、体验、查询、阅读等手段,采用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了 解、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所需材料,从中探求事物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3)积累、查阅资料。 内容包括报刊资料、图书资料、档案文献资料,单位、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书面 文字质料,各种文件、法规汇编、统计报表、音像资料,个人笔记、日记等。 4、材料的选择 (1.以主旨为中心:材料与主旨有直接对应的关系,要选择那些能有效说明主旨的材料,根据主旨需要决定材料的数量、类别和详略。 (2鉴别真伪,选取真实准确的材料:要严格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和实际情况。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缩小、还要能从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而不是一些偶然现象。 (3挑选能反映事物本质与特点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和强大的说服力, 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我们又把这种材料称为典型材料。选择典型材料时,要注 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多和少的关系。二是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的关系。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四是一般和典型关系。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所谓新颖材料,一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二是虽非新近发生却为新近发现而鲜为人知的事实;三是虽为人知因被变换视角而具有新意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是具有新鲜性和感染力,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5、材料的组织 1.要主次有序:直接说明表现主旨的重要材料,应置于主要核心地位;配合或间接
说明、 表现主旨的材料,应置于次要。 2.要详略得当:骨干材料、核心材料,要注意详尽;过度材料、交待性材料或意义有所 重复的材料要相应从略。 3)要归类使用:所谓材料的组合,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将材料归类使用。 二、结构的安排 1结构的含义:“结构”这个词,原来是建筑学中的术语,指建筑物的骨架或内部构造。 人借用来称文章的组织构造,又称谋篇布局。 应用文的结构内容包括:一是确定文章的基本格式。二是安排好正文的组织结构。 结构具有两方面的作用:1可以根据主旨的需要,把全部内容纳入恰当的结构形式中, 使主旨得到正确体现,材料有所依附,文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 把观点和材料加以适当地组织,使文章有条理、有层次,纲举目张,和谐有序。 2、结构的特点:1)格式化:应用文实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文文具有固定的、惯用 式,这就是结构的定型性。2)单一化:由于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已经定型,哪一种文体如何 写,都有一定的程式,较少的变化。比之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稳定、单一得多。3)条理化: 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文章结构的条理性。4)严密化:一篇好的应用文,应该做到结构严 谨,格式统一,组织周密,转接自然。 3结构的安排:写文章必须讲究结构,因为只有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精心的组织, 妥帖的安排,文章才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主旨鲜明,才能有好的表达效果, 使文章发挥应有的作用。 开头:文章的开头千差万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明行文目的、援引行文依据、表 明成文程序、概述基本情况、提出问题等。 结尾:结尾是文章正文主干部分的自然延伸 和归结,是对全文的收束。从形式上看, 主要有固定结尾和自然结尾。 应用文的结尾又几种形式: 1.总结式:在结尾对全文进行简要概括,增强读者对文章完整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 2.强调式:在结尾对文章主旨加以强调说明,以引起读者重视,便于贯彻执行。 3.呼应式:在结尾照应开头或题标,一方面,可进一步揭示主题,另一方面,可增强文 章的完整性。
4.请求式:在文章结尾作出请求主送机关对所反映的情况、问题作出答复的意思表示, 这种结尾一般出现在格式固定的应用文中。 5.倡议式:在结尾配合主旨表达,提出要求,发出倡议、号召,增强文章感染力、号召 力。 6.展望式:在结尾着眼未来,对今后的工作前景作出展望。
层次:又叫意义段,它是应用文章思想内容的有序体现。其层次间的结构形式不外乎有 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主从式等几种形式。 段落:段落也叫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应用文的段落表现形式有两种:条款 式和提行式。 条款式:以数字符号标明条款项目,秩序清楚,内容一目了然。 提行式:以提行式的方式显示段落。 过渡:过渡是承上启下衔接文字的一种手段。应用文的过度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词语过 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 4、结构的形式 常见的应用文结构的形式主要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条款是结构、一 段式结构。 三、谋篇的原则 1、服从文章主旨的需要:主旨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是作者的目的。意图的体现。 2、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应用文既然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应, 么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也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3、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 4、为读者着想:应用文是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大多具有特定的读者。 第三节 语言 语言含义:是思想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使应用文文章内容得以完美表达的 文字符号。 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规范性:应用文语言应符合社会的、时代的、科学的语言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是,应用文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言标准。 1 .文字必须用简化字 2.词汇必须遵守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规范 专门性:应用文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成为人们所沿用的规范性的语言。 1.事务性词汇:多数应用文都要用来处理事务,这就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用法较为固定的 食物性用语。 2.专业术语: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它无法回避各行业的大量的专业术语。 平实庄重:是指应用文语言的平直朴实。 应用文语言的要求 1.精确:所谓精确,是指语言形式要准确、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 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2.正确:应用文语言的正确性,要求用词造句要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律。 3.简练:简练是指文字简洁、明白。 4.平易:是指文章语言浅近易懂。 应用文语言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中,当主旨已确定,材料已齐备,结构已安排好,接着就是运用语言 文字的手段以及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充分、具体、完美地表达出来。这个手段和方法就称为
表达方式。 叙述:又称记叙,是陈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述人物的活动、经历、行为的一种表达方
式。 叙述有三个作用:一是在应用文中常用来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记述生产、工 作的过程。二是在论证中用来引述事实,提供论据。三是在说明中,用来介绍事物发展变化 的形态,提供典型事例,以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等等。 叙述六要素:即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果。 1.叙述人称:这是叙述人的立足点。叙述人称又第一人和第三人称之分。 2.叙述方式:叙述按叙述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3.叙述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叙述要客观:应用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表达事物时,要作客观的叙述, 力求真实、准确,不带主观感情色彩。 2)叙述要完整:人物的活动、事情的发生又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人物的成长、新事物 的出现又一定的原因,事物发展到最后又一定结果。 3叙述线索要清楚:叙述线索是作者在叙述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 脉络,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想的反映。 说明: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阐述的表达方式。它具有解说、剖析事物的状态、性质、 内容、成因、规律、关系、功能等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 1.介绍说明法:就是对说明对象做一般性的扼要的解释,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所 绍的对象有个概括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不是给对象严格的定义。 2.定义说明法:定义说明是简明、准确的语言揭示某种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3.解释说明法:解释说明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4.分类说明法:分类说明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被说明对象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 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 5.比较说明法:比较说明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又一定联系和相同点的事物,在 些方面加以比较,使读者了解某事物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6.举例说明法:举例说明是选取某种事物、现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实例,用以说明该 物、该现象的共同点和共同规律的一种说明方法。 2.在运用说明的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即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要注意表达的客观性。客观性即尊重客观存在,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 貌,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允许歪曲。 3.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晰。准确、朴素、通俗易懂。 3.议论:一轮就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进行分析、议论,已表明自己 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三要素:论证: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逻辑过程。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 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基本态度。
1.议论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两种: 立论:作者为证明自己中心论点的正确性,从正面加以论证的形式叫立论。 驳论:作者以反驳对方的观点为宗旨,证明对方的观点、主张。意见是错误的 或片面的,叫驳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e6382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2.html

《应用文主旨表现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