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送东阳马生序》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与能力:
熟练地诵读课文,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合作探究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体会作者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用意,激励自己刻苦勤奋的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合作探究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作者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用意,激励自己刻苦勤奋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二、你知道哪些古人苦学成才的例子吗?
生: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借光,晋代车胤囊萤映雪 三、诵读全文(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思考问题: 1.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找出原文。 文眼: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在学习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都是怎样解决的,都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 自身经历(1、幼时读书之艰2、成年求教之难3、求师奔走之劳4、求学生活之苦5总括:勤且艰)
1、读书之艰。家贫,幼时“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解决办法:手勤。借了书便“手自笔录”“弗之怠”
美好品德:信。宋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求教之难,“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解决办法:嘴勤。“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美好品德:诚。“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结果: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奔走之劳。“既加冠”“尝趋百里外”从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久而乃和。
解决办法:腿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立侍左右。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 美好品德:坚。坚韧,以精神战胜生活中的苦难。幼时即“嗜”,加冠后益“慕”,因“慕”生“患”,因“患”而倍加珍惜。 4、生活之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穿的则是“緼袍敝衣” 解决办法:心勤。“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美好品德: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与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同学一同生活,还能依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心求学,实属难得。

四、思考:作者通过对比(本文主要写作手法)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五、讨论:
1、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用文章中的话作答: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 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2、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3读了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业精于勤荒于嬉”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5你如何看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的这种尊师方式?
1)不赞成。应以民主、平等。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
2)赞成。“先达”的这种“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的关系?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
7 .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

八、赠诗: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心声 晋江市灵水中学 颜顾本

1、知识与技能: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
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引导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谈谈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太多的话想向同学或朋友倾诉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在听取学生感受的基础之上,教师表述: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明确: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三、作业。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 15、心声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本文的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三、理解主旨: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3、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作业。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也以《心声》为题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心声
人物:李京京(沉郁、指著、倔强)
“心声”→ 公正、尊重、温暖、←“追求美好”


爱莲说

晋江市灵水中学 颜顾本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学生熟读全文
2.找出自己不能翻译的句子。 3.了解作者周敦颐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断句和字音。
甚蕃(fán (yū (zhuó 清涟(lián 不染(rǎn (xiè 隐逸(yì (yī (xiǎn有闻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作者简介 (二)课堂展示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3.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5.君子是怎么样的人?由此可见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
归结: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板书“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三、当堂检测
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菊”、
“牡丹”,“衬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9f460f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b.html

《最新《送东阳马生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