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意识:阅读、笔读、整体(教案)

发布时间:2019-04-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三意识:阅读、笔读、整体
一、本课主旨解读
三意识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原则,通过教学和训练,必须使三个意识成为内在的潜意识和外在的良好习惯。
阅读意识——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阅读,解题是检验读者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度量工具,只有真正读懂文本了,试题才能迎刃而解,这就叫“以读攻读”
笔读意识——一边读,一边思考,在段落层次之间做上记号,把凸显思想情感的内容画起来,把有艺术特色的地方备注起来,这就是笔读。以读攻读,笔读不可缺席,这样才能提速,才能提高正确率。
根据定位内容的多少,分别采用点、线、圈、括号等符号进行标注。 整体意识——不管解析什么试题,在抓关键内容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一定要在整个文本内容为大背景的前提之下进行思考分析,这样,我们的思路才不会脱离正确的轨道。

二、思维导学图谱
三意识与新思维



三、思维导学精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

①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②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③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④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⑤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⑥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⑦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⑧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⑨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 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

【思维导学】语义题,侧向思维法。抽象思维法就是借助语境解决问题,也就是要强化
阅读意识和整体意识!根据第②节的景物描写,可以分析出前两点答案,根据第②节我的表现,可以分析出第三点。
【参考答案】①领队对危险和困难的藐视;②用笑迎接挑战;③对我的害怕觉得可笑。 2.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思维导学】手法分析,定向思维法。手法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反复阅读、品味,对照自己掌握的常见手法进行思考,即以读攻读!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分析手法,随后要答出好处。这是潜规则!往往是得分点!
【参考答案】①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②使人如临其境。
3.文章中写大鹰有什么作用?(6分)

【思维导学】赏析题,辐射思维法。解析本题,需要有笔读意识,画出写大鹰的内容——在第④节第三行,用记号连接第②节,便可以分析出衬托溜索很高,谷底很深,突出险恶;把相关的人物描写做上记号——第④节中的领队和精瘦短小的汉子的描写,可以分析出象征领队和队员们的高大勇猛的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本题主要从手法、环境、人物、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手法:衬托、象征、隐喻。环境:突出险恶。人物:领队高大勇猛。主题:人应该像雄鹰飞翔。
【参考答案】①衬托溜索很高,谷底很深,突出险恶;②象征领队和队员们的高大勇猛的形象;③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
4.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思维导学】赏析题,辐射思维法。狭义的赏析题,角度单一,难度较小。命题指向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必须画出环境描写的相关内容,画出领队及“我”的相关内容,比较之下,问题便迎刃而解。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
【参考答案】①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②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③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5.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思维导学】形象分析,抽象思维法。画出关于领队的全部描写内容,然后抽取出特点。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参考答案】① “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6.小说结尾“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有哪些好处?(6分)

【思维导学】赏析题,辐射思维法。审题时就要笔读,圈出“闷雷”“一直响”“好处”这几个关键词。接着画出开头与闷雷有关的内容,可知前后呼应;之间没有闷雷,为什么呢?哦,因为紧张被忽略了;再用以读攻读的方法,以文章为大背景进行分析,便可发现雷声是
在烘托人物。雷声震撼着我,英雄的行为也震撼了我。
【参考答案】①照应开头;②突出“我”太紧张,忘记了闷雷;③突出怒江的声威,烘托人物的豪迈;④领队等人的英雄气概像雷声一样震撼了“我”
7.请概括小说的脉络。4分)

【思维导学】梳理情节,逻辑思维法。梳理情节,首先要了解情节,了解情节靠的是读,以读攻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分层次,-③开端,④-⑦发展,⑧高潮,⑨结局。
【参考答案】开端:驮队来到怒江边;发展:驮队溜索;高潮:领队溜索;结局:驮队继续前行。
8.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思维导学】探究题,深度思维法。探究题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既要以读攻读,还要整体把握。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一般而言,意蕴包括思想(主题)和情感。
【参考答案】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 “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四、思维导学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
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参考答案】E3分,答C2分,答D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思维导学】客观题,比较思维。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2.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一句中“投案自首”怎样理解?(4分)
【参考答案】王有福酒店的赔偿是个骗局,如果去了,就会赔偿。
【思维导学】语义题,渗透思维。向上文渗透,结合投案自首的本意进行理解。
3.划线句“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有何深层含义?(4分)
【参考答案】形象地刻画出王有福地小心谨慎,从而说明王有福撞上玻璃不是主观的原因,没有过错,是商家没有提示造成的,商家应该承担责任。
【思维导学】语义题,渗透思维。以文章内容为大背景,方能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4.“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思维导学】此题考查小说中人物设置及其作用的分析鉴赏能力。题目问到“我”的作用,可根据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小说所起的一般性作用,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小说利用第一人称,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再加上这篇小说中“我”是事件的参与者,事件的发展变化是由“我”提议而产生的,所以“我”起了推动情节的作用。而且 “我”主张索赔,小说主人公王有福则放弃索赔,因而这样安排又使“我”起到了衬托人物的作用。
5.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思维导学】从小说中王有福说话谦和、见了晚辈也要鞠躬等行为可知他性情谦卑,至有点窝囊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这些是可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有点狡黠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等行为可看出他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的性格。
6.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这就是伏笔,请赏析文章中的伏笔。6分)
【参考答案】①开头写了“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为后文写王有福撞玻璃埋下伏笔,使读者不觉得突兀;②第二段“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为下文我断定王有福是撞玻璃受伤并怂恿他打官司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③第四段王有福“不走德巴街”为下文王有福害怕赔偿埋下伏笔,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
【思维导学】艺术手法,定向思维。根据伏笔的特点进行思维,伏笔的文字和与之照应的内容在文章中是有空间跨度的,所以,一定要前后联系,整体把握。
7.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思维导学】考生如果采取认同王有福的立场,可从揣摩王有福的心理出发,根据小说中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法律为酒店方面寻找理由;考生如果采取认同“我”的立场,可从揣摩“我”的心理出发,根据小说中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法律为王有福寻找理由。
8.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①环境描写,街道狭窄,也是王有福撞上玻璃的客观原因之一 ;②以王有福为代表的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普通的底层百姓,见识短浅,观念落后,令人同情,令人担忧;③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阶层已经深谙法治社会的“套路”,习惯了甚至认同了各种借机“敲诈”的社会现象,值得反思。
【思维导学】探究题,深度思维。根据人物的表现,结合故事情节,挖掘其中的思想情感;抓住句子中关键词“狭窄”引导思维。

五、课外消化巩固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题。

会明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像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种慷慨的谈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数的牵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时,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一句有什么含义?(4
分)
【参考答案】这十年来战争不断;糊涂的人莫名其妙地在战争中死去,他们的鲜血成为投机取巧的军阀们升官发财的资本;会明就是愚人之一,十年了,还是个伙夫。
【思维导学】语义题,渗透思维。联系联系第三段、第四段内容思考。 2.会明是怎样的人?请简析。6分)
【参考答案】①乐观: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②天真:期待早点动手。③和善:对战友、对鸡的态度可以看出。④爱美,追求美: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思维导学】形象分析,抽象思维。根据描写内容和故事情节,抽象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因为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高奏凯歌;打败了,就退下,干脆利索;同时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表现出会明对和平的期盼。
【思维导学】变式内容概括题,直线思维。根据文本,找出相关内容,提取概括。 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第一处,表现出会明提及过去时的自豪,同时也有眼下的无聊,第二处,表现出会明安于现状的情形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爱。
【思维导学】形象分析题,抽象思维。 5.请概述会明养鸡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得到赠送的母鸡→孵小鸡→把这笼鸡带给原来的主人看→在养鸡中获得幸福。
【思维导学】情节梳理,纵向思维。把会明养鸡的全过程划分层次,在分别概况。 6. “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表现会明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会明的变化,由原来的想打仗,变成“非战主义”,由原来的忽视生活,变得热爱生活,由原来的冲杀,变得珍爱生命。
【思维导学】语义题+形象分析,渗透思维。联系上文,进行比较,看出人物的变化,从而整理出答案。
7.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参考答案】文中多处提到“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内容上看,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的眷恋;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
【思维导学】作用题,发散思维。题干问的是“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是作用题。题干说到“多处”,这是暗示了“插军旗”在情节上的作用。再找到后文写到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和主题上的作用即可。
8.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对眼下平静生活的满足,对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的高兴,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思维导学】探究题,深度思维。题干要求“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这是探究题。首先找到结尾“微笑的意义”这一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探究其意蕴。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多角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669e6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03.html

《阅读三意识:阅读、笔读、整体(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