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编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 “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缩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 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日: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编gd。):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铳xii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 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 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 (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②或谓之日() 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 ⑤以子之所长()()
2 .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
3 .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 .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 .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①自己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 2 .3.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后的生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 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 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
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 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
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 “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 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 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 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 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 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 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 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 .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
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⑴给⑵眼泪⑶通“值”价值42.A3. 4.揭露了 “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 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 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 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 3知困4教学相长也
2 .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日:教学相长也。
3 .《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 和一的关系,说明了一的道理。
【参考答案】
1. 1味美2即使 3困惑4增进,促进
2. 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 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 植之不可已也。谚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 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 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2向之笑者3咸来求假焉
2 .翻译
1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 “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但是2从前 32.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 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 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
个叫颜回的最好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 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 .翻译
1弟子孰为好学? 2不迁怒,不贰过。
3 .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D2 )极度悲哀 3更加2.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 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 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 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 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2师事扶风班彪3一见辄能诵忆4遂博 2 .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3 .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1. 1赞扬2以……为师342.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 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 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谏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宜员在朝堂 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 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 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 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 1 0 1 1:宋代政治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参知政事:官名,副 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2佯为不闻3令诘其官位姓名4遂止之 2 .翻译
1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不问之何损?
3 .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2.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 . ★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 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 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 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2食六枚半已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 .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 .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 . 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2.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 ”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日:“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 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 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2胡为反裘而负刍3若不知其里尽 2 .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12为什么32.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 0 .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日:“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 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 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 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 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 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2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日2子待伤虎而刺之3则是一举4而有刺两虎之名 3 .翻译
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人者,甘饵也。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参考答案】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 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2.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 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②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 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 善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②致力:致:竭尽(精力)集中(意志)集中力量从事(某项 事业)③疾:急切从事。 【译文】
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荒废了许多时日,可什么野兽也没猎到。回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 子和孩子,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他猎不到野兽的原因,是他的猎狗不好。(他) 想要买一只好狗,(可是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有个人对他说:“你应该尽力耕田「这个 打猎的人说:“为什么? 那个人没有回答他。他就自己想到,该不会是想要我努力耕FH有了 收获之后就可以买到好狗了吧?于是,他回家后就辛勤耕田。辛勤耕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 里富裕起来,就(有钱)买到了好狗,于是他每次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仅仅是打 ,许多事情都是这样。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入2家室34疾耕
2 .翻译
1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3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 1回家 ⑵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
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2. ★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 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 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口:“仅呼半日,汝即我怒,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通,安得不汝 怒耶? ”妻子顿,遂止。
(选自明•程文宪《中州野录》) 【译文】
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晨到黄昏,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 萨”上千遍。何梅谷凭着儒学好而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 从,不阻止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翻两次 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 ”梅 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么能 对你不生气呢? "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垂2 3止之则弗从4 2 .翻译: 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
3 .何梅谷为何“进退狼狈”?
【参考答案】
1.1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那原弃学
邮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口:“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 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 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④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⑤《论语》。
(选自明•李贽《初潭集⑥•卷十二》)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注释】①那原:三国时人,当时著名的学者,与管宁、华歆并称“辽东三杰二②恻:怜悯。 ③苟:假如,如果。④徒:白白地。⑤《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⑥《初潭集》: 明代思想家李贽所撰,共十二卷,系内府藏本,按内容分为五类:曰夫妇,曰父子,曰兄弟,日君 臣,曰朋友。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皆杂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 【译文】
邮原幼时丧父,几岁时,经过书塾时忍不住哭了。书空的老师问他:“小孩子为啥哭泣? ”邮 原说:“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父母 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 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邮原说:“我没有上学的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 学好知识的志向,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要你的学费。”那原于是就进了学堂。(他学习异常 努力),一个冬天,就能熟练地背诵《孝经》和《论语》。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凡得学者 234 2 .翻译:
1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 .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4 .我们应该向那原学什么?
【参考答案】
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
3 .发现那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那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那原学费。
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 .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日:“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 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日:“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 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
有哂⑤之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者,晋人戟手⑥骂日:“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也不又贤 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原⑹:夺取。②羞:通“镣”,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工③市 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Cn:讥笑。⑥戟⑴)手:竖起中指与食指 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 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宜吏追出来和他要钱, 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 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 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 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 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 解释:
1即去 234甚于 2 .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 .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1离开2求取3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
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 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 ——虚伪!
1 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l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dng②,见统经cul di。)③ 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蝎fing殓⑥棺郎gud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⑦皆所未具。公恍然,即彻⑧宴席,厚财zhG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官员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 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 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 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 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注释】①邠注n: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dng:酒杯。③缭注cul d i 6: 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⑥娟fdng: 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梆(椁gu6: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⑧彻:通“撤工⑨胴 z hd u 救济。 【阅读训练】
1 .解释:
1亟(2 3 恍然4
2 .翻译: ⑴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 .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4 .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
1.1急忙,赶快2具备,齐备3失意的样子4结束,完毕 3 .亟令询之、恍然,即彻宴席,厚蜩给之。
4 .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 ★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 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 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
不行乎?愿子之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且以名母为后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注释】①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 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 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 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 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 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 名字这件事放在后而(暂缓实行 【阅读训练】
1 . 解释
⑴而名其母2吾所贤者3是以4子之于学者
2 .翻译
1 )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2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3 .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参考答案】
1. 12圣贤3因此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 ★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清,众 人皆醉而我独醒。
(选自《说苑•说丛》)
【注释】①诡:欺诈,奸猾。②声:声望,名声。③溷浊:浑浊。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 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 睛明亮的人能看到再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 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 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阅读训练】
1 .解释:
⑴患2冥冥34
2 .翻译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
3 .“世之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的“独清”、“独醒”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 1祸害,灾难2糊涂、愚昧的样子(昏暗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 .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
3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 声。
【特别说明】
本段中“红色字体”为对原书的“文段”和“参考答案”的修改,敬请读者自察。
1 8.★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日:“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日:“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日:''爱民若何? ” 日:“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 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 【译文】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 ”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 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 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 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 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阅读训练】
2 .解释:
1 2而已3若何4 3 .翻译: 1爱民若何?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4 .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方法 2罢了3怎么样4 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 ★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 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 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 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 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 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 .解释:
1 ⑵弗及3 4 2 .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 .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 .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参考答案】
1.12不及,比不上3考虑4灾难,祸害 3 .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 .寡一一多、实一一虚、有——无 20. ★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 其耳;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璜②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璜。增使备与田 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瘦则同床,恩 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璜,刘备 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涿(zhu: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1(zdn人名 【文化常识】
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 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世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 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 共。刘关张“桃同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 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 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强暴、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 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 【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和母亲 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自己一回 头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平时很少说话,高兴、愤怒等表情不在脸上轻易流露。他曾经 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前去依附公孙瓒。公孙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 建立了战功,因此把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 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 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刘备见到赵
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跟随刘备到了平原国,为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 .解释:
(1(2 顾⑶依(4 以为(5(6 2 .翻译:
(1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2②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3 .刘备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1后代(2回头看(3依附,依靠(4把……作为(5拜见(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魏武①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诙臼②"八字。魏武谓 修口: “卿解不? ”答曰:"J魏武日:“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 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曲臼,受辛也,于字为‘赞”;所谓“绝妙好笄”也。”魏武亦 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节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②说5)臼j讪):捣粉末的器具。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 20~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 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444年)撰写,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 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而史料, 价值很高。《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 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尤其是基划人物,只寥寥数语,精神 而貌便跃然纸上,诚为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奇葩。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 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盗号为“康王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译文】
魏武帝曾经从曹娥碑下经过,杨修跟随着。碑的背而题写了 “黄绢、幼妇、外孙、说臼" 个字。魏武帝对杨修说:“你懂不懂得它的含义? ”杨修回答说:“懂得°”魏武帝说:“你不 要说,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魏武帝才说:“我已经懂得了。”于是让杨修另外记录下 他所理解的意思。杨修记道:“黄绢,是有色的物在字中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年少女子, 在字当中是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好’字:命臼,是受辛之 器,在字当中是一个‘辞’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呀!”魏武帝也记下了这八 个字的含义,与杨修所记相同,于是他感叹说:“我的才能比不上你,竟然相差了三十里.” 【阅读训练】
1 .解释:
1 234女子5 )记 2 .翻译:
1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3 .从文末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 __________ 的人。
【参考答案】
1.经过2洞“否” 34女儿的儿子5记录2.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 ★牧童捉小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 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 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 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 之,气已绝矣。 (节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文言知识】
说“且“且”的义项较多,在句中一般作虚词用。当它作为连词的时候,一般有三个义项: 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文中的“且 号且抓”应该表示并列,是又叫又抓的意思。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 (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 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故意让它哀号。 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 (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 (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离开这 棵树奔跑向另一棵树下,(它)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转身奔向第 一棵树。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个不停,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 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 老狼已经断气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⑴去234
2 .翻译: 1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2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距离2特意3快速跑4样子2.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 ★林逋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①,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②。而以既问于师, 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 则不容不问。 (选自林逋《健余劄记》) 【注释】
①闻其说:听师长的论说。②为其事: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译文】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求学的人提问,不只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只要了解方法,还要 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和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 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 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阅读训练】
1 .解释:
1 23 )辩45实务 2 .翻译: 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
3 .北宋初期“晚唐体”诗人之一的林逋有“梅妻鹤子”之称,其诗《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中“ "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参考答案】
1. 1 ⑵方法、技能3探讨、分辨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 4.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 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
①东安:县名,在今湖南省境内。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 【启发与借鉴】
侧而描写文中写东安人士的画技逸群,其鼠画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文中却没一句话直接介 绍或描绘画面上的老鼠,事实上即使介绍或描绘了,也很可能是平庸之笔,因为难于写得形神 兼备。作者巧妙地避开难点,大写其猫,说猫见了轴上的鼠画“踉跄逐之”,“踉跄”两字, 极力描写猫的急于追逐,而猫的急不可待又正说明鼠画的逼真。把猫儿的错觉写得愈活,就 愈能烘托出鼠画的活龙活现。这就是侧面描写的妙用。乐府《陌上桑》中说秦罗敷是个极美 丽的女子,其中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也是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用侧而描写的手法突出秦罗敷的美貌。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喜欢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 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 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 上,而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 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县令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 逼真。 【阅读训练】
1 .解释:
12物色3 4踉跄2 .翻译:
1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参考答案】
1 .1随便2察看 3及、等到4跌跌撞撞 2 5.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 ;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 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选自周怡《尺牍精华》 【注释】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文化常识】
说“尺牍":尺牍即木牍,也称木书、版书或版牍,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少数用三棱形 木柱)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最常见的是1平方市尺、 厚度为1市寸,故称尺牍、尺翰之名。多用于书法、绘画。后逐渐成为书信的代名词。由 于尺牍的兴盛,私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从书法角度来
说,尺牍又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形制,衍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变为书(诗)稿、奏章、匾额、对联、条幅、斗方等表 现形式。著名的有《尺牍九札》(元•赵孟•I著)《内简尺牍编注》十卷(宋•孙觌撰)、《尺 牍丛话》(郑逸梅著)。 【译文】
H.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东西) 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一餐吃肉喝酒,可以用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 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生活中不挨饿不受冷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好的穿好的呢?经常 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好东西吃的时候, 那么子子孙孙就会常常享受温饱了。
【阅读训练】1 .解释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可办粗衣几件:2莫: 2 .翻译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读完此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1用米做成2不要 3 .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 ★★刘庆问饮
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①。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停(居)止。每欲 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是主人所窃。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 对日:“无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②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主人 特以痛自诬,非盗也。彼沙门乃真盗耳。”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之 金。 (选自宋•郑克《折狱龟鉴》)
【注释】①别驾:官名。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物。②沙门:僧人。 【译文】
后周柳庆,起初在后魏做宜,担任雍州别驾。有个商人携带黄金二十斤,到京都进行交易,借 人房屋居住。他每次要出行时,常常是自己掌管着钥匙。没多久,房门关锁如常,而金子却 全部丢失了。商人认为是房主人偷的,于是报官,(房主人被送到县衙审讯逼问,)于是无辜服 罪。柳庆听说后觉得可疑,便召商人讯问:“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 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 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 睡着了。”柳庆说:“房主人只是因为拷打而自己无辜服罪的,并不是盗贼。那个僧人才是真的 盗贼哩! ”于是派吏卒去逮捕僧人,僧人已经携金逃跑了。后来捉住僧人,所失的金子全部追回。 【阅读训练】
1 .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2向者34 2 .翻译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2与同饮乎?
3 .贾人丢失了东西,为何怀疑是主人? 4 .柳庆是如何问案的?(提示:注意标题)
【参考答案】
1.⑴到2先前3只是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
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 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 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原文】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口:“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 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④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 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⑤,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巾。②喟然:感叹的样子。③坐:同“座④女:同“汝二 ⑤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而。 【译文】
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里了结一生吗? ”……吴王夫差已经赦 免了越国,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 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会 稽的耻辱了吗? “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 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放下架子,礼待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但有才能的人,热情款待来 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共同劳作。 【阅读训练】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既234
2 .翻译
1乃苦身焦思。
2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3 .与引文相关的成语是 ________ o后来常用以激励人们
o 【参考答案】
1.1)已经2同“返”,回3抬头看4穿 3.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原文】
荆①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日:“礼,过三人则下, 二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 ”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 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诗曰:“忧心悄 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何足礼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荆:楚国
【文化常识】话说“式” “式”同“轼”,车前扶手的横木。乘车者身靠横木,表示敬意。 上文“孔子过而不式”中的“不式”,意为不表示敬意。 【译文】
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打坏,楚人就派投降的陈国百姓去修缮。孔子经过这里没有扶 着车前横木对这些人表示敬意。子贡手里拿着缰绳问孔子说:“《礼》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 车,遇到两人就应该扶着车前横木对人们表示敬意。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 礼,为什么呢? ”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 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勇气。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 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诗》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这里小 人成群,凭什么受我的行礼呢!”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阅读训练】
1 .解择句中加点词语
123 )执辔 4 2 .翻译
1国亡而弗知,不智也. 2 )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3 .孔子为何“过而不式”?(用文中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1讨伐;攻打 23拿着缰绳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 ★★汗不敢出
【原文】
钟毓y。)、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6u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而有汗,帝曰:“卿而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 何以不汗?”对日:“战战②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誉:美名,荣誉。②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 【文言知识】
说“令”上文有两个“令”。它们的含义不同。”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中的“令”,指美好。 “令誉”意为美好的名声。由“令”的“美好”义,又引申用作表尊敬的称谓。如“令郎” 是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尊称对方的父亲、母亲。 又,上文“可令儿子来”中的“令”指“使”、“让 【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 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
问:“你脸上为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什么有汗?”钟毓回答说:“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出来。”钟会脸上 没出汗,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害怕得发抖,汗不敢出J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敕见2
2 .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钟毓、钟会少有令誉。()(2可令二子米。()
A.命令B.使,让C.善,美好D.县令 3 .翻译
1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2卿何以不汗?
4 .文中的钟毓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皇帝下诏书接见2恐惧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 ★★吴郡陈遗
【原文】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 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 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 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
融当:锅。②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书。
【译文】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 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 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 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 饿死了,唯独陈遗凭借着锅巴得以活下来了。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启发与借鉴】
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古语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 子女,希望老来有子女赡养。如今虽然老人有养老金,但作为子女时常关心父母也是应该的。 陈遗把焦饭(锅巴)留给母亲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事,然而他的心意应称赞。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2 3456 2 .翻译
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3 .从陈遗的事例中,你懂得了什么?
【参考答案】
1.1极,非常2常常3 口袋 4收藏5送给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 . ★★仲尼相鲁
【原文】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①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 ”晏子对 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君)不如阴②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 谏③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 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释】①晏子:晏婴,为春秋时期齐国国相。②阴:假意。③强谏:竭力规劝。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译文】
孔子担任鲁国宰相,景公认为这是齐国的忧患。对晏子说:'‘邻国有圣人,就是敌对国家的忧 患。现在孔子当了鲁国的宰相可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君主用不用忧愁。拿鲁国的国君, 是个昏庸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众的宰相。国君不如暗地里表示钦慕孔子的才能, 假说许他做齐国的宰相。孔子竭力劝谏而鲁君不听从,孔子一定会认为鲁君骄傲而来到齐国。 国君不要接纳他。这样,他将自然和鲁国断绝关系,又不能被任用齐国。孔子就窘迫了。”过 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去,景公不接纳,所以孔子被困在陈、蔡两国之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忧⑵若34 2 .翻译
1仲尼相鲁,景公患之。 2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 3 .引文塑造了晏子 的政治家的形象。
【参考答案】
1 . 1忧患23认为……骄傲4接纳 3.足智多谋
32. ★★饶州神童
【原文】 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 岁,即以次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 之。中间此科⑥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 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 【注释】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①元丰:宋神宗年号。②俚俗:民间。③粗:大概。④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
⑤杪mido):树梢。⑥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译文】
饶州从元丰末年时,有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凭借神童得到了一个官位,民间的百姓都很羡 慕他。小孩不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 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而,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让他们专心读书)。教书的人预先就商量 好价钱,教完一种经书,就给他们一些钱,白天黑夜(让这些小孩)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被 废除了好长时间,政治和谐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就流传饶州 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 234
2 .翻译
1昼夜苦之。
2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3 .对于文中提到的培养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携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原文】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 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己 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释】
①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②烛邹:齐国大夫。③数:列举。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译文】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非常生气,命令官吏要杀掉烛邹。晏子 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出他的罪状之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J于是把烛邹 叫来在景公而前列举他的罪过,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的君主掌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 第一条罪状;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 的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我已经列举完了烛邹的罪状,造景公杀掉他J 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2)± (34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亡)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上前) C.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为了)D.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因为) 3 .翻译
⑴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4 .简述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1 .1爱好、喜欢2掌管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 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 4.★★东野稷败马
【原文】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①,左右旋中规②。庄公以为文③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
h。)遇之,入见日:“稷之马将败。”公密④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
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二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注释】
①中zhdng绳:符合笔直得墨绳。中:符合。②规:圆规。③文:“父”字之误,前脱“造” 字。造父,周穆王时御手。④密:同“默”,沉默。 【译文】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压出的痕迹)都符合 笔直的墨绳,左右拐弯(的车痕)都符合圆规划出来的圆。庄公觉得造父都不会超过他的技 艺,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说道:“东野 稷的马将会翻倒的。”庄公沉默,没有回答。不久,东野稷果然翻车了。庄公问颜阖说:“您 怎么知道他会失败?”(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尽了,却还强迫它奔跑,所以说会翻车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2 )旋⑶少4 2 .翻译:
1公密而不应。
2 )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 .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 1 驾车(的技艺)2转动、转弯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 ★★多言何益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原文】
子肉问日:“多言有益乎?”墨子日:“虾蟆、蛙电①,日夜恒鸣,口干舌拚②,然而不听。 今观晨,时夜③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
①蛙电mdng):蛙。星,蛙的一种。②榔:同“敝”,困,疲劳。③时夜:按时在黑夜结束的 候。 【译文】
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 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阅读训练】
1 .解释
1 23 4 2 .翻译
唯其言之时也。
3 .选文运用了 和一说理方法,告诉我们 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说话2持久3啼叫4好处 3.举例对比说话应切合时机
3 6 . ★★校人欺子产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困困(丫。) ,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④以非其道。 (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co,鱼在水中疲 弱而游不太灵活的样子。④罔,欺骗。
【译文】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 小吏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 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 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有智慧?我已经把鱼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 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很难用不合情理的事情来欺骗他。 【阅读训练】
1 .解释:
⑴馈⑵使 34
2 .翻译:
1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3 .校人是怎样欺骗子产的?用一句话概括。
4 .校人把子产的话“得其所哉”重述了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 1 赠送 2叫,命⑶一会儿4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3 .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 “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
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 .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原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 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③。引囚立钟前,谕日:“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 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讫以帷⑤闱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 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一一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 之即服。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
【注释】
①的:确实,真正。②绐ddi):欺骗。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 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供奉。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 作官的人。⑤帷wdi布幕。
【译文】
陈述古密直,曾掌管建州浦城县。有家富户丢失了一些财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 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欺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极其灵验,它能把真 正的盗贼辨认出来。”于是,陈述古就派人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放到后阁供奉着。接着,他把 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而告诉他们说:“没有做小偷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小偷的 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非常严肃,祭祀完毕后用布幕把 钟闱起来。然后暗中派人用墨汁涂钟。很长时间之后,带着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布 幕里去摸钟。他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述古就检验他们的手,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独 有一个人的手上没有,于是真正的小偷显露出来了一一他是担心摸了钟会发出声音,所以不 敢摸的人。经过审讯,这个人就承认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1(2至⑶盗(4 2 .翻译:
(1使人迎置后阁祠之。 (2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3 .陈述古智辩盗者,是因为他抓住了盗者 的心理。
【参考答案】
1.(1主管(2极其(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 8.★★更渡一遭①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②杀生之名,乃炽火③使釜水百沸,横筱④为桥,与鳖约日: “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⑤爬沙⑥,仅能一渡。主人日:“汝能渡桥, !更为渡一遭,我欲观之
(选自岳珂《程史》
【注释】 ①更渡一遭,更:再,重复。一遭:一次。②当:担当,承担。③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的意思。 ④筱:细竹子。⑤勉励爬沙:勉励:努力,尽力。⑥爬沙:螃蟹行走叫爬沙。 【文言知识】
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它有两个 特点:一是谓语是陈述宾语的,二是受陈述的宾语是受主语支配的。文中的“能渡此则活汝” 一句的“活”便是典型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得到一只甲鱼,想要煮了吃掉它,但不能容忍担当杀生的名声,于是把炉火烧 得很旺,锅里的水鼎沸,(在锅上)横架一根细竹子作为桥,与甲鱼约定说:“你能够渡过这 桥,我就让你活下去」甲鱼知道主人用计谋来夺取它,它就努力爬行,只能爬过一次。主人 说:“你能渡过桥,太好了!再为(我)渡过一次,我想要观赏它」 【阅读训练】
1 .解释:
123 2 .翻译: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 2 )能渡此则活汝。
3 .鳖明知主人以计取之,却还要勉力爬沙,是因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1抓到2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而目。
39.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日:“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日:“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 马⑤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
①大映: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工④奚:何,什么。⑤害马:本指损伤马 的自然本性。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 害马或害群之马。 【译文】
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映,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 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黄 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请问如何治理天下 呢? "小孩儿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 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 退去。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将⑵然 34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2 .翻译:
1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o 【参考答案】
1.1要,打算2是的3只,仅仅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自从初降①,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辅香幕②以御风雨,殖肉 酪浆③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④,边上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 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茄⑤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 觉泪下。嗟呼子卿⑥!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⑦;妻子无辜,并为鲸鲸⑧;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于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 之域,伤已!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自从初降:指李陵兵败后投降匈奴。②韦精gdu ac ui幕:穿着皮制臂 套、住着毡帐。③箝shun肉酪浆:吃着带臊sao味的肉、喝着乳浆。④玄冰:因冰层 厚而显黑色。⑤胡茄j i d:胡笳,即一种乐器。⑥子卿:苏武,字子卿。⑦戮(怕):杀。⑧鲸鲸 nl):喻为河中的鱼一样的杀害。 【文学常识】
话说“苏武”:(公元前140~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 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 守。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绥王 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阕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他在匈奴被 扣留19年,最终回到汉朝。 【译文】
自从投降匈奴,直到今天,身处穷困之中,独自坐着忧愁痛苦,一天到晚看不到什么,只见到 外族的人。他们穿著皮制臂套、住著毡帐,来抵御风雨,吃著带臊味的肉、喝着乳浆,来充 饥解渴。抬眼想说说笑笑,谁能和我共同欢乐?边地冰层发黑,上地冻裂得十分厉害,只听
见使人悲哀的北风发出萧条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的声响。寒秋九月,塞外草枯,夜里睡不着觉,侧耳远听,胡笳相 互响着,牧马悲叫,长吟悲啸,野兽成群,边地各种声音四处响起。早晨坐着听到这些声音, 不知不觉眼泪都流出来了。唉呀子卿!我李陵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心,我能不伤心吗?
我和你分别以后,更加觉得无聊,想到上有我的母亲,到了老年却被杀;妻子儿女没有罪过, 也都被杀了。我自己辜负了国家的恩惠,被世上的人所哀怜。你回国得到荣耀,我留在匈奴 遭受耻辱,这是命呀,叫人怎么办啊!我生于奉行礼义的国家,而来到愚昧无知的地方,背弃了 君王、父母的恩情,长期生活在蛮夷国内,真叫人伤心啊! 【阅读训练】
1 .解释:
12345妻子 2 .翻译:
1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2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
3、从李陵的“一”可看出,苏武虽受尽折磨,但仍然坚守着节操没有投降,体现了他 的精神。
6
【参考答案】
1.1投降2防御,抵御3抬起45妻子和儿子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d1d4dea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e.html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