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敖仓:粮仓。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 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 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发司农之粟 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答案】 1B
2(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菜;募民兴利

【解析】【分析】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所以答案选B
翻译要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汪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新建;每天:,只;晏然,安宁;,迁移;,恩惠。
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翻译为: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意思有三层: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在这两个词语前面“/”即可。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较为简单。 故答案为:B
(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发司农之菜 募民兴利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
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置缸上。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 1)左右,上下
2)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 3)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最上面一层大约有五寸厚。故的意思是左右,上下。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尚:还是;将:用。注意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添加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
3)这篇短文首先概括写造白糖的方法,然后再具体介绍造白糖的方法。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故答案为: 左右,上下
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 逻辑顺序。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注:休祲:凶兆和吉兆。跣(xiǎn):赤足。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
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 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 今日是也 是: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 (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 (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 (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齐威王与秦王的形象?
5)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原因是什么呢?他巧妙的讽谏艺术表现在哪里? 【答案】 1)偏爱;被蒙蔽;偶尔;这样
2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A

4)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秦王: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5)答案一: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答案二:他没有直接谈国事。而是先谈家事,指出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蒙蔽。然后以家事来类比国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王之弊甚矣。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启发性。邹忌这种推理方式叫做类比推理;论证方法叫做设喻论证。
【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偏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谤讥:公开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所。下等。布衣平民。徒跣:光着脚。:撞。
3A说法不正确。说邹忌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不妥。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4)甲文从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句分析,可见齐威王是一个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的名君。而秦王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色挠等句分析,可以看出秦王是一个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的人。
5)本题具体考查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的原因及其讽谏艺术。两问可结合在一起答。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偏爱;被蒙蔽;偶尔;这样;
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A
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秦王: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答案一: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答案二:他没有直接谈国事。而是先谈家事,指出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蒙蔽。然后以家事来类比国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王之弊甚矣。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启
发性。邹忌这种推理方式叫做类比推理;论证方法叫做设喻论证。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的能力。文章邹忌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起,由妻子、妾、宾客因不同的原因赞美自己,想到君王、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形,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参考译文】 (一)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完,拔剑出鞘立起。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 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 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大梁:今河南开封。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喂 C. 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3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联系《马说》,结合语段【乙】,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答案】 1C
2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3)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4)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想发据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挺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故不能使其成为名马。
【解析】【分析】(1ABD正确;C.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它。策:鞭打。故选:C
2重点词:食:饲养;其:之千里马;翻译: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重点词:许:答应;及:及时; :就。翻译: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情感的能力。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
,结合整个句子及前面一句其真无马邪,可以知道,不是没有千里马,是没有人认识千里马,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联系韩愈的《马说》分析作答即可,选文中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使其成为名马。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没做到这点。 故答案为:C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想发据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挺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故不能使其成为名马。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然后比较不同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沈宣词曾经担任丽水令,自称家住大梁时,马厩里经常有几十匹骏马,但自己还常常觉得不满足。咸通六年,有位宾客有马想卖掉,马身洁白且马鬃类似来红色,(沈童词认为这马)非常奇异,出价五十万,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某一天,沈宣词拜见王公遂,询问从前那匹马。王公遂说:我竟然不曾骑过。于是牵出马,马到了(他们面前),举头斜视,毫不驯服,几乎不能跨上去(骑乘),王公遂生气地推打马,马又倒在地上,揣测这匹马终究不可以圈养。第二天,(王公遂)让几个儿子骑乘,也是这样;几个仆人骑乘,也是如此。于是(王公遂)要求按照沈宣词先前给的价格卖给沈宣词。沈宣词得到了马,又像先前那样。恰逢魏帅李公蔚收购向皇帝进贡的马,前前后后送来的都不合适。李公蔚来看这匹马,看了一次就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被养在皇家,皇帝特别宠爱它,(这匹马)成了当时最有名的马。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乙】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乃罢其兵(停止) B. 欲倍其约(违背) C. 君其图之(企图)
D.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4)吴王、齐桓公两人在为君上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C
2)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蝉、螳螂、黄雀)三种动物,都一心想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却不回头看他们的后面有祸害啊。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4霸道,以强欺弱:吴王要伐荆,齐桓公侵略鲁国,侵占鲁地。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荆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地
【解析】【分析】(1C项,错误,图:考虑。故选C
2)本题句子意思是:(如果为了)贪图小利来使自己痛快,就会在诸侯间失去信义,(最终)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给他们。断为: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此:这。顾:考虑。患:灾祸。亡地:失去的土地。尽:所有。侵地:被侵占的领土。
4)【甲】文吴王欲伐荆意思是吴王想要攻打楚国。【乙】文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意思是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也已经太过分了。可知两人都是霸道,以强欺弱。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孺子巧妙地利用蝉,螳螂,
黄雀,人拿弹弓这一潜在的危险,让吴自悟其中的奥秘。吴王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就把所侵占的鲁国土地归还鲁国。可知两人都是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 故答案为:C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蝉、螳螂、黄雀)三种动物,都一心想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却不回头看他们的后面有祸害啊。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霸道,以强欺弱:吴王要伐荆,齐桓公侵略鲁国,侵占鲁地。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荆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理解和辨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语句要理解其一生,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要注意括号内的限制。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具体的事例的分析。概括要准确,理解要明白。 【附参考译文】
【甲】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谁敢劝我就处死他!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他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连续了三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你的衣服为什么会被露水沾湿呢?(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吴王说:你说的很好!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乙】齐桓公答应跟鲁庄公在柯地相会并结盟。齐桓公和鲁庄公在坛上结盟以后,曹沫手持匕首挟持齐桓公,齐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齐桓公)于是问曹沫说: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也已经太过分了。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吧。齐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国土。(齐桓公)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坛,面朝北方坐在群臣的位置,脸色没有改变,说话跟原来一样(若无其事)。齐桓公很生气,想违背约定。管仲说:不能(这样做)。(如果为了)贪图小利来使自己痛快,就会在诸侯间失去信义,(最终)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给他们。于是齐桓公就割让所侵占的鲁国土地(归还鲁国)。曹沫三次战败所失去的土地全部回到鲁国
手中。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浸:水。諰諰(xǐ :恐惧的样子。喁喁(yú :小声读书的样子。(fùsì: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三牲:牛、羊、猪。卜:选择。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常云于湖州置贷( 办货 B. 三牲之养 犹为不孝(供养) C. 就乡人席坦受书(到) D. 带经而农(农活) 2)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B.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C.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D.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 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余文坼、皇甫谧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两人为人处事有相同的地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B
3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4孝敬长辈:余文坼事母极孝,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皇甫谧曾经得到瓜果后,就进奉叔母任氏,并听从叔母任氏劝说改过向学。
勤奋读书:余文坼没有钱来买书,就借书来读,一次做生意被洪水阻了行程,发现书夜以继日地读书;皇甫谧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解析】【分析】(1ABC解释正确。D“带经而农中的这里是干农活的意思。 2)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清贫,亲自耕作,带着书从事农务,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百家之言。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正确断句方法为: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举业:读书;作贾:做生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阙:通缺,缺欠,何:什么;尔: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4)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从事母极孝”“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等可以看出两人都非常孝顺。从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等可以看出两人都勤奋读书

故答案为: D B
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孝敬长辈:余文坼事母极孝,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皇甫谧曾经得到瓜果后,就进奉叔母任氏,并听从叔母任氏劝说改过向学。勤奋读书:余文坼没有钱来买书,就借书来读,一次做生意被洪水阻了行程,发现书夜以继日地读书;皇甫谧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一)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做生意的时候(置贷的意思翻译不是很确定)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做生意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病了(什么病不是很确定)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二) 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他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生活清贫,亲自耕作,带着书从事农务,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百家之言,清心寡欲,开始有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工作,自号为玄晏先生.著有《礼乐》、《圣真》这样的作品。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卯者,横豆石璧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注释】湮:积淀。殛():处死。大河:指黄河。滹()沱、涿水:指水名。岁:年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2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海陆之间的变化。 3)文中哪些内容能够证明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答案】 1)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2)沧海桑田(或:天翻地覆、东海扬尘等)
3)围绕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答出任意两处即可。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2)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及这段话的内容可知这个成语是: 沧海桑田(或:天翻地覆、东海扬尘等)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紧扣浊泥所湮 四个字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内容即可。 故答案为: 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沧海桑田(或:天翻地覆、东海扬尘等)
围绕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答出任意两处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抓住”“”“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答题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根据题意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内语句。 【参考译文】
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鹅卵石),横亘在石壁上像带子。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重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杀鲧于羽山,旧说羽山在东海中,而现在却在陆地上。凡黄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现在关陕以西,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毎年向东流,都成为造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造成也就是必然之理。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 黄口灿然 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 天子衮龙 百官绂绣 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

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此指所吐之丝。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他(它)文章:带花纹的织品。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绂绣:绂(),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下列划线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固之自裹/汝心之固
C. 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寡不敌众 D.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汤熨之所及也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蚕答蛛的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答案】 1C
2)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3)对比,既表现了蚕的自豪,又表现了对蛛的憎恶。
【解析】【分析】(1A项,吃/,饲养、喂养。B项,固然/顽固。C项,都解释D项,热水/是通假字,同,用热水焐。故选C
2)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据此可断句为: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3)分析蚕的话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用自己和蜘蛛做对比,蚕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它很自豪。蜘蛛只是为了自己吃饱,所以蜘蛛是自私的,冷血的,残忍的。表现出对蜘蛛的憎恶。

故答案为:C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对比,既表现了蚕的自豪,又表现了对蛛的憎恶。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句意的理解,考生要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文章的理解,注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蜘蛛对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口吐出纵横的蚕丝,金光灿灿,使它牢固地裹住自己。蚕妇拿着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中,抽取成为长丝,于是丧失你们的躯体。你可能吐丝虽然巧妙,但用来自杀,难道不愚蠢吗?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自寻死路,我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帝王穿的礼服,百官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哪个不是我吐的丝做成的呢?你现在空腹制造(网),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在那上面等候着。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的,只为(让)自己(吃)饱。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的宁愿做我。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余拏一小舟________ 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拥毳衣炉火________ 强饮三大白________ 客此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原文中________相映衬。巧遇知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请你写出两句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绘西湖雪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2(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一痕”“一点”“一介两三粒的描写,这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一词多义词,更:还。词类活用词,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2)本题注意关键词: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莫:不要。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意思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前者借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后者借舟子之口,”“,为作者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句,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4)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
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故答案为: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一痕”“一点”“一介两三粒的描写,这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本题注意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
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 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炊爨:做饭。炊爨,灶。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赇:贿赂。 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贸:卖。 B.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择。 C.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见:看。 D.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或:有人 2)将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3)第五伦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答案】 1C
2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 3)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解析】【分析】(1C.见:受到的意思,而非。所以选C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做;,还没有;,疾病;省视,探望;竟夕,整夜。
3)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故而第五伦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故答案为: C
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
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总结。 【附参考译文】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七年(52),第五伦被举为孝廉,补为淮阳国医工长,随王到京都去。光武帝召见后,很感到奇异。光武帝(刘秀)用治政之事向他询问,第五伦趁机回答为政的见解,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入和第五伦从白天谈到晚上。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虽然做了二千石,亲自割草喂马,妻子做饭吃。领到薪俸只留一个月口粮,其余都贱价卖给贫苦老百姓。后调任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用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凭借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选择那些家境丰足的官吏把他们全部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大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的官位,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肃宗刚继位,第五伦被从远郡提拔,代替牟融做司空。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然而他缺少含蓄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他也因此而被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他,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儿子有病,即使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

11文言文阅读
【甲】
楚于陵子终之妻也。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日: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日: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可乎?”妻日: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蚤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因。一一《列女传·贤明传》
【乙】
接舆躬耕以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日:王愿请先生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与语而去。妻从市来,日:先生以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迹,何其深也?”接舆日:王不知吾不肖也,欲使我治淮南,遣使者持金驷来聘。其妻日:得无许之平?”接舆日: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子何恶,我许之矣。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绩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接舆日:吾不许也。妻日: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不如去之。
夫负釜甑,妻载妊器。变名易姓而远徒。莫知所之。一一《列女传·贤明传》 【注释】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屦: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不肖: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电等。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甑:zèng,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红器:纺织工具。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请入与计之________ 岂将老丽遗之哉________ 夫负釜甑________
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
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体会于陵子终妻和接舆妻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得无许之乎?
【答案】 1)计议,商量;放弃,舍弃;背。 2)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3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
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

4①“用于句末,表示祈使语气,表达妻子对丈夫性命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妻子能洞察世事,可见其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足见其不图钱财,善良贤惠,对丈夫的挚爱。
②“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该不会答应了吧?”写出了接舆妻在不知实情时的反问,其中饱含着对否定答案的期待,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的坚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意思是计议、商量;,这里是放弃、舍弃的意思;,是背的意思。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仁义之士不合礼仪的事情不会去做,也不会因为身处卑贱便改变自己操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为:把当做,这里是请担任的意思;来前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 坚良:坚车良马;肥鲜:鲜美的食物。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

4 结合语境分析,楚王派使者前往聘请迎接于陵担任国相,于陵征求妻子的意见,他的妻子就给他分析利弊,最后又给他分析当前的形式,说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用于句末,是一种担忧的语气,表达对丈夫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由此可见于陵的妻子非常的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不图钱财,善良贤惠。
结合语境分析, 接舆的妻子从市场回来听到丈夫说楚王派使者拿着百镒金子,两辆四马车,前往聘请迎接自己去治理淮南, 接舆的妻子非常不赞同丈夫去,当他并不知道丈夫有没有答应。于是就反问丈夫难道你答应了吗?这里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的坚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 故答案为:计议,商量;放弃,舍弃;背。 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
①“用于句末,表示祈使语气,表达妻子对丈夫性命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妻子能洞察世事,可见其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足见其不图钱财,善良贤惠,对丈夫的挚爱。
②“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该不会答应了吧?”写出了接舆妻在不知实情时的反问,其中饱含着对否定答案的期待,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的坚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语气的能力以及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 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语气有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人物说话的语气,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甲】楚于陵妻,是楚国于陵子终的妻子。楚王听说于陵子终是一个贤能的人,便想让他做楚国的宰相。于是,便派使者拿着百镒(重量单位,一镒二十两,也有说是二十四两)金子,前往聘请迎接他。于陵子终对使者说:我有妻子在家,请我和她商量一下。入室后对妻子说:楚王想让我做国相,派使者拿着金子来。如果今天当了国相,明天便会有众多车马和随从,面前会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你说可以答应吗?妻子说:先生你通过织草鞋能挣来食物,并非不能得到物质。再说左边有琴相伴,右边有书可读,应该说是
乐在其中啊。即使有众多的车马和随从,但得到安宁所需要的不过仅有容膝之地。即使面前摆满了美味佳肴,便让人觉得甘美的不过仅一点肉食。现在以所需不过容膝之地,一肉之味便可得到快乐,而却要身怀对楚国的忧虑,怎么能这样呢!身处乱世,自然多灾祸,我恐怕先生的性命难保了。于是,子终出来辞谢使者,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之后,便和妻子一起出逃,为人看守园子,浇灌园圃。
【乙】 接舆亲自耕种,供自己吃用。楚王派使者拿着百镒金子,两辆四马车,前往聘请迎接接舆,对接舆说:大王愿意请先生来治理淮南。接舆笑而不答应,使者最终没有和他说话而离开。接舆的妻子从市场回来,问:先生一生坚持仁义,难道到老来要丢弃吗!要不,门外的车迹,怎么那么深呢?接舆说:大王不知道我不肖,想让我治理淮南,派遣使者持财物车马来聘请我。妻子问:你答应了吗?接舆说:富贵是人都想得到的,你难道会厌恶,我已经答应了。妻子说:仁义之士,不合礼仪的事情不会去做,也不会因为身处卑贱便改变自己操行。我侍奉先生,亲自耕种保证有食物可吃,亲自纺织保证有衣服可穿。能吃饱穿暖,根据仁义而做事,其中的快乐足以让我们满足。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接舆说:那么,我不答应了。妻子说:你如果不听从,便是不忠;你如果听从了,又不合仁义,不如离开这里。于是,接舆拿着锅盆,妻子拿着纺织器械,改名换姓迁走远方,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12古诗阅读 【甲】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壶上翠微。 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甲诗与乙词中都提到江涵秋影雁初飞这一句,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为我们描摹出江南秋色的特点,其中 “________”(字)写出了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的动态感。
2)杜诗中写着古往今来只如此,到了苏轼笔下却是古往今来谁不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1)白描;涵
2)杜诗中的只如此表达了是对自己的境遇无奈苦涩之情;而苏词中谁不老表现了在人世面前应持一份恬淡达观的处世态度。
【解析】【分析】 1江涵秋影雁初飞,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描写的景物是岸上的倒影”“大雁,但并没有对倒影和大雁进行细致的描写,只是用两个动词把这些景【乙】定风波·重阳 ·苏轼
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
物组合在一起,因此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是包含,包容的意思,这个词写出了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的动态感。
2)结合全诗内容及主旨分析,《九日齐山登高》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定风波·重阳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据此可知杜诗中的只如此表达了是对自己的境遇无奈苦涩之情;而苏词中谁不老表现了在人世面前应持一份恬淡达观的处世态度。 故答案为:白描;涵
杜诗中的只如此表达了是对自己的境遇无奈苦涩之情;而苏词中谁不老表现了在人世面前应持一份恬淡达观的处世态度。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及炼字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赏析古诗炼字时不能把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从中找出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再仔细揣摩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所蕴含的的感情,最后再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 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
【注释】耕柱子:墨子的门生。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骥: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骥足以策________ 故怒之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 B. 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C. 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 D. 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 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
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________ 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 1)值得;所以 2B
3)以子为足以策
4)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有责任心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注意这里解释为值得
2)本题中要注意: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本句正确翻译为: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故选B
3)本题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疏通文段,理解文意,找出语句以子为足以策作答即可。
4)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耕柱子态度的转变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胜过他人。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指正,那是老师对自己的鞭策。本文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故答案为:值得;所以; B
以子为足以策;
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有责任心的人。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参考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策哪一匹?耕柱子答道: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批评,所以批评你。耕柱子恍然大悟。


1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连月不开 开(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 景(________ 则有去国怀乡 去(________ 则有心旷神怡 旷(________ 亦甚雄快 甚(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时有小舫往来。
3)从修辞角度,赏析(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妙处。
4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放晴;日光;离开;开阔;很,非常
2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古今异义,今义为打开,这里的意思为放晴,古今异义,今义为景色,古义为日光,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相对,古义为离开,本义即为开阔,本义即为很,非常。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曜,光辉;潜,隐没。时,时常;舫,船。
3静影沉璧,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回答其作用,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要写的对象是月亮,结合上下文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可知,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表现了一种宽阔的胸襟,而迁客骚人是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袁中道也是由景生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属于以物喜,以己悲 故答案为:放晴;日光;离开;开阔;很,非常;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静影沉璧是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赏析是说明此处比喻手法的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文: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
兴极了。
乙文: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1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不待远离膝下 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借指父母。汩(ɡǔ):搅乱,扰乱。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已无可望之理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 力改故习 / 故自号曰醉翁也 D.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微斯人,吾谁与归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答案】 1A
2)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3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解析】【分析】(1A.都是的意思;B.第一个:指望;第二个:看;C.第一个:以前的,旧的;第二个:所以,因此;D.第一个:回来;第二:归依、一道。故选A
2)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原句的大意是: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
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根据这个句意基本上就能划出停顿。 3)回答时,先要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提炼概括答案。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原文是这样说的: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将这三个要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A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对选项逐项进行理解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注意括号内的限制条件。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文章的整体领悟文章的内涵。 【附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一定要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149a42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0.html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