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教案

发布时间:2023-01-19 16:17: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燕歌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和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2.了解本诗对战争的表现手法
3.对唐代边塞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
2.掌握诗歌描写战争的艺术手段(对比手法) 三、唐代边塞诗 1.边塞诗派的产生 唐朝的边塞战争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玄宗之世,华夏、吐蕃、大食三大民族皆称强盛,中国欲保其腹心之关陇,不能不固守四镇,又不能不扼据小勃律,以制吐蕃,而继绝其与大食通援之道。当时国际之大势如此,则唐代之所以开拓西北,远征葱岭,实亦有其不容已之故,未可专咎时主之黩武开边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文人边塞生活的机遇和经历大大增加,由此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此外,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歌颂进取,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不满现实的情绪以及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抒发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描绘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开始,边塞诗人逐渐增多,到了盛唐,遂成为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王之涣、崔颢、王翰等。 5.唐代边塞诗举例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四、高适及其边塞诗 1.高适的生平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渤海(今河北景县)人。早岁家贫,长期落拓失意。曾与李白、杜甫共游梁、宋间。直到48岁,才受人推荐,有道科,被任命为封丘尉。不久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之乱后,他反对分封诸王,有利于肃宗李亨的皇帝巩固,得肃宗赏识,官职屡升。历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淮南、西川节度使,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2.高适的边塞诗
高适喜言王霸大略,很有政治抱负,虽然长期所求不遂,但豪气不减,他在诗中始终表现慷慨激昂的气度。这一特点在他写的那些表述个人理想,慨叹遭遇蹭蹬的感怀、咏史一类诗中尤为突出。
高适诗中最被人推崇的是他的边塞诗作,与岑参并称高岑,是唐代边塞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高适曾多次出塞,既目睹了士卒们保卫国家疆土的艰辛,为边疆战事的节节胜利欢欣鼓舞。但边防失策,边将无能,使战祸连年不息的现实,又使他慨叹万分。因此,他的边塞诗既有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
高适的边塞诗音响浏亮、语言整饬,贯注着雄迈奔放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精神。唐代人对高适诗的评价是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他的七言古诗尤其写得气势奔放,情感激荡,音韵铿锵。今存《高常侍集》十卷,收诗240余首。 五、《燕歌行》题解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其辞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首创于曹丕。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六、《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02341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22.html

《《燕歌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