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 》公开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语文 年级/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
借助文中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读中感悟文言文,理解句意,了解课文主要意思,从中明白道理或某种情感,这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言文虽短,但有些字体较难写,难记,导致学生对整篇课文、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通过初读,划分停顿体会文言文大意。
难点教学方法
2.借助文中注释与工具书,解读明其意。 3.精读悟其情,明白作者表达的情感与道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 课件出示一些成语,让同学们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导入
2. 简介韩非。
3.读课题,利用图片讲解“矛”与“盾”

一、 课件出示学习古文三步法。 1. 1)初读 正其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解读 明其意 3)精读 悟其情
2. 同学们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勾画不认识的字词。 3.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讲解:矛(máo 盾(dùn 誉(yù) 鬻(yù) 5. 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6. 师范读,生边听边画出朗读节奏。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yù/(yuē“吾(w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fú能应也。/(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同世而立。
二. 解读课文,明白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理解句意。 三. 精读,悟其情 用原话作答: 1. 楚国人在做什么? 2. 他是怎么说的? 3. 后来谁又说了什么? 四.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他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都能戳破。 2.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小结
己的矛与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语文 年级/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理解《自相矛盾》的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这是一篇古代文言文,首先要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以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来,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比较难。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这些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也比较难,把控不好。
五年级的学生,接触的文言文比较少,要把文言文转变成白话文,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课文注释慢慢引导。以前接触过记叙文的三要素,但是在文言文中还是比较难以把握。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出主要内容。
难点教学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知道起因、经过、结果。
3、把握人物的思维过程,了解人物无言以对,说话自相矛盾。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话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很多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吗?(出示《亡羊补牢》简单说明故事内容,引出《自相矛盾》
2、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3、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你们可以结合文中注释加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尝试理解这篇文言文,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相矛盾》


二、利用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1、理解:“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卖。意思是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2、理解: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坚:坚硬。陷:穿透。意思是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3、理解: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利:锋利。意思是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
4、理解: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5、理解: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6、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知识讲解 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难点突破) 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三、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起因是: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2、发展是: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 3、结果是:其人弗能应也

四、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可以看出这个人夸大其词,故意炫耀。 2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可以看出这个人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考虑后果。 3、讽刺了: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五、总结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我们: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二、能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次讲述这个故事。

三、完成填空:
《自相矛盾》中的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 ,言行(相互抵触 ,最后(不能自圆其说),让人感觉(没有诚信),告诫做生意的人要(实事求是)
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同学们掌握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分析出了人物性格,通过分析,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不可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语文
年级/
五年级下册
自相矛盾
弄清楚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寓言用的是文言文的形式,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再加上里面的生字词很多,有些学生无法读懂其中的意思,所以无法理解其揭示的比喻义。
教材版本
部编版
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在本阶段所不熟悉的生字词较多,并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很少接触文言文,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运用大量的动画效果,用图片的形式将文言文的内容简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乐趣,也能通过图片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欢迎走进今天的微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自相矛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做寓言吗?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劝诫的文学题材,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寓言呢?同学们还记得吗?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很多寓言。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今天所要学习的一则新寓言——《自相矛盾》。这则寓言简短而且容易理解,它主要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长矛锋利得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您的长矛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我们来思考一下,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回答不出来别人的问题呢?是的,如果他回答说矛能刺穿盾,虽然说明了它的矛于物无不陷,但是他的盾就不是物莫能陷了;,而如果他回答不能刺穿,虽然能说明它的盾物莫能陷,可是它的矛就不是于物无不陷了。所以无论他怎样回答都会与自己说过的话不一致,这就叫做自相矛盾。在这里矛和盾只能有其中一个,不能同时存在,这就叫做矛盾。其实也是寓知识讲解
言的最后一句话。这就是自相矛盾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后人经常用自相矛盾这个词语比喻(难点突破)
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相互抵触,我们要学会做事说话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同学们到了这里,你们发现了没有?一则寓言故事,他要告诉世人什么道理,一般都会在寓言故事结尾之后直接说明白。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这就是我们学习寓言的时候要把握的要点。我们学习寓言要把握两个要点,第1个要点是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简单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一般寓言故事都非常的简单简洁,我们只要细心耐心,理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那么第2个要点就是要抓住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个一般都是寓言故事结局之后,这也是寓言的一大特点,直接在结尾把道理说明白。

那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也知道了矛盾就是两个情况只能一种存在,不能同时两种存在。




同学们你们看一看下面的句子,你能找出句子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哪里吗? 1、这个星期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迟到的学生。
2、我的家庭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这两道数学题不会做。
课堂练习 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难点巩固) 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你们发现了这些句子中存在的自相矛盾的地方吗?是的,第1个句子“几乎”是表示还有一些的意思,和“根本没有”自相矛盾了。第二个句子前面说“全都做完了”,后面又说“剩下两道数学题题”,按照后面的句子,就是没有全部做完,自相矛盾了。第三个句子前面说“不收礼”,后面又说“收脑白金”,按照后面的句子,那就是会收礼了,自相矛盾了。
小结
同学们,这些句子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是不是感觉非常可笑呢?我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不管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不能自相矛盾。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啦,同学们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070494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3.html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 》公开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