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解读方法,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想象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
4、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通过感受水罐变化的内在原因,学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5、学生在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方面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1、学习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逐渐升华的爱心。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烁着,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美妙的遐想2、在夜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我们称它们为北斗七星。3、在这七颗晶亮的星星背后有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它就是来自大文豪托尔斯泰笔下的《七颗钻石》。(出示课题)齐读 二、质疑问难,走进课文。
1、每篇课文都是从课题开始的,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七颗钻石》,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汇报交流生字学习情况。罐、唾的笔顺,师范写,生练写。 2那么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一天夜里,小姑娘去给妈妈找水,找不到水,她就累得躺在了地上。醒来以后地上就有水了,之后,把水分别给了小狗、妈妈,而妈妈不要,小姑娘就给了过路人。 四.研读课文
1. 读课文,思考。 (一)、回答问题:
1)谁来说说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点名回答) 24次变化——它是怎么变的呢?(点名回答) 出示句子 (二)、板书:空罐——满罐——银罐——金罐——钻石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过渡:是什么让这个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三)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水罐第一次发生了变化。(点名回答)——你能读给大家听一下吗?
(四)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点名回答)
教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细心的体会读书,老师有一个问题觉得很奇怪,这个水并不难找,为什么小姑娘怎么也找不到水呢?(点名回答)——引出课文第一段(很久以前地球发生了大旱灾。
干涸干枯是一对近义词
什么时候,去哪找的?遇到了哪些困难,睡着了,会梦到了什么?
小姑娘是什么时候去找水的,夜里出来找水和白天出来找水,那个困难大。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小姑娘找水时的艰难情景。
(七)学生闭眼想像(教师放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说:她来到了小溪边,小溪干涸了,她又急急忙忙的来到了丛林里,草木也干枯了,她找遍了所有能找的地方,岩石划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刺破了她的衣服,她被蛇吓破了胆,可是,她连一滴水也没有找到,最后累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好,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点名回答)——孝顺(为帮妈妈找水累倒在沙地上)
(九)如果这句话换一个说法,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出示两个句子:
A、小姑娘找不到水,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B、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十)你觉得哪一句用得比较好,为什么?(从“哪儿”这个词语可以说明小姑娘找的地方很多)
教师小结:“哪儿”说明小姑娘下了功夫去找,找了很多的地方,最后累倒在沙地上睡着了。这两句话可以看出,简单的几个词语能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体。
(十一)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点名回答)—(装满了水)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竟);一个“竟”字说明了什么呢?(感到意外)——读(谁能把感到意外的那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十二)小姑娘醒来时,发现水,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读)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表达一下(喜出望外)
(十三)“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没有想到突然降临一件喜事) (十四)小姑娘找了很久没找到水,醒来时水罐竟装满了水,(你们能把惊喜的感觉读出来吗?)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谁来试一试。——(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前四句(出示句子,老师朗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齐读)
(十五)我们读的时候,重点要突出这几个词语(夜里、哪儿、竟、喜出望外、真想、赶紧)边读边想像小姑娘找水时的艰难和发现水后的喜出望外(读——谁来凭这种感觉读一读)生举手回答)
(十六)是什么原因,让空空的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呢?(指名回答)——(孝顺妈妈)
教师过渡:是她对妈妈的一片爱心使罐子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她的水送给了谁,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后面的内容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完成。5分钟)——(完成表格)


问题次数 小姑娘把水送给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变化



(十七)、汇报自学情况
1)她把水送给了谁(小狗)她把水送给小狗,小狗为什么高兴起来呢?(读——读出高兴的感觉)
2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很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也充满了爱心。
3)第二次她把水送给了谁(妈妈)。妈妈怎么说的?
拓展思维:想像一下,假如你就是哪位妈妈,你是怎样想的,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学生举手发言(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

4)这一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那语气要怎样(声音要低一点,速度要慢一点)——(因为妈妈生病了)(个别读——全班齐读)
5)妈妈把水罐递给了孩子,看来孩子在妈妈心中永远是第一位,这一次使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举手发言(金)——从中可以看出,妈妈和孩子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学生举手发言(妈妈爱孩子,孩子也爱妈妈)
教师小结:是呀,浓浓的的亲情感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
6)小姑娘接过水罐喝了吗?——学生举手发言(没有)她难道就不渴吗?(渴),从哪里看出来(再也忍不住)——(再也忍不住是什么感觉)——(必须喝)——(指名3名学生试着读出再也忍不住的感觉)
7)再也忍不住了,喝了没(没有)——为什么?(她又一次把水罐送给了过路人 ——找到小姑娘把水罐递给过路人的句子读一读——(咽)了一口沫,这说明了什么?(她自己也很渴,小姑娘在困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读)——从中可以看出来小姑娘对一个陌生人怎样(充满了爱心))对别人也是充满爱心,把水罐递给过路人,这一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钻石
10)你认为小姑娘做得对不对(对),你也会像她一样帮助别人吗?(像)——那你帮助了哪些人,做了些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赠人玫瑰,手有一香。帮助别人,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快乐,那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小姑娘的心灵就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金子一样美好,像泉水一样清澈,这样,水罐才会冒出很大的水流,看到那么大的水流,你最想说什么?(由3名学生回答) 11)这股水流滋润了万物,拯救了整个地球,那么,大地、植物、动物又会怎样变化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由3名学生回答后播放图片) 12看到图片后我们回到课文里,小姑娘这时也高兴极了,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最后一段,(齐读)
13是,这七颗闪亮的钻石就变成我们夜里经常看到的北斗七星,它照亮整个夜空,为迷路的人们指引方向,为人类带来到光明,向人间洒下爱的光辉。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听世界,你会发现爱无所不在,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有收获,张开你爱的翅膀,洒播你爱的种子,让大地开满爱的鲜花,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童话,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告诉大家,请你们用课余时间写下
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板书设计:
18. 七颗钻石
空水罐 满水罐 银水罐 金水罐 七颗钻石 孝心 善心 母爱 爱心

《七颗钻石》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段学生应“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这时的学生有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童话、故事兴趣盎然。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多种阅读方法,但运用起来还比较生疏。虽然以前在本册中从未学过童话,但在课外学生已读过许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老师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本课应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的机会。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单元的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感悟到要回报父母的爱和体会到朋友间的友谊,学生已经能初步感悟到人间真情,但是,学生在想象、联想的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需要教师在引导学习文本时进行指导。

《七颗钻石》 学习效果分析
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三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既有生字书写的专项训练,又有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和写作方法的训练。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出现知识点的错误。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
第一题:“我会写。”全班30名学生参与答题,28人全对。有2人一瞬间的“瞬”书写出错,把目写成了日。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书写时没有认真看字形,粗心造成。
第二题:“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全班30名学生参与答题,27人全对。3人能找到错字,但是书写出现错误。
第三题:“我会组词语。”全班30名学生参与答题,30人全对。全班同学都能完成,课
文内容掌握较好,能清楚知道水罐的几次神奇的变化。
第四题:“我会填。”全班30名学生参与答题,25人全对。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书写时对字产生混淆,还有的会组词,出现了错别字。
从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生字字形、笔顺的指导,引导学生规范书写,不写错别字。 2.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3.强化学生的读书训练,让学生能养成仔细读书的习惯。

《七颗钻石》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历尽艰辛得来的水,自己没喝一口,却让给了小动物,让给了路人。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学习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逐渐升华的爱心。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突出了本课课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的身心都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导读、课文分析、表演、音乐欣赏等等)来丰富和完成。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
从大语文教学观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固然应该少些“语文味” 但必须基于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而学生想象、联想的能力是三年级学生所缺乏的,又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七颗钻石》评测练习

一、我会写

hé chè shùn 干( 清( )间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勿勿忙忙( 唾末( 脚低下( 喜出往外( 焦喝( 紧( 七棵钻石( 竞然( 倒(

三、我会组词语。

四、我会填

--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 --金水罐--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内容是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的第二课时,本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人间真爱,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水罐一次次神奇的变化,感受爱的神奇力量。
这次教学中我始终以水罐的变化为线索,以读悟爱。教学中首先检查学生的生词认读,为方便更好地阅读课文奠定基础(基础是不容忽视的)。然后提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水罐神奇在哪里?“的句子并动笔画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我们组的教研课题,也是学生很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我觉得这是有必要推广的一种学习方法。经过教师板书汇总后,再按照水罐神奇变化的顺序依次体会爱的神奇力量。在这段教学中,我采用以读
感悟的方法进行体会,并在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小姑娘的美好的心灵。为《七颗钻石》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一个干旱之年,所以,体会水的重要是关键,在讲水罐第一次发生变化时我想再点一下水的重要,可能是第一课时渗透、理解的还不够的原因,此处体会上还有所欠缺。虽然没有更深地体会出水的重要,但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的体会还算到位,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学习水罐之后的几次变化时,同样以读悟爱,不过,为了不使学生厌烦,我不断地改变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再巧妙地结合动笔标画的方法去体会,“小姑娘对小动物的爱”“母亲对女儿的爱”以及“小姑娘对陌生人的爱”,从而感受爱的神奇力量。最后以设问的方式理解爱心和作者的用意,“为什么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通过这个问题明白“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由如果不是时间快到了的原因,这里应该再深入地挖掘、体会一下)在对爱心体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心及兴趣,写一写身边人的爱心故事。
在这次教学中,我认为我还有几点要提高,注意的地方:
1. 学生在阅读中是读了,但感情上觉得还不到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阅读的指导还需努力、下功夫。
2. 学习使用更多的方法,如:配乐、情境渲染、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行范读等。
3. 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进步的方法之一,在鼓励评价上也要多学习,并在平时多使用,习惯就成自然了。
4. 平时再多些时间钻研教材,不断地深入挖掘文本,更深地理解文本的含意,为教学服务。

《七颗钻石》课程标准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的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所以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反复指导学生朗读,并开展朗读比赛。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验。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去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时,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设计了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上,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10 个生词,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2.在能力目标上,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3.在情感态度目标上,体会爱心对别人及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从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出发,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让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出爱心的神奇力量作为。我把难点定为:学生在朗读中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侧重与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是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改变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
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主要拟定为四大版块:情境导入——初读感知——品读课文——想象写话。
第一步:情境创设,交流体会。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头我便联系生活实践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美在哪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美景的词语和句子,而这也正好和我接下来要引出的课文所描述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大旱灾的严重性。

第二步:初读感知,检查自学。《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设计时,针对本课词语丰富这一特点,我将词语教学作为一项重点。在词语的学习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自读、同桌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等)来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采取了重点指导。“舔”“忍”“匆”,让学生说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而针对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唾沫”一词,引导学生先读准字音,再通过观察两字的部首来理解词义并记住字形,在观察老师范写的时候提醒需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并当场让学生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两个。这样,相信学生对“唾沫”一词有了较为深刻的记忆。
第三步:品读课文,体会“神奇”和“爱心”。近年来,语文界对“简单语文、实效语文”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老师一直强调:“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课的设计上,我也力求“简单”“实效”整堂课只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即:课文的哪些 方让你体会到故事的“神奇”,是什么让水罐发生这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我充分利用了课后习题中的这一抓手,把整篇课文的学习和整个课堂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到“神奇”呢,请你划出来,读一读,并且说说神奇在哪里。学生全部交流完后,课件屏幕中出现学生找到的句子,再让学生从中找出你觉得你最能读好的句子,读一读。注意,这次是读好,有了更深一层的要求。这一回的交流中,教师着重采取了以评引读的方式。我们的孩子需要尊重和赞美,老师的“评”可以带给他们这些,从而激励他们读的积极性。从这些句子的朗读中,孩子们已经可以较为鲜明地体会到: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水罐啊!接着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知水罐神奇的奥秘就水到渠成。是什么让水罐发生这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呢?到了这里,我们把课堂更多地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去体会,个性地去阅读,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爱心也好,善良也罢,都是他们个性的解读,我们都应予以肯定。
第四步:想象写话。读写结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写有了水以后,地球万物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通过故事前后的比较,体会爱心带来的奇迹以及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fbabff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d.html

《小学语文_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