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年级下册、上册+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三个学期)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人音版)
1.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反思
《我们大家跳起来》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小步舞曲》的第一乐段旋律填词而成的一首儿童歌曲。歌词简洁易懂,词曲结合紧密,很适合儿童歌唱、舞蹈。
我从欣赏《小步舞曲》入手,向学生介绍乐曲、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舞步,学生很快发现小步舞是每组是三步。接着让学生用手指头模仿学跳小步舞,学生惊喜地发现“第一步大,第二、第三步小!”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随乐跳小步舞后,学生体验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3/4拍子每小节有三拍,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很轻轻松地学会了音乐的知识。
掌握了知识就需要运用。我设计安排了舞蹈创编。这一教学环节非常适合四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上老师激励、肯定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求学思维。学生参与非常主动,在创编过程中表现得很投入,毫无约束地表现自我。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了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在听、跳的当中自然学会了歌曲。
这一堂课上过之后,学生投入的表现,欣喜愉快的表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仅仅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就让课堂变得如此的轻松愉快。“教”与“学”都在“享受”中完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比以往任何一堂课都要好。可见教师领会好新课标,改革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大胆尝试,和学生一起探索、学习,让每一节音乐课都变得轻松愉快。 2.歌曲《土风舞》教学反思
《土风舞》是一首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歌,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主要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热闹场面,歌曲节奏鲜明,旋律欢快活泼、
朗朗上口。歌曲中较有代表性的节奏是切分音节奏。如果把切分音掌握了,整首歌曲就很容易学会。
首先我采用多媒体来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捷克民族舞蹈的图片或生活影像资料,分析热烈奔放的情绪和歌曲节奏及旋律之间的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然后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中最突出的切分音节奏,并让学生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多少个切分音节奏。教师领着学生和着《土风舞》音乐节拍拍一拍,重点拍好切分音,再拍切分音×××时,八分音符拍腿,四分音符拍手,重点感受切分音的重拍,在拍节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拍子;特别是切分音的强弱特点。学唱歌曲的旋律中,尝试进行“旋律模进”:启发学生将音符整体“搬家”,一唱原型旋律及“搬家”后的旋律,效果特别好,一会儿整首歌曲被学生消化了。 学习外国歌曲,教师可以从这些国家的生活风情等资料来引导音乐,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枯燥的乐理知识加以生活化来教学,例如本歌曲教学中,旋律音符采取“搬家”的形式来教学,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能用活泼、热烈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了。 3. 歌曲《小小少年》教学反思1 《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歌曲,虽然一听到录音范唱,学生都跟着轻声哼唱了,但是,真正地学起来,还是有点问题的。对于连音线的地方,他们不能唱准拍数。
本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到位,情绪饱满。我先通过对影片片段的欣赏,英文版歌曲的欣赏,初步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过程,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下来学唱旋律是正确演唱歌词的关键一步,请学生在听教师范唱的时候在每小节的第一、二拍时拍手,主要是掌握歌曲的弱起。然后,因为是高年级了,师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从范唱入手,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影片情节,展示班中歌唱能力较好学生的才艺,共同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也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带有惆怅情绪的歌曲,表现少年在成长中有烦恼但又充满欢乐、愉快的复杂心情。 4.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下滑音的升记号的唱法,感受浓郁的新疆音乐的风格,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并能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通过创编歌词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我在熟练掌握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科结合,运用多样的形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融入到灵活的教学方法中,让学生学唱、体验、实践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特点的歌曲。同时让学生在创编歌词中去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通过学唱歌曲,编创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做自然生态保护者的情怀。由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演唱歌曲导入。2、激趣学习,攻破难点。 3、创作表演,情感升华。4、首尾呼应,结束课程。现在根据自己的执教过程,总结了以下的几点心得:
一、 注重营造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用一段新疆舞吸引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舞蹈浓郁的民族特色,进而由新疆引出阿凡提这一人物。“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所了解的阿凡提”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不会太广,对阿凡提的了解也不会太多,再者时间有限,因此我设想学生只要以一个词语来概括对阿凡提的了解,并且只要有个别学生会说,撑撑场面,点到为止就行。谁知一提到阿凡提,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不仅用了聪明机智等词语,还用了些时尚语言如:酷。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自由。这种尊重体现在我鼓励的眼神中,真诚的一瞥中,
亲切的浅笑中,甚至在举手投足的细节中……
二、倡导“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生活的前提。”因此,在这一课中,我始终“兴趣”两字放在首位,由此展开课堂教学。本课首先从我跳的新疆舞蹈与阿凡提的人物形象入手,通过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和阿凡提这一幽默的人物,发孩子的兴趣。以去阿凡提的家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而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兴趣持久保持。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中,我打破传统教学,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点上去学习知识,而在讲授乐理知识下滑音和升记号时,我则亲自范唱了两种不同有唱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这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掌握得比较深刻,当他们在演唱忘记这两种记号时,我便风趣的告诉他们说:“它们可是阿凡提的好朋友哟,你们可不要把人家的好朋友赶出去了哟!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和我的距离也拉近了一大步,当然他们也深深地记住了我这有趣的提醒,在接下来的演唱中,也没有把它们忘记了。
三、运用多种形式去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表现音乐能力。
当学生学会歌曲时,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表现音乐了,在表现音乐中,我则对学生说:“想不想给你的歌声锦上添花啊?”学生答:“想啊!”我又说:“那我就告诉你两个绝招吧,一是用轻松、圆润的声音去演唱,二是带着表情去演唱。学生一听说是绝招,兴趣来了,很想试试老师的绝招灵不灵,所以学生不知情下,我们就进行了歌曲处理,然后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绝招就来表现音乐,用声音、表情、用动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当我要学生用舞蹈来表现音乐时,我就告诉学生说,来到新疆得入乡随俗,所以我们不仅要唱歌还得跳跳舞.这样轻而易举的把学生从演唱过渡到了舞蹈中来。
四、鼓励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是创新的时代,因此教育也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设计
了让学生编创歌曲中“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不客气”这几句的歌词进行创编。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创作出了:谁要浪费水,谁要浪费电,谁要乱扔瓜果皮,我就对他不客气。谁要乱砍树,谁要踩地、、等不同的歌词,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对他们进行了德育环保的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渗透音乐教学的效果。 5.歌曲《采菱》教学反思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许多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就感到有难度。这说明学生们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对于本节课我又下面几点体会:
一、现代学生的音乐经验的获得,大部分在音乐课之外。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从幼儿开始,他们就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了解大量的音乐,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建立起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觉印象。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听到的音乐是歌唱声和乐器声,除了在音乐课上,几乎接触不到“乐谱”“唱名”
二、有的音乐教师不太重视识读乐谱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很少进行视唱曲谱的练习,或者直接在教师的“教”与“带”之下进行读谱练习,不能脱离教师学步,以获得自我发展,这也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偏向,把识读乐谱的教学工作摆在一种不适当的位置。信奉“识谱是打开音乐圣殿的一把金钥匙”之说,认为只要学会了识谱,几乎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因此许多教师把识谱教学放在了音乐学习之前,有的音乐教师过多地强调识谱学习的重要性,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识谱的技能技巧,却忽视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促成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的统一。使音符远离了歌唱、欣赏与乐器演奏,片面地追求知识的系
统性,以至于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孤立地进行技能技巧训练,以致学生毫无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开始排斥识读乐谱的学习,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其实,音乐不仅通过音响传播乐思,而且要借助乐谱记录,即借助赋予音乐艺术生命力知识与技能来传达音乐艺术魅力。我们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必须摆正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我们不能先学会识谱,再学习音乐,而是要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 6.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反思
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儿童歌表演特点的歌曲。24拍,F大调。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因为长得相近而互相认错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了科学常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二段体。
这首歌曲不同于以往学过的歌曲,歌曲中加入了独白的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癞蛤蟆与小青蛙彼此因长得像,而相互认错的风趣地情景,旋律欢快活泼,歌词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导入中,先让学生自由说癞蛤蟆与小青蛙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结合自身课下的知识积累,多数孩子都能说出一二来,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次聆听,学生们都被歌词所吸引,开怀笑起来,展现了天真、活泼的童心。这首歌曲学习的难点是:唱的歌词与独白的歌词演唱与说的准确性的不够,多数孩子在独白处总是慢拍,还有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节奏不够准确。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先朗读独白部分的歌词,再师生接唱的方式进行,通过接唱唱准节奏,通过聆听,唱准音高。再跟钢琴试唱旋律,然后自己试着填唱歌词,最后分角色表演歌曲。表演中指导学生不仅唱准,更要自然的演好各自的角色,更好的投入歌曲。 7.《白桦林好地方》教学反思
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
的有机结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本节课在四年级二班上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活泼开朗,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表现能力课堂反映都很不错,整节课课堂的设计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在课中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综合表现力。教学过程的设计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动静结合、张驰有度,使音乐课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轻松、美丽,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整堂课的教学中注重音乐情感的体验,课堂教学语言不罗嗦 2.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多。例如导入阶段的拍好复习,后面的情感处理,声音的由近到远。
3.课堂上学生投入积极性较高,置身于课堂情境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4.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的音乐知识扎实,唱歌声音柔和。 二、自我评价与反思:
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教学目标基本落实,但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在这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仔细地聆乐曲,感受歌曲的的旋律美参与音乐,在课堂开始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学生用“啦”的开声演唱感受音的高低并用动作来形象模仿音高的位置,以此为铺垫解决了后来歌曲中高音和低音的演唱问题;后来通过回忆前面学过哪些外国民歌导入这首加拿大民歌,在后面的聆听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从歌中找出演唱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去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体验22拍子44拍等不同拍子,不同速度,力度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同时又复习了前面的节奏。后面歌曲处理我用不同力度引导学生感受渐弱变化体会音乐中渐行渐远的音乐主题形象;最后打击乐器的加入让孩子们体验不同乐器的特点在乐曲伴奏中的作用,在此环节我口头表述了每种乐器的节奏又演示了一遍,但是在学生练
习时我发现孩子们对节奏型把握不好,应该把节奏谱出示在黑板上利于学生演奏和对应每种乐器的位置,让学生更好的演奏配合歌曲的演奏。在教学设计之初我设计结尾编创歌唱自己家乡的美景,但是由于前面演唱部分的时间没有把握好没能完成此环节,还是很遗憾的。最后在课堂语言上还不够精炼,对学生的评价用语还比较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认真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8. 歌曲《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的儿童歌曲,也是传唱已久的一首歌曲。全曲短小,曲调优美抒情,用三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并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本首歌曲虽然短小,容易学唱,但因是两个声部的合唱歌曲,况且此歌曲中包括了不少的音乐知识—中强、弱、渐强、渐弱以及换气记号,要想按照这些符号唱好歌曲不太容易,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歌曲处理上。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接着为了激发学生们学唱歌曲的兴趣,我请本年级被称为“钢琴小王子”的洪靖舜,上台来弹奏本首歌曲的变奏,接着再次聆听歌曲范唱,紧接着随着我的弹奏模唱歌曲,进而按照歌曲上的音乐符号分声部视唱歌曲旋律。在此活动环节中,我首先范唱,然后再让学生们跟我模唱,并且与他们合作,以接龙的形式,完整地模唱。最后分小组、分声部,一边划拍一边填唱歌词。多次练习后,再跟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要求他们边唱边展开丰富的联想:黄昏、晚霞、竹竿尖、蜻蜓、飞翔等,最后再次跟伴奏分声部演唱歌曲,并模仿蜻蜓飞行的动作,边唱边做律动。和谐的歌声,优美的律动,好像一只“停歇在那竹竿尖上的红蜻蜓”,美极了! 9.歌曲《西风的话》教学反思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
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歌曲是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紧紧抓住“听”来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来听辨它的节拍,跟着音乐节拍的韵律拍一拍踏一踏。其次听一听歌曲歌唱了怎样的季节变化,也就是听辨歌曲内容。再次听的时候要求试着用手指画出旋律的起伏,也就是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在反复的听辨中发挥了音乐的弥漫性作用,在无意识的听赏中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后面歌唱教学中就能基本把握好音高了。但这时还不能急于歌唱,还要通过形象地模仿“西风”的声音来分句模唱歌曲,再把抽象的的旋律加入手势动作形象的引导,这样歌唱整首歌曲的节奏音准都不成问题了。在完成了基本的歌曲教唱后,再加入了力度变化的歌曲处理及相关“秋”的拓展,说一说“秋”的诗句,唱一唱学过的有关秋天的歌曲和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听”教学,通过不同的形式要求来“听”,让学生真正能把握好歌唱的音准,获得美妙的童声。要让学生的歌声动听悦耳,声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获得优美歌声的同时,我们的耳朵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美术是视觉的艺术,那么音乐便是听觉的艺术。我们在歌唱的同时要用耳朵去听辨音色、音量、音高、节奏等等。
10.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反思
《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学生也非常喜欢,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唱好这首歌曲,可能最后学生的掌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总体上把握了整个流程的时间,较以前相比还是有所进步的。在导入环节中,为了将学生引入课堂氛围,我选择了让学生听取声音片段选择声音来源,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课题《小溪流水响叮咚》。为了突破本课演唱中的难点,我引出课题后设置了带休止符的节奏练习,让学生一开始就打好基础。歌曲聆听我的安排是让学生完整聆听两次,第一次聆听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再次熟悉附点节奏,第二次聆听时展示了歌词内容的图片,并注明歌
词,让学生在安静聆听歌曲的同时,明白本课要学歌曲的大体内容。而在歌曲演唱时,我通过一句句再次聆听,学生一句句模唱,并注意学生的表情、声音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让学生能够用甜美轻柔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拓展环节,我原本安排的是让学生观看溪水变洪水灾难的视频,但是后来评课老师都说这样效果不好,于是我改成加入打击乐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碰铃、三角铁和响板的演奏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唱环节时应该放开让学生自由去演唱,自己课堂的语言严谨性等等,我仍需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 11歌曲《摇篮曲》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孩子们学唱了舒伯特的《摇篮曲》,他们深情地演唱,说明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
一、清唱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作大体了解。因学唱摇篮曲,所以我就清唱了我国东北民歌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从而让孩子们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摇篮曲音乐风格的不同。着聆听舒伯特的《摇篮曲》,进入本首歌曲的学唱。 二、音乐家生平,铸造品格。
一首歌曲的流传,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所以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和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舒伯特不畏艰难,坚持创作的'精神,培养他们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道路上,像舒伯特一样,不怕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心聆听,细心观察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三、模唱-永恒的主题。
演唱歌曲是每节课上必须进行的教学环节。这首歌,孩子们很快就唱会了,他们跟着伴奏起劲地演唱,歌声嘹亮,但摇篮曲却唱出了进行曲的风格,这时教
师的范唱以及学生的模唱至关重要。因此我用柔和和洪亮两种音色范唱歌曲,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这首歌曲的声音模唱,伴着碰钟清脆的声音,课堂上终于飘出了柔和的歌声。
12.歌曲《摇篮曲》教学反思(汪玲、杨存德作曲)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八六拍的节奏方式。通过对这首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优美、流畅、婉转动听的旋律风格。八六拍子的节奏增加了动荡摇晃的节拍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描绘了一幅妈妈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本节课学生能很快的把握歌曲的重难点,能用温柔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与意境。在教唱环节中,我采用科尔文手势,让学生熟悉音高位置。在教唱过程中,采用划旋律线的方式让学生具象歌曲的旋律走向,并提点学生换气位置,演唱时气息要深吸轻吐。本节课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能积极的参与音乐表演。教师范唱需要更好的表现出歌曲旋律的.力度变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多发现问题,多进行补充说明。同时,对好的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以逐步提高。 13.歌曲《友谊的回声》教学反思
《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的篇幅较长,如果采用整体听唱法显得有难度,因此在课的开头通过童话故事《回声》对重点乐句进行突破练习,学唱时把歌曲进行分解,牢牢把握“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给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理念来组织教学。让教学在“学习重点乐句——整体听赏——分解学唱——整体练习——情感升华”五步环节中逐一落实,让学生学得轻松,唱得愉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虽然不像成年人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他们对事物或问题好奇、好问、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愉快和谐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被这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和激励,并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导入本课教学时,我运用故事导入法引出《回声》通过让学生欣赏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回声”,从而使学生在接下去的“回声游戏”中能更好地表现“回声”,并在课堂中制造“回声”,轻松解决歌曲难点。
二、明确地位,引导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地做”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并在良好的自我观念和积极探索心态下,表现潜能,体会到“学唱歌我能行”。 三、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无一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14. 歌曲《山谷静悄悄》教学反思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0 XO X -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歌词描写了“烟雾”、“花”到“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最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寂静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
这个教案在开始备课到试课到真正上课的过程中共改了三次,试课也试了三
次,徐向晖老师和朱享琼老师听了我的每一节试课,每节课听完都有一些问题出现,她们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虽然最后上课还是出了点状况,但能够顺利下来我还是很感谢她们的帮助。而且其实每一次的试课我也觉得自己有所进步,少自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
课的一开始,通过动画片淘淘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回声更加让学生兴趣提高,山谷的回声真有意思呀。通过山谷里的回声引申到山谷里的歌声,于是让学生先聆听歌曲,聆听的过程师生一起划歌曲旋律线。这是徐向晖老师的建议,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很直观地把歌曲的旋律线条表现出来,学生也能形象地感受到音乐,而且画出的旋律线正好是一幅美丽的山谷图。在第二次聆听时我便加入了动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同时感受歌曲的律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了乐器伴奏,丰富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合作得也还不错,就是难句还稍微欠缺一点。这些是我自己的感受,但实际课堂还是有很多问题所在。学生的歌唱音准我并没有很好落实,这还是得加强练习,我发现自己一到正式上课就开始很慌,课堂教学节奏就快了很多,而且会忽略了很多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后还得多上公开课,只有逼着自己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才能有所进步。经过一次上课我又学会了很多,希望能再接再厉,让自己的教学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提高。 15.歌曲 《种太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不仅理解了歌曲的思想,也升华了自己的理想。由于歌曲
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在小声的随着唱,为后来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整节课我围绕课题“种太阳”来设计活动内容,安排多种教学形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突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性。
16.歌曲《小纸船的梦》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折了一只纸船,说出这只纸船寄托着一个小朋友的理想,希望长大后能当上船长走遍全世界。然后请同学们自己也折出一只满载理想的纸船,用心把自己的理想装进去,将来你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学生们动手折出许多种漂亮的纸船。接着我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到《小纸船的梦》当中来。然后我说:“小的时候我站在海边,就想着我有一只小船多好,我会把我的理想都放在小船上,然后放在海面上,让它随着海浪漂向远方,就好象放飞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一样。今天把我的小船带给你们,我想我的梦想小船一定会在我们班级这个海洋上航行起来,现在每个同学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看看哪朵浪花能让我的小船跟着音乐航行的最棒!”这样的语言能把孩子带入到我创设的大海环境中,孩子也会跟着音乐节奏变化和音符的高低起伏来把小纸船按照蛇形传递。这时候我范唱了歌曲。整个班级课堂气氛很融洽。
完整的演唱歌曲的时候,孩子们出现的错误我及时停止和纠正。最后,让孩子带感情演唱歌曲的时候,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大海沙滩的画面,蓝天和白云,然后我让孩子们在黑板的海面上画上自己的梦想小船,其他的孩子来折一只小船。这里是课堂的高潮,孩子们都非常开心的画和折小纸船。最后,孩子们高举双手,把小纸船举过头顶,演唱了歌曲,整个班级课堂就像一个大的海洋,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带给我们的美!
《种太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不仅理解了歌曲的思想,也升华了自己的理想。由于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在小声的随着唱,为后来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整节课我围绕课题“种太阳”来设计活动内容,安排多种教学形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突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性。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人音版)
1.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反思
《我们大家跳起来》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小步舞曲》的第一乐段旋律填词而成的一首儿童歌曲。歌词简洁易懂,词曲结合紧密,很适合儿童歌唱、舞蹈。
我从欣赏《小步舞曲》入手,向学生介绍乐曲、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舞步,学生很快发现小步舞是每组是三步。接着让学生用手指头模仿学跳小步舞,学生惊喜地发现“第一步大,第二、第三步小!”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随乐跳小步舞后,学生体验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3/4拍子每小节有三拍,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很轻轻松地学会了音乐的知识。
掌握了知识就需要运用。我设计安排了舞蹈创编。这一教学环节非常适合四
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上老师激励、肯定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求学思维。学生参与非常主动,在创编过程中表现得很投入,毫无约束地表现自我。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了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在听、跳的当中自然学会了歌曲。
这一堂课上过之后,学生投入的表现,欣喜愉快的表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仅仅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就让课堂变得如此的轻松愉快。“教”与“学”都在“享受”中完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比以往任何一堂课都要好。可见教师领会好新课标,改革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大胆尝试,和学生一起探索、学习,让每一节音乐课都变得轻松愉快。 2.歌曲《土风舞》教学反思
《土风舞》是一首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歌,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主要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热闹场面,歌曲节奏鲜明,旋律欢快活泼、朗朗上口。歌曲中较有代表性的节奏是切分音节奏。如果把切分音掌握了,整首歌曲就很容易学会。
首先我采用多媒体来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捷克民族舞蹈的图片或生活影像资料,分析热烈奔放的情绪和歌曲节奏及旋律之间的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然后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中最突出的切分音节奏,并让学生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多少个切分音节奏。教师领着学生和着《土风舞》音乐节拍拍一拍,重点拍好切分音,再拍切分音×××时,八分音符拍腿,四分音符拍手,重点感受切分音的重拍,在拍节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拍子;特别是切分音的强弱特点。学唱歌曲的旋律中,尝试进行“旋律模进”:启发学生将音符整体“搬家”,一唱原型旋律及“搬家”后的旋律,效果特别好,一会儿整首歌曲被学生消化了。 学习外国歌曲,教师可以从这些国家的生活风情等资料来引导音乐,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枯燥的乐理知识加以生活化来教学,例如本歌曲教学中,旋律音符采取“搬家”的形式来教学,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能用活泼、热烈
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了。 3. 歌曲《小小少年》教学反思1 《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歌曲,虽然一听到录音范唱,学生都跟着轻声哼唱了,但是,真正地学起来,还是有点问题的。对于连音线的地方,他们不能唱准拍数。
本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到位,情绪饱满。我先通过对影片片段的欣赏,英文版歌曲的欣赏,初步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过程,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下来学唱旋律是正确演唱歌词的关键一步,请学生在听教师范唱的时候在每小节的第一、二拍时拍手,主要是掌握歌曲的弱起。然后,因为是高年级了,师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从范唱入手,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影片情节,展示班中歌唱能力较好学生的才艺,共同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也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带有惆怅情绪的歌曲,表现少年在成长中有烦恼但又充满欢乐、愉快的复杂心情。 4.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下滑音的升记号的唱法,感受浓郁的新疆音乐的风格,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并能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通过创编歌词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我在熟练掌握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科结合,运用多样的形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融入到灵活的教学方法中,让学生学唱、体验、实践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特点的歌曲。同时让学生在创编歌词中去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通过学唱歌曲,编创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做自然生态保护者的情怀。由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演唱歌曲导入。2、激趣学习,攻破难点。 3、创作表演,情感升华。4、首尾呼应,结束课程。现在根据自己的执教过程,总结了以下的几点心得:
一、 注重营造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用一段新疆舞吸引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舞蹈浓郁的民族特色,进而由新疆引出阿凡提这一人物。“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所了解的阿凡提”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不会太广,对阿凡提的了解也不会太多,再者时间有限,因此我设想学生只要以一个词语来概括对阿凡提的了解,并且只要有个别学生会说,撑撑场面,点到为止就行。谁知一提到阿凡提,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不仅用了聪明机智等词语,还用了些时尚语言如:酷。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自由。这种尊重体现在我鼓励的眼神中,真诚的一瞥中,亲切的浅笑中,甚至在举手投足的细节中……
二、倡导“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生活的前提。”因此,在这一课中,我始终“兴趣”两字放在首位,由此展开课堂教学。本课首先从我跳的新疆舞蹈与阿凡提的人物形象入手,通过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和阿凡提这一幽默的人物,发孩子的兴趣。以去阿凡提的家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而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兴趣持久保持。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中,我打破传统教学,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点上去学习知识,而在讲授乐理知识下滑音和升记号时,我则亲自范唱了两种不同有唱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这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掌握得比较深刻,当他们在演唱忘记这两种记号时,我便风趣的告诉他们说:“它们可是阿凡提的好朋友哟,你们可不要把人家的好朋友赶出去了哟!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和我的距离也拉近了一大步,当然他们也深深地记住了我这
有趣的提醒,在接下来的演唱中,也没有把它们忘记了。
三、运用多种形式去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表现音乐能力。
当学生学会歌曲时,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表现音乐了,在表现音乐中,我则对学生说:“想不想给你的歌声锦上添花啊?”学生答:“想啊!”我又说:“那我就告诉你两个绝招吧,一是用轻松、圆润的声音去演唱,二是带着表情去演唱。学生一听说是绝招,兴趣来了,很想试试老师的绝招灵不灵,所以学生不知情下,我们就进行了歌曲处理,然后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绝招就来表现音乐,用声音、表情、用动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当我要学生用舞蹈来表现音乐时,我就告诉学生说,来到新疆得入乡随俗,所以我们不仅要唱歌还得跳跳舞.这样轻而易举的把学生从演唱过渡到了舞蹈中来。
四、鼓励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是创新的时代,因此教育也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编创歌曲中“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不客气”这几句的歌词进行创编。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创作出了:谁要浪费水,谁要浪费电,谁要乱扔瓜果皮,我就对他不客气。谁要乱砍树,谁要踩地、、等不同的歌词,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对他们进行了德育环保的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渗透音乐教学的效果。 5.歌曲《采菱》教学反思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许多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就感到有难度。这说明学生们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对于本节课我又下面几点体会:
一、现代学生的音乐经验的获得,大部分在音乐课之外。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从幼儿开始,他们就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了解大量的音乐,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建立起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觉印象。但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大量听到的音乐是歌唱声和乐器声,除了在音乐课上,几乎接触不到“乐谱”“唱名”
二、有的音乐教师不太重视识读乐谱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很少进行视唱曲谱的练习,或者直接在教师的“教”与“带”之下进行读谱练习,不能脱离教师学步,以获得自我发展,这也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偏向,把识读乐谱的教学工作摆在一种不适当的位置。信奉“识谱是打开音乐圣殿的一把金钥匙”之说,认为只要学会了识谱,几乎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因此许多教师把识谱教学放在了音乐学习之前,有的音乐教师过多地强调识谱学习的重要性,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识谱的技能技巧,却忽视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促成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的统一。使音符远离了歌唱、欣赏与乐器演奏,片面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以至于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孤立地进行技能技巧训练,以致学生毫无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开始排斥识读乐谱的学习,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其实,音乐不仅通过音响传播乐思,而且要借助乐谱记录,即借助赋予音乐艺术生命力知识与技能来传达音乐艺术魅力。我们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必须摆正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我们不能先学会识谱,再学习音乐,而是要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 6.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反思
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儿童歌表演特点的歌曲。24拍,F大调。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因为长得相近而互相认错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了科学常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二段体。
这首歌曲不同于以往学过的歌曲,歌曲中加入了独白的歌词,用拟人的手法,
表达了癞蛤蟆与小青蛙彼此因长得像,而相互认错的风趣地情景,旋律欢快活泼,歌词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导入中,先让学生自由说癞蛤蟆与小青蛙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结合自身课下的知识积累,多数孩子都能说出一二来,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次聆听,学生们都被歌词所吸引,开怀笑起来,展现了天真、活泼的童心。这首歌曲学习的难点是:唱的歌词与独白的歌词演唱与说的准确性的不够,多数孩子在独白处总是慢拍,还有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节奏不够准确。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先朗读独白部分的歌词,再师生接唱的方式进行,通过接唱唱准节奏,通过聆听,唱准音高。再跟钢琴试唱旋律,然后自己试着填唱歌词,最后分角色表演歌曲。表演中指导学生不仅唱准,更要自然的演好各自的角色,更好的投入歌曲。 7.《白桦林好地方》教学反思
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结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本节课在四年级二班上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活泼开朗,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表现能力课堂反映都很不错,整节课课堂的设计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在课中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综合表现力。教学过程的设计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动静结合、张驰有度,使音乐课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轻松、美丽,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整堂课的教学中注重音乐情感的体验,课堂教学语言不罗嗦 2.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多。例如导入阶段的拍好复习,后面的情感处理,声音的由近到远。
3.课堂上学生投入积极性较高,置身于课堂情境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4.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的音乐知识扎实,唱歌声音柔和。

二、自我评价与反思:
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教学目标基本落实,但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在这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仔细地聆乐曲,感受歌曲的的旋律美参与音乐,在课堂开始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学生用“啦”的开声演唱感受音的高低并用动作来形象模仿音高的位置,以此为铺垫解决了后来歌曲中高音和低音的演唱问题;后来通过回忆前面学过哪些外国民歌导入这首加拿大民歌,在后面的聆听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从歌中找出演唱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去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体验22拍子44拍等不同拍子,不同速度,力度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同时又复习了前面的节奏。后面歌曲处理我用不同力度引导学生感受渐弱变化体会音乐中渐行渐远的音乐主题形象;最后打击乐器的加入让孩子们体验不同乐器的特点在乐曲伴奏中的作用,在此环节我口头表述了每种乐器的节奏又演示了一遍,但是在学生练习时我发现孩子们对节奏型把握不好,应该把节奏谱出示在黑板上利于学生演奏和对应每种乐器的位置,让学生更好的演奏配合歌曲的演奏。在教学设计之初我设计结尾编创歌唱自己家乡的美景,但是由于前面演唱部分的时间没有把握好没能完成此环节,还是很遗憾的。最后在课堂语言上还不够精炼,对学生的评价用语还比较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认真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8. 歌曲《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的儿童歌曲,也是传唱已久的一首歌曲。全曲短小,曲调优美抒情,用三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并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本首歌曲虽然短小,容易学唱,但因是两个声部的合唱歌曲,况且此歌曲中包括了不少的音乐知识—中强、弱、渐强、渐弱以及换气记号,要想按照这些符
号唱好歌曲不太容易,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歌曲处理上。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接着为了激发学生们学唱歌曲的兴趣,我请本年级被称为“钢琴小王子”的洪靖舜,上台来弹奏本首歌曲的变奏,接着再次聆听歌曲范唱,紧接着随着我的弹奏模唱歌曲,进而按照歌曲上的音乐符号分声部视唱歌曲旋律。在此活动环节中,我首先范唱,然后再让学生们跟我模唱,并且与他们合作,以接龙的形式,完整地模唱。最后分小组、分声部,一边划拍一边填唱歌词。多次练习后,再跟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要求他们边唱边展开丰富的联想:黄昏、晚霞、竹竿尖、蜻蜓、飞翔等,最后再次跟伴奏分声部演唱歌曲,并模仿蜻蜓飞行的动作,边唱边做律动。和谐的歌声,优美的律动,好像一只“停歇在那竹竿尖上的红蜻蜓”,美极了! 9.歌曲《西风的话》教学反思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歌曲是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紧紧抓住“听”来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来听辨它的节拍,跟着音乐节拍的韵律拍一拍踏一踏。其次听一听歌曲歌唱了怎样的季节变化,也就是听辨歌曲内容。再次听的时候要求试着用手指画出旋律的起伏,也就是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在反复的听辨中发挥了音乐的弥漫性作用,在无意识的听赏中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后面歌唱教学中就能基本把握好音高了。但这时还不能急于歌唱,还要通过形象地模仿“西风”的声音来分句模唱歌曲,再把抽象的的旋律加入手势动作形象的引导,这样歌唱整首歌曲的节奏音准都不成问题了。在完成了基本的歌曲教唱后,再加入了力度变化的歌曲处理及相关“秋”的拓展,说一说“秋”的诗句,唱一唱学过的有关秋天的歌曲和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听”教学,通过不同的形式要求来“听”,让学生真正能把握好歌唱的音准,获得美妙的童声。要让学生的歌声动听悦耳,声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获得优美歌声
的同时,我们的耳朵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美术是视觉的艺术,那么音乐便是听觉的艺术。我们在歌唱的同时要用耳朵去听辨音色、音量、音高、节奏等等。
10.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反思
《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学生也非常喜欢,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唱好这首歌曲,可能最后学生的掌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总体上把握了整个流程的时间,较以前相比还是有所进步的。在导入环节中,为了将学生引入课堂氛围,我选择了让学生听取声音片段选择声音来源,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课题《小溪流水响叮咚》。为了突破本课演唱中的难点,我引出课题后设置了带休止符的节奏练习,让学生一开始就打好基础。歌曲聆听我的安排是让学生完整聆听两次,第一次聆听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再次熟悉附点节奏,第二次聆听时展示了歌词内容的图片,并注明歌词,让学生在安静聆听歌曲的同时,明白本课要学歌曲的大体内容。而在歌曲演唱时,我通过一句句再次聆听,学生一句句模唱,并注意学生的表情、声音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让学生能够用甜美轻柔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拓展环节,我原本安排的是让学生观看溪水变洪水灾难的视频,但是后来评课老师都说这样效果不好,于是我改成加入打击乐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碰铃、三角铁和响板的演奏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唱环节时应该放开让学生自由去演唱,自己课堂的语言严谨性等等,我仍需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 11歌曲《摇篮曲》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孩子们学唱了舒伯特的《摇篮曲》,他们深情地演唱,说明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
一、清唱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作大体了解。因学唱摇篮曲,所以我就清唱了我国东北民歌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从而让孩子们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摇篮曲音乐风格的不同。着聆听舒伯特的《摇篮曲》,进入本首歌曲的学唱。 二、音乐家生平,铸造品格。
一首歌曲的流传,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所以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和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舒伯特不畏艰难,坚持创作的'精神,培养他们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道路上,像舒伯特一样,不怕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心聆听,细心观察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三、模唱-永恒的主题。
演唱歌曲是每节课上必须进行的教学环节。这首歌,孩子们很快就唱会了,他们跟着伴奏起劲地演唱,歌声嘹亮,但摇篮曲却唱出了进行曲的风格,这时教师的范唱以及学生的模唱至关重要。因此我用柔和和洪亮两种音色范唱歌曲,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这首歌曲的声音模唱,伴着碰钟清脆的声音,课堂上终于飘出了柔和的歌声。
12.歌曲《摇篮曲》教学反思(汪玲、杨存德作曲)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八六拍的节奏方式。通过对这首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优美、流畅、婉转动听的旋律风格。八六拍子的节奏增加了动荡摇晃的节拍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描绘了一幅妈妈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本节课学生能很快的把握歌曲的重难点,能用温柔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与意境。在教唱环节中,我采用科尔文手势,让学生熟悉音高位置。在教唱过程中,采用划旋律线的方式让学生具象歌曲的旋律走向,并提点学生换气位置,演唱时气息要深吸轻吐。本节课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能积极的参与音乐表演。教师范唱
需要更好的表现出歌曲旋律的.力度变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多发现问题,多进行补充说明。同时,对好的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以逐步提高。 13.歌曲《友谊的回声》教学反思
《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的篇幅较长,如果采用整体听唱法显得有难度,因此在课的开头通过童话故事《回声》对重点乐句进行突破练习,学唱时把歌曲进行分解,牢牢把握“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给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理念来组织教学。让教学在“学习重点乐句——整体听赏——分解学唱——整体练习——情感升华”五步环节中逐一落实,让学生学得轻松,唱得愉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虽然不像成年人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他们对事物或问题好奇、好问、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愉快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被这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和激励,并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导入本课教学时,我运用故事导入法引出《回声》通过让学生欣赏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回声”,从而使学生在接下去的“回声游戏”中能更好地表现“回声”,并在课堂中制造“回声”,轻松解决歌曲难点。
二、明确地位,引导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地做”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并在良好的自我观念和积极探索心态下,表现潜能,体会到“学唱歌我能行”。

三、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无一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14. 歌曲《山谷静悄悄》教学反思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0 XO X -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歌词描写了“烟雾”、“花”到“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最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寂静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
这个教案在开始备课到试课到真正上课的过程中共改了三次,试课也试了三次,徐向晖老师和朱享琼老师听了我的每一节试课,每节课听完都有一些问题出现,她们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虽然最后上课还是出了点状况,但能够顺利下来我还是很感谢她们的帮助。而且其实每一次的试课我也觉得自己有所进步,少自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
课的一开始,通过动画片淘淘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回声更加让学生兴趣提高,山谷的回声真有意思呀。通过山谷里的回声引申到山谷里的歌声,于是让学生先聆听歌曲,聆听的过程师生一起划歌曲旋律线。这是徐向晖老师的建议,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很直观地把歌曲的旋律线条表现出来,学生也能形象地感受到音乐,而且画出的旋律线正好是一幅美丽的山谷图。在第二次聆听时我便加入了动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同时感受歌曲的律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了乐器伴奏,丰富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合作得也还不错,就是难句还稍微欠缺一点。这些是我自己的感受,但实际课堂还是有很多问题所在。
学生的歌唱音准我并没有很好落实,这还是得加强练习,我发现自己一到正式上课就开始很慌,课堂教学节奏就快了很多,而且会忽略了很多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后还得多上公开课,只有逼着自己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才能有所进步。经过一次上课我又学会了很多,希望能再接再厉,让自己的教学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提高。 15.歌曲 《种太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不仅理解了歌曲的思想,也升华了自己的理想。由于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在小声的随着唱,为后来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整节课我围绕课题“种太阳”来设计活动内容,安排多种教学形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突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性。
16.歌曲《小纸船的梦》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折了一只纸船,说出这只纸船寄托着一个小朋友的理想,希望长大后能当上船长走遍全世界。然后请同学们自己也折出一只满载理想的纸船,用心把自己的理想装进去,将来你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学生们动手折出许多种漂亮的纸船。接着我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到《小纸船的梦》当中来。然后我说:“小的时候我站在海边,就想着我有一只小船多好,我会把我的理想都放在小船上,然后放在海面上,让它随着海浪漂向远方,就好象放飞了自己的理想和
梦想一样。今天把我的小船带给你们,我想我的梦想小船一定会在我们班级这个海洋上航行起来,现在每个同学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看看哪朵浪花能让我的小船跟着音乐航行的最棒!”这样的语言能把孩子带入到我创设的大海环境中,孩子也会跟着音乐节奏变化和音符的高低起伏来把小纸船按照蛇形传递。这时候我范唱了歌曲。整个班级课堂气氛很融洽。
完整的演唱歌曲的时候,孩子们出现的错误我及时停止和纠正。最后,让孩子带感情演唱歌曲的时候,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大海沙滩的画面,蓝天和白云,然后我让孩子们在黑板的海面上画上自己的梦想小船,其他的孩子来折一只小船。这里是课堂的高潮,孩子们都非常开心的画和折小纸船。最后,孩子们高举双手,把小纸船举过头顶,演唱了歌曲,整个班级课堂就像一个大的海洋,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带给我们的美!
《种太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不仅理解了歌曲的思想,也升华了自己的理想。由于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在小声的随着唱,为后来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整节课我围绕课题“种太阳”来设计活动内容,安排多种教学形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突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性。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反思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反思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它在中国发展史的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在校园中却总能看到这样不应该看到的镜头,在升旗仪式中,《国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能把《国歌》唱好,能完整而准确地演唱《国歌》的只是少数学生,有些学生甚至还不能完整地记住《国歌》的歌词,《国歌》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心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在四年级让学生重新学习《国歌》,对他们尊重《国歌》、热爱祖国、维护国家荣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让学生们了解国歌得由来,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以及歌词的介绍。接着对学生进行歌曲中难点节奏的训练,通过视听、哼唱让学生谈内心感受,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国歌,采用什么样的情感进行演唱,使学生明白作为一个中国的公民,每当听到我们的《国歌》奏响时,态度要庄严、肃穆。接着引出了《国歌》对其中节奏不稳的部分进行弹唱指导。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和识记歌词,掌握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并去理解、体会、表现,最后进行师生共唱、小组竞赛。在歌曲演唱的过程忠,我通过示范各种不同情绪的演唱,进而启发学生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正以无比坚定的步伐阔步前进。过一堂音乐课,学生们不仅受到音乐的熏陶,而且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的教育。
《国歌》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歌曲,基本都会唱。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并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纵观本节课,本人能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有效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从“歌词”和“旋律”入手,引导学生体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教学中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用想像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
生很好地把握歌曲节奏,掌握了“重音”“渐强”等记号,从而帮助学生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效果也很好。
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在交流内心感触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准确地进行表达,应该如何组织自身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并对学生不正确的表述进行及时纠错?在弹唱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这些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反思,积极实践,力争每一节音乐课让孩子们学有所得,真正实现课堂教学高效。 2.歌曲《采一束鲜花》教学反思 《采一束鲜花》是一首旋律优美、情感真挚的歌曲,这是音乐教材中新加入的一首歌曲,主要抒发对母亲的热爱,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歌曲节奏运用丰富,多次用到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号以及大跳音程,在增加了歌曲难度的同时,也使歌曲的表现力得了到进一步加强。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演唱还是有难度的。
四年级的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还是有一些主动性的。面对枯燥的乐理知识,我看大部分同学都能跟着我的步伐慢慢学习。上这节课的第一个班是四6班,我发现学生都愁容满面,很难理解,所以在后面三个班的教学上我就从易到难进行教学,从四分音符 X 开始,再到八分音符 X ,一点点引导,反而学生还挺有兴趣,不断回答我提出的疑问,都能积极思考。读歌词的时候,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但我没有深讲,怕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今后的课堂中,一点一点的慢慢渗入,潜移默化。节奏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没有了节奏就不能被称为歌曲了。所以,节奏是演唱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习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往大了说更是感谢祖国母亲为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希望孩子们可以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3.歌曲《杨柳青》教学反思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
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景,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 通过让学生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感受江苏音乐文化之美。通过配乐欣赏扬州美景,师配音讲解,视听结合,将音乐美和景色美融入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风采和魅力。这首歌曲有多处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而且歌词也较长。通过分句学唱歌词,教师示范唱和师生接口唱,加入动作边唱边伴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歌曲中的难点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示和手势,还有做开火车的游戏的方法,化难为易,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难点,同时也体会到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的乐趣。这首歌曲中有大量的衬词,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际意义,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和表现地方特色的作用。这是衬词的功劳。学生对衬词的演唱其实非常感兴趣,索然不能唱的很标准,但是我还是赞扬了他们,毕竟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很感兴趣,但是实施的时候比较困难,因为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有点能力达不到,所以我不强求学生把歌曲表现的很完美,主要是能体悟,感受音乐风格,能够对这个音乐有兴趣。能够喜欢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 4.歌曲《大雁湖》教学反思
《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在导入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我给学生表演了一段蒙古族舞蹈,接着带领学生学习蒙古族几个简单的舞蹈,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蒙古族舞蹈的特色,也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歌曲前,我让学生一起来分享自己收集到或者了解到的心目中的蒙古族是怎么样的,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同学都积极的参与,通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好的为后面学习歌曲作铺垫。在学习歌曲中,从朗读歌词到歌曲演唱再到表演,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比较顺畅,在最后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表现蒙古族人民豪放激昂的性情,
时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创设表演环节。通过上本节课,我觉得在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歌曲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得不够好,有些学生唱得不准,如果能带学生一起画拍子来唱几遍,应该会更好。整节课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了其中,小部分学生不够积极主动,也许是 缺乏勇气和兴趣,我想以后要多想点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胆量。还有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不明显,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5. 歌曲《哦,十分钟》教学反思
歌曲《哦,十分钟》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的教学内容。是一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55 34|5 0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课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所以艺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和艺术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选择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与环节:
1情境设置法:在开始导入的部分,我以听觉领先、以兴趣入手。用了《哦,十分钟》作为音乐,让他们边拍手边进教室,在听觉中感受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我通过播放多媒体图片提问:“你们平时有哪些好玩的课间活动或者游戏?”这正符合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内容,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他们是多么的喜欢课间十分钟,由此引出“拍手游戏环节”贯穿始终,这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中感受歌曲,为学习
歌曲打下基础。从而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渲染法:通过前面的引入让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学习这首歌曲,之后通过聆听范唱再一次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带来的愉悦情绪。我把歌曲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55 34 | 5 0这一音型,通过有休止符和没有休止符来区分前8小节,通过把旋律形象化的说成“往上爬”和“往下走”来区分后8个小节,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部分的教学。
3、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法:学生与老师间,同座间相互听音乐活动,跟着音乐活动,拍手,拍肩等活动,并且让学生自己创作有趣的动作,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课间活动的快乐与乐趣,由此增进同伴之间的友好交流,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6.歌曲 《大家来唱》教学反思
歌曲《大家来唱》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教材中的第三课快乐的校园中学习的演唱歌曲之一。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着重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彼此倾听、相互融合,感受和谐之美。
一上课,我先请学生闭上眼睛静听歌曲《大家来唱》,问“你能听到几个声部?”闭上眼睛再次聆听歌曲,感受一下你听到的那个声部让他们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部是高的还是低的。接着,听琴分别学唱歌曲的一声部与二声部。让学生来试着背唱一声部的歌词与旋律,一组演唱歌词同时倾听另一组演唱的旋律。用同样的方法来学唱二声部。然后,两个声部合成。先唱好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在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在合成时,提示学生集中注意,自己唱好一个声部,耳朵要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合声的和谐带来的悦耳之美。
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节课学生能很快的学会两个声部,但学生不会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缺少相互间的融合。原因之一:由于刚刚接触合唱歌曲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够;原因之二:学生之间缺少配合,合作意识不够。因此,我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合唱技巧的训练,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会享受音乐的和谐之美。 7.歌曲 《愉快的梦》教学反思
《愉快的梦》是一首轻松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音乐的动力,也是培养能力的幼芽。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 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音乐的内涵,采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中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音乐,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本着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的主题”这根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这节课在教授6/8拍这个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先复习了3/4拍歌曲《大家来唱》,并了解其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再引出新知识。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更易于掌握和理解。而且因为这首歌曲也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所以用在学唱歌曲前,就让学生练习二声部发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这些学生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视唱基础较好,用视唱法教学很快就能突破难点,也能更好的突出重点,对歌曲的学习应该是积极高效的,可能因为本课的课堂容量太大了,所以最后的欣赏教学没有进行完,边实践边调整,也是研究课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8. 歌曲《月亮月光光》教学反思
歌曲《月亮月光光》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歌曲的音调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和谐的二声部把人们带入了梦幻般的意境。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能够唱好和谐的二声部,我首先让他们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接着请他们结合教材上的注释,说说对这首歌曲所表达内容的理解。进而再次聆听歌曲范唱,体会二声部合唱柔美、和谐的歌声,并让他们根据歌曲所描绘的情景,用绘画或者线条的形式,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紧接着,跟琴模唱第一声部旋律,唱熟练后填入歌词演唱歌曲。然后模唱第二声部旋律,唱会后与我合作相互交换完整地视唱两个声部的旋律,接着分小组分别合唱旋律,然后填唱歌词合唱歌曲。
为了让他们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我采用了跟唱-领唱-齐唱-合唱等方法来练习二声部合唱,多次反复后,学生们就能够柔声地歌唱了。最后,请他们分别用不同的声部演唱不同的段落,且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部跟伴奏演唱歌曲。柔和的声音,美妙的和声,在教室里回荡。 9. 歌曲《荡秋千》教学反思
歌曲《荡秋千》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演唱歌曲。因为四年级涉及的音乐元素已很多,那么就决不应该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了。我们音乐老师就有必要遵照《纲要》精神,让学生从音乐的本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开始,通过音乐本体的积累,更理性的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非常注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与优化。要体现为在节奏的练习中巩固了前后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拍法;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是以“字—乐句—乐段—歌曲”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想一堂有效的音乐唱歌课应是学生在学了这首歌曲后能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正是我本堂课的最终目标。 让学生在音乐唱歌课中“唱”起来,那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在学唱曲子时,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唱”的机会。在初次聆听时的轻轻哼唱,在对难点乐句时的反复吟唱,在对整首歌曲时的有感情演唱,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歌
曲的理解。在《荡秋千》这堂课的歌曲教学环节中,我用“四唱”来解决唱的重难点,以达到预期效果。首先,我让学生从圆滑线中得到启发,单独并重复演唱几个一字多音的字,如“呀”、“响”、“欢”,唱得圆润,唱得舒畅。从而引申到句子“秋千荡得嘎嘎吱响哎呀”,把休止符在这个地方的作用唱出来,把句子唱得轻盈活泼。继而到唱准句子“上下来回荡呀荡呀”的七度跨音,同时要唱出荡秋千的感觉来。接着从第一乐段的教师范唱入手,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学生由此及彼地处理第二乐段的演唱,达到能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地演唱。歌声为载体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情感。学生在完成了这三“唱”之后,对歌曲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最后一“唱”——“完整的唱”时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音乐唱歌课不单单只是唱唱。在有了一定基础之上要把“唱”的教学空间拓展到“创”的空间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那就要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
《荡秋千》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项教学目标都已达成,学生学习也颇有兴趣。但是我们的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课堂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以后教学中还需继续努力。 10.歌曲《童心是小鸟》教学反思
《童心是小鸟》是四年级第四单元学唱的一首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局部组成,主歌局部以排比句的形式描述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副歌局部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满怀。
歌曲的难点在于高低起伏的旋律和“停顿”与“舒展”相结合的节奏。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审美”为目标的整体感知教学法。利用体验情绪美、韵律美、歌词美和旋律美的方式让学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在感受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在充分熟悉歌曲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唱歌曲并参与评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性。在尝试演唱过程中,对歌曲的审美仍然贯穿其中。因此在表现歌曲环节中,学生能抓住歌曲美的特点,具有创新精神地设计表现形式大胆展示,同时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后,最大的感受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学生非常投入地在进行各种音乐审美活动,感受到了音乐带给的快乐和美的享受。学生对于歌曲的情绪把握得很准确,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也很积极、主动。
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与研究:热爱和对幸福童年无比珍惜的心情 一、“音乐知识技能训练”与“音乐审美”相结合。
本节课,学生的歌曲演唱出现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旋律相近的乐句,音准把握得不太好,容易混淆;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单独抽出乐句演唱时,能唱得很准确。可完整演唱歌曲时,就很容易忽略,以至于有些休止的节奏没有很好地停顿。其原因在于唱谱的环节不够扎实。机械重复地唱谱,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提不起兴趣。但训练不够,学生又无法准确地掌握。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音乐审美”有机地结合,在审美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再反过来为审美服务。
二、为“音乐审美”打好基础。
本节课,一部分学生的声音比较紧,没有放开。轻声唱歌的声音不够饱满。因此,音乐课堂中的声乐指导有一定的必要性,学生养成了好的发声习惯,在表现歌曲美的时候,有一定的声音基础支持,更能保证审美过程的愉悦性。
但教学过后,发现这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我好好思考,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有所提高。
一、歌曲处理不够细致
整节课中过分追求课堂效果,而对歌曲的细节方面处理不够,尤其是学生的一些不够精确的地方,没有及时的纠正到位,致使歌曲的演唱不够细致,在歌曲的教学中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漏洞,并及时给学生加以纠正引导!不能存在一点
问题。
二、情绪表达不够准确
这首歌在音乐处理上有较高的要求,强弱方面我在教学中提到了,但是演示的不够,致使学生在演唱时有些盲目,对歌曲表达不够准确,如强、弱处理,只是给他们讲了概念,但具体强有多强,弱有多弱,没有很好的示范,使学生在演唱时过强或过弱,分寸把握不好,情绪表达不够准确。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在课堂设计方面等加强学习,寻找实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音乐课堂真正的快乐起来,在快乐中感受音乐带给学生的无穷魅力! 11.歌曲《小螺号》教学反思
歌曲《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甜美的儿童歌曲,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段将节奏拓展,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教学重难点是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课堂上,我用图片和声音导入,让他们先去感受自己了解的大海,再引导孩子进入本课内容。为了使课堂更加的生动,从设问引入到情景设置,带领孩子来到海边,感受大自然的变幻与神奇,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另外, 我用恰当的比喻把课堂中的装饰音引入到了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模仿上滑音与波音的声音,并运用肢体语言形象的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快乐中理解、玩中掌握、形象中模拟、模拟中感知、认知,并达到了我预期制定的目标。
但在此课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我在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时,没有做到让学生静下来,专心的来欣赏音乐表现力,学生很自然的随着音乐哼唱出来。我则盲目的认为这么多学生都会唱,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在歌曲教学中没能及时抓住难点:咬字、吐字及对学生备的不深、不透。我要以此为借鉴,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 12.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船北海公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全曲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歌词读起来琅琅上口,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很熟悉。
第一乐段描绘了少年儿童泛船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让人心醉。第二乐段抒发少年儿童荡船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这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看着我们游玩,听我们歌唱。第三乐段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创设了情境,以 “音乐之旅”的方式开始我这节课的行程。我强调学生用有感情的声音朗读歌词,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歌曲的学唱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教会学生连贯而优美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倾听和参与中获得对歌曲的初步认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聆听,跟随音乐轻轻摇摆、轻声哼唱等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怀,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通过欣赏课件和歌曲的学唱,感受歌曲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
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求放手给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是如果学生遇到了他们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时,还是需要教师去
教,去引导。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努力让每个孩子在音乐的天地里畅游,让每个孩子爱上音乐。 13.歌曲《幸福拍手歌》教学反思
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节奏欢快的儿歌,它融歌唱性与动作性为一体,是训练学生节奏、节拍的经典型儿歌。在设计这首儿歌的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学会一段歌词,继而自己创编出其他的歌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学完第一段拍手的动作后,我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动作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想了很多动作。我引导学生把想出的动作一一唱出来。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出的动作,学生唱起来是格外的带劲。教学过程比较轻松、愉快。唱完歌曲后,我又引入了一段视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孩子们的欢快表情感染了学生,他们也跃跃欲试。我组织他们到了舞台中间,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我引导他们边听音乐边做出“拍手、跺脚、拍肩、弯腰”的动作。学生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他们喜欢的舞蹈。教室里充满了学生们的欢歌笑语。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也有几点不足之处:1、由于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每个环节进行的比较仓促,有一些细节没有来得及纠正。2、演唱的部分练习的还不够,应该对学生多指导几遍,让学生唱的更熟练些。3、课堂气氛相对较轻松,但个别学生有点太随便,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
14.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反思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是人音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书中的一首歌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把握好歌曲要表现的意境,激发学生团结友爱,从小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时刻不忘党的教诲。学会心存感恩,心存阳光,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这节课在设计上,我主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让学生在聆听中层层比较,
逐步体验歌曲中少年儿童蓬勃向上、渴求真理的真挚情感。本节课,我所采用了“听、敲、跳、唱”四步进行教学,学生在不断熟练旋律的基础上再进行学唱,显然就轻松很多。我个人认为重难点突破扎实成功,目标也明确。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估了学生的歌唱能力,在一些乐句上“情悠悠、爱悠悠”强调了多遍,但学生仍没唱到自己所预想的效果。
二、学生演唱的情绪积极性不够浓厚,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音乐理论知识还得多加训练,这样学生在演唱时能把握好分寸,不至于跑调。
鉴于以上几点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业务学习,不但要备好教材,更要注重备好学生,因材施教。 15.歌曲《龙里格龙》教学反思
考虑到学生没有接触过京剧,我是这样来设计课堂的:首先对京剧的发源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解,然后欣赏京剧片段《卖水》,通过聆听、观赏、感受,了解京剧的行当和表演形式,最后学习歌曲《龙里格龙》。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认识京剧,了解京剧之后来演唱,为演唱做铺垫,事实告诉我,这样是对! 在讲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和表演形式时,学生都很安静,眼睛充满了渴望知识的神采,使我的教学很轻松很自然,不自觉给学生讲了很多;在欣赏《卖水》唱段时,我先给他们讲解故事背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听唱,模仿,甚至把京剧的拖腔、亮相都运用上了,打消了我在上课之前怕他们听到京剧就哄堂大笑的顾虑。最后在学习《龙里格龙》这首歌曲时,学生能把京剧的味道加进歌曲,我觉得这点也难能可贵!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把京剧加进课本是很好的发扬途径,不要把他当作是必修课,只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传承民族的文化来普及,这样,即开阔了学生的视
野,也对民族的文化更深层次的延伸,何乐而不为呢?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1.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以审美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感受音乐的内涵和美的情感。《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课教学中,我从情感着入,通过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出“祖国妈妈”,引导学生对于祖国的概念,再听赏《祖国像妈妈一样》,吧情感推向一个高潮,引导学生说出祖国的漂亮和强盛,并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接下来凝听歌曲,突破难点,老师唱着问,学生唱着回答。“画什么?飞在哪里?”学生唱“画小鸟,飞在蓝天里。”老师就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小鸟,同法老师问学生答,黑板上就画上小草、太阳、国旗。然后我把全班分为四组,分别是小鸟组、小草组、太阳组、国旗组,进行了爱祖国闯关竞赛。把情感推向一个高潮,再通过歌词排队,有节奏读歌词,唱歌词等环节竞赛学习歌曲。,让学生在表演和编创中熟悉它,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并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本堂课经过我深思熟虑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通过反思我觉得每次活动的形成和开展都必须经过仔细推敲和琢磨。比如,设计整首歌曲的节奏型,琢磨如何让学生边唱边根据这个节奏型做相应的动作,且这些动作是与歌词相吻合的,是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才会饶有兴趣。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一首表达爱国的歌曲,主要形象有红旗和五角星;于是,我决定采用五角星作为奖励,采用红色象征热情和激情的视觉冲击达到情感渲染,学生更加情绪饱满地学习了节奏、歌词及动作。
最后小朋友们学会了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还听赏了其它爱祖国的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和《国歌》
只是在教学设计中还是忽略了一些问题,如果一开始自己要对作品的节拍、歌曲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其四二拍歌曲的节奏特点,如是快速或中速或缓慢,还是活泼或优美或充满感情的。然后老师自己要反复地清唱歌曲的旋律,并唱到熟练为止。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会对歌曲的分析,知道歌曲性质的重要性。

2.歌曲《只怕不抵抗》教学反思
本课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创新的音乐设计,将一堂普通的音乐课上的十分生动活泼,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了情境、游戏等有趣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音乐拓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让教学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成功的一点就在于音乐教学一开始,创设了激发爱国情感的情境,让学生在听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中走进教室。在教学隐线设计上,突出单元主题——爱祖国。如:演唱《只怕不抵抗》欣赏《救国军歌》欣赏管弦乐《红旗颂》演唱《国歌》等,板书恰当自然,这样学生在表演上内容不至于单一,形式又有所变化。
二、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美”是这节音乐课的最大特色之一,给学生以完整、优美的音响聆听。从开始的《只怕不抵抗》的音乐美,表演动作美,到学生的歌声美,《红旗颂》的音乐美,《国歌》的庄严美 整节课节奏张驰有度,注意细节,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中学,情中爱,真正从音乐课上体验到创造美感的乐趣,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培养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怀,陶冶美的情操。
三、教学设计清晰、巧妙,采用了层层递近、逐步深入的教学策略。从齐唱《只怕不抵抗》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加入二声部(哒和咚)的演唱,欣赏管弦乐《红旗颂》,演唱《国歌》,清新自然的体现了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音乐,提升了三年级学生歌唱技能。
四、激发兴趣,深入浅出。在《只怕不抵抗》(二声部的学习)、轮唱等环节中,我通过利用生动的教学课件,活泼有趣的教学语言,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启发了思维,培养了音乐能力,提升了演唱技能,歌唱水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本节课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由于激情的讲唱,在教学时间上有一点超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更加细致,教学设计要更得当,上出更好的音乐课,创新
音乐教育教学。
3.歌曲《摇船调》教学反思
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于我国台湾地区的、深受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歌曲采用了问答与对歌的形式。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这首歌曲最大的特点是问答与对歌的形式,第一段歌词问,第二段歌词答,同时加上旋律,就成了对歌的形式,歌曲有趣,歌词简单,对三年的孩子来说,非常容易掌握。歌曲的重点在反复跳跃记号上,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很容易自然就掌握了,加上两个结尾的旋律有点区别,因此,很容易掌握。难点句在两句“嗨呀罗滴嗨呦”上,教学中,我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第一个音的音高,帮助学生唱准这两句旋律。
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并同学间问答与对歌的形式,孩子们非常喜欢创编歌词并且用对歌的形式把自己创编的歌词与同学合作演唱的方式,很多孩子的歌词创编的很有创意,并在对歌的过程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同时在创编与对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
4.歌曲《一只鸟仔》教学反思
歌曲《一只鸟仔》是流传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首儿歌。在两段歌词中,分别表现了一只失去鸟巢,找不到家的鸟仔和一只失去伙伴找不到伴的水鸡在水沟、田地间鸣叫的情形。再配上带有下滑音的旋律,使得歌曲饶有风趣。
由于这是一首地道的台湾民歌,因此,从歌名“鸟仔”到歌词“透早”“伊都”“拐一下拐”“噘一下噘”“啸啁啁”“啸噘噘”等地道的台湾方言,以及这首歌曲的旋律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装饰音----下滑音,都让我们的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因此,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聆听,找到歌曲旋律中下滑音的感觉,然后示范两一种有下滑音,一种没有下滑音的两种声音做对比,再用“下滑滑梯”的比喻,以及手势和动作来引导学生,且告诉学生演唱下滑音时,声音要自然,不要太重,这样才能唱好下滑音,唱衬词时,声音要轻,要自然。由于歌曲每一小乐句之后都有四分休止符,为了更好
的体现歌曲风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休止符处用二八节奏,并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孩子们能从音乐课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能增加快乐,这才是音乐课的真正教学目的所在。
5. 歌曲《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欢乐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5 3”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 教学中,我先让孩子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节拍特点,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听出歌曲中杜鹃的叫声后都显得有点儿兴奋,并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唱,我时机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儿说:“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希望大家不但把歌词唱好,还把歌谱唱会,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表现得信心十足。于是,在领着同学们按节奏读完歌词,打好节奏之后,我们共同复习七个唱名,紧接着我让同学们同桌两个人互相先读一读谱子,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也许这样学习方式以前没进行过因此,这节课同学们学习得特别认真,感到特别欣慰。 在同学们熟悉唱名的基础上,我开始教同学们唱歌谱,然后跟琴唱一句谱子再唱一句歌词,这样做是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谱子和歌词演唱的联系,激发同学们演唱谱子的兴趣。 就这样,多数孩子通过聆听和识读乐谱找到第一句中前后半句旋律相同,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旋律相同。几次谱子和歌词结合演唱之后,我们开始按音乐原速原调演唱歌曲,在完整唱好歌曲后,还给学生加入了情景表演环节,孩子们非常乐于参加表演,整节课同学们的听讲状态很好,大多数同学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出乎我原来的想象的。 为,原来的我一直觉得同学们的识谱能力欠佳,虽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渗透,但从不敢放手让他们来唱谱,但从今天的结果来看,不是学生的兴趣不够关键在
于老师是否会抓住时机好好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切实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抓住教育时机,让学生的能力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都能得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6. 歌曲《柳树姑娘》教学反思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以“X·X”为基本节奏型。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我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唤柳树、迎柳树、赞柳树、唱柳树、舞柳树”这几个环节,学生能够从中充分感受歌曲,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
一、情景创设引人入胜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特意用“猜谜”的形式引出主人公,“湖水替她照镜子,风儿帮她梳头发。”这一形象的比喻,学生马上就猜出了谜底,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我接着趁热打铁,“今天将柳树姑娘请到我们课堂中来,我们将柳树姑娘唤出来吧!”在这条节奏中加入了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难点的慢慢渗透,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铺垫。随后邀请春风春雨的加入(歌曲中的片段旋律)慢慢掀开的柳树姑娘的面纱。
在情景创设的这一片断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注意力也非常的集中,非常乐意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轻轻呼唤柳树姑娘和柔柔春风、春雨的加盟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知柳树姑娘的“婀娜多姿”,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二、师生合作培养合唱能力
三年级开始歌曲二声部合唱就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学习了,这首柳树姑娘其实算二声部的一个伴唱的形式,相对于合唱来说简单多了。所以我直接用了师生合作这一方法,学生唱主旋律,我来唱二声部伴唱,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聆听体会。又运用对比法,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范唱体会顿音的作用。师生的合作作为一个衔接,最后让生生合作,两声部互相聆听感受。

三、拓展延伸丰富体验
最后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表现的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已经有了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想象,春风一吹,柳树姑娘会随风起舞,那我们班的柳树会舞出什么样的动作?给你自己最喜欢的歌词加上动作?小组讨论很热烈,学生也很享受这样的创编,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编能力,也同时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当然在课堂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
1.由于预设的内容较多,所以上课中过程中还是有点赶,许多细节都没有做到位。
2.这首歌曲中的强弱处理很多,在多次引导下学生强弱处理的还不是很好,要用其他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一重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改进,有进一步的提高!
7. 歌曲《嘀哩嘀哩》教学反思
新课改给我们音乐课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生机,同时也给我们音乐老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驱使下,我尝试着上了一节《嘀哩嘀哩》一课。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学唱这首歌时春天刚刚到来,所以学生的感受很深。课始提问学生“春天在哪里?”,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春天。然后通过放映有关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为连接学生与歌曲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能通过画面感受到歌曲的艺术美,从而引导学生情随意走,层层深入,步步升华,达到审美教育的教学育人、寓教于乐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益。
新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在节奏(难点)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歌曲中的小黄鹂鸟是如何来叫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叫声,通过孩子们的叫声进行有节奏的模仿,既有新意又不枯燥,稍加指导,学生们掌握的情况会更好而
且记忆更深刻,也较好的完成了难点部分,掌握了本课的要点十六分音符,这里是我本节课的最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用“啦”模唱旋律,然后自己带词试唱,对于难点处再单独教一教。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我采用了男女生分唱,以达到相互学习,进而巩固以学知识。
音乐与活动是沟通的,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自由。画画、舞蹈、创编歌词、朗诵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因而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这种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本课通过小组合作以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心中的春天,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在这里课堂活跃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新课改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郊途径。在如何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领域中,我还只是刚起步,也正在探索、实践。但我深信一份耕耘定有一份收获的喜悦!
8《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人音乐版三年级小学音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本课以“春天的歌”为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律动、欣赏、演唱、表现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结合自己身边的景物变化,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通过模仿春雨、春风、春雷和春水的声音带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接着通过观看春景的图片,感受春天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教学中以模仿声音为突破口,将教学中的难点解决。在歌曲教学中运用了启发引导、相互探讨、个人表演、小组表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b61a99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8.html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