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欣赏课《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认识“飞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图示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这个民族,它就是历史悠久的苗族,同学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呢?谁来说一说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一)初听全曲:你觉得苗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你还仿佛听到了什么声? 生:清脆的鸟叫声
师:如此清脆的鸟叫声是会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清晨) (二)出示课题:刚才我们听到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接下来让我们分段来聆听。 (三)分段聆听,用图示表示
1、初听第一部分:请你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1)这么动听的鸟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2、介绍小提琴的形状与音色 3、复听第一部分:
1)速度、节奏是怎样的?

2)边听边划图形谱,分析旋律的走向 4、认识“飞歌”
介绍“飞歌”的特点,结合旋律的走向,进行拓展,进一步了解“飞歌”的特点。
5、再听:用你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苗岭的早晨。 6、初听第二部分:
与第一部分进行对比:速度、节奏有什么变化?又表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7、唱一唱:填词来哼唱这个主体部分的旋律(介绍“飞歌”的另一个特点:三个主音5、降3 1,其中降3是色彩音) 8、复听用图示表现歌曲
9、跳一跳:加入一些苗族的动作来感受苗族的韵味。 10、拍一拍:加入节奏 X X X XX 为歌曲伴奏或加入打击乐器。 11、表现第二部分:唱一唱、跳一跳、拍一拍进一步感受苗族人民愉快劳动和喜悦的心情。
12、初听第三部分:这一段与哪一段乐曲相似?节奏、速度又是怎样的?仿佛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重现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鸟啼)
(四)曲式分析:ABA曲式结构
(五)完整聆听:加入动作等方式来表现
四、拓展:小提琴《苗岭的早晨》、声乐曲《苗岭的早晨》 五、小结:音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说些什么? 我们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让我们把它来发扬光大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丽的风光里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同学们再见。
《苗岭的早晨》学情分析
这首欣赏曲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欣赏曲,学生对于贵州苗族,有一点了解,对苗族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但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刚听第一遍时学生听得很茫然,我就通过图示来引领学生,
学生就对音乐感兴趣了,有了一定的学习热情。

《苗岭的早晨》效果分析
( 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学生在聆听教师演唱后,可说说自己的感受。全班学生唱飞歌旋律时,教师可作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为主。学生分析感受音乐后的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二)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不以分数或优良差来判定,是全班集体性听辨音乐。次课在导入阶段,就从听飞歌入手。本次课95%的学生能唱出飞歌旋律,98%的学生能准确听辨飞歌旋律。
《苗岭的早晨》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
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苗岭的早晨》评测练习
学生为乐曲分段,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识。有的学生没有用不同颜色的笔,老师问他怎样区分乐段,学生赶紧用颜色区分。学生标识的还不错,能边听音乐边画A段,B段,B1段,B2及再现A段。学生跟音乐用图示表示,老师进入学生小组指导学生画图示,学生能跟着音乐画示意图,跟着音乐能用手势来表现乐曲。
《苗岭的早晨》课后反思
我精心设计了教案,作了精心的准备。一开始由教师唱歌曲引入: 1、看图片 2、听音色
3、然后进行新课,带问题聆听乐曲。 A、看课本图片听音乐说出感受 B、跟乐曲的节奏模仿苗族人民劳动的场景 C赏析……
现在想来,并不是课的设计有问题,而是细节没有抓好,没有带领同学们走进那茂密的山林,没有走进那美丽而又神奇的苗族山寨。以至于让几个调皮蛋钻了空子,出现了多米诺效应。
这次我让学生们说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然后教师出示图片接过话题:苗族—他们大都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大山中,这里有郁
郁葱葱的森林,这儿山青水秀,这里的一切都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音乐响起)早晨我们来到了苗族山寨,你听鸟儿悦耳的鸣叫……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我问:乐曲中鸟儿的叫声是用小提琴模仿的,我们根据现有的条件怎样模仿。这节课的成败关键到了。乐曲中小提琴模仿了一次鸟叫,紧接着是电子琴的模仿,我要求学生只模仿小提琴的演奏。让全体同学抬头看老师的手势、口形,我用锐利的近视眼搜索着可疑目标。就这样多管齐下这个环节做得出奇的好,好的开头注定了好的结尾。
《苗岭的早晨》课标分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苗岭的早晨》 是一首根据苗族飞歌创作的乐曲, 本课以这首作品作为载体, 通过赏析这首乐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飞歌,大致掌握其旋律基本特点,在本次课后,无论何时何地,能听辨出飞歌,达到音乐学习的迁移和运用。因此本课从开始至结束,飞歌的旋律成为贯穿整节课教与学的主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 能对飞歌产生一定兴趣,愿意关注了解它,并扩散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关注。 (二)理论依据 本次课以《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课标》中指出: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 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倾听固然音乐是 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但也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 验音乐。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弘扬民族音乐,音乐课应将我国的优秀的传统音乐与社会生活化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欣赏,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珍视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教学效果
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 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学习效果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本课本着鼓励性原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艺术创造空间和氛围,在对学生音乐成就的评价结果的描述多使用赞赏性、激励性的用语,激发和培养对音乐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0a4ab5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e.html

《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欣赏课《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