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的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3-05-24 18:40: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鹤楼送别的教学反思范文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黄鹤楼送别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包诗,课文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复原了1200多年前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深情话别的场景,让学生能在详细场景中感受李、孟二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课,我是这样进展教学的:

一、理解“一串词”
《黄鹤楼送别》的“文”虽是白话文,却有几分古典韵致。文中不少词语组成词串读一读、品一品,都颇有味道。“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既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又渲染出烟花三月的盎然春意;“依依惜别、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营造出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气氛;“永世不绝、誉满天下、脍炙人口”那么表达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敬仰之情以及李、孟之间深沉的友谊。这三组词语,请学生先认一认,说说它们的意思,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既为朗读课文扫清障碍,又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情感奠定根底。

二、理解“ 一件事”
五年级的学生读《黄鹤楼送别》一文,已经可以初步理解,所以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文包诗类课文,除理解课文内容以外,还需要诗文对照,尝试以文解诗。因此,“诗文对照,以文解诗”可作为本课教学重点。读完课文后,可请学生试着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在概括课文的过程中,将文与诗对照起来。“暮春三月,

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孟浩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对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对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古诗,假设把诗句拆开来,逐一注解,固然可以准确理解词义,但同时也就消解了诗歌的韵味。教学文包诗类课文,通过阅读易懂的现代文,将文中相关语句梳理出来,与古诗对照,可不着痕迹地完成理解诗意的教学任务。

三、品味“一段情”
从文中读出“一件事”,是阅读《黄鹤楼送别》的第一个层次。由字里行间品出依依惜别的深情,是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细读一番,课文按照送别的过程,写了“看景藏情”“举杯话情”“吟诗寄情”三个部分。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风光,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句描写颇有画面感,将两位诗人正在欣赏江景的画面呈如今读者面前。然而,不难发现,其间“看景”是表象,“藏情”才是根本,“一会儿……一会儿……”便透露出李白与孟浩然心有所挂、心绪不宁的心理状态。

假设说,上一段“看景”的动作描写只是铺垫,那么,接下来李白与孟浩然“话别”的语言描写那么是送别的高潮部分。在李、孟二人的对话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深沉友情。“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这里,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第2自然段中先后出现了六个“您”字。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深怀敬仰之情。“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
和教师。”这句话又表现出他们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8964d6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1.html

《黄鹤楼送别的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