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优质精品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0 22:4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我们总结了古诗教学的重要性,点出古诗学习的特点和价值。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本文分别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古诗教学的现状,通过读、演、唱、画、写、悟、探等不同维度提出了古诗教学的策略。古诗教学不仅可以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现代教育的内容,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还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实现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古诗教学;创新教育;意境美;语言美;人格魅力 一、前言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一)选题的背景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内容,轻意蕴,重传授,轻感悟,重背默,轻朗读等问题。小学阶段六个学年共12册语文课本中,总计编录了24首古诗,仅占课文总数的7.4%,而且形式单一试卷在古诗文方面的测试题,方式十分单一,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几乎同一副面孔:默写课内古诗解释词句。虽然现在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古诗是古代人民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中,集中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感情、观念、智慧。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开展小学生古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和加强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和精神营养,丰富语言、拓眼界、陶冶情操、发展潜能、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传统古诗里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另一方面,将诗教与课堂改革相结合,以诗促教,以诗促智,使学校的课程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创新点
1.加强学科联系,整合学科资源
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应该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方说,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积极引导,在音乐课上让孩子们给经典古诗配上节奏,或朗诵或吟唱。在美术课上画出古诗的意境,或涂鸦或描摹。即使显
得稚嫩,却从兴趣入手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或者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启发孩子利用网络,广泛猎取资料。在自主研究中,学生的视野自然会逐渐开阔,古诗文学习内容也就丰厚了。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鉴于目前古诗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由其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感悟”法,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也可采用“即兴创作”法,图文感染,创设意境,指导学生创作,从而深刻感受古诗文的精练之美、意境之美;对于叙事性古诗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自读自悟”法或“推敲赏析”法,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如诵、唱、画、编、演等方式重现古诗;对于同一主题的古诗,我们可以采用“以点带面”“主题延伸”法,增加学生古诗的内在积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
(四)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我国的古诗词鲜明独特,是本民族的精粹和五千年文化积淀,国外几乎没有针对这主题的深入研究,我国目前对诗歌教学研究相对滞后,实际教学上大多停留在朗读——了解背景——理解意思——背诵默写的层面上。文献方面有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及其论著重建教学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它的主要内容为: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内容。还有张亚新编著的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柴世聪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析,蒋娜洁的诵读、想象中体会诗情画意以及一线教师发表的一些文章。大体强调诵读中感悟,传承文化,提升民族素养。 (五)课题的界定
“新课标”是相对于2000年以前我国语文课程体系而言,她体现了四个新的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的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的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小学古诗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必须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重视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而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六)选题支撑性理论
1.现代教学理论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交流,还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多边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可加大学生的课堂活动量,打破课堂上沉闷单一的气氛,使学生手、脑、眼、口都活动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认知心理学理论
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教师只能影响这一过程,却无法替代这一过程,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3.素质教育理论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生古诗文赏读的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七)本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索,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等都作为学习的资源,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兴趣和情感,从而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与途径。
改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选一个“文音画形结合,语境与意境结合,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拓展和积累结合”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八)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新教材有关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4.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二、古诗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古诗教学的几个误区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作为古诗教学,弊端也是避免不了的,
因此,我们要看到古诗教学的弊端,从中吸取教训,发现闪光点,针对现今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况,根据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出发点可能是很好的,可也要注意方法,可急于求成,造成几个误区:
1.枯燥乏味的“演讲式”
“演讲式教学”让整个课堂处于死气沉沉,孩子们不知所云,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因为孩子们的知识含量有限,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
2.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一问一答,学生们只知道回答题并不能解决该问题到底是解诗的什么问题,老师在古诗教学中意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之中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使学生们无法很好地领会其诗的意境。
3.一板一眼的翻译法
古诗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才能深刻体会其意境。可是老师却一味的照搬教案、翻译工具书照书念读,进行流畅的直译,不加入任何情感,小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诗的意境以及不能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孩子们死记硬背书,只会背,不会理解。
因此,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尽管小学生在这阶段是知识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填塞,以为越多越好。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一些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孩子们的厌烦情绪。诗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为学生,可是教师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程度进行讲解,造成了小学生们学习古诗的障碍,对古诗所处时代遥远的过去,社会环境,生活特点,语言习惯等都不了解,总是觉得和自己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让小学生理解以及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对古诗的特点、诗人的生平及文学风格,特定的历史背景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解决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扫除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障碍,教师要掌握古诗教学中的突破口,让学生们真正的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怀让他们喜欢古诗,排除孩子们的厌烦情绪。

(三)家长不恰当的引导方法
从家长角度看,在现今的社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希望之机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那么古诗词作为最古典也是最精华的过于而言,它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对象”,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对一些语言,事物不能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而且他们也不能理解自己背他们到底有什么用处。果背不下来,或背不好,还会受到父母的训斥,这就让孩子们对学习古诗词更厌烦,不喜欢学习古诗词以至于孩子们上学后,一接触古诗词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不想学,不愿意学。 三、古诗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珍贵的精神营养品,它以其精炼的言语,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加强古诗教学不仅可以继承中华文化遗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自身鉴赏力。 (一)古诗的特点及价值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那它的本身就具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以及对我们人类不可估量的价值。
1.古诗的特点
古诗言简意丰,其最大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美”其中美包括几个方面:
意境美,是指古诗可以把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可以启发孩子们的丰富想象,让他们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体会领悟其中的意境以及所抒发的情感,更可以让孩子们对具体事物或具有意义的场景有更 深刻的理解,让孩子们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强孩子们的自己性。
例如:读李白的望天门山,我们仿佛能看见雄伟的天门山拔地而起,江水湍急汹涌,不停的撞击着两岸岩石,斜阳下一片孤帆悄然驶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的学生们对写作文在情感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排斥,不是很喜欢写作文。通常是抓不住思路,不知如何去写,更不知
道如何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古诗的语言美恰恰可以培养学生对作文语言的掌握以及运用。通过古诗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语言的美,掌握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对社会美与自然美进行描述。所以说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写作时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2.古诗的价值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上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1)运用古诗的的写作特点和优美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创作手法丰富多彩。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就必须让学生过语言关,读懂诗句。古诗的语言非常简洁,和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它多单音节词,所以要学生字字落实理解,而读懂诗句。古诗有些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甚至有时还省略了一些字词,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明确理解,使训练步步落实,句句通。如果我们能搞好古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用古诗美学价值,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古诗歌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其巨大的美学价值。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音乐美。我国古代的诗歌十分讲究,韵律、格律要求严格。因而每一首诗读来都十分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再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甚至有些古诗,如杜牧的山行还被谱上了锡剧曲调,教师可以范唱或者播放录音,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与音乐的暗合之美。这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乐感,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打下基础。
二是古诗的对称美。我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对仗,对词句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首诗都像是一个方阵,句数一定,字数相等,每一首诗都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对称之美。
三是绘画美。我国的古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极强的绘画感,
最能说明的是王维的一首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此时声胜有声。”这一首诗将诗与画极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古诗的吟诵中,边读边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画一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古诗把色彩美、图画美、意境美与艺术美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能力,学生们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又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即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有引发学生们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7
3)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们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也能教给学生们阐事明理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4)古诗教学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们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家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向进行再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们的主导作用,发展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不仅对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阅文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们智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古诗教学的重要性。
(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们的生活美
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缺少对生活的适应力,更不能及时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大多数孩子的一切事物都被父母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在大多数孩子们的思想中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子们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人、事、物给予他们的乐趣,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们自己去思考,父母给予他们的都是最好的。因此,我们更要加强对古诗的教学的重视,古诗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诗词名篇大多数反映了生活的美、自然的美、艺术的美,所以在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美的教育,这样可以陪养和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诗是抒情的,直接抒发各种情感,而且诗的结构上有节奏感,而且易于背诵,诗中的美可以通过孩
子们对诗的理解,无形中受到诗的熏陶。例如诗经⑴就是一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古诗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的美,陶渊明诗中的率性自然,李白诗中的浪漫情怀,都给孩子们提供了认识生活的范本。这就是我们加强对古诗教学重视的原因之一。
(三)古诗教学培养学生们的人格魅力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言简意赅,富有强烈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它如一幅幅中国水墨画,给学生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独特的个体情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积累诗人的作品,体会不同诗人的风格,领略诗人的人格魅力,借鉴诗人的经验,进而完善自己的人生。
人格魅力⑵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现在的大多数的家庭里可能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大多数家长会把关爱都集中于他一人身上,但每个家庭的环境不一样。父母的知识含量不一样,所以这样也有可能导致孩子们的人格也会不一样,如果多学诗歌,也许可也培养孩子们的人格魅力。例如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洒脱,杜甫的诗沉郁顿挫,陶渊明的诗冲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⑶,这些诗都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小学生们的人格魅力,可以让孩子们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理智上让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情绪上能搞保持乐观向上、开朗;在意志上,有一定的自觉4这些不单单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人格魅力,也可以提高小学生对古诗的认识,提高小学生的古诗的素养,也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教育对古诗教学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经历了几千年岁月淘洗传下来,是我国民族的精髓,是流传文化中的绮丽的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孕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阶段的学生背诵240篇诗文,阅读总量可达到400万字以上5夏面尊先生指出:提高语文素养,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从何而来?6]古诗词诗培养语感的最好教材。同时在我国的各版小学生语文课本中,古
诗的占有比例在逐年增加,这充分说明,在我国古诗教确 学在走向滑坡,我的教育意识到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正在大力度培养小学生古诗词的素养,同时也在优化小学生古诗课堂教学。 四、优化古诗课堂教学的策略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古诗词是少年儿童了解民族文化,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途径[8。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演诗、唱诗、写诗、悟诗、探诗等开放式的学习策略,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深切体会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享受徜徉古典文化之中的无穷的乐趣,提高小学生们的古诗素养,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本能与快乐,享受人文关怀的曙光。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提高古诗素养有深刻的含义,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达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了提高小学生们的古诗素养,让小学生们得到素质全面发展,我们应该注重小学生们古诗教学的策略。
(一)像艺术家一样投入,读出诗的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读诗”是一条最可行最基础的途径[9。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如在教授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首先,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其次,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再次,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
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会读出是本意,体会诗人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像表演家一样诙谐,演出诗的趣味
古诗文不是无情物,从不同的角度抒发情感,而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一味的死记硬背,他们会感到很枯燥,很乏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主张把诗排成剧,再把它表演出来,既切合学生好动的独特之处,声张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切体验认识作者的感情,能够达到感情的共融,重现诗中的情境,养学生鉴定古诗词的能力,增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成长.如在教授古诗锄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饰演一个农民顶着骄阳在除草,时时用手掌反面抹一抹脸上的汗水,另几个学生却在边用膳边把饭粒随心扔在地上,农民愤恚地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来教诲她们……经过过程表演,诗中那光鲜活泼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景和深长的哲理,自然就会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久难以忘怀. 小学生的表现欲也特别强,因此我们可以用演一演的方式调到校学生的积极,就会让孩子们感悟到其中的乐趣,充分体会到诗中的意境。教学时,我们可以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表演这一活动方式,让孩子们对古诗进行全身心地感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身姿运动,不仅仅提高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像歌唱家一样热情,唱出诗的韵味
古诗的形式极为工整,采用对仗,对偶等方式,极具其美感,而且有一定的平仄规律,所以我们可以把古诗唱出来,孩子们对歌曲很熟悉也很喜欢,所以如果古诗配上相应的音乐,那么会吸引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在课前我们事先准备好一些多媒体声像材料,把他们应用到古诗教学中,我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多媒体环境下的古诗教学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精神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明显转变。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
术手段多样的特点,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室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思考或协作学习,增强了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益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事实证明,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模式的构建改革,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动地、自能地、个别化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品味、欣赏古诗的过程中,锻炼理解、思维、想像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从而更好地汲取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例如 ,黑龙江电视台的小天鹅节目,也采用诗歌吟唱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去背诵古诗,理解其意境,像低年级的孩子们还可以教唱锄禾、春晓、咏鹅等作品,其诗押韵,琅琅上口,古诗配乐其关键是通过唱来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出诗的韵味.这样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促进小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如果把古诗当作一首歌来学习,把唱歌导入古诗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小学生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培养他们热爱古诗词。 (四)像画家一样专注,画出诗的意境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闪耀着诗本身的美的光彩[13。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对凝练的含蓄的句子加以形象化,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学生理解字意、词意、句意、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们产生想象,让古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在学生们的头脑中再现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使小学生们进入诗意境,从而得到美的熏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发挥自己的理想用绘画形式把古诗的内容画出来,而且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把优秀的作品张贴在处橱窗上,让学生在每天、每处都能触摸到中国的古典文化的精髓,口诵新惟,不知不觉中加深了自己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彰显了学生们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张继枫桥夜泊中那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也是孩子们笔下的一幅意境图。 例如:学生画出了李白思乡愁苦的静夜思,骆宾王白鹅嬉水的咏鹅,杜牧秋色明丽的山行,柳宗元空旷凄凉的江雪等。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把他们认为枯燥乏味的古诗画出来,养他们对古诗的兴趣。我们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诗画结合的形式。他们不仅可以填充自己的想法,而且是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他们一定会用心去做,
以这时孩子们就会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能让学生为古诗配画,学生会各个兴致高涨,边画边吟诗歌,那会是一种更好的表达,远比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要好得多。同时还会让学生感到诗歌的形象美。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可以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们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们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五)像作家一样细腻,写出诗的个性
古诗的内涵隽永,意味深长。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情,对待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以及理解,所以每首诗所表现得意境内涵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需要孩子们潜入古诗,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这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而且有的孩子比较喜欢或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可以是散文,记叙文等。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诗的内容把其诗改写成散文,记叙文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诗歌的改写或仿写不仅是再造过程,更是情智意念,语言抒发的心机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行为转化为创造行为的过程。是将诗人的财富转化为学生的财富的过程。如果要培养孩子们对母亲养育之情的表达,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改写孟郊的游子吟,如果要培养孩子抒发离别之情,就可以让孩子们扩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或高适的别董大,如果要培养孩子们对游览名迹之感情,可以让孩子们蓄泄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如果要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报国之心,可以让孩子们朗诵杜甫的春望。改写示儿、山行;仿写白居易的忆江南夸夸自己的家乡;仿杜牧的清明。有了这样的引导,在平时的练笔中,孩子们就会常常赋诗一首,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诗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这样就会写出诗的个性,写出自己的个性。 (六)像思想家一样思考,悟出诗的内涵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当时社会背景的反应,是诗人感情与经历的诠释。想让小学生深入透彻的理解诗的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时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抓住诗的关键所在,“诗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掣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如我们在学习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
别易难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抓住诗眼: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我们就可以顺水推舟问:“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我们就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细品。 有些诗歌没有很明显的诗眼,但大多名诗有名句,这名句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类诗眼”。人类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具有共性,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能答出名句来,于是师生共品名句,从而牵动对全诗的欣赏。 (七)像探险家一样勇敢,探出诗的外延
古诗的语言言简意赅,如果我们在学习时仅局限就诗论诗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发扬探险家的勇敢精神去探索、去开拓。 如我们在学习陶渊明饮酒中的“飞鸟相与还”一句,若仅仅弄清其表面意思,那就太浅了,它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学生往往无法体会,这时我们就可以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回归田园后的陶醉之情,这正是作者的“真意”,所以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开拓探索的旁征博引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的需要。
一首好的诗词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描述。古诗词的教学,还需我们语文教师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不断优化教学,让这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之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之中,让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乘风破浪时,得到的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
小学教育应该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小学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建构新型的课堂。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
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可是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扼杀学生创新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有的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这个教师的做法令人悲哀——惟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可与其相反的,一位老师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我不禁为这位教师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例如穷人一课的结尾只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便嗄然而止,这给读者留下了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尽显个性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根据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推测想像“拉开帐”子后会
发生什么事情呢?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去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尽显其美!在这里,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他人的回答。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要把握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参与的时间要充分。要切切实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去,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要上去。
2.参与的形式要多样,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
3.要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应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参与教学定向、反馈评价、课堂总结。
4.参与的时机要恰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供最恰当的参与时机。例如,当学生最初接触新教材,发现新知识同他们的认知经验有很大的距离时,
就会有困惑,就有参与提问的欲望;当学生学习中有了收获,常常会有表达、参与的冲动;当学生的认识有分歧,与教师的判断有差距时,常常是组织学生课堂参与的极好时机。
四、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材料充分地挖掘出来,优化组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
1.向课外开放。课前可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开放学习,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作好学习的铺垫;课堂学习结束后,可凭借“例子”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知识领域。如语文课学习了黄继光后,可让学生去阅读书籍,收集英雄人物的资料,然后为英雄人物建立小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年代、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等等。 2.向学科开放。如语文课可向自然课开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向数学课开放,可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向美术课开放,可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向音乐课开放,可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等等。另外,体育课中趣味游戏、自然常识中奇妙实验,音乐课中精彩舞蹈,班队课中快乐活动等又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易于发展。
3.向社会开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火热的社会生活、大自然中去学习。要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听广播、看电视、看录像、看VCD、上网等,拓展学习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世界的教育资源。教师则适时指点、引导,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学习,享受着开放学习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00ee4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e3.html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优质精品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