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教材中14篇文言文的最后一篇,选自《列子·汤问》。记录了孔子在游历东方时,碰到两个争辩太阳何时距离近,何时距离远的小孩,最后这个问题连孔子也“不能决”全文共分为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简单,但全文逻辑层次清晰,构思极具匠心。文章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两小儿各自记得观点和依据,紧扣“辩”字展开。同时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极具开放性,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都可以进行阐释。
本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两小儿辩日》作为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两小儿在辩论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相对应的具体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且有层层递进,阐述清晰。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高度契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关注文本内容,结合课后练习“两小儿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思考两小儿的辩论之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作为小学语文最后一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在已有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与技巧,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实现最后一篇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生活体验说出故事内容。
2.体会文章中两小儿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自身观点。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根据每句话的意思,说出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两小儿辩论过程中层次分明的逻辑,以及辩语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前一篇文言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我们知道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亚圣”。那么比孟子更厉害的是?
孔子。(出示PPT1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他的很多名言都流传至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可就是这么一位“圣人”,却被两个小孩笑了——(出示PPT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谁来说说孔子被两小儿笑什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句子意思。(肯定学生能够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知道学习
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意思,读准句子,读出语气。(不同读法:连读“孰为汝”“多知乎?”重读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强调的重点有不同。
同学们,读懂了这句话,你的脑袋里一定产生了很多问号,对吗?
(根据学生所说的“嘲笑”,这个地方是“嘲笑”吗?我们在读完今天这个故事后,来看一看。
预设:究竟是什么事,让孔子被两个小孩笑不够有智慧呢? 孔子干了什么? 两小儿干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今天的故事。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设计意图:从前面一篇文章的学习引入,借助朗读孔子的名言,既进行了文学积累,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孔子崇高地位,也为文中他被“两小儿笑”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以及相关的字词注释,让学生在课前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行巩固,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指导启发最后一句话不同读法的侧重点不同,为后文学生的文言文诵读热身。
二、解释课题,质疑问难 (出示PPT3
“两小儿辩日”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围绕太阳进行辩论。

围绕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
(预设:围绕太阳辩论什么?——既然是辩论,那么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他们是怎么辩的?——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 最后辩论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解释题意,深化学生的质疑,借助学生的质疑引出本课阅读的重难点。展开后文学习的脉络与主线,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兴趣。
三、自主探疑、合作解疑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这篇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点学生个读全文。读准音,读通句子。有不同读法的句子,做上标记。
在孔子和两小儿之间,究竟发生吗呢?
原来孔子在往东方游历的过程中,碰到了两个小孩发生了争论,于是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他们在围绕太阳距离人的远近,而进行辩斗,最后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对的。
出示问题:
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呢?他们又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请大家再一次默读全文,找到相关的句子,将自己的发现填入
下表:出示PPT4
人物 一儿 一儿
观点

想象

依据

请大家带着自己读到的句子,填好的表格,在小组里和伙伴们谈谈自己的发现,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本所讲的故事。生开始深入思考两小儿“辩”的精彩所在,利用课后练习第四题,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整理从文本中提取的相关信息,从而落实单元阅读要素中提出的“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在小组中与其他组员交流。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互动,解决文言文的字词句意思,并在交流中梳理两小儿的辩论逻辑。
四、以读促讲,体验分享
出示问题: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呢?他们又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请学生结合表格进行汇报。(找句子,说发现,谈感受)出示PPT5
预设: 人物
观点
日始出时一儿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现象
依据

日初出远
一儿

出示PPT6
(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距离 读出自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想要读出自信,要特别注意一个字——也。感受有语气词“也“,对于句子表达的作用——表肯定的语气。
还可以读重“以”,来表现自己的自信。以:认为。 评价:我在你的说话语气中,从“也”“以”感受到你的信心。(学生读)
(出示断句,帮助学生读出语气。
(过渡:我听出了你肯定的语气,看来你信心十足。那另一儿呢?他的观点是……)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评价:通过你的朗读,我也感受到你对自己观点的自信。 (再次感受有语气词“也“,对于句子表达的作用。 (过渡:你们支持谁的观点?此时你就是一儿,当着大家自信地提出你的观点吧!我能够听出大家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的自信了,但是只是有自己的观点可不够,他们又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而日中时



(二)、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出示PPT7——“车盖”和“盘盂” 及:到。(联系上半句,可以理解“及”字的意思。 则:就。
我听出了你的自信,采访你一下,你为什么如此自信?(我仔细地观察了生活,发现了这个现象。——看到的。板书:列举现象)带着你的自信再“辩”一次给大家听一听。
(大家一起听他读,听他说。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 想一想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说这个现象,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 (作者运用比喻,还运用了反问。
原来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如此有底气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再来读出你的底气和自信。 (过渡:同学们,一儿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他通过看到的生活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为了有说服力,还运用了比喻和反问。我都快被他说服了。另一儿呢?)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采访你一下,他刚是看到的现象,而你呢? (我是用身体感受到的)跟我们大家说一说……
沧沧凉凉:寒冷。 探汤:拿手伸到热水里去。 汤:热水。(强调)
(学生读)

我也听出了你的自信。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一儿是怎么样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总结:他也是用……(生活现象,只不过他是通过感知温度。
同学们,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句话的情景。 (学生读,教师范读)

(过渡语)两小儿的辩论果然是针锋相对,各自都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再结合亲身感知的生活现象,提出了总结依据。真是有理有据,激烈而精彩。难怪文中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辩论——辩斗。
(出示PPT10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再去感受两小儿的辩论的精彩之处啊!
(男生、女生读。教师评价:我从……听出了你的自信;听出来你的底气十足……师生配合读。
请两个学生代表分角色表演,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
(出示PPT11 孔子东游,见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 ,而 也。

一儿曰:我以 ,而 也。
一儿曰:日初出 ,此不为 乎?
一儿曰:日初出 ,此不为 乎?
(过渡语)同学们,不仅仅是辩论,在生活中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都可以向这两小儿一样,先说观点,再说生活事例,最后点明其中观点的依据。
正因为“辩斗”激烈,谁也不服,所以他们决定向——孔子请教。 可是:孔子不能决也。(出示PPT12
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决”字是什么意思? 上文中……,所以这里“决”的意思是…… (决:决断、判断)
于是就有我们今天所读到的第一句: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读到这里大家觉得两小儿的笑是嘲笑吗?
(淳朴的笑,自信的笑,为自己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而难倒了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而笑。
(设计意图:进一步借助表格,用想象画面,抓住关键字词以
及句式的运用的方法,指导读法,通过生生互读,师生互读,多种朗读,从而走进两小儿的内心,读懂辩的精妙,以读促讲,让学生深刻体会两小儿从提出观点到列举现象到阐明依据的清晰逻辑,也深深体会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作用。
通过语言支架,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扮演中,完成背诵。最后通过全文的理解掌握,将联系上下文理解“决”字,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启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思维路径。
五、群文类读,拓展延伸
那么究竟是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人近,还是早上的时候太阳距离人近?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PPT13,微课小视频。
同学们,今天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还掌握一种向别人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对吗?
(学生总结,出示PPT14
(先说观点,再说生活事例,最后点明其中观点的依据) 老师今天想给大家布置一个有趣的任务: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89页,“口语交际”,请大家从“口语交际“所给的这些观点中,选出自己赞同的,并尝试着用“先说观点,再说生活事例,最后点明其中观点的依据”的方法,写一段辩论词,来向大家说明你的观点。看看你能辩赢你的对手吗?
老师还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出示PPT15
同学们,我们今天所学的《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我们知道的愚公移山、夸父逐日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出自于这本书哦!
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列子·汤问》这本有趣的“故事书”哦!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让学生真正找到文中两小儿所辩论的问题答案,积累与拓宽的学习知识面。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两小儿的辩论逻辑为指导,让学生通过准备“口语交际”的辩论,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另一方面以本篇文章以及愚公移山、夸父逐日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列子·汤问》的兴趣,实现有效的课外拓展延伸。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7f943ac1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7.html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