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优质教案部编版1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列子》共八卷,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也有人认为,《列子》一书并非列御寇所作,可能是后人假托的。 2、初步感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主要内容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回答问题
1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2 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3 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5、语文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活动构想:假如孔子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这个故事又会怎样呢?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 人物:叙述者 孔子 小孩甲 小孩乙
要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开合理的想象,可用自己的语言表演。 6、读了这个故事,看了同学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 1)学无止境,要不断学习。 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3)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小结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两小儿各抒己见 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8、作业
课外搜集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进一步体会古人的探索精神。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 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明白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这种文体特点不熟悉,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去发现,去探究两个小孩的观点,难度较高。
重点分析
重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古诗渲染,激发兴趣 1.由诗词引入
导入
白日依山尽,----------------- 日暮苍山远,------------------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现在请大家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遍。要求: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讲。完成一遍之后,调换角色之后再来一遍。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汇报交流,形式仍为一个读、一个译。 三、指导读法,品读课文
同学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配上手势读,美美地吟诵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全班齐读。 四、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师:文章读了几遍了,那么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呢?(教师相机板书:两小儿 孔子) 他们在争论什么呢?
知识讲解
师:文中两小儿到底在辩什么呢?(板书 近)能用原文中的话 回答吗?他们分别是什么观点?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
(难点突破)
生答师板书。远小 近大 近热 远凉
师:注意,他们的“辩”,是如何辩的,用了一个词“辩斗”,怎么理解?(激烈地辩论)参加过或看过辩论赛吗?那么现在咱们完全投入到课文中去,担当文中角色来辩论一番,记住,用你的动作、你的声音,你的表情告诉对方你的观点。 1)师——生辩
2)生——生辩(自选对手) 3)男女生辩
4)先看书辩,再按提示(日初出......即日中......此不为......)背着辩 (此处意在让学生将重点句段熟读,以至成诵)



师:两小儿就这样相持不下,结果怎样呢?引出孔子,简单了解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教育家。可是他,不能决也。所以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很有胜利感的说了一句:孰为汝多知乎?
五、回读课文,升华主题
课堂练习
思考:对于文中几个人物,你受到什么启示? (难点巩固)

希望同学们带着学无止境的心态,本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全班配乐朗读。
小结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大胆质疑: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背诵过论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示,指名读)大家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吗?(孔子)
2、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与孔子有关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出处,介绍孔子。
4、质疑:大家看题目,“辩”是什么意思?区别生字“辩与辨”看这个题目,你想弄懂哪些问题?
二、掌握方法,初读课文:
1、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2、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看你自己能读懂些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标记下来,一会儿在学习过程中把问题解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古文要注意两点:一要慢,二要停顿得当,这样才能读得通顺流畅,读出古文的韵味。
4、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读文言文的节奏。(课件出示) 5、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练习读文。



三、精读课文,弄懂文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小组内讨论学习。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充分让学生来说,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3、总结学习方法:你们是怎样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的?(再次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便于学生以后学习。
4、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品读课文,升华拓展:
今天,我们能用现代语文来讲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我们的古人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魅力无穷。
让我们再来带着韵味读一遍课文吧!
1、在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儿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板书)从这两个小孩儿的争辩中,你觉得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勇于探索)
2、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不能决也)孔子当时可以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人物了,面对两个小孩儿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实事求是)
3、是啊!两个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勇于探索,孔子面对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能够实事求是。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现在科学发达,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下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积极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板书:
两小儿辩日



一儿 一儿孔子 日初出 近——大 ——不能决也 日中 远——小
(大胆质疑
勇于探索)
——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辩日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等字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学会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4.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理解课文中有关太阳、地球的知识。 1.课文朗读录音及课件。 2.孔子有关名言。 3.地球、太阳的关系图。 1课时
一、谈话导入,问题激趣
1 同学们知道孔子吗?(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尊为“圣人”
2 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启迪后人的格言。大家收集



了吗?
3 教师也收集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出示,读
4常言道“孔子之后,一无孔子”。博学的孔子东游时却被两个小孩子的问题难住了,是什么问题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随录音默读课文,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2回顾方法,引导自学。
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文言文方法,从知字义、明句意、品文理、说感悟四个环节逐步深入。采用小组结合,交流探讨,老师巡视,纠正点拨的方式自主学习这则文言文,领悟故事的深刻内涵。 三、深入思考,加深理解
1 学生自主阅读第二、三自然段,两个小孩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日始(近,远) 日中(远,近) 1)指名说观点。 2)读相关句子。
3)理解两个孩子观点有什么不同。
2阅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两个小孩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1)板书:如车盖 如盘盂。 2)比划“车盖、盘盂”大小。
3)读相关句子,理解反问句,明确“乎”的意思。



4)同法学习第二个小孩的发现,理解“沧沧凉凉”“如探汤”。读两小孩的发现,体会辩斗语气〔多种形式〉,两小孩可爱吗? 3你赞同谁的观点,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解决难点。 4孔子赞同谁的观点呢?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创造想象: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出示孔子名言 6从孔子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宇宙无限、知识无穷〉 四、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搜集资料,解决两个小孩提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5037b9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2.html

《《两小儿辩日》优质教案部编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